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蠹鱼笔记》读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4 1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强命名自己的杂文专栏为《蠹鱼笔记》,想必是把自己比成蠹鱼了。其实,蠹鱼是极其令人厌烦的东西,它像一尾鱼,又像一条蛆,形象委琐,逃匿迅捷,躲在书页里,专门啮纸饱肚,一啮就是一深洞,力透书背,是藏书家的宿敌。徐强藏书不少,不会喜欢它!但他喜欢钻进书中,东啃一口,西蛀几页,便有些蠹鱼的特点,《蠹鱼笔记》的命名,即非虚妄。

  《蠹鱼笔记》这个专栏的文章,在形制上有个模式,即引述一段他人的文字,作为议论的章本(或称依据),然后开展议论;议论部份文字针对性较强,比较精短,见好就收,不拖泥带水或节外生枝。这类文字滥觞于我古代文论,明显地受影响于金圣叹之评点《水浒传》,毛宗岗之评点《三国演义》的章法与套路。金圣叹和毛宗岗在每一回作的回首总评和夹批,高屋建瓴,或评说局部;或作一人一事之议,非常灵活随心。可以是单刀直入,直捣黄龙;可以是纵横捭阖,指陈世象;或燃犀烛微,扬清激浊。金、毛二人多谈小说艺术的得失,徐强虽步趋其后,所论却多为政治的得失和意识形态的黑白。“蠹鱼”所啮,虽为书中半章一段,但着重的却是自己的微弱声响。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不求面面俱到,但从一点锲入,咀嚼发挥,得鱼忘筌。

  徐强的这些笔记,从文体和内容来看,是读书笔记,但也是短论;因其偏重于谈论社会和政治思想,往往又用些杂文笔法,称之为杂文并无不可。在读书时,觉得此处颇为有“啮头”,有些自己作“处士横议”的空间,于是断章取义,发为议论,如《庄子•外物》所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取精用弘,把自家的想法记了下来,说得对否便任人评说了。鲁迅先生在论及什么是“讽刺”时说:“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了,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蠹鱼笔记》就有鲁迅说的“讽刺”的某些特点。

  在花之野徜徉,嫣红姹紫,应接不暇,看到篱边有奇花惹眼,俯身下来摘下三两枝,细加品味评说。就是这样,《蠹虫笔记》渐行渐远,成果也不断增加,这在他人看来,也就成了杂文大观园里一个小小的景观,虽非怡红快绿争妍斗艳的大家风采,但也不乏自家的门庭风骨。既然是选取别人的语段作为评说的由头,那么,选取最适于自己发挥的文段,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选定了,就要有的放矢参详议论,以彰显一家之言。《蠹鱼笔记》所选,大多是诟病封建主义,探索民主、法治真谛,展示没落腐败方面的“他山之石”。即如《慈禧太后养狗》说慈禧爱养狗,狗死,杖打教狗监,“笔记”评点道,“即使是一条狗,如果不听话,也会惨遭毒手,鲜有幸免者。养狗和养奴才,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在权势者的字典里,狗和奴才常常并称,曰:狗奴才。”这就给我们展开了一片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使人不免于鉴古知今。又如《当司法成为艺术》,“笔记”评点道:“担负惩恶锄奸,伸张正义之重任的法律,只不过是装点门面的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法治一日不立,正义一日无望。”林语堂说的是旧中国把司法当成艺术(实即徇私枉法),难道仅仅是在旧中国才存在吗?我们现在是真正以法冶国了吗?徐强好些比较长点的文章,虽然没有归入《蠹鱼笔记》栏内,但仍然是那条路子,如《辛酸的沉默者》,以聂绀弩的一段话为由头,层层展开,浓缩出了一段令人不寒而栗的死咒:在政治运动(实际上是整人运动)层出不穷的年代,“你不甘心装哑巴,枪杆子就让你彻底地变成哑巴。”血腥犹闻,殷鉴不远,哀之而不鉴之,后人而复悲后人也。

  徐强说他认认真真读了些书,意图掉掉书袋,使文章得些书卷气,这个目的他是达到了。但他似乎还有一个更深沉的愿望,以杂文对社会发言,为历史的艰难前进,作力所能及的小小的出声。“然而要做这样的东西的时候,恐怕也还要做这样的东西。(鲁迅语)《蠹鱼笔记》就是这声音吗?是的,不少读者已经听到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6-24 17:01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喜欢钻进书中,东啃一口,西蛀几页,便有些蠹鱼的特点
比喻形象
3#
发表于 2008-6-24 17:51 | 只看该作者
先帮前辈排版,在仔细拜读:)
4#
发表于 2008-6-24 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快乐阳光来了

最初由 快乐阳光 发表
喜欢钻进书中,东啃一口,西蛀几页,便有些蠹鱼的特点
比喻形象
5#
发表于 2008-6-24 19:35 | 只看该作者
替徐强高兴。在杂文网阅读前辈和徐强博友的文章,的确是一种享受。我知道前辈喜欢读博友的一些文章,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但见前辈能如此详实地记录读后心得,尚属徐强一人。只可惜,《杂文选刊》旗下的网站总是有它不稳定的因素,走的人很多。最近似乎又停止了运行,真叫我们爱恨不起。

感谢前辈,将爱书人到读书人乃至写书人徐强的为文态度,从一个个有趣的角度出发,来描摹他的读写特点,为我们读者勾勒出这位爱书人、读书人的一个个鲜活的侧面。我个人的感触是,读前辈的两篇写徐强的文字后,可以引领我们从历史的、文学的角度去搜书、爱书、读书,甚至有愿望去结识徐强等各路爱书人的兴趣。

在杂文博,徐强确是一位个性写手,这一点,我早有感想。他默默谦虚的作文,终于感动前辈。前辈为博友写的一篇篇文章,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即鼓舞,又受教。我个人尤其感谢。

问前辈夏安。如有可能,一水将盛请徐强来江天交流:)
6#
发表于 2008-6-25 09:49 | 只看该作者
http://cache.baidu.com/c?m=9d78d ... 4b44&user=baidu

原载2007.9.24《汕尾日报》
7#
发表于 2008-6-26 09:1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看过徐强的书,但欣赏老先生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29 , Processed in 0.0503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