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过,年的色彩就越来越浓郁了,黄年米果的清香也仿若飘拂在隆冬阴冷的空气中,直诱惑得留恋家乡味道的客家人垂涎三尺。就在农历冬月的一天,沐浴着和暖的灿烂阳光,穿过已经铺好水泥路的盘山乡间小道,我们慕名来到了大山深处的黄年米果生产地——宽田乡桂龙村的段氏家庭手工作坊进行实地采访。
良好的开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桂龙村的段氏家庭手工作坊正是靠山吃山的典型富裕户。这个手工作坊的一线工人就是以老带新的二加二模式——父亲与母亲、儿子与媳妇。你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地道农民的潜在能量,他们可是那几百万经济价值的最直接创造者哦。
“难道你就愿意独守在山旮旯里做一辈子黄年米果吗?为什么不出去打工?”一见到年轻帅气的少老板段生福我便开门见山的提出了疑问。“我就是从广东打了几年工后跑回来的啊!”原来,因为家贫,初中刚毕业的段生福便再也不想读书了,于是跟着同乡的伙伴们一同汇入了滚滚的打工洪流之中。可是外面的世界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由于学历低、年纪小,挣的钱肯定没有别人多。
别看小段不大喜欢读书,可脑子却特好使。几年打工下来虽然钱没挣多少,可见识却没少长。每每累了一天的他睡在被窝里就傻傻的在琢磨着:我可不可以用我们山里最便宜的东西去换取城里人白花花的银子呢?这个想法一经产生,他就再也在外面呆不住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年底,段生福立马就卷铺盖走人,归心似箭啊,回去开厂不但免去了年复一年的车马劳顿,而且还可以守在家里孝敬父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一家人其乐融融,这真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想到这,段生福在回家的车上就笑出了声。
可回来到底做什么才最适合自己呢?别急,其实段生福肚子里早就有了小九九。因为每次过年后外出打工,伙伴们都会带一些黄年米果出去,而外地人吃了后总是赞不绝口,加之网上浏览得来的一些有关信息,经过反复琢磨,段生福认为回家开一个做黄年米果的手工作坊那倒是很合适的,原料嘛,山里有的是,就地取材即可,人工嘛,自家有的是,全家齐上阵即可,经验嘛,老爸老妈就是最好的师傅,不花钱就能传授最好的技术……
谁知段生福的异想天开却并没有得到老爸的赞同。甚至可以说,全家没有一个人是支持段生福的,因为他们都认为做黄年米果那都是老人家的工夫,年轻人就是要多出去闯闯。可段生福却偏偏是个极有个性的人,决定了的事情那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你们看不上我做黄年米果是吧?那么我就偏要做给你们看看。于是,倔强的小段办起了一个人的手工作坊,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使他对制作黄年米果的操作程序早已是成竹在胸。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日复一日的起早贪黑,在辛苦劳作了三个多月之后,小段终于收获了串串硕果,也终于感动了拭目以待的全家人。再加上实在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和天花乱坠的美好诱惑,谁还会怕钱多了咬手呢?于是,这立场并不坚定的老爸带头就这么从坚决反对再到心甘情愿的被儿子生生地拉下了水。
优美的传说
黄年米果又称黄元米果,是江西省汉族传统名点,属客家特色美食,发源于我们赣南的会昌县(有的说兴国县),后流传至赣县白鹭、田村、瑞金九堡、万田、于都宽田、大余南安等地。黄元米果历史悠久,相传在唐宋就闻名遐迩,而在明朝正德年间就已被列为朝廷贡品。不过赣县的黄元米果却有个特殊的来历。
相传南宋时期平息虔州(今赣州)叛乱后,虔州郡守曾慥用黄元米果代替金条来犒劳凯旋而归的将士们。所以,后代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打黄元米果。当然后来则有了庆丰收和祈求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年年有余之意。人们也就把黄元米果列为了地方贡品,世代相传,流传至今。后来赣县的黄元米果还成功地列入了第三批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呢。不过到了明朝正德年间,传说又有了新内容,而地点则由赣县转到了大余。
据《大余县志》载:明正德年间朝庭为镇压大余的农民起义,派王阳明率广西狼军及湘、粤、闽、浙、赣五省部分军队驻扎大余和南安府,会剿义兵长达数年。在进剿桶岗寨时,王阳明曾多次派兵前往桶岗寨侦察,却总是无功而返。原因是南安府大本营离桶岗寨较远,且山路崎岖难行,侦察士兵去一次要好几天,时值炎夏,士兵们带的粮食往往吃一天就馊了,可又不敢贸然前去村寨人家讨要吃的,因而总是难以完成任务。于是,王阳明开始为侦察士兵寻找一种既便于携带、还能够存放、口味又好的食品。
有一天,王阳明忽然想起了当地畲民用本地产的“大禾谷”做的“皇年米果”,口味好且耐饿,便改进工艺,将其做成椭圆形的干粮让侦察士兵带在路上吃,从而解决了干粮的难题。所以士兵们称此干粮为“王爷米果”,以表示是巡抚老爷王阳明给他们推荐的米果。随后,皇年米果便逐渐兴盛起来,被广泛地用于行军作战的干粮。皇年米果因色黄细嫩、品味清香,煮蒸炸炒皆宜,又方便可口,还耐于久藏,所以曾作为地方土特产进贡皇宫。后来,王阳明在成功镇压南安农民起义军后,在向朝廷传送捷报时,还顺带送上了皇年米果,并说皇年米果是南安山民特意敬献给皇上的,因山民称皇帝为王爷,故称其为“王爷米果”。
其实黄年米果是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主要原料,并采集深山小灌木吊茄子烧制成天然植物碱加入其中,使其有着普通的年糕无法比拟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成品的黄年米果橙黄如金、色泽亮丽、柔韧爽口、嚼之有余香,所以黄年米果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和送礼待客的上等礼物。
大禾米可以自己栽种,那么烧黄年柴的吊茄子又到哪里去寻找呢?其实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桂龙山区漫山遍野长得到处都是,关于这,我还无意间知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传说呢!
桂龙,顾名思义,应该与龙有关吧,龙,真龙天子也,而桂龙有座山就叫天子山,这座山据说还与风水大师杨救贫的风流韵事有关呢。杨救贫,“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这曾文辿就是我们于都人,而杨救贫葬雩都药口坝,这里的药口就是宽田的药口坝(今芒茼坝,又称杨公坝),所以关于他的许多传说就都与宽田扯上了关系。
相传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杨救贫在宽田的小情人生了个粉嘟嘟的大胖小子,可这儿子说来也怪,端的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简直是人见人爱,可有一样却让这小妇人见天的郁闷、揪心,为啥?原来小少爷两只腿一长一短,是个先天的残疾人。可杨救贫又出去云游四海了,究竟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知道,不像现在可以通个电话啥的。这小妇人整天的对着个小瘸子,你说烦也不烦?她简直是越想越气,越气越没有了人性,终于有一天她把这小瘸子“哗”的一下就扔进了山下的水塘里。
就在此后不久,杨救贫终于云游回来了,可当他得知小妇人将自己的宝贝儿子——那个一只腿长一只腿短的小瘸子淹死了之后,真是气得捶胸顿足:天啊天,你个缺代婆,怎么好端端的将我的天子都弄死了,那可是马上得天下的龙命天子啊……可事已至此,骂她又有何用?杨救贫一生气、一咬牙,所以从此后再也不理她了。
这小妇人呢,真是越想越气,越想越发飙,于是她就跑到山上去哭啊哭啊,最后还气急败坏地在山上使劲地跺了几脚,可就是这一跺脚啊,就彻底改变了一座山的命运,因为这里再也出不了天子了,所以天子山也就变成了天竹山,而漫山遍野的灌木丛吊茄子(其果实就像是小茄子)就是它最负盛名的特产了。
繁杂的工序
其实有一种情愫只有客家人才懂;有一种味道只有赣南人才有;而有一种传承却能让最古老的文化天长地久。听了有趣的故事后,我们再来看看大禾米、吊茄子、还有槐花、山泉水、柴火到底是如何变成黄年米果的吧,它又要进行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和哪些复杂的工序,才能让我们幸福地吃上柔韧爽口,滑而不腻。清香诱人的美味食品的。
打黄元米果的工艺真的是非常复杂,那是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最后完成的。
首先砍黄元柴。因黄元柴长在高山,山路陡峭,砍柴就非常的艰辛。而兵马未动,粮草必须先行,所以黄元柴是一定要早早准备的,并要把它摊开晾干或者晒干。
然后是烧黄元灰。将砍回来的黄元柴晒干后再烧成灰做成植物碱。那天去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大半袋子黑乎乎的黄元灰。之后还要把上树采摘的槐花碾磨成粉,这样做出的黄年米果不但透着幽幽的清香,而且色泽金黄、油光发亮。当然有的地方不用槐花,而改用黄栀子,其作用也还是一样的。因米果含有中药材黄元、槐花等成分,所以黄年米果还具有清火、降脂等特殊功效呢。
再之后就是制作灰水了。那天我们去采访的时候,正遇上段生福的母亲和媳妇两个正在一口烧热的大锅上制作灰水,只见婆媳两人协同作战,一个端着装灰的焯箕,一个用勺子淋开水在灰上,然后黑黑的灰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锅中。
大禾米是要头天经过浸泡之后才能蒸煮的。第二天早上四点钟就要起床,他们先将浸泡好的大米捞出,放入木制大甑中蒸,蒸至饭骨时就要端起,要不然蒸熟了就会变成饭团。段生福家用的是蒸汽,那边用柴火烧锅炉,然后透过管道输送的蒸汽来蒸米,所以蒸米的数量可以多一些。
米蒸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拌灰水,那就是要将蒸好的饭骨摊到笸篮里,稍微冷却后,立马拌上浓灰水,一定要均匀的都拌到,否则将会影响黄元米果的色泽和口感。只见段生福和老爸段检发两个一个淋槐花水,一个熟练地均匀搅拌。那么,是不是这样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呢?当然不是。也就是还要进行下一道工序:第二次再蒸。
等拌好灰水的饭骨凉了之后,再放入大甑中蒸,放入大甑中时需要一层一层加,不能一次性全部放入,否则有些就可能会蒸不熟,而有些又会蒸得太烂。待全部的饭骨加完后,看到大甑冒气时就端起,否则太熟了就没有韧性,这可是一项技术活,因为火候一定要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行。
接下来那就是最热闹的一道工序了——打米果。这时,段生福老婆早把石臼洗刷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再将蒸好的饭放入石臼中,除了段生福家四个人之外,他还叫来了好几个邻居帮忙,于是、六、七个人围成圈圈,用长长的木梓树做的米粿棍将饭均匀打烂,打至看不到一粒一粒的米饭为止。再将米果合力抬起放在操作案板上。
紧接着就是做米果了。只见段生福一马当先,将米果团用力揉搓,再将揉搓好的米果做成条状,然后用手再断开成型。这个是很考验人的耐热性的,因为米果团非常的热。而段生福刚刚熟练地就要完成第一团米果的成型任务时,第二团米果又抬了上来……
再后来就是晾晒米果了。先要将竹搭子抹上浓灰水,再把做好的块状黄元米果放在上面自然晾干,在晾的过程中需要每隔3—4个小时进行翻动一次,否则就会被黏住。一般是第二天再做最后的一道工序——真空包装。
在经历了上面的十几道工序之后作黄元米果才算是大功告成了,其中每一个环节都缺一不可,每一个环节都要拿捏把握好,最为关键的当然是火候,火候到位才能打出好的黄元米果。有些地方做黄元米果会省略其中的某些环节,在工序上没有那么复杂,所以味道也就差了许多。而段生福的家庭手工作坊一直都延续着这种传统的工艺,所以他们家的黄元米果就要比其他地方的好吃,据说销量也最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