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误入凡尘的仙草,
我是人间多情的石头,
多年以后在人间邂逅,
这一场繁华梦曾携手同游,
鸳鸯锁胭脂扣锁不住风流,
伤口绽放在心头,
愁披星戴月痴缠不休,
太虚幻境湮灭了红楼。”
——《许我一个红楼梦》
一、人醉梦痴
人醉了,梦痴了,余音绕梁。
初进大观园,她年龄虽小,但言行举止却不俗于常人。含情目,罥烟眉,珍珠泪,杨柳姿,渗透到大观园每个人的心里。
像芙蓉花一样的黛玉,有一种出淤泥而不被世俗尘埃所染的天生丽质。她虽面容含愁,却风韵妩媚,光艳照人;虽病体孱弱,却情态矫怯,惹人怜爱。这位芙蓉花一样的女子从出生到终结,上天就注定她的命运离不开水的滋养,这位水做的女人,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终结之路,就是重新融入到水流动的躯体之中。从此,水一样的命运就伴随着她在大观园深处留下了情缘。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儿便浊臭逼人。”宝玉对女儿的情感,就像喜爱清澈的流水一样,这便注定了他的生命中会出现这样如水一般的女子:林黛玉。
从此,二玉的命运就被紧紧地牵绊在了一起。
二、梦醒心碎
心碎了,梦醒了,痛彻心扉。
初进贾府,她“装愚守拙,随分从时,”一言一行可与黛玉相媲美。她温柔厚道,大度豁然,心细如丝,可以一眼看穿大观园里许多人的心思。她出生于名门贵族,书香世家,谈吐文雅,就像华丽富贵的牡丹花。
像牡丹花一样的薛宝钗,比黛玉多了份沉稳,少了份嫉妒,黛玉虽有才能,有相貌,却对宝玉猜疑,甚至曾经对宝玉怄气时惊动了贾母,这也动摇了黛玉在贾母心里最佳孙媳的地位。逐渐,宝钗取代了黛玉的位置。
宝钗希望在自己的帮助下,使宝玉成为一个“读书明理,辅国治人”之人,可是最终却美梦落空,宝玉却成了一个“不通事务,怕读文章,不知乐业,于国家无望”的情痴而已。
为了与黛玉争宠,宝钗迎合贾母,对黛玉身边的人体恤入微,她为的就是笼络人心,故而黛玉身边的人都觉得只有宝钗才是“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
最终,宝钗得知了宝玉爱的是黛玉,她又一次“装愚守拙”等待最后的时机。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命运就这样牵绊着三个人的幸福,直到他们一个个物是人非。
宝钗暗恋宝玉,宝玉宠爱黛玉,黛玉明恋宝玉,这“二宝”或是“二玉”的命运可真是辛酸又荒唐。一次又一次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一次次的美梦中惊醒,随之而来的是一把辛酸的泪水,痛彻心扉,也只能是断肠人在天涯独自漂泊的画面。
三、弦断红楼梦终结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昨霄庭处悲歌发,知是花魂于鸟魂?”
一曲流传千古的《葬花吟》,写出了黛玉寄人篱下,失去了爱人的惆怅与凄凉。岁月的离散使她看淡了人世间的红尘俗世,心碎了,随之也就心死了。最终在二宝成婚的当日,她焚书稿,撕绢帕,表面上是对宝玉的背信弃义的恨之入骨,实际上她恨得却是自己,无奈最终,微茫的青春就在流尽最后一滴泪而气结身亡,而这种结局仅仅是高鹗为黛玉所选择的。
曹雪芹原笔中的黛玉是沉湖而死的,这位“水做的女人”最终也选择回到水中去,虽然她选择了沉湖,成为了真正的“潇湘妃子”,但是许多人们可以想象出来她在痛苦和绝望的情况下,她那如弱柳的身姿,带着疲倦与绝望一步步朝着湖中心走去,直到被湖水淹没。
宝玉听到此消息,毅然决然头也不回,看破了红尘,遁入空门。想来命运偏偏却是造化弄人,想那宝玉曾经对黛玉说:“若你死了,我就出家。”没想到却正是如宝玉所言。
宝钗虽与宝玉成婚,却没有得到过他的心,她希望宝玉如她所愿考取功名,可惜宝玉却头也不回步入了禅房。最终,在宝玉出家之际,宝钗也患抑郁症,焦虑而死。
“奈何天,伤怀旧,寂寥时,试遣愚忠。”
“说到辛酸处,荒唐与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自古多情催人老,无奈时光难守,伊人各自散落天涯,世人憾之,红楼梦终结。
各自带着遗憾而终结。[copyright]版权[/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