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五月读书小扎(随手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0:33
标题: 五月读书小扎(随手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6-3 11:30 编辑

  1、卡罗琳弗里:植物大发现/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

  很漂亮的一本书。我特别喜欢书中图画,看起真是赏心悦目。想来那时没有照相机,所以什么都凭绘画。有些时候,记录某些东西,绘画比摄影要更真实可靠。比如我有一本植物书,里面都是照片,于是非常局限:有的只拍了叶,有的只拍了花,有的摄影技术不怎么样,把植物拍模糊了,或者因为背景的关系,看不清植物的叶子,又或光线与曝光的问题,或过于明亮又或过于暗淡,拿着这样的照片去对比植物,其实很为难的。另一本书,则是绘画,这本书则非常棒,植物的花、叶、果,甚至根茎都画在同一页上,拿着这本书,断不会认错植物。

  《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主要介绍植物猎人如何历经艰难险阻去寻找植物。我对植物猎人知之甚少,只听说很多年前,某国的植物猎人,把云南的杜鹃王锯了带回去展览。多年后,另一国的植物猎人又来到云南,在丽江的山中发现了红豆杉。他们付钱让当地人把红豆杉的树皮剥下来。因为双方的贪婪,山中存活下来的红豆杉所剩无几。因而我对植物猎人非常不齿。

  但这本书提到了两种植物猎人,除了那些贪婪无耻的植物猎人外,还有一种植物猎人,他们真心喜欢植物,单纯的喜欢:并不是为了利益。

  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对世界各地植物的采集,兰花、郁金香、杜鹃等等,读来很有趣味。当然有一些日子因为利益的驱使,比如香料的争夺,茶叶的种植。现在看起来很有趣,植物竟然能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邱园,这里汇集了一群爱植物如痴如醉的人。其中一则小故事最让我感动:1994年,在澳大利亚发现了恐龙时代的瓦勒迈松,邱园立即为其增殖,现已能在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点买到,也就没有必要去山中盗这仅存100棵的野生瓦勒迈松了。最值得称道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邱园的科学家建造了一家全球性的种子银行,以备后代之需。就这二十年的时间,这所名为千年种子银行的种子库已显现出了价值:有若干在野生环境濒临灭绝且极端珍稀的种子被它所收藏。

  现挪威又出资建有种子库,专门保护所有已知的粮食作物种子。随后看到菲律宾的种子库被台风毁于一旦,很惊奇:他们有,那我们有没有?上网查了一下,幸运的是,中国也建有种子库。在搜索中,看到两则比较有意思的消息,一则是2013年的,称全球农作物种子库没有中国种子,正准备存入中国种子。让我赞叹的是这篇文章中写道:“种子库可以为各国保存农作物种子,全部免费,而种子的所有权归委托国或存放国所有,也可以根据互相签署的条约确定。”另一则消息则比较搞笑,有人问:“中国的末日种子库地在哪个省市?”一条回答是:云南昆明。另一条回答是:“什么叫‘中国的末日种子库’?我只能告诉你!中国不灭,中国万岁!爱国的顶!”这是从哪扯到哪?简直笑晕。还有一条回答中写道:末日种子库“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真好真好!感觉安心,有人在做这些事,又感觉有些不安,为什么做这些事的人不是我们?是因为不知道要做?还是因为没有能力?没有资金?还是不屑一做,因为眼前最重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者是张全星,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心岱文,朱守谷图:莳花

  这本书的介绍中说:“在台湾久负盛名,被誉为最美的花之书。”装潢的确很漂亮。不过,最美的花之书,感觉得加个定语。因为比起之前看的卡罗琳弗里的《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差了老大一截,那本书拿在手上,看着那些花,都有不忍合卷之感。

  此书是一文一图,说美,首先是针对图。我不太会欣赏此书中的图,一来写实不够,二来灵动不足。因对图画是外行,特意拿去给画家看了一眼,问观感。答:这就是画着玩的,还行吧。又让看《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里面的图。答:这个当然更好。又说:热带植物园里有画家,专门画这种画,只是为了记录。我没有见过这些画家的画,不过,两相比较,认为后者的画好看,既写实,又不失灵动,看着就感觉得到美好。

  这本书,因为是先有图,后配的文,所以虽然我主要看文字,书则是以图为主,文为辅。书中文字,均一个格式:介绍此花,来历、长相、用途、史上小故事。不过,心岱的文字不错,写这类科普文字,也写得温婉趣致。比如写到千日红时,就说:“每当花开时,就如一锅沸腾的汤圆,煞是有趣。”虽然我并不觉得千日红像汤圆,但感觉这比喻好玩。

  读这本书,读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鲁冰花。我第一次见到此花,是在西藏布达拉宫。这花美得不可思议,但看到它,感觉到无奈,因为自己被骗多年。第一次知道鲁冰花,是台湾的一首歌:“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啊鲁冰花”,那时就特别好奇,这鲁冰花长什么样。有文章适时推出,如此解释:世上没有鲁冰花,它是个谐音词,意思是路边花,也就是,没有母亲疼爱的孩子,都是路边的花。这许多年里,每遇到鲁冰花这个词,我都会这样向朋友解释,从来不曾怀疑过。突然看到鲁冰花真实地从泥土里长出来,这简直让人在风中凌乱:我究竟误导了多少人呀?凭他们对我的信任,要怎么解释我错了?干脆一错到底,说是先有了路边花,才有了鲁冰花?而书中否定了这一点:原产美洲及地中海原岸。可吸收土壤中的农药及毒素,目前普通栽植于曾发生核泄漏事件的切尔诺贝利和乌克兰。

  还有白云花。这个好听的名字,没有听过,图上的花也没有见过,上网一查,原来就是我们俗称为玉葫芦的虎眼万年青,我阳台上还有数棵,只是葫芦小小,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开花。不过,它的花其实我并不陌生。我小时就种过它,后来它失踪了。多年后,在街边一老者的花盆里见到,买了回来。那一年,偏遇昆明百年难得一见的寒冷:气温零下七度不说,雪还在屋檐上三天不化。昆明冻死了一半的行道树,我的阳台上也冻死了一半的花:没有移进客厅的花全数遭劫,包括玉葫芦,那个曾经水旺旺的葫芦被冻成了一块冷硬的冰。我以为它就此离开。春天来后,却有小小的玉葫芦在之前种玉葫芦的那个花盆里长出来。只是,两年过去了,它还是身形纤细,好像还没有从那次致命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美蕊花,这个我一点也不陌生,经常可见。我陌生的是它书中的名字:红粉扑花。图中花卉也看不出端倪。上网一查,便笑了。不过,红粉扑,这个名字真是趣致得紧。

  这本书中,最好奇的是宫灯百合。我没有见过它,在网上找到它的图片,漂亮得不得了。

  3、夏克梁:魅影柬埔寨

  这本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书籍,而应该分类到绘画类图书,作者边走边画,在呈现画作的同时,还介绍了自己处理布局、线条和色彩,以及画面的构思。我对绘画一窍不通,不太有耐心去看那些处理。另一方面,我认为书中的画过于写实,有照片在侧,那些画面于我而言,就没有太大意思。如果要辨别植物,那我希望画得越写实越好。如果是欣赏绘画,我还是喜欢抽象一点。当然我不否认那些画面很美,甚至比一侧的实景图片更美。

  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在补课。我在地理和历史知识方面的欠缺,致使我对许多地方一无所知。如果跟团旅行,就不再做功课,假如不跟团,也不对景区进行相对的了解。当年到苏州,曾有过失望。它在诗词中太过美好,这让我在细雨绵绵的阴沉日子中抵达后,看到浑浊的河水和污秽的弄堂时,怎么也无法把它和江南联系起来。这当然是那时的我少了宽容和平和,却至此让我宁肯对即将抵达的地方以全然陌生的姿态进入。这样做之后,行走很多地方都没有问题,而且惊喜频频。我也就认为这是出行的最好方式,直到从吴哥回来。在吴哥的种种错过让我懊恼不已,甚至一度还计划着重新抵达。终究决定放弃,是因为世界那么大,让我神往的地方太多,理性的我不可能把假期、精力、金钱在一个地方花费一次又一次,毕竟这三者都相当有限。那么,就让我在书中再一次认识吴哥。所以这是我所看的,第一本旅游书籍。

  我之所以不看旅游书籍,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之前有编辑约稿,诸如全球100个度假胜地之类。我说自己去的地方极少,答没事,网络上都有。偏偏我不是灵心一点就通的人。

  虽然我认为这本书不能归类为旅游类书籍,但至少是作者亲历亲为。不过于我而言,这本书也就仅此而已了,并没有让我更多地了解吴哥。另外,作者应该是绘画方面的专家,因为我看过的吴哥照片,远比书中的精美得多,也更能让人感觉到震撼。
       总体而言,这不是一本难读的书。

  4、鄢烈山主编:白纸黑字

  从书名不难看出,这本书记录的是历史。如序言所说:“时间不会因为它而开始,时代却因为有了它而多了一份可以相信而有价值的印记。”

  书不厚,270页,又略过许多不感兴趣的文章。这个不感兴趣与文中内容和作者文笔全无关系,我认为,那些东西可能留到以后价值才更能显现——对于研究历史的人而言。作为一个阅读者,我挑自己喜欢的篇章来看就好。

  书中我比较喜欢的篇章自然不少,比如周筱贇的《中国有个高耀洁》,此文可用惊心动魄来形容。贫穷,卖血,艾滋,歧视……哪一个词看起来都触目惊心。然而,这件事的调查与揭露,被称为“一个人的战斗”,无论如何都觉出悲凉和悲壮。

  邓飞的《从女厕攻防战到免费午餐》让人惊讶,比如“我的手机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发来的求助短信息,单位堆满陌生人寄给我的举报或上访材料。一叠厚厚的材料诉说着太多的苦难得悲痛。有的人甚至在举报材料中夹着一封血书,以示自己真诚。”作者仅仅是一名记者。他又能有多大的能力和能量呢?好在微博出来了,他利用微博做了这些事:解救被拦截的钟家姐妹,寻找失踪儿童,提供山村贫困学生免费午餐。从单一的个体,到微小的群体,再到惠及成千上万的孩童,读来让人无法不感动。于是他说:“有人说,微博是上帝送给中国人最好的一件礼物,对此,我深表赞同。”

  过去总会认为一个人的力量太微不足道,这两篇文章却可以看出,群体的多寡与能力的大小并不成正比,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能力就有多大。

  书中我最喜欢杨渡的《祖母的年代》。年代跨度很大,从祖母十三岁一直写到她的老年,文中一以贯之的是脉脉温情。祖母,其实也就是位寻常女人,指腹为婚,十三岁学习如何准备自己的嫁妆,十七岁嫁为人妇,料理三、四十人口大家庭的饮食,50岁时丈夫去世,儿子不懂事,好酒贪赌,生意失败,赔尽最后一亩薄田。“农村的祖母依例和父亲同住,也要跟着跌宕起伏,吃着别人未曾尝过的苦头,以愤怒、悲哀、不解、忍受的心情,陪着儿子,在转型的恶浪中沉伏,并以母亲的坚忍,承载一切。”随后,母亲因为父亲欠账不还被捕入狱出来后(父亲当时已逃),“制止了父亲的放纵”,家境才慢慢好转。这时的祖母,经历了这许多事,依旧逆来顺受,在父亲的工厂旁养鸡鸭,直至被尽数偷走。然后,她离去了。作者写得特别平实,没有任何花哨字眼,可是读到这里,依旧感觉到心酸,随同作者的心伤,一起心伤:那些哀伤,是植入血液中的,不用用力,即自然呈现。

  这篇文章是女性的颂歌,对于她们血脉里的坚强、隐忍,一一点数而出。又不仅仅是写祖母,还写了祖母生活的那个时代:日据的农业时代,由农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它所表达的,也就是一个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她如何在命运的安排下默默承受,并且如何坚守着自己的心性生活。虽然对祖母那个时代和那些规矩有很多不认同,比如“初开的农村少女容颜温驯地沿着出娘胎就注定的命运轨道行走,走到丈夫的面前,这轨道要延伸一生直到生下子女、抱过孙儿,以迄于死亡之日。”又比如直至成为一家之长,儿孙满堂后,八十高龄的她仍然习惯于男人吃完饭才上桌。但祖母仍然代表了一种美好,与文化、传统有关,也与女性对于一个家庭的支撑有关,这种支撑很多时候是无视,几乎不易察觉到它的存在,却就是因为它的无法察觉,更加明证了它所具有的普遍性。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7-6-3 10:36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6-3 10:42
学习楼上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6-3 10:50
昙花懂花,你看看这东西,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名字吗?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6-3 10:52
雨版介绍的书我一本都没有读过啊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3 11:26
向昙花学习,整个五月都在忙碌中度过,没有读一本像样的书,都是碎片化阅读,买来的一些书还都只是翻翻,没构成精读。惭愧。好在还有一个月多月放假了,可以好好读读买的书了。
作者: 芸香妹妹    时间: 2017-6-3 11:29
占个座吧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3 11:31
关于植物,和昙花有同样的爱好,说的很多了,不说了。
关于旅游,我倒是读过一些书,因为很多地方去不了,所以借书去领略一下风景,我读过关于中国50个小镇的书,被这些小镇魅惑着,想一个一个去走,已经走过快一半了。
对于江南,苏州至今还没去,就等着有时间细细品读下,看来,还是别太与书中对比好,没有书写的好。比如周庄,书中写得那么美,其实,也就是一般般,水不清澈,绿油油的,看着缺乏美感。倒是云南的一些古镇很美,丽江大理都很好,洱海一般,水被污染重。
桂林的漓江附近古镇不错,可以去看看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33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6-3 10:36

谢沙发,上普洱。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34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6-3 10:42
学习楼上

谢小草,一样,上普洱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35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6-3 10:50
昙花懂花,你看看这东西,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名字吗?

是不是茵陈呀?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36
云馨 发表于 2017-6-3 10:52
雨版介绍的书我一本都没有读过啊

云馨读的书,我应该也没有读过呢。
我读得有点偏,老往植物、自然这里面去读。
要改一改了,调整一下阅读方向。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3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3 11:26
向昙花学习,整个五月都在忙碌中度过,没有读一本像样的书,都是碎片化阅读,买来的一些书还都只是翻翻,没 ...

立红,说起来我真是羞愧呀,你之前介绍的植物传奇,已放在手上好长时间,还没有翻开
我也没有精读,都是泛泛读来的。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38
芸香妹妹 发表于 2017-6-3 11:29
占个座吧

谢芸香占座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3 11:41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3 11:37
立红,说起来我真是羞愧呀,你之前介绍的植物传奇,已放在手上好长时间,还没有翻开
我也没有精读,都 ...

书非借不能读也,嗯,都这样,我上个月买了一批书,都只是翻翻,没好好读呢,总是坐不下来。沈苇的《植物传奇》我觉得不错,读完,我们交流下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49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3 11:31
关于植物,和昙花有同样的爱好,说的很多了,不说了。
关于旅游,我倒是读过一些书,因为很多地方去不了, ...

江浙那面的古镇,我喜欢的是西塘,一次自己去,一次带了女儿去。两次都觉得恰恰好。独自一人时,古镇里人寥寥无几,适合一个人闲走品味。带了女儿时,那里已经酒吧、小店林立,景色又好,夜又热闹。所以喜欢。
周庄也过去两次,一次和朋友,一次也是带着女儿。和朋友那次感觉比较好,那时大约比较早吧,商业化还不那么严重。带女儿那次,她被蚊子叮得皮肤发炎,连带的,也不喜欢闷热的它了。
同里不错,安静。我不喜欢的是乌镇,去过两次,两次都觉得压抑:屋子颜色深重,水色浑浊,整个小镇没有一个孩子,打开门来,走出来的是白发老人……看起来特别苍凉。
后我女儿自己去了绍兴,非常喜欢,说那里非常好。准备有时间的话去看看
漓江我去过阳朔。
总挑剔水,就是看云南的古镇习惯了。丽江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的水,是别处无法比拟的。不过,云南因为偏远,汉文化进入得又晚,所以不如江逝那一带,真是人杰地灵。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1:50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3 11:41
书非借不能读也,嗯,都这样,我上个月买了一批书,都只是翻翻,没好好读呢,总是坐不下来。沈苇的《植物 ...

好呢好呢
我争取六月读完。
作者: 古月执忆    时间: 2017-6-3 12:01
真不知道昙花那来这样大的能量,能精读这样多的书,还能写作,还要在网站和大家互动,倾佩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3 12:04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3 11:49
江浙那面的古镇,我喜欢的是西塘,一次自己去,一次带了女儿去。两次都觉得恰恰好。独自一人时,古镇里人 ...

只去了周庄,乌镇、西塘、同里都没去过,反正江南的水不好看,像洒满脂粉似的。有机会,我想去千灯,不太知名的古镇,读过一篇文章写千灯,写顾炎武故居,特别想去看看,名字叫《只取千灯一盏灯》发在人民日报的,写得真好,人文地理,文字不长,韵味十足。
绍兴我去过两次,一次是和儿子大年初一去的,自由行,美得不要不要的了!!感觉比杭州好。那里住的便宜,秋实在那里啊!!可我去时还不知道她在美丽的绍兴。强力推荐昙花去看看,除了鲁迅故居,沈园,还一定要抽时间走走历史街区,宋代的古石头桥还在,古运河还在,小城不大,但很有江南的韵味,水也清啊。还要去安昌古镇,坐公汽就可,半路途中,再去下东浦,陆游故乡,黄酒故乡,没开发呢,比安昌还好呢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2:20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3 12:04
只去了周庄,乌镇、西塘、同里都没去过,反正江南的水不好看,像洒满脂粉似的。有机会,我想去千灯,不太 ...

嗯!好呢,谢立红推荐。
我女儿就喜欢得不得了,绍兴。说还想去。当时她就住在历史街区边上吧。
看来那一片可看的好多呀,得抽出多点时间来,去看一看。
原来秋实是那里的呀。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3 13:08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3 12:20
嗯!好呢,谢立红推荐。
我女儿就喜欢得不得了,绍兴。说还想去。当时她就住在历史街区边上吧。
看来那 ...

我住百草园招待所,便宜得很,在鲁迅故里边上,可惜没去蔡元培秋瑾周恩来故居,没看王羲之,有机会还要去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7-6-3 13:57
三章文字,三种关于读书的体味,安静,有一种别样的味道。感念昙花版主如此认真的读书态度,反思自己,真的有好久没有认真的读过一本书了。问好,远握!
知道昙花生活在遥远的云南,多我来说,那个世界是神秘而令人向往的,西双版纳,植物的王国,丽江古城,一个让人以梦为生的地方……不知何时,尘世的脚步才能到达。:hug: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6:19
古月执忆 发表于 2017-6-3 12:01
真不知道昙花那来这样大的能量,能精读这样多的书,还能写作,还要在网站和大家互动,倾佩

没有精读,都是泛泛读来
谢老师鼓励!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6:21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3 13:08
我住百草园招待所,便宜得很,在鲁迅故里边上,可惜没去蔡元培秋瑾周恩来故居,没看王羲之,有机会还要去

哦,羡慕你当老师,两个大假期呀,可以错过高峰期……
黄金周什么的不愿意出去,假又太少,得精打细算着,怎么用。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3 16:22
文珺 发表于 2017-6-3 13:57
三章文字,三种关于读书的体味,安静,有一种别样的味道。感念昙花版主如此认真的读书态度,反思自己,真的 ...

文珺谦虚了!
文珺那里对我来说也很遥远呀,没关系,反正咱们慢慢抵达。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6-3 16:26
匆匆浏览一遍,不发言,出去走一圈,晚上再读、细品。来个红艳艳
作者: 一缕阳光    时间: 2017-6-3 16:28
品读好书,心灵感悟:有思有情有味,非常值得一读!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7-6-3 19:08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3 16:22
文珺谦虚了!
文珺那里对我来说也很遥远呀,没关系,反正咱们慢慢抵达。

我在遥远的西北,你在遥远的西南,天涯之间,咫尺啊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6-3 19:29
看完昙花的文章,很是惭愧啊,此文里的书,我一本没读过。看来昙花真的很喜欢花,我要是也有这份闲情逸致和耐心就好了。我养花都是顺其自然,根本不懂什么施肥、除虫,把花都糟踏了,我悔过去。
周末愉快!
作者: 林之声文学社    时间: 2017-6-3 21:56
好读书,读好书。学习。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6-4 09:09
    这几本书都没有读过,佩服雨夜版主的勤奋与刻苦……订阅了《读者》、《散文》与《散文选刊》每月都不能及时读完……涉猎的范围太狭窄了,应该向雨夜多学习,阅读范围向广里宽里发展。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6-4 09:10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6-4 09:17 编辑

昙昙,刚回来,才问好,回头说字说读。周末愉快。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6-4 09:48
昙花版的日子好充实,心灵也美美哒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6-4 21:05
昙昙,这几本书,我都没看,跟着你读,是最可靠的。读书,其实是更需要诚勇憨直的。
你这么随性而读而写,是最好的读写状态。利养身心,不负书不负己生。是吧?
不说字了,随便和你说说话。
先说植物。其实是想说植物世界。
你喜欢花草动物。我知道就像你的憨纯,是不由自主的那种喜欢。你、立红姐姐柯英老师,你们都让我有羡慕哎。我读书不少是真的,然后呢,一切具象都不自觉的抽象起来。仿佛世界的丰富,被自动缩写。如此,世界在看似框架清晰的时候,就必有细节的疏离。这个你懂的。
落到植物呢。每每的,如不是摄影时,她们的外部我总是恍如不见,而她们寓言般的“知道”,往往第一时间走来心上。
——植物能嗅、有感受、能听,甚至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并有记忆!
哦,昙昙,这些呀,和生命的神秘、世界的玄妙一样,让恩和讶然沉迷。大多时候,我太像一个柏拉图式的恋人了,沉醉于植物所知道的生命答案,和眼睛看不见的那个世界的母家,而对近在身侧的她们,不靠不近。
哎,好对不起的。遇见,任何真的遇见都关乎心灵,也都是相互滋养的哦。
看看你的纯憨雍容气,立红姐姐于花的纯喜,柯英老师如数家珍似的自在,如是吧。
嗯,以后要补上这一课。届时你要教我。你绝对有资格。O(∩_∩)O哈哈~

柬埔寨。旅游。
2013年去柬埔寨,无意中竟近距离了解了一些红色高棉的历史。昙昙,我有被震惊,和少年时看纳粹和日本人的疯狂一样的震惊!只要这个世界有一个人、一些人偶尔放大了人性的恶,让世界一时成生命的屠宰场,那就人类全体,全都有罪。
柬埔寨,我再也没去了。记得午夜飞机离开,登机前回望暹粒矮矮的航站楼,忽然想一哭。那个有佛的国度,何以罪恶如此深重哦。
端午去宁安了,就是宁古塔。虽不是为旅游。停停走走的,历史屐痕已轻,旷野的风呢,恒古未变,森森松柏间漫行,如爱如哀。哎,时间何曾给人类小小的响动背书。生命的热烈激情,好像一阙天唱哦。若不相亲相爱,无如是彻骨悲伤之上,附加更多悲伤吧。
所谓宽阔,所谓容恕,只是知道眼泪都是咸的而已哦。
临屏眉写。哎,都不知道在说什么呢!O(∩_∩)O哈哈~ 你懂的。

只要你读,恩和就听。好吧咧。:hug:
安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0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6-3 16:26
匆匆浏览一遍,不发言,出去走一圈,晚上再读、细品。来个红艳艳

妖的红艳艳,收下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1
一缕阳光 发表于 2017-6-3 16:28
品读好书,心灵感悟:有思有情有味,非常值得一读!

谢谢!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2
文珺 发表于 2017-6-3 19:08
我在遥远的西北,你在遥远的西南,天涯之间,咫尺啊

是呀,地理上的距离是比较遥远,不过,感觉咱们很近呀。可在一起聊天,一起写字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2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6-3 19:29
看完昙花的文章,很是惭愧啊,此文里的书,我一本没读过。看来昙花真的很喜欢花,我要是也有这份闲情逸致和 ...

我也只是喜欢,不会养花呀
妖天天快乐!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2
林之声文学社 发表于 2017-6-3 21:56
好读书,读好书。学习。

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3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6-4 09:09
这几本书都没有读过,佩服雨夜版主的勤奋与刻苦……订阅了《读者》、《散文》与《散文选刊》每月都不能 ...

于版过谦了。
我就是读得太窄了,总挑自己喜欢的读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4
恩和 发表于 2017-6-4 09:10
昙昙,刚回来,才问好,回头说字说读。周末愉快。

恩和这花,真美!
喜欢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5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6-4 09:48
昙花版的日子好充实,心灵也美美哒

谢谢显萍,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4 23:2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6-4 23:28 编辑
恩和 发表于 2017-6-4 21:05
昙昙,这几本书,我都没看,跟着你读,是最可靠的。读书,其实是更需要诚勇憨直的。
你这么随性而读而写, ...

先谢恩和听我絮叨。
是,对于植物,我是有种不由自主的喜欢。有一年的时间,我每周必到翠湖一次,去看它们,记录它们这一周内的变化,发芽、开花,果结、叶落。每一次,我都会到同一棵树下,在同一个位置,拍摄它。就是这时才明白,究竟自己有多喜欢。原本是打算一年看翠湖的植物,一年去看黑龙潭的,再一年看植物园的……后来放手,是因为出了点事,台式机要重装,笔记本不巧坏了,就把图片拷到移动硬盘上。结果那个移动硬盘坏了,丢失了三年的图片和那段时间的所有文字。这个打击有点大,因为我知道很多场景不可能重新补回来。
之后几乎不拍摄什么了。直到我开始走山,又一次与植物近距离接触。那些在书本中知道的花呀,草呀,都在我眼前,从春到秋。这才发现,还是喜欢。之前的丢失不算什么,我可以再看一次它们一年中是如何变化。
“世界在看似框架清晰的时候,就必有细节的疏离。”看恩和这句,恍然明白。我总是看细节去了,没有注意大结构。于文于图……

红色高棉,我大体知道的。朋友去时,回来就说了这事。我去时,导游说得特别细致,因为他妻子一家只剩下他妻子一人。我能明白恩和内心的悲恸和于生命的敬畏。
在巴戎寺,无论我怎么走,都在佛的注目下,佛微笑着,看着我。我女儿则去看到了佛座下的浮雕。
浮雕雕的是人类的生活,有苦难,有幸福。我说不好那样的感受,就是所有的悲与欢,都在佛的眼里,一如我所有的行走。一切的一切,它都知晓。那其实是恩和说的:看到。这个看到,就是我们内心里最大的慰藉。
所以我觉得错过,因为我没下来,去看一看佛座下。
刚看的奇葩说,黄执中说,窦娥冤不冤,冤呀,老天你看看吧。老天没有办法改变人世间的事,但是,他可以为窦娥下一场雪,下一场六月雪。
我觉得大概是同理的。
在洞里萨湖,那些人真贫穷,但可以看到他们面容的平静,就是不笑,也是平静的,无怨无哀。我想,这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一切,佛都知晓。
其实这个,我写了篇文章,但一直没有完结……

“若不相亲相爱,无如是彻骨悲伤之上,附加更多悲伤吧。”
我想我能明白,且深深明白。

恩和夏安。:hug: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7-6-5 11:12
读书如此用心,并放大阅读效果,让我们也顺带着受益,颇感高兴呢。问好,祝好!
作者: 秋雪    时间: 2017-6-6 07:33
哈,有时间一定去读读您推荐的书,我还真不喜欢自然与植物那方面的呢!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17-6-6 16:11
天啊,又是热贴,呵呵,回复太多,我都看不过来了,呵呵,学习好文章,问好,握手。我也喜欢夜读。但是都读得不精,呵呵,走马观花,很少做笔记,但读完以后一般都有想法。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7 10:26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6-5 11:12
读书如此用心,并放大阅读效果,让我们也顺带着受益,颇感高兴呢。问好,祝好!

多谢提读点评!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7 10:27
秋雪 发表于 2017-6-6 07:33
哈,有时间一定去读读您推荐的书,我还真不喜欢自然与植物那方面的呢!

没事呢,读自己喜欢的。
我就是太偏颇了,一看到这样的书就忍不住取在手中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7 10:28
炬焰炯炯 发表于 2017-6-6 16:11
天啊,又是热贴,呵呵,回复太多,我都看不过来了,呵呵,学习好文章,问好,握手。我也喜欢夜读。但是都读 ...

我也是泛泛读过,随手一记。
谢提读点评,问好!
作者: 素喜    时间: 2017-6-7 11:30
喜欢在夏季读短篇的,譬如象宋詞。楼主提到的书我都没读过呢。我只自以为是地沉缅于宋詞中。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7-6-7 11:45
怎么都开始写书了。是同题么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7-6-7 16:14
好习惯,我也爱读书,只是近来太忙,身体又老是不给力。好羡慕你读了这么多书,仅在一个五月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29
素喜 发表于 2017-6-7 11:30
喜欢在夏季读短篇的,譬如象宋詞。楼主提到的书我都没读过呢。我只自以为是地沉缅于宋詞中。

挺好呀,我也喜欢宋词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0
剑鸿 发表于 2017-6-7 11:45
怎么都开始写书了。是同题么

不是同题。
好久不见剑鸿的文章了,在干什么呢?长篇?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1
夏日荷风 发表于 2017-6-7 16:14
好习惯,我也爱读书,只是近来太忙,身体又老是不给力。好羡慕你读了这么多书,仅在一个五月

我读得很粗的。另:身体才是第一位的,好好爱惜自己。
作者: 素喜    时间: 2017-6-8 10:47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8 10:29
挺好呀,我也喜欢宋词

哈哈哈。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