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诗歌笔记 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6-9-30 16:43
标题: 诗歌笔记 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6-10-4 09:30 编辑

  
  四十一

  王维有一首《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我们大学有一套课本,是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套书是用繁体字写的,这首诗出现的地方,首句却成了人間桂花落。对这句的解释,书中认为这是桂花落人间的倒装,也就是月光照亮了大地。编者认为,传说中月亮里面有桂树,因此桂指代月亮。另外,古代通用。合起来,桂花就是月华,也就是月光。

  我们不能说这个版本的写法和注释完全没有道理。在繁体字中,既可以当做,也可以当做。很可能,最初的版本中有人閒桂花落,可以理解成人闲桂花落,也可以理解成人间桂花落。如果按照人间桂花落来理解,古人用繁体字传抄时很可能不自觉就写成了人間桂花落。那么,到底是好呢?还是好呢?我认为,还是好。因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刚好对仗,而且字有安闲之意,很符合主旨。把桂花解释成月光则更是有问题的。如果首句,月光已经照亮了大地,第三句月出惊山鸟,月亮又出来了,时间先后说不通啊!而且,这首诗总共才四句,有两句都写到月亮,是不是重复呢?诗的容量是不是小了呢?因此,这里的桂花就是桂花,根本不是月光。

  四十二

  杜甫的《春望》有两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这两句的解释有争议。

  首先,王力的《古代汉语》认为,是使动用法,并不是花也能流泪,鸟也能心惊。但是,我觉得这个解释是生硬的。花和鸟怎么不能流泪、心惊呢?诗歌就是要想象,要夸张,这里完全可以运用拟人的修辞啊!我们就把,看成一般用法,不看成使动用法怎么不可以呢?

  另外,有人说,下一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照应感时家书抵万金照应恨别,因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应该分开解释。因为感伤时令,花也会流泪;因为遗憾离别,鸟也会心惊。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这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近体诗的章法。可是,我还是那句话,人文学科是很活的,具体解释这两句时,也没有必要理解得过死。花溅泪一定因为感时鸟惊心一定因为恨别,那样就太呆板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两句用了互文,因为感伤时令、遗憾离别,仿佛花、鸟也会流泪、心惊。

  四十三

  近体诗的对仗,诗人为了语言的婉转,专门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双声的如刘因的《白沟》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音幽燕丰沛;叠韵的如鲁迅的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骑依稀变幻;叠音的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滚滚

   在这里我们有两点要区分。一是,近体诗对仗中说的双声、叠韵、叠音和现代汉语中讲的双声、叠韵、叠音有区别。现代汉语中的双声、叠韵、叠音这三类词都是单纯词,不能是合成词。例如,参差是双声词,每个字拆开就没有实意。同样,窈窕是叠韵词,每个字也不能拆开。猩猩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妈妈是合成词中的重叠式,而不是叠音词。近体诗对仗中的双声、叠韵、叠音就没有这个限制。例如,我们举的例子中的幽燕”“丰沛变幻就不是单纯词,而是并列式的合成词。二是,古代的双声、叠韵和现代汉语不完全一一对应,因为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前面说丰沛是双声,有人会奇怪,它们声母不一样啊!其实,古代没有声母f,今天声母读f的字古代一般读b、p(这是大致的说法,古代的声母比这个复杂,因为不光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还分轻音和浊音)。还有杜甫的《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明联拳拨刺就是叠韵相对。有人会说,拨刺怎么是叠韵呢?它们韵母今天完全不同啊!其实,在古代这两个字都在入声韵。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6-9-30 16:59
“人闲桂花落”如若变成“”人间桂花落”,境界全无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6-9-30 19:35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9-30 16:59
“人闲桂花落”如若变成“”人间桂花落”,境界全无

姐姐说的很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6-10-1 16:28
李灿好有才啊。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6-10-1 16:40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6-10-1 16:28
李灿好有才啊。

最近网有问题,最后一篇我修改了几遍格式还是有错误,就是加粗的部分,粗体去不掉。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6-10-1 16:44
李灿 发表于 2016-10-1 16:40
最近网有问题,最后一篇我修改了几遍格式还是有错误,就是加粗的部分,粗体去不掉。

应该可以取掉的,你选取黑体字,点字体那块,(B加粗)试下。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6-10-1 16:53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6-10-1 16:44
应该可以取掉的,你选取黑体字,点字体那块,(B加粗)试下。

试了几次,保存后还是原样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6-10-1 16:58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它复制出来放到word里,统一字体和字号后再粘贴进去。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6-10-2 10:24
像老师讲课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6-10-2 11:33
  帮你做了修改,佩服这种持之以恒、不断总结、不断精益求精的态度 ,以及对诗歌的探求与矢志努力,学习、欣赏……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6-10-4 09:22
是,解释得很死,就没意思了。
欣赏并问好!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6-10-4 09:28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10-4 09:22
是,解释得很死,就没意思了。
欣赏并问好!

确实是这样,杜甫为了章法的前后呼应把它们拆开了,但理解时可以按互文解释,把它们连起来。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