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秋之韵 [打印本页]

作者: 夕阳1    时间: 2016-11-18 09:32
标题: 秋之韵
本帖最后由 夕阳1 于 2016-11-18 09:34 编辑


       走在秋日的路上,抬头看看幽蓝的天空,柔和的云朵,一阵轻风徐徐吹拂过眉梢,有点凉意,清清爽爽。
  喜欢秋天,并不因为我是一个易伤感的人,而喜欢她的悲;那是因为秋天在我的眼里是美丽的,是绚丽多彩的,是美不胜收的。那飘落的枫叶,是一种无声的乐章。枫叶是秋天最美的花,她虽然没有杨柳那样婀娜多姿,也没有桃李那样绚烂多彩,更没有芙蓉那样妩媚多情。但是,她有不畏风冷霜寒的风骨和不可征服的气质,鲜艳中透着高洁,深沉中拥有热烈,红不炫耀,寒不改志,活得无忧无虑,坦坦荡荡;她以红色显示生命的灿烂,温婉练达,把美丽留给人间。


  喜欢秋天还源于那凉爽惬意的风。秋风来到茂密的森林,“呼呼”,说出了咒语。于是,一片片树叶被染成了金黄色和红色。秋风透着习习凉意,轻抚脸颊,带来几分凄清的感觉。它不比冬风的寒冷凛冽,也不比夏风的燥热慵懒,更没有春风的温柔细腻,只带着丝丝的凉意与寂寥,轻轻悄悄间,渗透人的心扉。


  喜欢秋天,还源于对她有一种特有的情怀。秋天是肃穆静寂的;秋天是明朗透明的;秋天是殷实宽容的。秋天蕴含着沉寂与再生的悲吟。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借对秋的描摹,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如杜甫在《十七夜对月》中写道,“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李白在《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吟道,“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刘长卿在《游休禅师双峰寺》中曰,“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宋代林速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写道,“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唐朝诗人马戴把愁绪推到极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羁旅他乡,忽见落叶纷披,秋气袭人,孤灯独坐,情思顿生,纵使少年也添老。


   秋,萧瑟、寂寥、悲凉、质朴,是人生繁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是朦胧诗人的底色。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情思。“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秋霄日色胜春霄,万里霜天静寂寥”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等诗句更是体现了诗人遗世独立超然物外之情。


    喜欢秋天,更喜欢在落叶飘洒的秋日里去故乡的田间沟壑,去品读她带给自己的情愫。每年的秋天,我都要来到杏花河边坐一坐,听听它的心跳,闻闻它的肤香,感受它的气息。当昔日与父亲一起捕鱼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一种无名的亲切感与无尽的相思油然而生。而如今老人已去,河水悠悠,你可懂得我对他深深的怀念与想思?


 望着秋风吹皱的河水,猛然感觉,那不是人脸上的皱纹吗?再看看岸边枯黄的草木,那不是人头上的华发吗?想想自己,曾经乌黑浓密的头发渐渐地稀疏了,岁月的刻刀,悄无声息地在脸庞上留下了印记。岁月悠悠,一种对失去亲人的痛心,一种对青春不再的伤感,一种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伴着萧萧落叶震颤着我善感的每一根神经。


 杏花河养育了我,给了我的灵感,杏花河的秋天一次次地启迪了我。我要珍惜这生命的秋天,伴着杏花河的馈赠,划动奋斗的双桨,去圆更美的梦。
  秋天,美在沉稳,踏实,低调。她不张扬,不浮躁,色彩最绚烂,底色却最清冷。她不温不火,雍容华贵,却又悲怆庄严。她是狂热的,又是内敛的;是富贵的,又是衰败的。她有千帆过尽的从容,有生死看破的洒脱,有平静如水的淡然。


  秋是美的,美在清、高、旷、远、静、净、深、厚、大。清高里有着恬淡,旷远里有着精深,静谧里有着清净,厚重里有着博大。


  我深爱着秋天,唯愿站在秋风中什么也不去想,轻闭双眸,静静地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秋天的无限韵味。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幽梦(刘彤)    时间: 2016-11-18 09:36
秋的韵律,美美哒~欣赏支持老师新作~
作者: 冰峰雪鹰    时间: 2016-11-18 15:57
怎么发这儿啦?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6-11-18 17:50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充满收获的喜悦;秋天是清明的季节,令人神清气爽。这一篇,思绪激荡,文笔悠雅,文化底蕴深厚,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者: 夕阳1    时间: 2016-11-18 19:23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1-18 17:50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充满收获的喜悦;秋天是清明的季节,令人神清气爽。这一篇,思绪激荡,文笔悠雅,文化底 ...

多谢高版主精彩的点评,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