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时候,偶然有一个字不认识,我对孩子们说,抱歉,这个字老师也不认得,我来查一下字典。我当时候说的时候很自然,可是下课后,一个孩子说,我们班主任也教错过,可她从来不道歉!
事后我想了很久,老师向学生道歉是一道关啊!虽说韩愈一千多年间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在很多老师看来,这只是一种说法,让老师当众承认他读错了字,他有不如学生的地方,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师与生之间那种界限,那就是个严格的等级划分,师道尊严--这四个字沉甸甸的,每次说这四个字时,都不由自主地板着面孔,加重语调。
曾经在一家作文学校打过工,第一天就是辅助那位老师教课。那一堂课她在黑板上抄了三段文字,领着学生们复习标点。突然间,她读到自怨自艾的时候,“艾”读成了“ài”,我自然不好纠正,可是有学生认得,当场提出:“老师,那叫自怨自艾(yì)。”
她茫然回头望着我,我知道她不知道有这个音,便点了点头。只见她突然笑对学生们:“是(yì),老师故意读错了,试试你们的反应,结果没考住你们!”
那一刻我哑然,她可能还在为自己的急中生智得意,殊不知这种机巧用在单纯的孩子身上,那就是一种残忍。那一刻注定了她是位生意人,和那些卖辣条、烤香肠的小贩子没有区别,那些人把过期的面包卖给孩子,也会随机编个浅薄的理由,如:过期的没长毛的就能吃。孩子的思维哪及得上商贩,自然也就有上当的。我不觉得这些小贩子有多么可恶,唯利是图,那可是连亲娘老子都可以忽悠的。但是相同情况下,作为一名老师来胡弄来求知的孩子,那就是人性的卑劣了。那一刻也注定了她未来不会善待我,也注定了我的打工之行不会太愉快。那一刻更注定了,她本质上是个精明的生意人,她挣钱的路子比我很多。那一刻还决定了,她讲课必不如我,因为一个真实的灵魂面对学生,和一个虚荣的灵魂面对金钱,绝对是两个概念。
向学生道歉,因为我不是完人,因为我会犯错误,因为我有不认识的字,因为我有不尊重学生的地方。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只是从事一种职业来获得自己的衣食住行。从养家糊口的意义上来说,老师和掌鞋的、修车的、捡垃圾的并无分别。只是因为家长望子成龙的弱点,才过高地抬举了老师的地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抬高自己的虚荣,错了就要道歉,这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做一个真实的人,我已经习惯了,所以我道歉的时候几乎是下意识的。但道歉对某些人来说,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同学群里就发生过一件事,有人发了一张搞笑的图,是打趣医生的,我跟着调侃了一句,就遭到了某医师同学的无礼责骂。我没还口,有同学指出他断章取义了,他再也没吭声,相信也知道骂错了人,但他没有道歉的意思。当时我觉得特别好玩,向我道歉他就低人一等了吗?他作为一名比较成功的医师,社会地位、家庭条件都远胜于我,可他却在一位不太成功的写作者面前表现出来了怯意和自卑。因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轻易责骂别人,更不会在做错事后不敢面对。敢于道歉,有时候是对自己的认可,是一种自信的表现!道歉,也许能赢得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尊重!
我曾经说过,有些时候第一次是道难过的关,有些事做了第一次,不会在乎第二次和第一万次。比如做贼,比如受贿,比如走夜路,比如泡妞,比如喝酒,比如很多很多,也比如道歉。有些人做习惯了,不觉得道歉有什么;可有些人从来不做,那道歉就像千万斤巨石样,仿佛说出口就能把自己砸扁。人们对工作人员向客户道歉习以为常了,也习惯了淘宝网虚情假意的“亲,对不起了”,但有一种歉意很少有人接到过,那就是父亲的道歉!
家长难道不会做错事?父辈难道永远都对?
父辈一旦做错了呢?会怎么处置?有几个父亲能诚心诚意地检讨自己,向自己的孩子道歉?千百年来,“无不是的父母”被他们当成了金科玉律,一有错事就拿这个来绷住自己的脸面,做了错事也要端正面孔做出若无其事的姿态。而子女们呢,也似乎把这条玉律刻在了骨头里,认为逆来顺受就是孝顺,结果怎么样?又会将这种死不认错的态度,延续到了下一代,下下一代。父传子、子传孙……祖祖辈辈都是家长作风,都是死鸭子嘴硬,都只能是让孩子认错,当父亲的就永远没错,错误的行为不可怕,可怕的是已经融入血脉,成了习惯!
没有哪条法律规定,父亲做错了事不必向孩子道歉,但中国人约定俗成的规矩,往往比法律更牢靠--因为这条规矩后面维系的是一张虚假的铁面皮。但我想,如果我有错误,我会向孩子郑重地道歉,因为,我不想让孩子继续我的错误。
道歉,真的很难吗?其实,就在于你的心,是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