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十七:乡戏的味道 [打印本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08:59
标题: [原创]  ◆乡土怀旧系列之十七:乡戏的味道
     ◆乡土怀旧系列之十七:乡戏的味道
  
             文/于文华
   
  乡戏是乡村农民津津乐道的视觉与心灵盛宴,是汗水中耕耘、勤劳里收获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就像生长在乡下的青春少女一样被人念叨着、夸赞着、称颂着,像培植在民间沃野上花朵一般鲜艳、靓丽、美妙。千百年来,那些土生土长的乡戏,和乡民一道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一起目睹着庄稼的荣荣枯枯、起起落落,传承着相濡以沫历史血脉里的道德是非、荣辱曲直、信仰标准,积淀着先民口传心授、日积月累的生活理想与幸福憧憬。
   
  乡戏的唱腔里掺杂着泥土的味道、庄稼的气息、炊烟的袅娜、树木的葱茏——一声接一声或婉转悠扬或高亢粗犷或余音绕梁或美妙动听的音符,掺杂着乡间花朵的芬芳、家园的质朴,应和着万物的生长、自然的节拍,相应着风雨的呢喃、生命的传唱,伴随着日月的更替、河山的变迁……
  
  丰盛的年货办好了,庄前屋后打扫的干净整洁了,红彤彤的春联贴上了,家里的大小牲畜安排停当了,大人小孩、男女老少穿戴一新了,都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奔涌到戏台前,为的是美美看一场大戏,好好过一把戏瘾。有亲戚在戏台跟前的人家,就沾沾自喜、兴奋异常,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早早提着礼物、拉着老人、牵着小孩,顺便可以投亲访友、联络感情。平常不大走动的亲戚,此时也拐弯抹角的攀亲,牵强附会地相认,做到看戏认亲两不误。而大多数的人们,十里八村的听说要唱戏,戏文是什么《十五贯》、《游龟山》、《铡美案》、《火焰驹》……之类的传统剧目,尽管年年唱、年年演,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喜爱有加,因为乡下文娱活动的单调,农民欣赏趣味的贫乏,乡戏不折不扣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精神美味。
   
  戏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黑压压的人群已经挤得水泄不通。乡下的半大小子有些粗野、有些坏气,不大明白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的诗句,平常日子里,看见大姑娘小媳妇,顶多只能羡慕地远远望几眼,而此时此刻,发现梳着长辫子、穿着花衣服,身材高挑、长相出众村里的“翠花”、“小芳”们,就像潮水一般涌过去挤过来,故意推来搡去,为的是趁机摸一摸油黑的粗辫子,闻一闻雪花膏的香气,听一听姑娘翻脸骂人的话语——有些翠花、小芳也不恼,都是一个天底下生活的芸芸众生,彼此低头不见抬头见,心知肚明这些坏小子的鬼把戏,有些胆小脸皮薄的顶多脸一红,挤到年长的人跟前站定,回头怒目而视一番,有些胆大的双手用劲一推,把那些人潮推向一边,甚至猛不丁搡倒几个愣头青小子,发出一串开心的笑声。
  
  光芒四射、亮如白昼的汽灯点燃了,舞台口两边各一盏,燃亮了有些黑暗的乡村,燃亮了人们追求美好的向往,也点燃了乡民对幸福生活的希冀。明亮的灯光让吵杂声、谈喧声立时静了许多,人们把眼光齐刷刷向舞台望去——好像还没有演员上场。有经验的看戏人知道,锣声未响,鼓声未敲,哪有什么戏唱!人们再次谈论起今天要唱戏的戏文,说些家长里短的奇闻异事,上了年纪的、看过此戏的人,就会卖弄自己不凡的学识,振振有词地向周围的人叙说着上演剧目的大致情节,加上他独有的理解和掌握的演员情况,扮相、唱腔、做派、风格甚至打斗的经典动作,都会在他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浮现出来。
   
  开场锣鼓敲得一声比一声急切,敲得人心花怒放、神采飞扬,敲得人群情激动、心潮起伏——即催看戏的人,也催促演戏的人抓紧上台。远处乡道的人听见那锣声,紧走几步,嘴里啃剩下的一嘴馍馍赶紧咽到肚中,说着“戏就开了,快走”,边将一旁的孩子拉扯着小跑起来。那些家在戏台跟前的人们,才开始从家里往戏台前赶,有人把家里的架子车拉来,占据着有利位置,显得不慌不忙;有人把长条凳摆放在戏台中间,有专人看着,只等老人来就坐。一个个心里念叨着、焦急地巴望着,将急切的眼睛再次向舞台扫过去,还是没有演员——想必后台肯定忙碌异常。有次我们挤到后台,从门帘缝里看见有人在做最后的化妆,有人把衣服往好里摆弄,有人轻声背诵着台词,有人手提马鞭,准备上场,有人给演员安顿着什么,而台口一侧,几个伴奏的人不知何时已然款款就坐,各自调试着手里的家什,一台好戏就要正式上演了!

   戏终于开场。演员的唱腔如行云流水,温温柔柔穿行于我们的五脏六腑,飘逸出一个个刻骨铭心、千年传唱的历史故事,诉说着一条条颇富哲理的人生经验。有人看的如痴如醉,有人听得津津有味,有人对秦香莲的命运发出感慨,对陈世美的忘恩负义气愤填膺,对坏人绳之以法赞不绝口,而我们似懂非懂,只对娄阿鼠的跳上跳下的武艺非常赞赏,对那些高低错落粗犷高亢的秦腔唱腔一知半解。
   
  乡戏的角儿基本来自乡间。平日里劳作之余默念一番,下雨下雪的闲暇时节稍稍演练几遭,也或许播种耕田间隙,做饭喂猪时小试身手,人是同样的人,但一旦登台演出,举手投足之间,就完全变了模样,变得那么英俊潇洒,那么风流倜傥,那么漂亮迷人,那么好看洒脱,女得好像仙女下凡,出脱的如出水芙蓉,国色天香,有些小伙子就看的痴痴呆呆,好像那戏台上美女水灵灵顾盼流转的眼睛盯着自己,就有些幸福感觉,心底发潮、脑袋发热、身体发晕,一直目不转睛地迎着火辣辣的目光——荡漾着几多情愫,弥漫着几番爱恋。有时灰蒙蒙下着小雪的时节,戏台上的洁白雪花与现实中飘飘洒洒的雪交织揉和在一起,叫人感觉到透彻的寒冷。可是看到那温馨的笑容,连同生活中与看戏时产生的那些美好的感觉、感人的情愫,就像大地上鲜艳的花朵,绽放在生命枝头,叫人不能忘怀,珍藏一生!有时心弦被某个情节所拨动,瞬间的震颤随即化作一股股的暖流,涌入心灵深处,温暖着身心,好像那冷一点也不觉得!其实,演员在台上演出,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都是服从着特定情节角色的需要,盯的是大多数的观众,完全是角色赋予了她那种甜蜜的微笑,谁看都像是对自己有意!卸下服装,洗了油彩,从角色中走出,她们(他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也许台上是威风凛凛、耀武扬威的官吏,到了家里还得听从妻子的吩咐——给牲口添草、猪圈起粪,还得扛起铁锹下地,提上犁头耕田,跳进水中浇水,弯下腰来和面……当然,也有些貌美如花的姑娘唱戏出了名,被小伙子瞅中,三番五次托付媒婆婆牵线,也成为了人间一段美妙姻缘。
  
   家乡的乡戏基本是秦腔、眉户剧,而我的家族成员个个是乡戏的铁杆戏迷。记得小时的春节,大年三十晚上,是这些乡下票友最快乐、最惬意的日子。没有干鼓,就用碟子;没有道具,就随手拿件东西;没有伴奏,就用嘴代替。过门音乐一毕,我的大伯、尕爹、大姑妈、二姑妈、尕姑妈和我爹,端坐在炕上、凳子上,或是站在当地,按照事先商定好的角色,争先恐后地演唱起来,有低音,有高腔,还有花腔,全家人是理所当然的观众,还吸引的四方邻居纷纷前来观赏,惹得我们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热泪涟涟,时而高声叫好,时而前去帮忙——尕姑妈饰演丫鬟的手巾掉落在地了。然而时过境迁,光阴倥偬,我大伯、大姑妈、二姑妈与二弟已经相继走向远方,年年的春晚代替了全家欢聚,只有老父亲,依然在年三十喝酒正酣时,有板有眼地吼几声秦腔唱词——也许父亲在怀念故去的亲人,或许在追忆逝去的岁月,也或许时时想念着他唱戏的光景。
   
  我父亲擅长唱眉户剧,对秦腔也游刃有余、钟爱有加。文革几年,被公社文艺宣传队抽去,排练样板戏,队里的人眼红父亲走南闯北、吃香喝辣,尽管队里按照上面吩咐记工分,但每次分粮食都要遭人白眼,说风凉话。记得有一年公社戏台演出《沙家浜》,父亲饰演胡传奎,剃了一个光头,穿着肥大的黄色军人服装,着实风光,而我们弟兄几个,被人抱到舞台上边看戏,不用和人挤来挤去,心里美滋滋的!但在戏台上看戏,好像不如台下那么真切、那么攒劲!

  乡戏一般安排在农闲时间演出,旧时的五月端午前后、中秋节时节、一些重大活动需要庆贺,都要唱秦腔。尤其是春节期间,谁都有空闲时间演戏,也有看戏的闲暇时间与心情。演员都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乡里人,基本上是听戏、看戏时耳濡目染而自学成才的戏迷。或许台下低头默念戏文、手中时刻比划戏中人物动作的人中,过几年就是登台亮相的名角。而许多红得发紫、人气旺盛的演员,由于身体、家庭、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不允许(或许压根儿没唱戏的心思)他们不再咿咿呀呀唱戏,只是恋恋不舍地站在台下看戏,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是颇多感慨、无限留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人说看戏的是傻子,唱戏的是呆子,但千百年来,人们依然乐此不彼地唱戏看戏,年年照唱不误,照看不厌,有谁能够说得清其中的深刻道理与个中况味呢?

  如今家乡的乡戏不再红火,电视、网络、书刊、杂志,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不喜欢似乎土的掉渣的秦腔,唱戏的人手老态龙钟,处于青黄不接的地步,没有传宗接代的演员,乡戏很难再有昔日的繁华。近几年家乡的戏台上,有些挣了大钱的包工头,或是镇上文化部门联络,聘请了外地的专业演出团体,给家乡父老乡亲奉献出原汁原味的戏剧。角是名角,扮相出众,技艺超群,唱腔洪亮,但除了中老年戏迷,年轻一代有谁愿意挤到戏台前,观赏他们认为节奏感慢吞吞的传统戏,宁愿去看录像或者上网。

  记忆里的乡戏让我们感动,叫我们感怀——在不知不觉、似懂非懂中,学会了什么叫善良什么是正直,应该怎样面对蒙冤无助者以及专横跋扈者,认清了邪恶者必定受到惩处,虚伪、欺骗、奸诈者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臭骂与唾弃,懂得了互相关怀、互相体贴、互相帮助是人之本性,知道了一个具有“正义、爱心、良知”的人,才会是一个人见人爱、叫人记住的人!

   总有一种力量叫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感动叫我们心怀感激;
   总有一种情怀叫我们追求真善;
   总有一种记忆叫我们永远难忘——这种力量来自乡戏的潜移默化,来自秦腔的粗犷厚重,来自乡土的深沉质朴,来自生命的生生不息!

              (全文3820字)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09:02
   这是下周提交尊敬的版主与各位亲爱文友的文章!
   请各位先生给予批评、指导与关心!先表示真挚谢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7-13 09:21
记忆里的乡戏让我们感动,叫我们感怀——在不知不觉、似懂非懂中,学会了什么叫善良什么是正直,应该怎样面对蒙冤无助者以及专横跋扈者,认清了邪恶者必定受到惩处,虚伪、欺骗、奸诈者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臭骂与唾弃,懂得了互相关怀、互相体贴、互相帮助是人之本性,知道了一个具有“正义、爱心、良知”的人,才会是一个人见人爱、叫人记住的人!

   总有一种力量叫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感动叫我们心怀感激;
   总有一种情怀叫我们追求真善;
   总有一种记忆叫我们永远难忘——这种力量来自乡戏的潜移默化,来自秦腔的粗犷厚重,来自乡土的深沉质朴,来自生命的生生不息!

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乡村舞台,从容写来,真切自然.精华支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7-13 09:28
文笔层层推进,叙述与回忆结合妥帖,波浪簇拥般抵达第七段后,笔锋没有继续读者意料之中的乡戏描述,而是急转至人物的刻画之中,个中之妙,就妙在波峰与波谷起伏跌宕之际,叙事与叙人的切换一气呵成,自然连贯。人的刻画,目的旨在层剥,让“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意境,呼之而出。这又是一个波峰与波谷的跌宕过程,荡漾而出的,自然是有感而发的体悟。这样的结构布局很有艺术性,我非常欣赏,精华支持!
作者: 五月草原    时间: 2008-7-13 11:16
跟着两位版主点评学习楼主的好文章。问好!
作者: 叶柄    时间: 2008-7-13 11:18
充满乡土气息。厚实。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11:52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记忆里的乡戏让我们感动,叫我们感怀——在不知不觉、似懂非懂中,学会了什么叫善良什么是正直,应该怎样面对蒙冤无助者以及专横跋扈者,认清了邪恶者必定受到惩处,虚伪、欺骗、奸诈者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臭骂与唾弃,...

    第一时间迎春版主就如此厚爱与支持,以精华奖励,非常感谢!
  衷心感谢版主的厚爱与赞誉!我只能是继续努力,加油!问好版主!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12:26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文笔层层推进,叙述与回忆结合妥帖,波浪簇拥般抵达第七段后,笔锋没有继续读者意料之中的乡戏描述,而是急转至人物的刻画之中,个中之妙,就妙在波峰与波谷起伏跌宕之际,叙事与叙人的切换一气呵成,自然连贯。人的...

   我发现惜墨如金的一兵版主如此对我青睐、赞誉,让我受宠若惊的感觉,也使我更加欣慰和感激!
   只能说声由衷的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谢,也只能更加勤奋努力创作,才能不辜负厚爱与大力支持了!问好一兵先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12:27
最初由 五月草原 发表
跟着两位版主点评学习楼主的好文章。问好!

    先生的散文诗越来越写的棒,让我望尘莫及呀!佩服之极!
    十分感谢先生的评阅与赞誉,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12:28
最初由 叶柄 发表
充满乡土气息。厚实。

     感谢叶柄先生的欣赏、支持与厚爱!问好叶柄 !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8-7-13 12:35
勤奋的文华,朴实的文华,置身于文字愉悦中的文华,这个系列写的生活气息浓厚耐读。特别这篇,看了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

周末愉快。:)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12:48
最初由 海怡 发表
勤奋的文华,朴实的文华,置身于文字愉悦中的文华,这个系列写的生活气息浓厚耐读。特别这篇,看了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

周末愉快。:)

      过奖了,我怎么能够和先生的《社戏》相提并论呢?只能是把记忆中的生活经历如实写出来罢了1
      衷心感谢海怡的认真评阅与大力支持!问好海怡!
作者: 聂志刚    时间: 2008-7-13 13:05
欣赏于兄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只可惜生长于南方,体会不到秦腔的艺术魅力。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8-7-13 13:34
淳朴的乡村味道,喜欢秦腔的苍凉与厚重的感觉,离得远了些,能深入秦地,想象着更能感触一种穿越空间与灵魂的震撼.拜读,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7-13 18:02
又是一篇大作,晚上细细品味。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7-13 19:11
好细腻的文字,没有细心的观察和切实的体会是写不出来的,欣赏!
作者: 雪后    时间: 2008-7-13 19:19
总有一种力量叫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种感动叫我们心怀感激;
   总有一种情怀叫我们追求真善;
   总有一种记忆叫我们永远难忘——这种力量来自乡戏的潜移默化,来自秦腔的粗犷厚重,来自乡土的深沉质朴,来自生命的生生不息!
问好文华。乡戏传承着我们的乡村文化。 好文。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7-13 19:22
最初由 海怡 发表
勤奋的文华,朴实的文华,置身于文字愉悦中的文华,这个系列写的生活气息浓厚耐读。特别这篇,看了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

周末愉快。:)


相同的感受。问好。
作者: 一丁    时间: 2008-7-13 20:04
这个系列很好啊,欣赏并收藏。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7-13 21:38
最初由 一丁 发表
这个系列很好啊,欣赏并收藏。问好!



文华,这个系列很好。有几个没收藏全,遗憾!


学习,佩服,问候!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06
最初由 聂志刚 发表
欣赏于兄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字。只可惜生长于南方,体会不到秦腔的艺术魅力。

    感谢志刚文友的发帖支持与厚爱!问好先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08
最初由 宋长征 发表
淳朴的乡村味道,喜欢秦腔的苍凉与厚重的感觉,离得远了些,能深入秦地,想象着更能感触一种穿越空间与灵魂的震撼.拜读,问好.

   感谢文友长征先生的认真细致的评阅与支持,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14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又是一篇大作,晚上细细品味。问好!

     感谢永生先生前来品读,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15
最初由 琴若雨 发表
好细腻的文字,没有细心的观察和切实的体会是写不出来的,欣赏!

    衷心感谢若雨版主的厚爱、赞誉与问好!由衷说一声谢谢了!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23
感谢文友雪后先生的评阅与厚爱,问好先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27
感谢荣河 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厚爱!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33
最初由 一丁 发表
这个系列很好啊,欣赏并收藏。问好!

    感谢一丁先生的盛赞与支持,问好一丁先生!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08-7-13 22:39
继续欣赏于老师的乡土怀旧系列。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3 22:40
最初由 吕永红 发表
文华,这个系列很好。有几个没收藏全,遗憾!


学习,佩服,问候!

    永红先生过奖了,我写的那有先生那么创新与勤奋。我只是学习各位文友,有了一点点进步而已!
   问好永红老师!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7-14 09:26
从表象到深处的挖掘。让您的系列文章更好看了。
体会,欣赏。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8-7-14 09:30
生动鲜活亲切自然的文字,把走远的岁月似乎又呈现在我们面前,学习并问好!以后出本书吧,真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4 21:38
最初由 潇湘珍珠 发表
继续欣赏于老师的乡土怀旧系列。

       感谢文友潇湘珍珠的欣赏与评阅,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4 21:39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从表象到深处的挖掘。让您的系列文章更好看了。
体会,欣赏。

    非常感谢小龙女女士一如既往地专程前来给鄙人捧场!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4 21:41
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生动鲜活亲切自然的文字,把走远的岁月似乎又呈现在我们面前,学习并问好!以后出本书吧,真好!

      感谢文友寂寞沙洲的评阅,有时间机会与资金一定会出本书的!问好来自西北的文友!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7-14 21:44
乡戏,我有印象。在那样文化娱乐贫乏的岁月,乡戏就像我故乡人的精神大餐。
文字翔实,细节动人。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08-7-14 22:15
大作活灵活现了那段岁月,拜读。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4 23:09
最初由 房子 发表
乡戏,我有印象。在那样文化娱乐贫乏的岁月,乡戏就像我故乡人的精神大餐。
文字翔实,细节动人。

    感谢房子先生的赏识与评阅、厚爱,十分感谢!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4 23:11
最初由 茌山石 发表
大作活灵活现了那段岁月,拜读。

     感谢文友的阅读、赞誉,问好茌山石朋友!远握!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7-15 08:30
乡戏的味道悠长绵厚,乡戏的情感历久弥坚。文章如同一部正在播放的老电影,叫人怀旧,使人眷念。他熟悉乡村,熟悉乡戏带给乡村的那种生活劳苦后的放松,带给乡民们的是精神食粮。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非常谨慎,也灵活把握。他懂得文学如何逼近生活本质揭示描写对象的魂魄的延伸与断裂,转变与提升,因此文章里的对乡戏的情感具有专利性,不可替代,每个段落都是立体的,丰盈的,哪怕只寥寥数笔带过的情节都是独特的,有趣的,厚重的,沧桑的。支持精华!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7-15 17:20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文笔层层推进,叙述与回忆结合妥帖,波浪簇拥般抵达第七段后,笔锋没有继续读者意料之中的乡戏描述,而是急转至人物的刻画之中,个中之妙,就妙在波峰与波谷起伏跌宕之际,叙事与叙人的切换一气呵成,自然连贯。人的...

继续学习文华的系列文章,继续随你的笔触回到当初,回味那些单纯的岁月。学习问好!
作者: 江南    时间: 2008-7-15 18:37
这文真好。干瘪的记忆在你的文字中丰盈鲜活起来。有时间集中学习。
问候!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7-15 20:10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乡戏的味道悠长绵厚,乡戏的情感历久弥坚。文章如同一部正在播放的老电影,叫人怀旧,使人眷念。他熟悉乡村,熟悉乡戏带给乡村的那种生活劳苦后的放松,带给乡民们的是精神食粮。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非常谨慎,也灵活...


很熟悉的生活场景。欣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12:04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乡戏的味道悠长绵厚,乡戏的情感历久弥坚。文章如同一部正在播放的老电影,叫人怀旧,使人眷念。他熟悉乡村,熟悉乡戏带给乡村的那种生活劳苦后的放松,带给乡民们的是精神食粮。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非常谨慎,也灵活...

     读先生的回帖与评阅是一种享受,一种启迪,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一种都文章本意的最好最大最完美的理解,有时甚至是一种拔高和升华!
   非常感谢先生的厚爱、赞誉与肯定!问好永生先生!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7-16 12:21
于老师的乡戏,简直是一个时代乡村的写照,丰富,内涵,带着乡土韵味。文字富有跳跃感,文笔精练多彩而饱满。欣赏!问候于老师!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12:25
最初由 汤如浩 发表
[QUOTE]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文笔层层推进,叙述与回忆结合妥帖,波浪簇拥般抵达第七段后,笔锋没有继续读者意料之中的乡戏描述,而是急转至人物的刻画之中,个中之妙,就妙在波峰与波谷起伏跌宕之际,叙?..

     感谢如浩文友的细致评阅与厚爱,问好先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12:27
最初由 江南 发表
这文真好。干瘪的记忆在你的文字中丰盈鲜活起来。有时间集中学习。
问候!

    感谢江南文友的赞誉与支持,感谢厚爱,问好先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12:29
感谢廷伟文友的评阅与支持,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8-7-16 12:31
特别喜欢这种乡土的味道!学习了!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12:33
最初由 西溪 发表
于老师的乡戏,简直是一个时代乡村的写照,丰富,内涵,带着乡土韵味。文字富有跳跃感,文笔精练多彩而饱满。欣赏!问候于老师!

    感谢西溪先生细致入微的评阅,问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8-7-16 21:34
在我们这里,乡间农闲时,倒是秧歌和皮影更多些。
文华的文字一直这样深厚流畅。
喜欢。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22:16
最初由 西溪 发表
于老师的乡戏,简直是一个时代乡村的写照,丰富,内涵,带着乡土韵味。文字富有跳跃感,文笔精练多彩而饱满。欣赏!问候于老师!

     感谢西溪文友的评阅与支持,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22:18
最初由 秦时明月 发表
特别喜欢这种乡土的味道!学习了!

    感谢新文友秦时明月的赏识与支持,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6 22:21
最初由 清风拂面 发表
在我们这里,乡间农闲时,倒是秧歌和皮影更多些。
文华的文字一直这样深厚流畅。
喜欢。

   十里不同俗,北方与南国自然有着别样的风采!但乡俗后面的质朴可能是一样的!
   感谢文友清风拂面的赞誉与支持,问好!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8-7-17 16:51
乡戏,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黑龙江度过的日子,那时总是跟在大人身后去看戏。那种感觉真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7 22:45
最初由 紫丁香260 发表
乡戏,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黑龙江度过的日子,那时总是跟在大人身后去看戏。那种感觉真好!

    感谢新文友紫丁香260 的支持与阅读,问好新朋友!
作者: 飞月无痕    时间: 2008-7-17 23:42
拜读‘乡戏“,感受您浓浓的乡情。。。
   写得真好,羡慕!学习!!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8-7-18 08:33
乡情浓郁,文笔生动,结构紧凑,意趣盎然.继续欣赏文华兄的乡村怀旧系列文章!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7-18 16:43
这个系列篇篇精美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7-18 16:48
想起小时候的老家,也有这些亲切的场景
作者: 左中美    时间: 2008-7-18 16:51
文华的这一乡土怀旧系列真情、厚重,向你学习。能把一个系列写这么长,文华功力非凡,让人敬佩。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8 22:21
最初由 杨春山 发表
乡情浓郁,文笔生动,结构紧凑,意趣盎然.继续欣赏文华兄的乡村怀旧系列文章!

     十分感谢春山兄的多次厚爱、鼓励与支持,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8 22:23
最初由 飞月无痕 发表
拜读‘乡戏“,感受您浓浓的乡情。。。
   写得真好,羡慕!学习!!

   过奖了,我也是学习着文友的东西,一点点进步的。感谢新文友的评阅,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8 22:29
最初由 跃农 发表
这个系列篇篇精美

    跃农兄过奖了,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感谢赞誉与支持,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8 22:32
最初由 微风轻拂 发表
想起小时候的老家,也有这些亲切的场景

   感谢微风轻拂文友的再次评阅与支持,问好朋友!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8 22:36
最初由 左中美 发表
文华的这一乡土怀旧系列真情、厚重,向你学习。能把一个系列写这么长,文华功力非凡,让人敬佩。

    其实,如果离开了版主的厚爱、鼓励,离开了文友的赞誉、支持,我是绝然写不这么长的。能够一直无怨无悔地坚持下来,完全依赖与中财论坛的各位鼎力相助,我感激不尽,只能把文章尽可能写下来!
    问好中美女士,最近好吧?
作者: 许巢中    时间: 2008-7-19 06:46
乡戏的唱腔里掺杂着泥土的味道、庄稼的气息、炊烟的袅娜、树木的葱茏——一声接一声或婉转悠扬或高亢粗犷或余音绕梁或美妙动听的音符,掺杂着乡间花朵的芬芳、家园的质朴,应和着万物的生长、自然的节拍,相应着风雨的呢喃、生命的传唱,伴随着日月的更替、河山的变迁……

味道深长啊!
作者: 仰望或者倾听    时间: 2008-7-19 11:26
朴实的文字,浓郁的情愫。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9 20:36
最初由 许巢中 发表
乡戏的唱腔里掺杂着泥土的味道、庄稼的气息、炊烟的袅娜、树木的葱茏——一声接一声或婉转悠扬或高亢粗犷或余音绕梁或美妙动听的音符,掺杂着乡间花朵的芬芳、家园的质朴,应和着万物的生长、自然的节拍,相应着风雨...

    感谢许巢中先生的评阅与赏识,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19 20:38
最初由 仰望或者倾听 发表
朴实的文字,浓郁的情愫。

   衷心感谢文友仰望或者倾听的支持与厚爱,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21 19:34
谢谢大家的欣赏与支持,文华会加倍努力!
  问好,感谢!
作者: 巴陵    时间: 2008-7-21 20:51
  很有乡土气息,与我是这等的亲切和捻熟。 像是一顿很有味道的晚餐,尽管简单了些,却是很有地方特色,需要慢品,方才可以感受到文化不同的味道……欣赏了 :))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7-22 08:23
欣赏于文华的系列好文,同时也欣赏你的勤奋和执着。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