注册 登录
中财论坛 返回首页

微风轻拂的个人空间 http://bbs.zhongcai.com/?11118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网络教养和家庭教养

热度 1已有 491 次阅读2015-11-28 22:50 |个人分类: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随笔

    其实网络给教养带来的作用常常负面。

  上次一个朋友谈到网络的眼界开阔让他学到很多教养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养。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经历,但就我的感觉来看,这恰恰相反。

  其实我自己真正良好的习惯还是小时候母亲给养成的条件反射。我母亲文化不是很高,但因为出身的关系,还算知书达理。我现在还记得她小时候给我定下几个规矩:看见熟人必须首先打招呼;亲戚朋友给吃或馈赠小礼物的时候,必须被母亲允许才能接受,母亲认为有的仅仅是人家的客套,小孩子不能分辨接受是否恰当;和她去亲戚家时,严禁乱翻别人东西。 我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如此,中国人确实客套很多,一个在中国环境生活的中国人要学会恰当的拒绝,和人交往才会更让人舒服些。

  我就见过一个熟人到我家里来有事,正好家里吃饭,父亲随口邀请他,他立即就坐下来,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下很不见外的吃起来。这样的事情又发生了好几次,渐渐的家人看见他就有点烦,也不敢随便邀请他就餐。我还有一个小学同学也是,经常来我家喊我上学,他进门第一件事情是进我家厨房,看看有没有吃的,然后毫不见外。母亲变常以此作为负面典型教育我:这就是缺乏家教的关系。

  母亲教育我的这几点,在我与她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渐渐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然后便成了改不掉的好习惯。渐渐,等我有了儿子的时候,我有常常以此教育他。在我看来,这大概就是最朴素的家族学养。渐渐有邻居和我说孩子特别懂礼貌,我就有点小小得意。其实小孩生下来的智商是很低的,还不如一只7岁猴子的智商,父母教育孩子就如同养一只猫狗,用他能懂并能接受的方式训练刺激并形成条件反射。

  有朋友说网络能增进个人的修养,我觉得这个我不是太认同的,恰恰相反,网络有时候对教养起到一个负面作用。

  记得我当年第一次上网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sb,后来也知道这是傻逼的拼音,这样的说法在我原先的现实世界里根本不能忍受。我很惊讶人们怎么会用如此粗野蛮横的网络交流方式。那大概是1998年,中国人计算机还没有大面积普及,电脑仍然停留在486和赛扬处理器阶段。那时候现实生活少有互联网的污染,因此,那时候尽管网络上零星出现sb,但我们现实生活中却很少见到闲聊时候的“傻逼”。

  后来渐渐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之间互相聊天时口头禅就渐渐多了“傻逼”。网络上渐渐多了一个热词“粪青”,大意是随意喷粪。一开始“傻逼”是男人之间的口头禅,渐渐的在女孩们,女同事们的嘴里也会经常出现“傻逼”这个词。

  然后“傻逼”似乎成为一个不是骂人的话,而是近乎互相亲热问候的词语,好朋友见面了,拍拍肩膀“傻逼,一起去吃个饭?”“傻逼,去K歌去?”

  然后,随着傻逼之后,“草泥马”有出现了,我不知道这个词汇到底是幽默的嘲讽还是恶意的骂人,但现实生活中渐渐“草泥马”越来越多,然后“尼玛”出现,接着,熟人之间见面直接一句“艹”“我艹”。

  然后我们过年的时候,互相寒暄时,经常听到小朋友们互相寒暄“傻逼,草泥马,我艹”,让人莫名其妙!这是新年问候,还是互相恶毒的诅咒?

  记得我第一次玩魔兽世界网游的时候,我很难接受聊天频道的互相谩骂,那里骂起来一片乌烟瘴气。但有一天我在被人恶意杀了一次后,忽然也污言秽语的和人对骂了起来,我忽然吃了一惊:我怎么也成了这个样子?我不是曾经最看不惯的么?

  环境,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影响什么人,这里牵涉到几个关键词汇:渐变、阈值、量变到质变。我见过央视新闻频道对一个CCN美国驻中国的白人记者,看他流利的汉语和中国式的对话方式,我就知道这个人已经不是美国人了,他是一个长着白皮肤的中国人。汉语言习惯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汉语言的环境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这个人在习惯汉语交流的时候,他同时习惯了北京的爆表的pm2.5,并热爱上了这种污染,甚至以此为荣。汉语言是一个很好的磨掉欧美语言环境棱角工具,形成很圆滑、油滑的待人接物方式,以此来适应北京更为严酷的气候环境。这所谓汉化。

  网络环境也是,一个很有教养的文质彬彬的人只要玩上微博几年,他就渐渐变得粗野、激动;一个涵养很好的人,只要随便登录各大门户网站新闻评论、贴吧等等,他就很容易变得狂躁不安且很容易骂人。

  记得上小学的儿子才用我的ipad的时候,经常和同学聊qq,我偶然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小孩子的名字除了非常难以拼写、非常非主流以外,他们的聊天栏里居然充斥着傻逼、sb、我艹这样的狂野词汇。我不禁有些惊讶且茫然,然后我狠狠的训斥了一顿: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必须远离qq,在我的视野里,不允许出现傻逼这样的词汇,否则300大板!

      但万事都有例外,网络也有让人学好的东西。比如看多了美国大片《低俗小说》就很容易让你口语低俗起来,但这部电影确实是难得的佳作。另外几部网络上看的电影确实对我的好习惯有不少帮助,詹姆斯邦德系列,这个标准的英国绅士成为每个男人心中喜欢模仿的一个标准,这似乎不是坏事。另外一部电影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让我知道原来绅士淑女的世界还是很可爱。近几年印象深刻的是《国王的演讲》,国王稳健的步伐让我印象深刻,我常常以此作为模板教育我的儿子,我说,男人做事走路就应该这样,一步一步,很稳健,临危不乱、从容镇定。当然,这很不容易做到,但值得每个男人努力。

  还有一部印象深刻的电视剧《唐顿庄园》,贵族们的端庄雍容之外也有尔虞我诈。但这样的电视剧看了不累,就像静静的安魂曲安神养心。这年头时髦一句话: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但这部电视剧让我稍微改变了一下这个看法:伪君子比真小人表面上看起来更养眼些,那么在伪君子和真小人之间,大家都做一个伪君子,社会是不是看起来要好看些呢?

  以上几部电视剧,除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电影院买票看的,其他几部都是网络看的盗版。但他们对我教养影响还是正面的。不过就总体来说,网络对个人涵养的影响,仍然是负面的,可能我的观点有点片面。

  曾经有个作家写过一篇散文,有这样的一段描写,大意白天肮脏的苏州河在月色下,被美丽的月色滤掉了肮脏和酸臭,展现的如同荷塘月色样的朦胧美。互联网就是如此,互联网就如月色一样的朦胧,成为遮蔽网友面目的面具,在网络上,无论你是小孩、还是老者,是高官显贵,还是升斗小民,网络上大家犹如赤条条的洗桑拿,一边随意的便溺,一边尽情的发泄。网络成为月色遮盖丑恶肮脏的粪坑,人性的本恶得以尽情的宣泄而不再担负心理的约束。

  我有次晚饭后和儿子在小区空无一人的广场绿化带漫步,我和他谈到什么是慎独,孩子太小,他还不懂。我说慎独,好比你白天人来人往的时候不在广场边上小便,这不是慎独,是你怕羞;但你深夜空无一人的时候也不在广场边上小便……儿子这时候打断我话题说“那么这就是慎独”。

  这也不一定是慎独。你如果条件发射般的深夜不想在广场边上小便,这其实是习惯,这不是慎独。慎独就是你明明可以便利的没有顾忌的随地小便,但你却反省这种错误而不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慎独。

  怎么说呢,慎独就是你可以在网络上说脏话,被人刺激后也想说脏话去骂人,但你忍着不去骂,这才是慎独

  所以,慎独不是习惯,而是抵抗诱惑的自制力。当然,慎独最后可以渐渐变成习惯,成为一种轻松自在的习惯成自然。

  不过,一个国家的风气依赖慎独是靠不住的,只能靠体制的透明和法制的力量来约束国民形成习惯,而慎独往往来自道德的力量,所以依赖慎独往往是不靠谱的,犹如我们几十年如一日宣传学雷锋,那是多么的不靠谱。所以一张罚款单强制形成条件反射的习惯,这比什么慎独来治理随地便溺都要靠谱得多!



路过

鸡蛋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鲍利霞 2017-9-29 14:18
最后一句很是欣赏,一张罚款单形成的条件反射有效的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7:04 , Processed in 0.2409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