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栽秧饭 [打印本页]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3 09:50
标题: 栽秧饭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7-5-25 19:01 编辑

  这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香的一种饭。即使没有七汤八菜香嘴,甚至也没有一颗米暖胃。

  那时候,妈辈们正年轻着,遇到农忙季节,就和脾气相投的人家结成“互助组”。今天你家劳力给我家使牛秣耙,耕田犁地;明天我家妻儿老小,就到你家栽秧割谷,跑前忙后。

  我们村六个队,我家在二队。记忆中,分家立户的好像有七十来户。

  一时期,我们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就是比其他队的人团结、富裕。提起这事,至今还有人瘪嘴皱眉,万分不屑地抛出半句“打娃娃亲家”,加以讥诮。

  其间,与我家互动的是吴姨家。她家俩儿,我家俩女,又隔一个湾住着。父辈们则合伙做生意。

  秧门将开,队上人家就忙着今天赶东场,明天赶西场。买肥料,买烟酒,买花生,买七零八碎的小东西。最要紧,最高兴的就是串麻花,包皮蛋两件事。天亮出发,晌午回家,弄得疲惫不堪又兴奋异常。

  三天一大场,两天一小场。集市上,总有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在人流中,欢快地挤来挤去。

  小孩儿不干了,常哭哭啼啼要跟了去。大人就低声下气哄着:听话,在家看好屋,给你买麻花回来呃。

  低头回去的小小孩,眼眨眨的。整个上午,就坐在家门口,干巴巴地盯着大路,等呀等。

  麻花买回来了,报纸裹了一层又一层,打开也不过一小袋,一眼就数得出把数。有十来把的,就富得流油了。黄金柑色的麻花,一小股,一小股扭在一起,象个“8”。既匀称又好看。装在大洋瓷碗里,两三把就盛满了。再慷慨地搣一股、两股,给脚边打转的小孩尝尝,了愿。然后就赶紧装好,藏好。等插秧那天中午,就体体面面,大大方方端出一碗两碗,往八仙桌中央一摆,别提有多喜气。看见秧客们也眼馋嘴动的样儿,我们小孩就歪头裂嘴,背后指指点点偷着乐。

  夕阳西下,蛙声上来。田埂上,三三两两,走着帮忙插秧回家的人。一路说说笑笑,相互打听主人家的栽秧饭如何如何。有说,张家的皮蛋好大的;有说李家的麻花好脆的。至于酒肉,似炊烟暮霭,飘飘渺渺,了如春梦,旖旎而去。

  有的,自己舍不得吃,就把麻花、皮蛋,装在荷包里,带回家与家人共享。有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送给孩子的一份。一个皮蛋,两把麻花,就要口舌生津,回味个一年半载。

  记忆中,印象较深的,要数姑婆和吴姨两家的栽秧饭了。

  姑婆家的表叔教书。他的顺口溜,总是顺着酒嗝冲出:栽秧的酒,打谷的饭,薅秧不干转黄鳝。然后借了酒意,眯缝着一只眼继续说,今中午的酒,可是纯高粱烤的,你们不能多喝,喝醉了,我的秧栽不完。明天还得请你们,又要买烟打酒,划不着啊。

  老表,舍不得酒,就明说嘛,扎根烟,讲薛仁贵。去年你不是说薛仁贵数山么?栽秧的人说,又递了根烟给表叔,试他烟瘾,表叔潇洒地接住,顺势夹在了耳边。

  薛仁贵老掉牙了,念首歪诗下酒:手把青苗插秧田,低头才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表叔醉意浓了,有些手舞足蹈,声音更加洪亮,脆翻。一桌子人,就一边脆嘣脆嘣的嚼着麻花,一边眉开眼笑地听他扯南山网。连同观音角啦,灯草祠啦,海印寺啦,龙王寨啦,波罗寺啦,青岗坪啦等等,七七八八的地名掌故,也一古脑儿吃进肚里,过滤,消化。日暮天黑,捎回家去,就着一盏灯火,喂养小孩儿的耳蜗子,作为她们在家望路欲穿等吃栽秧饭的一种补偿。

  吴姨家的叔叔,是方圆百里的厨子。他做的蒸笼包子,色泽白嫩,皮薄肉多,热腾腾香喷喷,堪称一绝。自告奋勇,到她家啷生意的人也特多。每年姑婆和吴姨家的栽秧饭,就是乡邻亲友田边地角,堂前檐后,十分热门的一个话题。

  不过,这些都是凤栖梧桐,飞鸣引水,委羽而去了。

  当年队里的“娃娃亲”们,如今早已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留在家里,栽秧打谷的,也不过三五两户。妈辈们华发早生,仍与泥泞亲热,与禾苗比肩。比如吴姨,还有我妈。奇怪的是,住在小楼里的她们,几乎天天照面,却形同陌路。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倔劲,更别说“互助组”了。而进仓的粮食,一年比一年多,可用堆积如山来形容。省内外的收割机,货车,大大小小,一到农忙,就“突突突”地开进村来,不分白天黑夜,拉进运出。

  可是集市上的麻花,许是害怕嗑牙伤胃,妈辈们再也不愿买了,不想吃了。迎头碰面,很多时候也只是懒心无肠地瞟一眼。然后,疾步走开。而我,每每看到,清清冷冷的秧田里,只有一两粒人影儿,在那儿弓腰驼背扯秧插秧,不时抬头望天。心里就像着了火,跟头顶烈日一样,炎炎的。继而怅怅的,胸口像有什么东西塞得满满的,却一时说不出来。唯有见过的秧歌词又随风花啼鸟,隐隐传来:

  大田薅秧人挨人,男女老少并肩行。秧苗不薅上不好,秧歌不唱没精神……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字数:1809)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5-23 09:51
沙发沙发!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3 09:55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5-23 09:51
沙发沙发!

我还来不及打扫灰尘,你就坐上了,哎呀,弄脏了你的白裙子,真不好意思:$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5-23 10:04
夜莺 发表于 2017-5-23 09:55
我还来不及打扫灰尘,你就坐上了,哎呀,弄脏了你的白裙子,真不好意思

今天没穿白裙子,不怕的
而且夜莺家就算有灰尘嘛,又怕啥呢?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5-23 10:31
没读呢,先给分。给干净和纯粹。凡是夜莺的,都是干净的,都是好的。O(∩_∩)O哈哈~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3 10:34
恩和 发表于 2017-5-23 10:31
没读呢,先给分。给干净和纯粹。凡是夜莺的,都是干净的,都是好的。O(∩_∩)O哈哈~

妹妹,这可是人情分哦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5-23 13:08
从我小说的思维来看,这一篇的定稿虽然扩充不多,但却生动了很多。散文也应该是人文,有人才生动,不应该写成景文、游记。实际上写景也是抒发人情。
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人们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因为组织起来,集中资源共同面对才能共赢,受益的是多数人。当然,也因为大家都不富裕,也就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现在物质充盈了,人情反倒淡漠了。也讲究组织起来,那是富豪之间的强强联合,目的是垄断资源,阻绝别人致富的路,这可不是全民的福祉。社会的塔型结构似乎是颠扑不破的。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3 13:14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5-23 13:08
从我小说的思维来看,这一篇的定稿虽然扩充不多,但却生动了很多。散文也应该是人文,有人才生动,不应该写 ...

非常感谢草草的指点。也很受益你说的人文一词。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5-23 13:17
普通的栽秧饭,却蕴含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文字纯净干练,喜欢仿莺的文字,问候!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7-5-23 13:55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7-5-23 13:57 编辑

第一次听说这种饭。
表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好像没见着你呀。
干净是这篇字的特点。不蔓不枝的。
干净是好事,还得注意点语感。文字是工具,而不是目的,特别是为了干净。
欣赏问好。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5-23 14:12
我记忆里,凡是肚子饿得特别厉害时候,吃下的饭总是特别香。肚里有油以后,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原来的味道了。还有大锅饭吃起来就是香,因为气氛难得。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5-23 14:18
据说我这队人,就因为当时集体劳动力好,挣工分高,而姑娘都不愿意外嫁,成就了不少本队男女婚配。也算是一个时代的影子。
关于文章上面大家已经从文字的角度做了好评,我是属于唠闲磕之人。千万不可恼。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5-23 14:45
浓郁的乡土文化和地域风情,读来就特别感人吸引人。看着麻花的字样就已经勾起食欲馋涎了,因为麻花始终是我的最爱之一……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3 14:59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5-23 13:55
第一次听说这种饭。
表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好像没见着你呀。
干净是这篇字的特点。不蔓不枝的。

都是听说的。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5-23 16:18
   犹如回味一坛老酒,醇厚而甘甜:将那段岁月里乡民间朴素而淳朴的情谊刻画的逼真生动而自然,那种亲密无间、嬉笑活泼的场景,电影镜头般呈现出来。结尾的对比寥寥数笔却令人反省与自责……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5-23 16:55
第一次听说这种饭,很有意思。写得有趣,活泼,邻里间的相处活灵活现的,很生动。欣赏!问好!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5-23 17:42
一股浓浓·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一身舒爽,这都是夜莺的文字带给我的,致谢!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5-23 17:44
问好夜莺,文字朴实自然,赞!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5-23 18:03
先找个地方,最近太忙,有时间再拜读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7-5-23 19:19
记忆中的栽秧饭,充满了浓郁的怀乡之情,自然,活泼。问好!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5-23 21:19
夜莺的文章写得开合有度,在叙事上没有过多的渲染,写得不刻意,不吃力,像流水般汩汩流过,顺顺溜溜就出来了。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5-24 06:29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5-24 06:38 编辑

你自己扫尘了,O(∩_∩)O哈哈~ 本来那些标点我想替你点上的,你忙嘛。
还有一个哦:瓜田李下。这个词,好立体的。可是它偏偏是成语,只有引申义,没有表象义。你想是不是?

我哪里有给人情分。真干净的文字,是质地上的,根本无可模仿,除非有同样的纯真其心。
看似单薄一忆,而今昔恍然之感,一点也不轻哦。好。

莺姐,麻花和皮蛋,我都不吃的。忽然想,应该把恩和放逐去那个年代尝尝贫乏才好。O(∩_∩)O哈哈~
亲爱的,一天清安。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5-24 06:48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5-24 06:52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5-24 06:29
你自己扫尘了,O(∩_∩)O哈哈~ 本来那些标点我想替你点上的,你忙嘛。
还有一个哦:瓜田李下。这个词, ...

嗯,典故成语,就完全没有本意,只有比喻义。不过,一开始的时候,我也犹豫的,因为你用在这,真是又简洁,又有画面感,和前面文字太相合。哎,莺姐,或许汉语语言,也会随着时代的轻,而有所改容也说不定哦。
汉语,真是太沉厚了。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5-24 08:53
远去的乡情,浓浓的,可感知。
吃百家饭,表现乡村生活的原味,这个视角好。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4 19:48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5-23 16:18
犹如回味一坛老酒,醇厚而甘甜:将那段岁月里乡民间朴素而淳朴的情谊刻画的逼真生动而自然,那种亲密无 ...

谢谢于老师鼓励。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4 19:50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5-23 17:42
一股浓浓·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一身舒爽,这都是夜莺的文字带给我的,致谢!

哎,写得有些紧巴。不过能得到你的致谢,我也是挺开心呢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4 19:50
文珺 发表于 2017-5-23 19:19
记忆中的栽秧饭,充满了浓郁的怀乡之情,自然,活泼。问好!

文君好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4 19:52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5-23 21:19
夜莺的文章写得开合有度,在叙事上没有过多的渲染,写得不刻意,不吃力,像流水般汩汩流过,顺顺溜溜就出来 ...

红姐,用词上我还是挺刻意的。不吃力倒是真的。嘿嘿!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4 19:53
柯英 发表于 2017-5-24 08:53
远去的乡情,浓浓的,可感知。
吃百家饭,表现乡村生活的原味,这个视角好。

凭记忆写的,可惜我笨,不能把心中的失落表现出来。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5-24 20:07
夜莺 发表于 2017-5-24 19:50
哎,写得有些紧巴。不过能得到你的致谢,我也是挺开心呢

挺好的啊,干嘛那么谦虚,我就写不来这种清新散文。努力学习中问好夜莺,晚上愉快哦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24 23:41

夜莺,强烈建议——:lol

换字体为——宋体!:lol

为什么老病复发?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24 23:42

拜读大作!

欣赏!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24 23:43

你这仿宋,看上去花眼,像在律动!!!

晃人!
作者: 夜莺    时间: 2017-5-25 07:39
MLMC 发表于 2017-5-24 23:43
你这仿宋,看上去花眼,像在律动!!!

晃人!

我特不喜欢宋体两字的读音,仿宋也特好看,所以就还是换过来了。
作者: 牟靖靖    时间: 2017-5-26 14:52
栽秧饭,让人觉得有温度,有情意。虽然没吃过
作者: 无才浪子    时间: 2017-5-26 17:25
勾起我曾经的回忆,那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31 10:24

语言简洁\干净。
作者: MLMC    时间: 2017-5-31 10:25

后半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

不了解——你们当地风俗。

为什么老死不相往来?


作者: 程贤富    时间: 2017-5-31 10:49
我们当地有句土话:“大人想插田,细娃想过年。”说的就是在这一天能够吃上几天好饭好菜。赞一个。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5-31 11:56
儿时,现时,一种饭会吃出不同的味道,时间的原因,也是人心的原因吧。夜莺的散文还是很清丽的,以前倒是少见到,总见你在唠叨古人们。
作者: 芸香妹妹    时间: 2017-5-31 21:36
妹妹还没读完,已经醉了,夜莺姐姐很柔很柔
作者: 水秀玲珑    时间: 2017-6-2 15:10
真是好文章,喜欢,一边欣赏一边学习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3 12:19
饭是极好的。可是这个娃娃亲是不是该有点线索,就那么一个浪打来就没啦。我有点,有点好奇,不只是好奇,;P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