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坐在花床上的人家 [打印本页]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5 20:33
标题: 坐在花床上的人家
本帖最后由 漠北雪莲 于 2016-9-26 19:43 编辑

                                                                   坐在花床上的人家

    坐落在民乐南端,徜徉在祁连山臂弯里的南丰炒面庄村,享受着大自然的垂青和厚爱。

     炒面庄村,听它的名字,就自然想到了南丰、永固一带庄户人家常吃的一种最简单的食物。它是用青稞和豌豆炒熟后,混合磨在一起的粉状熟食,所以叫炒面。炒面做法简单,易存放,食用方便。农忙时,开水拌炒面也能解决饥饿。

     据我了解,炒面最早的发明者是游牧民族,至今藏牧民族仍有一道美食:酥油拌炒面。那么,在久远的过去,祁连山下是游牧民族的帝国,他们的生活里有酥油拌炒面,这个村庄是不是与之有关,也仅仅是我个人的臆想。后来又听说,与这里肥沃软绵的土地有关。无论谁给它取了这个名字,不管是藏民还是汉人,就名字本身朴素平凡,与生活息息相关。

     炒面庄村,如同坚守在扁都口的一条汉子,紧紧守护、捍卫着民乐的南大门。扁都口峡谷吹出的疾风,虽然使他皮肤黝黑,手脚皴裂,但他依然背负着岁月的沉重,坚守在时光的长廊里,坚守在高原的风寒中。

          当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大冲撞时,扁都口黑风洞吹出的狂风,仍无法阻挡汉朝的万千铁骑。古战场弥漫的硝烟烽火,让祁连山名扬华夏,险要的扁都口峡谷,成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这里曾是游牧民族的王国。出使西域的张骞从这里经过,丝绸之路的驼队从这里走过。特别是隋炀帝西行穿越祁连山,六月的扁都口突降大雪,汉朝公主因受冻病逝……厚重的历史伴着各种机缘巧合,将炒面庄村记入了历史史册 。

          过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成为传说。

       冬日的白雪,落在村庄高高低低的房屋上,一层一层,层层叠叠。远远望去,仿佛盛开的清莲,村庄像坐在莲蓬里的莲子,新颖淳朴,悠然自在。缭绕山顶的流云,为它掸尘擦灰。

         春天,扁都口的风吹响了季节的交响曲,吹散了粘在村庄睫毛上的雪花。村庄醒了,人也醒了。

         “呼呼呼”春风打着口哨,“突突突”机器唱着欢歌, “咩咩咩”,“哞哞哞”,“啾啾啾”,动物们你鸣我叫,与人们嘻嘻哈哈盼春的心绪交织在一起,村庄沸腾了,大地苏醒了。

        夏天的村庄,觅着青草的芳踪,寻着牛羊撒欢调情嬉戏的兴奋,田地里大片的秧苗,甩着欢实的叶子,仿佛绿色的绸缎,铺展在祁连山下。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是人们向往的草原美景。然而,炒面庄村不仅有草原雪山牧场,还有大面积种植的特色农作物,油菜和青稞。

          这里所处环境海拔较高。户与户之间是并不宽阔的乡村巷道,与其他高原乡村一样,白墙红瓦的农舍周围,只有杨树是忠实的坚守者。一年四季,春冬季漫长且不分明,夏季短暂,秋季紧连着冬季。由于寒冷,土地虽然宽阔,但许多农作物不耐风寒,很难成活。然而朴实的油菜却在如炒面般松软的黑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每到夏天,盛开的油菜花,犹如村人们刻意涂在高原脸上的色彩。那一片连着一片的黄,仿佛村妇们的针工刺绣,富丽华贵,金黄耀眼。整片的油菜中间夹着嫩绿的青草,如艺术家精心绘制的图案。山风吹来,油菜花携着青草起舞,山坡也跟着“蓦”地动荡起来,浓郁的香味飘进村庄,村庄醉了,人也醉了。

            扁都口的夏季虽然短暂,但瞬间的美丽,也会将你的目光永远定格在这里。

        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炒面庄村仿佛坐在了金黄色的花盆里。远处的山坡,近处的洼地,都被黄色浸染。那一片一片摇曳的黄花,仿佛俏丽在田间的女子,向来访的客人招手致意。那一拨一拨,打着阳伞,带着望远镜,举着照相机的人们,在绿草花丛中惊喜着,赞叹着……

      不甘落后的蝴蝶也跟着来凑热闹。它们拍打着翅膀,你追我赶,选好一大片花繁香浓的油菜地,有的翘起翅翼,双膝跪在如锦绣缎般的花纹上亮相,有的踩着叶片,双翅合拢,那种姿势,好像舞蹈演员做着进场或退场的准备。然而,勤劳的蜜蜂却不管世事的喧嚣吵闹,飞来舞去只选择芬芳的花蕊,忙着专心采蜜。

       花的一开一落,装扮了季节,花儿散发的芳香,浸染了大地,装扮了人间。

      远眺雪山奇峰,云海松涛,是这幅风景画的背景,眼前的草原河流,是大自然浓重的笔墨。寻草觅食的牛羊,辛勤劳作的人们,是画中的精魂。

       村庄上空袅绕的炊烟,散发着一股原始的气息。出自村妇们巧手的那一道道美食,定会让你咂舌赞叹。这里既有民族特色的酸奶,酥油拌炒面,手抓羊肉,又有地方风味的青稞面搓鱼儿,糖花儿,油馓子等。这些食物,每一道或菜或面食,都离不开从油菜中提炼出的清油。在这里,你既能体验到牧民生活,又能享受农家人柴火烹调出的花样繁多的饭菜、面食……

          是厚重的历史,引起了人们对扁都口的向往,是油菜花的芬芳让身居闹市的人们,找到了一处理想的休闲娱乐地。

        秋来了,油菜花谢了,人们仿佛做了一场花事梦。虽然都是做梦,但每个人的梦境不同。那些忙碌在田间地头期盼丰收的农人,看到的是丰收在望的庄稼;那些善于捕捉镜头的摄影家,拍出的是一幅幅层次分明,大气恢弘的佳作;喜欢寻找浪漫的文人,吟出的是一篇篇激扬人心的文字;独具匠心的画家,临摹出的是一张张线条粗狂,色彩艳丽的西部油画。

    朋友,你若不信,就请来炒面庄走一走,感受蓝天白云下,花香带给你的舒心和惬意,品尝酥油拌炒面,青稞面搓鱼留给你的无尽回味,享受坐在花床上酿花、采蜜的那种快感,与他们一起分享幸福!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5 20:34
怎么也是编辑不好
作者: 朱国前    时间: 2016-9-25 21:17
见过中财难得的美文!编辑到位呀,只是题目需右移、字加大加粗点。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9-25 21:27
漠北雪莲 发表于 2016-9-25 20:34
怎么也是编辑不好

可以先在昙花版主发的一键编辑软件中编辑出来,然后复制粘贴到中财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9-25 21:28
有厚重的历史传承,有美丽的油菜花飘香。这个小村子定是不俗了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6-9-25 21:52
文字有对历史的追忆,有对现实的审视,关乎乡村存在的审视,描述细致,语意深刻。拜读,欣赏,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6-9-25 22:41
文章写得厚实,涵盖了方方面面,如历史,如美食,如景色……传统散文的韵味浓郁。欣赏并问好!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6 18:47
朱国前 发表于 2016-9-25 21:17
见过中财难得的美文!编辑到位呀,只是题目需右移、字加大加粗点。

谢谢谢谢!可能是网络不稳定的缘故。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6 18:4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25 21:27
可以先在昙花版主发的一键编辑软件中编辑出来,然后复制粘贴到中财

谢谢朋友!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6 18:48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25 21:28
有厚重的历史传承,有美丽的油菜花飘香。这个小村子定是不俗了

请你来我的家乡做客!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6 18:49
澧水寒儒 发表于 2016-9-25 21:52
文字有对历史的追忆,有对现实的审视,关乎乡村存在的审视,描述细致,语意深刻。拜读,欣赏,问好!

感谢版主鼓励!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6 18:49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9-25 22:41
文章写得厚实,涵盖了方方面面,如历史,如美食,如景色……传统散文的韵味浓郁。欣赏并问好!

感谢版主鼓励!
作者: 荒漠逸行者    时间: 2016-9-27 09:06
独特的民俗和地域文化,令人神往!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7 11:14
荒漠逸行者 发表于 2016-9-27 09:06
独特的民俗和地域文化,令人神往!

谢谢你的赏读!请你有机会来河西走廊观赏、领略、感受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9-27 12:03
   溢满浓浓的深情厚谊,将这一方水土勾勒描述的生机盎然,令人向往,真想走进祁连山脚下这个名叫炒面村的乡村,感受花海里的活力无限……文字生动,画面感强,犹如一部乡村电视风景片,燃起了人走到这儿的欲望,而文字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说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高超技巧与本事……欣赏学习,问好河西乡友!
    真好,退休后的生活恬静怡然,令人羡慕!问好!
作者: 漠北雪莲    时间: 2016-9-27 15:23
于文华 发表于 2016-9-27 12:03
溢满浓浓的深情厚谊,将这一方水土勾勒描述的生机盎然,令人向往,真想走进祁连山脚下这个名叫炒面村的 ...

谢谢于版!尽量做个与世无争,心态平和,恬静安然的俗人吧。夏天去了一趟天祝,收获多多。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