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完美人生话范蠡 [打印本页]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18 16:04
标题: 完美人生话范蠡
本帖最后由 逐鹿江南 于 2017-2-20 12:13 编辑
一
无锡的蠡园、蠡湖、渔父岛、西施庄,处处有在历史星空留下足迹的陶朱公的身影。二千年以降,菰蒲、碧波间仿佛仍然散发着他特有的睿智、洒脱、飘逸的气息。他偕美人西施泛舟五湖,小住在盛开牡丹、玫瑰的湖畔小村的浪漫情景更是撩人心绪,发人遐思。“一领蓑衣万古情”、“远山长对美人家”的诗句迄今还在远山秀水间传唱。
范蠡,字少白,楚国宛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的大功臣。起初,越王不听他的谏劝,伐吴大败。方寸大乱的勾践,意欲杀妻子、毁宝器,然后破釜沉舟地去与吴王拼命。
范蠡为这位无头苍蝇似的君王设计了一条定倾扶危之计。他对勾践说:“卑谦厚礼以遗之,不许,则身与之市。”范蠡教他谦卑地献上厚礼,如果吴王还不答应,就把自己的整个国家都献上,连同自己也一并献上。这是一条身陷绝境时的尺蠖求生之计。
勾践依计而行,幸获吴王赦免。回国后,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终于一举灭了吴国。
范蠡助勾践灭吴后,乘势渡淮水以击齐、鲁,越遂称霸中原。
二
范蠡是个懂得进退的大智大慧的人。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在功成名就后,装上轻宝珠玉,偕西子与其徒乘舟飘然而去。
范蠡到齐国后,致书大夫文种,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不听劝告,后来果然被谗赐死,临死还被勾践狠狠地戏耍了一番:你教我七个伐吴的妙招,我只用了三个便打败了吴国,尚有四个在你那里,你就替我追随先王去试试这几个未用的招数罢。
文种无话可说,只得自尽。文种的治国才能不在范蠡之下,惜乎其才有余而识不足,善谋国而不善谋身。他的悲剧在于缺乏范蠡那样审时度势的精确判断和全身而退的大智慧。
三
在齐国,齐威王问范蠡以何术“家累亿金”,范蠡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出了一番养鱼的大道理,这便是著名的《养鱼经》。
《养鱼经》是我国最早的池塘养鱼专著。专著就鱼塘大小、构筑的注意事项、池内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放养的时令与雌雄比例等作了详细的阐述。范蠡算账给齐威王听,说按照自己的办法去做,用不了几年定能大发。
范氏父子在齐国,先是在海滨从事农、渔业生产,没多久,家产便至数十万。齐人认为他贤能,请他做相国。范蠡长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他后来居定陶,称陶朱公,十九年中三度治产业千金,一再把获利的金钱和产业分散给贫贱之交及平时疏远的兄弟们,颇有点像今日的“先富起来带动他人共同致富”的情怀,又有点像热心慈善事业的比尔.盖茨的大手笔善举。
四
行文至此,感慨顿生。陶朱公的命怎么就那么好,运竟那么济,他的人生事业为何有如神助,手里握着有如童话里的魔棒似的,点到哪里便亮到哪里?“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唯心主义哲学名言,在陶朱公的生命旅途中竟一件一件地演绎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论道德,他三次散尽家财,堪称有社会良知的富人楷模;论文章,有《养鱼经》传世。做官则出将入相,“下海”则致富有术。想干的时候能干一番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不想干的时候就辞去越国上将军的高职,归还齐国授予的相印。他的人生何等超凡脱俗!
较之范蠡,文种不知进退而死于非命;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国力及个人能力不足的绝对劣势下大举北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活得太累。北伐无尺寸之功,不仅损了自己的英名,而且加快了蜀汉的灭亡;张子房功成身退,与范蠡一样颇有些英雄所见略同的智慧。但他从此杳无音讯,将浑身的“余热”都散发到不知何处的深山老林里了,让人扼腕痛惜。
他们的人生都称不上完美。惟有范蠡毫无缺憾,连感情都玩到了极致,挽着大美人西施赏山玩水,优哉游哉,真是羡煞人也!
2017年2月18日,无锡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2-18 17:36
陶朱公的运气好,是因为他本身的智慧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2-18 23:10
拜读欣赏了!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19 13:40
谢谢阅读!新春好!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2-19 14:28
文人谋士不为富贵迷惑而全身而退的不多。范蠡的时代还有地方隐居,算是个小隐。
小隐隐于林,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于朝的三国贾诩要高明得多。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19 16:04
谢谢来读!新春吉祥!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19 16:10
本帖最后由 逐鹿江南 于 2017-2-19 16:12 编辑
贾诩确实是高人,其智慧当赞。然陶朱公做官则位极人臣,为民则富可敌国;知进识退,洒脱不羁。他的主子是阴险的勾践,而非明君曹操,退隐是最明智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范蠡还是要高出一招。
谢谢草舍先生来读。问候!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19 17:11
谢谢点评!问候春安!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2-19 19:43
有意思的文文。在……下,开头第一句,凭感觉这儿有点不顺!![](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ongue.gif)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2-19 19:44
成功者不再智慧,在于看得明白,那些人可信那些人不可信!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2-19 20:03
钦敬范蠡的才智和为人,钦佩逐鹿江南老师的博识。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2-19 22:18
以简短之文,写范蠡的智慧、才能,确实不易。然而还能面面俱到,实属难得。欣赏!问好!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0 08:11
那一句是通顺的。
谢谢夜莺拨冗来读!春安!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7-2-20 09:51
以简洁的文字写出了范蠡的人生轨迹与个人智慧,其成功之道,引人感怀。拜读,欣赏,问好!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2-20 10:10
识大体,知进退,范蠡已经是一个符号化人物。先生的分析头头是道,很不错。如果在生动性上下点功夫,文字更好读。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2-20 11:04
挖掘历史上助越王勾践成功的著名人物范蠡的奇闻异事以及成功法宝,分析的颇有一番见地,留给人思考空间,睿智聪慧的范蠡能功成身退,在于不羡慕名利,不追逐功名,在于识人心、明事理,且看淡钱财,将所赚到的钱大多散发于普通百姓,留下了千古美谈……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0 12:15
谢谢来读!春安!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0 18:01
谢谢雅赏!问候昙花版!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0 20:22
谢谢寒儒版主阅读!问候!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17-2-20 23:07
来学习江南老师的散文。![](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1 08:11
谢谢柯先生阅读!问好!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1 11:29
谢谢于版鼓励!春安!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2 12:40
谢谢老桑先生来读!
多指点!春安!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2-23 10:39
欣赏学习佳作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2-23 10:40
欢迎光临,多谢支持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1:04
谢谢先生来读!多批评!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2-23 11:06
欢迎光临回访
作者: 考槃 时间: 2017-2-23 11:48
范蠡,春秋时期。齐威王,战国时期。两人能在一块儿?穿越了吧?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2:12
“威王聘朱公,问之曰:‘闻公在湖为渔父,在齐为鸱夷子皮,…在越为范蠡,有之乎?’曰:‘有之’。”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2:19
《齐民要术》记载的
作者: 考槃 时间: 2017-2-23 13:35
范蠡在齐时期,应为齐(姜)平公或宣公之时,不会到了齐(田)威王之时,两者相差百年。《齐民要术》有记载,其他书籍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吗?《齐民要术》是农事书,不是历史书。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3:42
我没有考证。即使如你所言,也不影响文章的观点。
作者: 考槃 时间: 2017-2-23 14:00
这不是观点不观点的问题,而是写文章的态度问题。你写的是散文,不是传说故事。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6:28
西施与范蠡的故事也是传说。
作者: 考槃 时间: 2017-2-23 16:50
那你觉得在文章中出现这样的错误很应该了?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7:06
那是错误?你以为史书上的就是正确的?《史记》上很多错误,那么多人引用就是正确的?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3 17:08
《史记》中记载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错误的。
作者: 1034704109 时间: 2017-2-23 21:08
拜读欣赏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2-24 17:25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