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一味甘草汤》《针灸师》(两个中篇的开头) [打印本页]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4 16:11
标题: 《一味甘草汤》《针灸师》(两个中篇的开头)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1-16 01:11 编辑

                   一味甘草汤



  甘郎中的儿子叫甘草。
  
  甘郎中是一个游医,咸丰年间游历到天城堡。当时正值朝庭在南方跟“太平天国”打得如火如荼,北方也是四处匪患为祸,天下颇不太平。甘郎中游历到这个山环水抱的边陲小镇,四野桃红柳绿、麦黍葳蕤,村庄一派安详,俨然世外桃源。这地方的人们,最敬重读书人,把教书的先生和治病的郎中都称作“先生”,甘郎中游医这些年,所到之处只称他为郎中,到了天城,他成了“先生”,这一点,让他心里很受用。他便喜欢上这个地方,停驻漂泊脚步,安顿下来,娶了个当地女子,租个门面坐堂就诊。
  
  儿子出生后,内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正忙着开药方,刚写到甘草,随口便说:甘草。后来静下心一想,这名字俗是俗了点,却也有味。十方九草,中药里哪一个经方少得了甘草?它还是药典中的“国老”“帝老”呢。
  
  乡下人却看不到这个名字的妙处,在天城堡,甘草遍地是,平常不过的一株草,它的枝叶连驴马都不吃。甘郎中开始还给人解释,后来觉得说了也白说,没人理会,就懒得解释。到后来甘草成为一方名医时,人们才觉出甘郎中用心良苦。况且,素有“名贱好养”之说,取个平俗的名字,就当图个平安。不过,甘草的大名叫着顺口,大人小孩每叫一声,便觉有一点甜丝丝的味道。
  
  这孩子自小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垂髻之年,甘郎中送他跟地方上的阎举人读私塾。熟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启蒙教材后,阎举人想考考这些孩子的天赋,捋着胡须微笑着说:“药圣李时珍讲过: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我拿甘草出一个对子,看谁对得出:甘草解千毒。”其他孩子抓耳挠腮,左瞅右望,甘草这孩子眼珠子转了几转,想起举人的绰号,灵机一动,说:“夫子读万书。”阎举人嗬嗬大笑,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读了几年私塾,甘草子、史、经、集均为优等,甘郎中原本想让儿子考取功名,当官作老爷。天城堡的人也认为这孩子天资聪明,是个当官的料。谁知还没等到考乡试,甘草得了一种叫癫痫的怪病,刚刚还好好的,突然间手足抽搐,浑身痉挛,严重时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开始还只是偶尔发病,时隔不久,发作愈加频繁,“学而优则仕”断然不行了。甘郎中虽然知道这个病症,但也束手无策。在外人面前,他对自己学医的经历向来讳莫如深。因为,学郎中大都是家传庭训或拜师学艺,他没有家传,只能拜师。而跟师傅学医,以耳传身教为主,没有十年八载根本出不了师。他跟着师傅学了三年,无意中看到师傅视若珍宝的《伤寒论》,一有空就偷偷去抄书,结果被师傅发觉,驱逐出了师门。他学得的仅仅是半部《伤寒论》,治个头痛脑热没问题,再大点的病就无奈何了。所以,他治不了儿子甘草的癫痫。
  
  甘郎中带着儿子访遍了周边四乡八堡的郎中,没有一个能治好这病。也到县城里最有名的同济堂看过,吃了几十付中药,仍没有一点改观。无奈之下,只好带着儿子千里迢迢去求自己的师傅。
  
  他带着儿子跪在师傅经堂前,苦苦哀告,请求师傅施以仁心。师傅对这个不肖徒不屑一顾,其他几个师兄弟一边讥笑他,一连挖苦他,弄得这个在天城堡响当当的“先生”面如土灰。甘草看不过眼了,站起身,对着经堂朗声说道:“医者仁心,济世为怀,何汲汲于私怨,小人之心也!天下之大,岂独尔等是仲景再世、华佗往生?爹,咱回!”
  
  言毕,拉起父亲,毅然决然向山门外走去。
  
  “且留步。”有人声清气朗地高呼一声。
  
  甘草回头一看,一位白须道袍的老者驻足经堂前,神态轩宇,气象清爽,恍若神仙。甘草以为刚才的话得罪了这位老神仙,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立在原地。
  
  老神仙向他点点头,招手让他过去。仔细端详着这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又摸了摸他的头,说道:“好一个有志少年。有缘千里一线牵,宿缘啊,你留下吧。”
  
  甘草回头望望父亲。父亲直向老神仙作揖。老神仙没理他,径自带着甘草走进经堂。
  
  甘郎中知趣,且喜师傅留下了儿子施治,便独自一人下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甘草才知道父亲当年学医的这个地方叫小仙川,属关中道教名地,传说中神仙飞升的地方。老神仙便是父亲原来的师傅,人称洪药师。他从见面就一直叫老神仙,洪药师也没纠正,嗬嗬一笑。
  
  洪药师把他留下来治病,但一服药也没用,只是安排他整天打杂,汲水、扫地、烧水、熬药、浇花、除草等,碰到啥活干啥活,稍有怠慢,洪药师便拿戒尺敲打他。说是敲打,却不像私塾先生打手背那样,洪药师敲打的毫无规律,一会儿打脊背,一会儿打胁肋,一会儿打臂擘,一会儿打腿足┈┈或轻或重,率意而为似的,他哪里痛,偏敲哪里。打完了,也不说什么,该干啥还干啥。过了一段时日,他便觉得奇怪,自己明明有病,留在这里竟一次都没犯过。而且被洪药师敲打过后,浑身都觉清爽、轻快,全然没了以前头昏脑胀的症状。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甘草渐渐习惯了小仙川的生活,跟山庄上下人等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药圃有个同龄的女孩,叫草儿,像山野的野菊花一样,灿烂、泼实,两个少年格外投缘。
  
  有一天,洪药师突然说:“甘草,你可以回家了。”
  
  甘草心里一惊,以为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惹洪药师不高兴了,要被赶走,不由地泪眼婆娑,怯怯地问:“老神仙为何让我走?”
  
  洪药师说:“病已无恙,何须流连?”
  
  甘草惊讶地问:“我没吃一服药啊,病咋好了?”
  
  洪药师说:“草是药,水是药,空气是药,敲打你的戒尺是药,你出力流汗也是药。并非所有的病都要依赖药石、针灸。摘叶飞花看似轻柔,在高手手中也是杀人利器。”
  
  甘草这才晓得,洪药师医术之高,已经到了不用一石一药也能袪除顽疾的地步,自己一个月的经历,实则是洪药师时时在为他疗病。
  
  “老神仙,我明白了。”甘草说罢,跪在地上,重重叩了三个响头,郑重其事地说:“师傅,从今天起,小生要一心一意跟随您学医。”
  
  洪药师冷淡地说:“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回去考你的功名去吧。”
  
  甘草双手作揖,说:“师傅,弟子已想明白。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乱世之中,多个少个官员无所谓,但百姓不能没有良医。民间有多少人困于疾病之痛,却无法根治。”
  
  洪药师微微点了点头,说:“医者并非包治百病。你有心,但病无情。学医并非易事,非仁者不传,非正道不托,要戒懒念、戒躁念,戒骄念、戒贪念、戒恶念,你能做到吗?”
  
  甘草朗声说:“弟子谨遵师训!”
  
  洪药师说:“有心就好,别像┈┈”
  
  天性聪慧的甘草自然明白师傅言犹未尽的意思。
  
  洪药师其实早就看好这个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看出甘草不但气象清朗、聪明伶俐,而且心地仁厚、做事沉稳,的确是学医的好苗子。经过一番试探,已知其心意,便放下一桩心事。
  
  虽然拜了师,但师傅并不传授他什么,仍然安排他打杂,除了清洁扫除、打水熬药之类的杂活,每天还多了一项差事,就是到附近的病人家中送药,有时来来往往要走一二十里路。
  
  一个月过去了。甘草当是师傅对自己的考验,没当回事。
  
  两个月过去了。甘草还当是师傅对自己的考验,仍没当回事。
  
  三个月过去了,师傅好像忘了他似的,仍没有传授从医之道的意愿。甘草便按捺不住,便去问师傅:“师傅,可否开始传授我医道了?”
  
  师傅敲了敲他的头,说:“你每天都在学医道啊。”
  
  甘草想起师傅说的“五戒”,恍然大悟。哦,这两个多月,原来师傅一直教他戒懒心、戒躁心啊。
  
  师傅说:“你明白就好。但悟性再好,修性不好也枉然。从明天起,你每天诵读《清静经》,啥时候读到不用想就能入静的时候再来找我。”


  
                          
                    针灸师
 “让一让,请让一让。”一个三十出头小伙子背着一个昏昏沉沉的老妇人,气喘吁吁地走进滑大夫中医诊所,边走边焦急地喊。
  小小诊所本来就容纳不下几个人,许多人没地儿站,挨排儿在门前等候呢。突然来个急诊患者,大家虽说都不情愿,但还是让开了通道。

  滑有本急忙起身,问:“怎么了?”

  那个小伙子放下老妇人,喘着气说:“老母亲哮喘,上不来气了。滑大夫,快给看看。”

  滑有本喊一声老刘,从里屋走出一个微微发胖的中年人,穿着白大褂,满脸堆笑。

  “快来看看,这个急诊。”滑有本说。

  他和这个称为“老刘”的人一起俯下身子去看——老妇人嗓子里嗬哧嗬哧的,似乎一口痰堵的那里,吐不出也咽不下。看上去气息奄奄,直翻白眼。

  老刘向那小伙子说:“快快快,把上衣扣子解开。”

  说着,迅速理好四根毫针,扒下老人的衣领,选准定喘穴和天宗穴,用棉球消消炎,疾速扎上四针。而后,又在前面的天突穴扎了一针。拍了拍手,说:“好了。”

  果然,不到一分钟,老人嗓子里咕噜有声,长舒一口气,睁开了眼睛。

  众人看着这个过程,前后不过三分钟,就让一个垂死的病人起死回生,直叹神奇。有熟人开玩笑说:“刘一手,你真是妙手回春啊。”

  老刘呵呵一笑,双手抱拳说:“抬举了!”

  这位针灸的老刘,本名刘丙申,四十来岁,有点发福,整天大大咧咧,做事有点张扬,是诊所里最快活的人。他本在政府一个部门做事,业余自学了中医,颇精针灸,每到周末就去滑有本的门诊,一面切磋医术,一面临床施针。小小毫针,在他手上运用得出神入化,很多时候都是针到病除,人们便送他“刘一手”的雅号。

  多年后,被人们称为“刘一手”的民间针灸师刘丙申依然记得第一次见识针灸的神奇。

  当时,他还是个八岁的孩童,母亲第一次带他坐火车。人生中的第一次都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会在潜意识里留下永恒的记忆。刘丙申从看到一条长长的墨绿色长龙的那刻起,就已经兴奋不已,等到进到车厢内,看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挨排坐在一起,他便东望望,西瞅瞅,好奇得不得了。火车长吼一声,哐当哐当启动。他从窗口望出去,外面的房屋、树木、山峰、田野顷刻间飞逝而过,而新的风景又一波一波地涌进眼底,但等不到他仔细看,那些波涌而至的风景又被甩到了远处。他就一直趴在窗口望,望着望着,居然想到了时光飞逝的深沉命题。等到后来看到“白驹过隙”的典故时,便不假思索地想到了在飞驰的火车上看风景。

  大概在他看得厌倦的时候,过道另一边有人惊叫:“快,有人晕倒了。”他回过头一看,座上的一位瘦弱的阿姨忽然浑身战栗、手足乱颤,他不由地“啊”了一声。随之,看到她像软面条一样滑到座位下。同座的人慌忙叫她,她大口呼气,直翻白眼。刘丙申吓得缩在母亲身边,他不知道人快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但他见过乡亲宰羊时,快死的羊也是这么挣扎的,莫非她也要死了?

  围过来的人群中有人出主意:“快,找大夫!”

  列车员早已急切地去找列车长。片刻,广播中传出紧急呼叫:“9号车厢有人晕倒,旅客中有医生的,请速到9号车厢急救。”

  广播中反复呼叫,人们都揪心地盼着医生出现。

  这时,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汉子拨开众人,看了一眼晕倒的女人,操着西北方言问:“谁的身上有针?”然后扫了一眼,没人应声。他对外围一个抽烟的汉子说:“你手中的烟给我用一下。”那个汉子把烟头递给他。他俯下身,一手掐住女人的右手中指尖,一手握烟头在她的嘴唇上方正中炙烤。围观的人窃窃私语:“人都这样了,这能行么?”那个中年汉子并不搭理,自顾施治。

  一会儿,来了两个自称是医生的旅客,一男一女。男的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看上去像个学者,自称是某省医院的外科专家。女的穿着时髦,秀发飘飘,一看就是来自大城市,她自称是某市医院的护士长。刘丙申一看这两人的穿着,咋都像专业医生,紧张的小心肝突然踏实了许多。那外科专家一看是个土农民在那儿鼓捣,“哎哟”了一声,说:“你这是干嘛呢?”女的也不屑一顾地望着胡子拉碴的施救者,说:“会不会?还不赶快做人工呼吸!”列车长也在旁边催促说:“你行不行啊?要不,快让开叫专家施救。”

  那中年汉子抬头看了他们一眼,不卑不亢地问:“你们有强心针吗?有救心丹吗?拿什么施救?”刘丙申原本把希望寄托在这一男一女身上,这一刻,他们早已面面相觑,悻悻站在一边不再言语。

  那中年人继续施救。那只烟就快燃尽的时候,昏厥的女人轻微地“啊”了一声,渐渐苏醒过。抬头一看周围围满了人,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苦笑。

  那个中年人站起身说:“再冲一杯糖水喝上,你就安然无恙了。”说罢,挤出围观的人群,消失在车厢的另一头。

  人们啧啧称叹:一个烟头都能救命,真是奇人!有懂点医道的说,这就是传统的针灸法,神奇着呢。在人们谈论的时候,刘丙申看到,外科专家和护士长悄悄离开了现场。他不由地有点沮丧和失望,不知为什么。

  后来,他也无数次用这种方法急救过休克、昏迷、抽搐、中暑、惊厥的患者,自然知晓,唇上的人中穴,中指的中冲穴,专治此类病症。中年人用的是艾灸法,与针灸同理,古人称为雷火神针或太乙神针,是一种古老的治病术。


  刘丙申的针灸是有了点小名气,但他一直有一桩心事未了——他一心想考针灸师证。没有这个证,总得底气不足。也正是这桩心事,后来差点害得他差点离职。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4 16:13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1-14 17:48 编辑

贴两个中篇的开头,求教于大家。
因中篇小说涉及构思、情节及写作的诸多私密因素,恕不能全文发上,请大家见谅。

《一味甘草汤》写作手记
      这个中篇是写一个民间中医的故事,以一个中医的成长讲述中医文化的博大神奇,品味传统文化的深厚内蕴。文本由一连串小故事组成,结构上采取“冰糖葫芦式”,把人物放置在清朝末期,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展开人物的成长和阅历。我不是中医专业,但一直自学中医,闲时也给亲朋友好友诊病开方,文中所涉医案,大都经我和学中医的朋友施治或和参详过,施治方法和用药几乎可以用到现实中来治疗。小说完成后,我怕读者阅读有障碍,发给几位纯粹不懂中医的朋友去看,结果大家都觉得能够读下去,也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在修改中一一做了改动。
      这几年自学中医,越来越发现,当一个好中医,除了透彻理解中医理论和施治方法,更得有悟性、有灵感,有时与艺术家有共通之处。学到深处,反观中西医学之争、中西文化之争,基本上从源头弄明白了其中的焦点。因此,有了写这个小说的冲动。

《针灸师》创作手记:
       这是2017年的第一个作品。实际是跨了16年的年尾和17年的年头。16年最后两周一直构思这个小说,然后动笔写了两个开头,一个写到3000多字写不下去,别一个写到4000多字又写不下去了,尽管这些文字后来都融到了小说中,但那样开头显然滞涩。到了1号晚上写完这个开头,小说的格局豁然开朗,我知道了故事的延展、人物的走向和题材的立意,写起来顺溜多了。写到中间也偶尔有情节的调整,但大局基本未动。为每一个小说写好一个开头,这是我最近创作中最为苦恼,也用功最多的地方。我总觉得,好的开头,就像一出戏演出的前奏,要抓住人、留住客,否则满盘皆输。
小说的题材是借一个针灸师和一个中医的人生走向,揭示传统中医的神奇和中医在现实生活中尴尬,这是我两年来一直深思的问题,也是和中医朋友谈论最多的话题,因此,写作中把与朋友相处的一些真实情节也转化为小说情节,融进了小说主人公的经历中。针灸是我最熟悉的中医领域,也是甘苦自尝的自身一技,本应写得得心应手一些,但想法和写作是两回事,真正落实到笔下,才感到诊所的故事并不好写,医生诊病看病全是静态,而小说家需要的是流动状态,要让静态的场面流动起来,必须加一点调料,要把色彩搅匀和,让笔底有流韵,让读者有看点,所以加了点似是而非的情感故事,这点咀头,明眼的读者肯定会一眼看穿。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小说的功能是虚构,但要尽可能贴近真实。即便努力把虚构的东西写得如同真实,读者都会觉得虚构。有时,小说家出力不讨好就在这里。我在写中医诊病、针灸、用药等方面,基本保持写实,不取巧,不虚夸。在古人来说,针灸和用草药治病可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当代人眼里,尽管你不用虚构和夸张,那些细节可能在读者眼里也是虚构的。许多疾病的针灸施针,都是我给别人治病中用到的,因为熟悉,所以写得扎实。以实取巧,尽量打破真实与虚构之间的隔阂,让笔端挟裹情感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疾驰。                                1月3日晚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14 16:48
读了前一篇,虽憾未尽篇,亦迷入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的享受远超那些虚头巴脑的武侠小说。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4 17:05
我答应了写《神医》的逐鹿江南和写《乡医诸茂金》的楚耘,发个写中医的小说上来。但只能发这两个开头,每个中篇2万多字,融汇了我学中医的诸多体验。两个小说各有一个创作谈,待后发上,请大家拍砖。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4 17:06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1-14 17:13 编辑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14 16:48
读了前一篇,虽憾未尽篇,亦迷入其中不能自拔,其中的享受远超那些虚头巴脑的武侠小说。

谢谢草舍先生褒奖。
还请不客气地提点意见吧,请。
作者: 遗忘之城    时间: 2017-1-14 17:09
一今一古,吊足胃口。我是分好几次才看完。确实很好!但柯老师说希望大家提点建议,我想到了一定说。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4 17:12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1-14 17:49 编辑

  请各位大侠多批!
作者: 遗忘之城    时间: 2017-1-14 17:28
既然第二篇刚开始写,说说对第二篇的浅见:开篇几大段几大段专业性太浓,故事性偏弱。既然是中篇,如果第一章抓不住读者,后面估计就不愿看下去了,所以中篇小说一定要来个豹头。写不下去,可以先把整个故事大致编出来,然后将这些中医理念和技术糅合在里面,让读者接受于无形。
预祝柯老师新作圆满完稿!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4 17:51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17-1-14 17:28
既然第二篇刚开始写,说说对第二篇的浅见:开篇几大段几大段专业性太浓,故事性偏弱。既然是中篇,如果第一 ...

谢谢遗忘之城的真诚评点,你提到的不足非常到位,我修改时一定注意!
再此感谢!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14 19:08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7-1-14 19:09 编辑

《一味甘草汤》,展示了父子学医的故事情节,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欲做良医先学做人。貌似一味中药,实则隐喻哲理。 《针灸师》,展示了西医治表中医治本的故事情节,尤其高手在民间的针灸师细节,很是生动形象逼真。
抱歉,柯英老师,您这是两个中篇的开头,因为均未见全篇,所以九宫暂且以短篇待之,却有独立成章各具奇妙的主题立意韵味,不知这样学习可以吗?哈哈
因为未见全篇,所以无法释疑先生之惑,恕我学识浅薄,抱歉。
问好!

作者: zizhu    时间: 2017-1-14 19:10
第一篇比第二篇多了趣味性,生动一些,医者仁心,医道融进医术,立意就不俗。第二篇有点枯燥,阅读快感就打了点折。柯英老师辛苦了。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7-1-14 20:08
占个位。
星光大道开始了。
只好明早再学习,柯老师对不起了。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14 21:15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7-1-14 21:16 编辑

刚看了后一篇,的确与大家有相同的感受。近结尾时才进入情节,前面的铺垫有些专业了。但这是一部中篇,这些专业的铺垫若不离主题的话,未尝不可,若改为通俗一点或许效果会更佳。
当然,这只是外行话。前一篇太引人入胜,对后一篇也有点冲击,呵呵。

作者: 碣石清风    时间: 2017-1-15 06:40
看过。两篇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错,极有吸引力。两篇均写医道却重点各异,前者重学医,后者重治病;前重做人,后重医术。故,阅读效果有差别,前有吸引,后多排斥。以上是比较而言论得失。
故建议柯老师,传道授业于潜移默化中,前后写法统一才好。直白医术冲淡了小说味儿,个见不一定对,供参考。
作者: 冰峰雪鹰    时间: 2017-1-15 13:20
新年新课程啊。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15 14:23
想起一篇旧作《也说中西医之争及其他》,当中对中医的理解可能肤浅,但观点依然坚持。
文发在了杂文版,柯老师若有得暇不吝指正。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2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4 19:08
《一味甘草汤》,展示了父子学医的故事情节,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欲做良医先学做人。貌似一味中药,实则隐喻 ...

谢谢九宫版主细读拙作并点评。
很抱歉的,这两个中篇我写得很认真,许多细节都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不能上传,请见谅。
所评不足,定当细细琢磨!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3
zizhu 发表于 2017-1-14 19:10
第一篇比第二篇多了趣味性,生动一些,医者仁心,医道融进医术,立意就不俗。第二篇有点枯燥,阅读快感就打 ...

谢谢紫竹真诚批评!这个意见很珍贵,虚心接受,认真修改。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3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7-1-14 20:08
占个位。
星光大道开始了。
只好明早再学习,柯老师对不起了。

清风版主客气了,谢谢你的关注!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5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14 21:15
刚看了后一篇,的确与大家有相同的感受。近结尾时才进入情节,前面的铺垫有些专业了。但这是一部中篇,这些 ...

草舍所言很对头!第二篇的确有点专业了,入题慢,这个问题还得重新换开头。已经写了三个开头,都不如意,后面的故事情节展开还算顺溜,我再琢磨。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7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7-1-15 06:40
看过。两篇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错,极有吸引力。两篇均写医道却重点各异,前者重学医,后者重治病;前重做 ...

清风版主所以极是。看来《针灸师》一文的写法真成问题,正是我担心的——有阅读的障碍。认真修改!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8
冰峰雪鹰 发表于 2017-1-15 13:20
新年新课程啊。

呵呵,我学习中医好久了,所以写这个题材。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09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15 14:23
想起一篇旧作《也说中西医之争及其他》,当中对中医的理解可能肤浅,但观点依然坚持。
文发在了杂文版,柯 ...

好,我看看,《针灸师》一文就是写中西医的冲突,在后文这个主题太鲜明,有朋友也提出了意见。学习一下草舍的,汲取点养分。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5 21:42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15 14:23
想起一篇旧作《也说中西医之争及其他》,当中对中医的理解可能肤浅,但观点依然坚持。
文发在了杂文版,柯 ...

草舍先生好,看了,一激动说了好多话,不合适的,请见谅。
作者: 楚耘    时间: 2017-1-15 22:25
本帖最后由 楚耘 于 2017-1-15 22:26 编辑
柯英 发表于 2017-1-14 17:05
我答应了写《神医》的逐鹿江南和写《乡医诸茂金》的楚耘,发个写中医的小说上来。但只能发这两个开头,每个 ...

       拜读老师两个中篇开头,尤其是两篇言辞恳切的创作谈,受益良多。明白了老师点评拙作所指,看到作者对所写对象的懂与不懂行文的天渊之别,学生衷心感谢,今后谨记“砍柴”先“磨刀”,做好功课,写出令人信服的作品;更有柯老师的“言必信,行必果”,给学生树立楷模,学文的同时也学做人,向柯老师致敬!
作者: 钟羿    时间: 2017-1-15 22:32
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世间的一切不过尔尔。仁心医者,高明者亦不过市井奇人,无他。小说写人,医术救人,勿把小说当医书来写,成功近矣。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00:59
楚耘 发表于 2017-1-15 22:25
拜读老师两个中篇开头,尤其是两篇言辞恳切的创作谈,受益良多。明白了老师点评拙作所指,看到作 ...

过奖,不敢当的,只是交流一下。
一开始扎扎实实写小说,以后的写作会给更有力。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01:00
钟羿 发表于 2017-1-15 22:32
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世间的一切不过尔尔。仁心医者,高明者亦不过市井奇人,无他。小说写人,医术救人,勿 ...

钟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个认识的确高明,我要反思一下。
谢谢!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01:12
采纳大家的意见,对整篇作了调整,重新写了开头。请大家继续拍砖,谢谢各位大侠!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1-16 09:45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1-16 12:07 编辑

之前就读了。《针灸师》的改动比之前好。谋篇呀,节奏呀,宗旨呀,我说不出比老师们更高明的,只有一个隐约认知,就是中医中药针灸背后的东西是中国文化的哲学部分,或者都可以说是超过哲学的玄文化部分,几乎有类于宗教的成分。比方认同情志可以致实在的病,就比西方只在心理学上认同走的更远,仿若佛学五阴致惑说。(而惑,既是苦,亦是病。虚无的病,病过所有实病。)
讲背景这么复杂且不可一论有定的中医药故事,想看着不传奇都不可能。是吧?所以呢,我觉得您只要照您所知所闻去构建就好了,照最切作者您的心的原样讲就好了。信不信由人,动不动人才由您。
就想到这一点点,但愿没给您设障。祝您笔顺。冬祺。
作者: 山淼    时间: 2017-1-16 11:03
本帖最后由 山淼 于 2017-1-16 11:07 编辑

可能我和大家观点有点不一样,作为中篇,第二篇让人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后面余地很多。第一篇则稍微弱一点,似乎稍作改动写成短篇反而更精彩。个见,佩服老师深厚的文字功底。哦,没看改动前的,我看的是改了以后的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16 12:07
大概在他看得厌倦的时候,过道另一边有人惊叫:“快,有人晕倒了。”他回过头一看,座上的一位瘦弱的阿姨忽然浑身战栗、手足乱颤,他不由地“啊”了一声。随之,看到她像软面条一样滑到座位下。同座的人慌忙叫她,她大口呼气,直翻白眼。刘丙申吓得缩在母亲身边,他不知道人快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但他见过乡亲宰羊时,快死的羊也是这么挣扎的,莫非她也要死了?


这段描写细腻逼真,深情并茂。
作者: 遗忘之城    时间: 2017-1-16 12:53
改得好!一部好中篇即将诞生。
作者: 楚耘    时间: 2017-1-16 15:11
钟羿 发表于 2017-1-15 22:32
站在一定的高度俯瞰,世间的一切不过尔尔。仁心医者,高明者亦不过市井奇人,无他。小说写人,医术救人,勿 ...

      在中财见到老师,好高兴,问好钟老师!
作者: 楚耘    时间: 2017-1-16 15:14
      拜读学习修改稿,《针灸师  》更传神了,读者看了开头,一定不忍释卷,问好柯老师!新的一周开心快乐!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18:22
恩和 发表于 2017-1-16 09:45
之前就读了。《针灸师》的改动比之前好。谋篇呀,节奏呀,宗旨呀,我说不出比老师们更高明的,只有一个隐约 ...

恩和很有见地,了了几句,对佛家、道家说到了点子上。古时医者与道家、佛家、包括巫者都是一家,所以今人学中医感到太复杂,弄不清佛、道思想,几乎入不了门。写中医的小说,也是有这个底蕴在里面,不然就成了门外汉。只是学得浅薄,还不能够驾轻就熟地表现这个博大的内涵。
谢谢恩和的提醒,努力在写作中去构建和表现这个底蕴。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18:23
山淼 发表于 2017-1-16 11:03
可能我和大家观点有点不一样,作为中篇,第二篇让人有阅读下去的欲望,后面余地很多。第一篇则稍微弱一点, ...

谢谢山淼的关注和鼓励,努力写好一点,以对得起大家关心厚爱!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18:24
九月盛菊 发表于 2017-1-16 12:07
大概在他看得厌倦的时候,过道另一边有人惊叫:“快,有人晕倒了。”他回过头一看,座上的一位瘦弱的阿姨忽 ...

谢谢支持,请多批评为盼!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18:25
遗忘之城 发表于 2017-1-16 12:53
改得好!一部好中篇即将诞生。

呵呵,需要鼓励,更需要批评啊。你这一表扬我有点不习惯呢。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6 18:25
楚耘 发表于 2017-1-16 15:14
拜读学习修改稿,《针灸师  》更传神了,读者看了开头,一定不忍释卷,问好柯老师!新的一周开心快乐 ...

问好楚耘!
谢谢您 的支持和鼓励!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7-1-16 19:19
更喜欢第一篇,有神秘的氛围,而且布局紧凑,悬念迭出。
作者: 欧阳梦儿    时间: 2017-1-17 10:13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1-17 10:18 编辑

  第一篇直入主题式,漂亮!第二篇,渐入佳境式,格局更开阔,不错。  就俺们这种刁口味的人来说,真实可感,娱乐、学识两不误的东西更能令我胃口大开。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7 11:55
红秋叶 发表于 2017-1-16 19:19
更喜欢第一篇,有神秘的氛围,而且布局紧凑,悬念迭出。

谢谢鼓励!这个小说更重要的在后面,一个中医的成长历程和他要面对的社会环境,只是我不能上传,要给这个中篇找个好婆家。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1-17 11:56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17 10:13
  第一篇直入主题式,漂亮!第二篇,渐入佳境式,格局更开阔,不错。  就俺们这种刁口味的人来说,真实 ...

谢谢梦儿点赞!
还在修改中,等纸质刊物发表后,我会第一时间发来分享。
作者: 红秋叶    时间: 2017-1-17 12:32
柯英 发表于 2017-1-17 11:55
谢谢鼓励!这个小说更重要的在后面,一个中医的成长历程和他要面对的社会环境,只是我不能上传,要给这个 ...

把中医这行融入社会层面,有了开阔的视界。如何把一种陌生或者说是高深的行医境界,延展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字观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期待以后的分享。问好。
作者: 春暖花开121212    时间: 2017-1-17 15:02
花开前来拜访老师,看老师大作徒有看热闹之嫌。哈哈,因为一直写散文或小剂量的小说,对于中篇或长篇连心思都不敢动的。只是花开小时候喜欢素描,我想写文字无论长短都在心里画个轮廓,故事大体有个脉络走向。然后再提笔将羽翼丰满。开头很重要,是属于龙头,让人欲罢不能才好。读先生大作也意犹未尽,期待精彩继续,花开班门弄斧了一回,莫笑才是!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