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蜉 蝣 [打印本页]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2 07:37
标题: [原创] 蜉 蝣
蜉 蝣



  小婉拍了一张很棒的蜉蝣照片,贴在她的摄影博客上:蜉蝣轻盈薄透的身体上立着一长一短两对透明的翅膀,大大的眼睛,两条纤长的前腿向前探着,差点被我误认为是它的触须,还有两条更长的尾须,飘逸、潇洒。小婉的微距摄影具有很高的水平,光与影的运用都很恰当,这样的一张好照片,就是我这样的一个外行人看了,也是心生欢喜。

  更欢喜的是她在照片下随手留下的那段文字,随意而有灵性:

  “我是一只蜉蝣,朝生暮死的蜉蝣。

  我静静地站在墙角,借着微弱光芒的温度,默默悼念我的妻子。

  我们的感情曾经很好,我们一起度过了幸福的半天。

  半天,的确是半天,因为我是蜉蝣,生命只有一天的蜉蝣,我用半天的生命和她生活在一起,然后用只有半天的生命来怀念她……”

  这样的一段文字很容易让人心生共鸣,为生命的短暂,亦为爱情的坚贞。

  想起东坡先生在《前赤壁赋》里的那两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先生悟得很透,相对于不老的天地,人的一生亦如蜉蝣,短暂而微不足道。

  这个蜉蝣,我老家时庄人管它叫“一夜老”,我很敬佩当初给它起这个名字的人,虽说没有“蜉蝣”这样的诗情画意,却也直截了当,符合实际。我想,当初给它起这个名字的前辈一定也是个昆虫爱好者,且对它有过很深的研究,了解它的生活习性,不然不会想出这样一个十分贴切的名字来,起码不会像我这样肤浅,仅仅看到一些表象,连它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

  从黄夹滩的那片油菜开始结荚小麦开始泛黄时起,每到近晚的黄昏,这些“一夜老”就出来活动了,它们在我家门前的那个小汪塘上空翩翩起舞,来回穿梭,赶集似地聚集在一起,很热闹的样子。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只是猜测,以为它们也像蜻蜓那样,总在大雷雨来临之前聚集在打谷场上,是要享受一餐蠓虫的盛宴。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搞清楚,它们聚集在一起,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口腹之欲,实际上成熟的“一夜老”口器已经退化,根本无法进食,你就是把蠓虫送到它们的嘴边,它们也不会看上一眼,它们靠着体内积存下来的营养度过在世上的最后一段时日,它们的体内储满空气,因而在空中的舞姿极其优美,随风摆动,很能吸引人的眼球。它们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传宗接代上,繁衍后代是它们这段时间的唯一目的,这样的“昏飞”其实就是“婚飞”,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先是雄虫在汪塘上空集体起舞,雌虫在一边观看表演,等到相中心仪的郎君,立刻便会飞过去,双双对对,进入“洞房”——它们的洞房也在空中,它们就这样飞着成其好事,然后,雄虫默默飞到一边,静静地死去,雌虫在水上产完卵后,也追随夫君而去,黄泉路上双双对对,结伴而行,也不孤单。

  只是懂得这些,是在很久以后的中学课堂上,当时我们在汪塘边看它们飞翔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我和恒超老表看它们在空中飞翔的姿态漂亮,还动过捉住几只像玩蜻蜓一样用线拴住它们的尾巴放活风筝的心思,只是因为天已擦黑,我们又怕水鬼,不敢在汪塘边待的时间太久,才最终没有付诸行动,现在想来,幸好它们是在近晚活动,这既让它们躲过了一场劫难,也让我们少犯了一次错误,你想,它们本身待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就那么短暂,如果再把这段时间葬送在我们的手上,那该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啊。

  我们当初并不知道它们生命短暂,每天都能看到它们在傍晚时分在汪塘上空成群结队地飞,以为还是前天的那一批,像是我们看到的蜻蜓一样,白天活动,晚上找个地方休息,只是它们的生活习性正好与蜻蜓相反,是白天休息傍晚活动,全然不知道今天看到的这批“一夜老”已经全然不是昨天的那一批,昨天的那批已经成了水中鱼儿果腹的食物——这,或许也是我们误会它们的主要原因——留不下尸体。

  知道“一夜老”就是蜉蝣,是在学了那篇著名的《前赤壁赋》之后,我至今还记得,那天上课的时候,老师问我们认识蜉蝣这种小虫吗?我们全班同学都摇头,老师就笑,说你们都认识,就是“一夜老”啊,知道它们为什么叫“一夜老”吗?就是因为它们的若虫从水中出来以后,蜕皮变成亚成虫,然后再蜕皮变成成虫,成虫活在世上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个小时,寿命最长的也不会超过七天,把它们叫做“一夜老”,是说它们的寿命短暂,所以李时珍在介绍这种昆虫的时候,才用到了一个词语叫做“朝生暮死”,后来还成了成语。

  无疑,蜉蝣或者“一夜老”是我见过的寿命最短的昆虫了,如果要是在虫界选“第一”的话,它毋庸置疑可以稳稳当当地在这个方面坐上第一把交椅,拿个冠军,但若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又算得上是活在这个世上时间最长的有翅目昆虫,不敢说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但在有翅目昆虫中,它绝对算得上是老大,至少在三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它们的身影,据说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古蜉蝣化石就是石炭纪化石,号称活化石。想想也有意思,从个体寿命“最”短到种群寿命“最”长,这种小虫两头都占了一个“最”字,自然界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7-22 08:08
从黄夹滩的那片油菜开始结荚小麦开始泛黄时起,每到近晚的黄昏,这些“一夜老”就出来活动了,它们在我家门前的那个小汪塘上空翩翩起舞,来回穿梭,赶集似地聚集在一起,很热闹的样子。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只是猜测,以为它们也像蜻蜓那样,总在大雷雨来临之前聚集在打谷场上,是要享受一餐蠓虫的盛宴。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搞清楚,它们聚集在一起,根本就不是为了什么口腹之欲,实际上成熟的“一夜老”口器已经退化,根本无法进食,你就是把蠓虫送到它们的嘴边,它们也不会看上一眼,它们靠着体内积存下来的营养度过在世上的最后一段时日,它们的体内储满空气,因而在空中的舞姿极其优美,随风摆动,很能吸引人的眼球。它们把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到传宗接代上,繁衍后代是它们这段时间的唯一目的,这样的“昏飞”其实就是“婚飞”,是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集体婚礼,先是雄虫在汪塘上空集体起舞,雌虫在一边观看表演,等到相中心仪的郎君,立刻便会飞过去,双双对对,进入“洞房”——它们的洞房也在空中,它们就这样飞着成其好事,然后,雄虫默默飞到一边,静静地死去,雌虫在水上产完卵后,也追随夫君而去,黄泉路上双双对对,结伴而行,也不孤单。
你的虫子系列亦如花卉系列一样精彩!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7-22 08:14
虽然是寿命最短的昆虫,却有东坡先生在《前赤壁赋》里的那两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先生悟得很透,相对于不老的天地,人的一生亦如蜉蝣,短暂而微不足道。虽然如此短暂的生命却有着“撼树蚍蜉”的气概。文字于描绘蜉蝣的形象特征以及生活习性上阐述了一点深刻的哲理寓意,这是它们的特点,也是它们的生命局限。好文!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8-7-22 08:29
一个小小的浮游成就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植物和动物在你的笔下一样的精彩!问好开春!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7-22 09:24
写得漂亮,把这蜉蝣写得十分生动,充满趣味。好文章!
作者: 瘦棠寒蝉    时间: 2008-7-22 10:36
美文.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8-7-22 10:47
人的一生也像这蜉蝣一样眨眼即逝......

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7-22 11:09
继续欣赏开春的美文!
作者: 吴安臣    时间: 2008-7-22 14:53
蜉蝣的生命的短暂其实告诉我们珍惜生命啊!问候开春老兄,写虫写成精了。呵呵。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7-22 14:56
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一个小小的浮游成就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植物和动物在你的笔下一样的精彩!问好开春!

     的确如此,学习美文,问好开春先生!
作者: 非儿陈    时间: 2008-7-22 16:14
好生动的描绘虫虫的文章!开头便是一个情的因子,以后的文字又写透写活了这个蜉蝣,学习!问好韩开春!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7-22 16:25
天,你对这些虫子有很多研究啊。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7-22 16:26
照片不合适,看不到。
作者: 拈花微笑    时间: 2008-7-22 20:40
虫虫又写虫了啊?
漂亮的文字读来令人伤感。
这一向可好啊,唉,一转眼就得叫你老虫了,时间飞逝啊。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8-7-23 06:12
标题: 蜉 蝣
问好开春兄,欣赏蜉蝣 一梦。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7-23 06:54
这个虫子的婚礼,看着真难受呢!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13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从黄夹滩的那片油菜开始结荚小麦开始泛黄时起,每到近晚的黄昏,这些“一夜老”就出来活动了,它们在我家门前的那个小汪塘上空翩翩起舞,来回穿梭,赶集似地聚集在一起,很热闹的样子。当时,我们都不知道它们在干什...
谢谢高兄第一时间的阅读,这个虫子系列暂时不写了,这篇应该是近段时间最后的一篇了,谢谢兄一直以来的抬爱。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17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虽然是寿命最短的昆虫,却有东坡先生在《前赤壁赋》里的那两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先生悟得很透,相对于不老的天地,人的一生亦如蜉蝣,短暂而微不足道。虽然如此短暂的生命却有着“撼树蚍蜉”的气概...
永生的点评一直就很认真,谢谢。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20
最初由 寂寞沙洲 发表
一个小小的浮游成就一篇洋洋洒洒的大文,植物和动物在你的笔下一样的精彩!问好开春!
问好沙洲。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22
最初由 雨夜昙花 发表
写得漂亮,把这蜉蝣写得十分生动,充满趣味。好文章!
没有昙花的文字漂亮,你要多批评指正。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24
最初由 瘦棠寒蝉 发表
美文.
多批评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31
最初由 海怡 发表
人的一生也像这蜉蝣一样眨眼即逝......

问好。:)
是啊,人亦如蜉蝣.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3 08:33
最初由 敬一兵 发表
继续欣赏开春的美文!
老敬多指正啊.
作者: 薛暮冬    时间: 2008-7-23 10:07
观察细腻,描写传神。问好开春兄。
作者: 紫荆花    时间: 2008-7-23 13:56
小婉随意的文字写的确实不错,韩兄的文章就更好了啊!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7-23 18:12
细腻的文字,写得透彻。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8-7-24 11:20
前两天就读过了。
还是一贯的风格,细腻,入情。
作者: 惊涛拍案    时间: 2008-7-24 11:37
写得从容洒脱、深入浅出,笔法纵横,一如泼墨山水,细致与留白,都同样充满意味。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7-24 14:32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继续学习您的虫事佳作,问好!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8:43
最初由 吴安臣 发表
蜉蝣的生命的短暂其实告诉我们珍惜生命啊!问候开春老兄,写虫写成精了。呵呵。
问候安臣。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8:48
最初由 于文华 发表
的确如此,学习美文,问好开春先生!
谢谢,也问候你。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8:53
最初由 非儿陈 发表
好生动的描绘虫虫的文章!开头便是一个情的因子,以后的文字又写透写活了这个蜉蝣,学习!问好韩开春!
非儿多多批评指正啊。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8:56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天,你对这些虫子有很多研究啊。
这就是我小时候贪玩的铁证。呵呵。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8:57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照片不合适,看不到。
怪事,我自己可以看到啊。
看不到算了,索性删了它。呵呵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8:59
最初由 拈花微笑 发表
虫虫又写虫了啊?
漂亮的文字读来令人伤感。
这一向可好啊,唉,一转眼就得叫你老虫了,时间飞逝啊。
是啊,时光飞逝啊,一不小心就老了。
最近跑哪儿去了?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9:04
标题: 回复: 蜉 蝣
最初由 wzq3316 发表
问好开春兄,欣赏蜉蝣 一梦。
问好志强。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7-25 09:06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这个虫子的婚礼,看着真难受呢!
也没什么的,毕竟人家也完成了传宗接代的大事了。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7-25 09:16
“相对于不老的天地,人的一生亦如蜉蝣,短暂而微不足道。”
韩老师地蜉蝣寓意深刻,人生何不似这蜉蝣,一个转身,眼前的一切都面目全非了,有时哀叹都来不及。好文章,欣赏!问候韩老师!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08-7-25 10:32
您的作品炉火纯青,特别是构思别出心裁。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7-25 11:28
美妙的生活影像,点滴瞬间!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8-7-25 11:30
朝生暮死的蜉蝣在你的笔下活灵活现,妙!
对自然万物的关照更是一种难得的人文精神。
作者: 西西吟    时间: 2008-7-25 11:52
……蜉蝣轻盈薄透的身体上立着一长一短两对透明的翅膀,大大的眼睛,两条纤长的前腿向前探着,差点被我误认为是它的触须……

看图片一打眼我也以为两前腿是-它的触须,呵呵。描写实在精妙贴切,文章耐读让人共鸣
作者: 雪亭    时间: 2008-7-25 12:49
无疑,蜉蝣或者“一夜老”是我见过的寿命最短的昆虫了,如果要是在虫界选“第一”的话,它毋庸置疑可以稳稳当当地在这个方面坐上第一把交椅,拿个冠军,但若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又算得上是活在这个世上时间最长的有翅目昆虫,不敢说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但在有翅目昆虫中,它绝对算得上是老大,至少在三亿年前地球上就有了它们的身影,据说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古蜉蝣化石就是石炭纪化石,号称活化石。想想也有意思,从个体寿命“最”短到种群寿命“最”长,这种小虫两头都占了一个“最”字,自然界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让人叹为观止。


精彩。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