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那个名为林浦的村落 [打印本页]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7 22:54
标题: 那个名为林浦的村落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7-6-8 20:28 编辑

  在林浦那天,大雨如注。

  怎么也想不到,福州的大雨是这般模样:如瓢泼,伞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我和张军站在屋檐下避雨,看着身前窄窄的巷道变成小小的河流。对面屋中有一阿婆,把桶放在自家屋檐下接雨水,不一会,就有了大半桶,她拎了这水冲洗台阶。见我们站在屋檐下,便出声招呼。她说地道的闽南语,我们无法听明白。她也知道,指指堂屋中的条凳,示意坐到那里避雨。屋檐下仅能够避开雨水淋到头上,便跑过去,坐到阿婆的堂屋里。

  阿婆冲完台阶,要回后院,示意我们自便。我们就坐在条凳上,看檐外雨水哗哗从天空泼洒而下。

  来林浦前,已知道有雨。不过我和张军不在意,以为雨下一下,做个样子,就停了,等想明白了,再下一阵,一如昆明的雨。福州的雨让我完全意想不到:越下越大,没有停的迹象。换而言之,这并不是一个来林浦的好天气。坐在条凳上的我,却感觉舒适、自在,纵使天空如此阴沉,雨水如此滂沱。张军则摆弄着他的相机,一时拍屋外的雨,一时拍屋内摆设,一面与我说:“这里的人真好,可惜就是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

  刚到林浦的时候,雨还在云层里。看到泰山宫的那一刹,我知道到林浦了,也知道方向错了:应从尚书里石牌坊进林浦,再从泰山宫出林浦。但也无妨,让我惆怅的是,濂江书院和泰山宫均大门紧闭。

  泰山宫是南宋益王赵昰的行宫,也是到林浦必看的建筑。濂江书院则建于唐朝,朱熹曾于此讲学。我们在门外东看西看时,有位男子从一侧的妈祖庙中出来,见了我,便说:“刚关门,等一会儿,我去拿钥匙。”很快,他就来开了门,让我们进去。又一一指点,这是戏台,这是大殿,这是厢楼……又说,来到林浦,路就在脚下,要张口问。我忙问:书院能不能进?他说:顺着将军殿过去就是了。这时我问了一个非常蠢的问题:您贵姓?这么问,是因为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一些热心人。过后想起,为不知道对方姓名深深遗憾,这次终于问了对方姓什么。男子看着我,笑一笑:我姓林。

  我恍然明白:他自然是林家后人了。一时间为自己的愚钝有些羞愧。林姓男子带着我们,看将军殿,看书院。书院最是有趣,所占面积不大,有文昌阁、朱子厅和朱子祠,还有小小的庭院。有趣之处,是院内每一条走廊,每一条过道都设计得非常巧妙:分明已下楼,穿过庭院,却又从另一条过道走到楼上。因而给人一种四通八达的感觉,由此让人想到,当学问达到某一个高度的融会贯通,以及各种修行在顶尖部分的殊途同归。

  又有人进来,林姓男子又热情地去为他们讲解了。我们便走了出来。

  之前已看到有人在妈祖庙院内吃饭,从书院出来后,只剩一、两桌人,准备从妈祖庙的侧梯走到泰山宫的戏台上。一位女子见了我们,立即:“吃饭没有?”不等我回答,就说:“来和我们一块吃。”忙推脱。女子不由分说,拿了碗盛满饭:“就在这里吃了。今天是妈祖生日,吃了这个饭是好的,平安。”听到这里,已觉却之不恭,我与张军相互望望,便坐下来,吃饭。

  饭后道谢出门,雨已淅沥。走在窄窄的巷道中,不时能看到让人留连的事物。如门前的石条凳,专门放在那里,供人小憩闲聊;如木板上依稀可辨出毛主席语录的字样,想来这些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人时所书写;如一户人家门侧,立有一石碑,刻有“泰山石敢当”五字;又如一石狮,已面目模糊,可知年代久远……可看的太多,虽然这些巷道均有寂寥之意。

  雨渐渐大了,巷道中不见人,只有榕树落了满地叶,桔色共享自行车是这灰色巷道中的亮色,一辆一辆立在雨中。有人在敬老院里玩牌,语声轻轻;有人在榕树遮掩的屋内闲聊,一任屋外雨声哗哗。还有人在桥边的厂里做龙舟,为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做准备。

  奇特的是,这里的人家不掩门。我试探着走入一户人家,看到水井,看到泡在盆中的衣服,但没有人。另一户人家,也敞着门,院内宽阔,晾晒的衣物已收至走廊下,然而没有人从屋里出来,问一问,我为什么进屋。还有一户人家,我走了进去,四、五个女人围坐在屋中玩牌,见了我,并不觉突兀,反而抬头冲我笑一笑,用我听不懂的闽南话说了几句,好像我就住在隔壁,不是陌生人。

  这样的时候,张军站在门口等着我,一面等,一面照屋檐,照矮墙。张军喜好摄影,在同伴们问我下午的行程时,我说林浦,他立即答:去的时候喊上我。并不过问,林浦有什么。见他在这小小村落安闲自在,于是不担心他会认为白来一趟。

  就在大雨中,我看到进士柴坊。林浦乡四代人参加科举考试,有八人中了进士,被称为“七科八进士”。林尚书家庙中就有一联写道:“进士难进士不难难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非贵贵在三代五尚书”。

  这些都是历史的荣光了,而且毕竟是林家的往事。我是游客,虽是为了这些往事和柴坊、牌匾而来,但一切,其实与我是无关的。与我有关的,只是此时屋外哗哗不停的雨和干干净净的堂屋,以及之前,那一桌地道的福州菜肴。明知时间就这样被雨水哗哗地带走,我短暂的林浦之行被大雨围困在了一户林姓人家的堂屋中,不能去走访更多的景点,但没有感觉到懊恼,反而喜欢上这个地方,喜欢上这场大雨,虽然衣裙已湿,凉凉地贴在肌肤上。

  鞋子和衣衫湿尽的张军没有抱怨,拿出手机,查询林浦的往事,在湿润的空气和哗哗的雨水中,一一告诉我。我就在林浦,那些往事有些飘渺,我正感受着一个实实在在的林浦。

  之前,我所知道的林浦是一座古意盎然的村子,有悠远的历史和可观可赏的建筑,现在,我所知道的林浦,还有质朴、温暖的人情,因此,走在窄窄的巷道中时,我总认为自己走进了中国的古朴与典雅中。就如此时,我也认为自己坐在了某个时空的缝隙中,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温情。

  坐了许久,发现雨不会收,我本想进屋与阿婆道别,却又担心着了痕迹。于是,撑起伞,与张军一道走入雨中,走过林桥,穿过尚书里石坊,走出林浦。

  我知道林浦还有一些景点没有看到,而且此一生里,或许不会第二次来过,不会再与那位林姓男子、那位唤我们吃饭的女子、那一群饭桌上与我们说说笑笑的林家后人,还有那位阿婆相遇,但我并无遗憾。虽然大雨倾盆,虽然衣裙尽湿,我却感觉到,有明净的光亮在我的历程里,安静地写下了两个字:林浦。从此,林浦不仅仅是一个纸页上的地名,它还是一个让我内心温软的村落。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芸香妹妹    时间: 2017-6-7 23:10
本帖最后由 芸香妹妹 于 2017-6-7 23:25 编辑

行文如流水,节奏把握真好。
作者: 芸香妹妹    时间: 2017-6-7 23:21
这样的移步换景,这样的娓娓道来,开合自如,昙花,学习了。写的真好,喜欢这个味道。
作者: 芸香妹妹    时间: 2017-6-7 23:23
有明净的光亮在我的历程里,安静地写下了两个字:林浦。从此,林浦不仅仅是那束暗香浮动的梅花,它还是一个村落,一个让我内心温软的村落。
我读过之后心也温软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6-7 23:27
从此,林浦不仅仅是那束暗香浮动的梅花,它还是一个村落,一个让我内心温软的村落。

在昙花版这淡雅清新的文字中慢慢品读林浦的神韵了,问候!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6-8 02:11
随昙花一游,还是免费的,真是极好。正好今夜我这里也下雨了,借此想象一下雨中观林浦的惬意。今夜,一定是好梦伴随,还有丝丝凉风吹来,梦境也温润了许多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8 05:40
先找个座位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8 05:41
这段时间突然对诗歌感兴趣,昨晚在明月留恋很长时间,散文倒是读少了
作者: 青衫子    时间: 2017-6-8 06:24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篇字,我会选择:安静。大雨如注,愈是喧嚣,愈显内心之静。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篇字中作者的心影,我会选择:干净。唯有如此,那些人物镜像才如白描般临然纸上,温软和煦。
作者: 湘江往北    时间: 2017-6-8 08:26
在林浦,“我”始终只是一个过客,正因如此,一花一草让人心生涟漪。安静的来,安静的离开,这些自带诗意的文字,软糯温润,可是我却如此希望,其中某些片断能够更加清晰,能够深入内心!
问候:)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5
芸香妹妹 发表于 2017-6-7 23:10
行文如流水,节奏把握真好。

谢谢芸香沙发!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5
芸香妹妹 发表于 2017-6-7 23:21
这样的移步换景,这样的娓娓道来,开合自如,昙花,学习了。写的真好,喜欢这个味道。

多谢芸香喜欢。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5
芸香妹妹 发表于 2017-6-7 23:23
有明净的光亮在我的历程里,安静地写下了两个字:林浦。从此,林浦不仅仅是那束暗香浮动的梅花,它还是一个 ...

问好芸香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6
云馨 发表于 2017-6-7 23:27
从此,林浦不仅仅是那束暗香浮动的梅花,它还是一个村落,一个让我内心温软的村落。

在昙花版这淡雅清新 ...

多谢云馨,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7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6-8 02:11
随昙花一游,还是免费的,真是极好。正好今夜我这里也下雨了,借此想象一下雨中观林浦的惬意。今夜,一 ...

妖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呀?
爱惜好自己呀,早睡早起。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8 05:40
先找个座位

立红起这么早呀。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9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8 05:41
这段时间突然对诗歌感兴趣,昨晚在明月留恋很长时间,散文倒是读少了

嗯,我不太懂诗歌,所以很少去诗歌版。
跟着自己的心,对什么感兴趣就关注什么,这样比较快乐,而且还一定有所获。
等看立红的诗。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39
青衫子 发表于 2017-6-8 06:24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篇字,我会选择:安静。大雨如注,愈是喧嚣,愈显内心之静。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篇 ...

谢谢青衫鼓励。
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10:43
湘江往北 发表于 2017-6-8 08:26
在林浦,“我”始终只是一个过客,正因如此,一花一草让人心生涟漪。安静的来,安静的离开,这些自带诗意的 ...

多谢如此诚恳的建议!
一些细节,我是没有办法深入,可能是笔力不逮,也可能是自己粗枝大叶。嗯,我再仔细看看,能否再完善一下。
再次感谢不吝指点!问好!
作者: 千年女妖    时间: 2017-6-8 14:52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8 10:37
妖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呀?
爱惜好自己呀,早睡早起。

今天为了发帖,破天荒起了个早,换做平时,这会还在睡。问好昙花,下午愉快哦
作者: 幸福小草    时间: 2017-6-8 15:15
我不会评论,问候一声便好。
只是我要等待恩和出场,她来了评论,我读简直是一种享受。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6-8 16:04
这里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故居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黄。”先想起这句诗。
以“梅妻鹤子”典故闻世的林逋,是想逸出尘世者的向往。
昙花版主这个游历是与千年对接啊。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6-8 16:29
临浦,一辈子也不会去的地方,能随着昙花版的文字浏览一遍也是好的。这么优美的笔触,想必比那真实的临浦还要美上几分……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6-8 18:28
昙昙,一个词,一句话。
一会:我听云南人说话,的确非常少儿化音。是不是因此,你常忘打这个“儿”呀?【一会儿】
还有人在厂里做龙舟,为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做准备。-----这个“厂里”,前面应该有定语,不然模糊。是吧?

今天忙惨了。亲爱的,黄昏安好。O(∩_∩)O哈哈~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6-8 18:38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6-8 18:41 编辑

昙昙,看着随性到了只如随性本身的你,我好想是那个张军哦。
连这个张军,我都喜欢上了。怎么也这么淡淡散散的呢?这个人,好。O(∩_∩)O哈哈~

嗯,这篇字的好,就是写者这个人的好。
散淡,自然,随性;朴直得甚至有几分稚气;安详安静得天然,因而自带了雍容气,不是华贵的雍容,是内心静气所具的雍容。心思柔软,情感直接而又隐忍;一闪念的智慧,一份感念,都来得贴合,不落生涩,融如无痕。
安美。自有淑良气弥漫,不见一分招展和飘摇。
清。清淡,清素,清新,清澈,清凉在温软中。颜色温度都恰恰好。
再想想,嗯,这篇字的好,确是这个人的好。
沉重不是她,但绝不轻飘。文字如是;心智成熟,却留着一大片单纯。文字如是;散淡随性,然而不缺个性和信条。文字如是。
这个人的好,是有福气也应该有福气的那种好。无伤于己和人群的那种好。
文字如是。
好。是恩和喜欢的那种好。

昙昙,我曾试图改动一些句子,比方这一段:

【见我们在屋檐下避雨,便出声招呼。她说地道的闽南语,我们无法听明白。她也知道,指指堂屋中的条凳,示意坐到那里避雨。站在屋檐下避雨,仅能够避开雨水淋到头上,便跑过去,坐到阿婆的堂屋里。】
这几句话中,用了三个“避雨”。习惯上,我想少用一个。然后呢,读下来的不舒服,我明白这是一种你内心里的节奏。减掉了,节奏就不对了。你天性中的自然气,和叙述中的朴拙味,就被改变了。
你想想,是不是?
反正恩和要说什么,你都知道的嘛。
这篇字,我喜欢。干干净净不轻不重的,温情。恰和于你心的,是你的样子。
为你高兴着。你知道。:hug::hug: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8 19:54
昙花,真是喜欢这文字中透出的散淡冲和的味道,有点像洗过衣服后,闻到的淡淡的肥皂香,有汪曾祺的味道。
一个人的文章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的本心,这是自己并不觉察的。你看到的,就是你的样子,你掏给世界是善,那么你看到的也是善,你掏给世界的是雅,那么,你所见即是雅,这是人的心性决定的。
昙花这篇游记体的散文随性而写,可写出的都是人心的善,请你进屋子避雨的女人,那位林姓男子,请吃饭的妇人……所有这些善良的人都被昙花一一写入文字中,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好,因为你自己就是好的。虽然大雨如注,但内心是温热的,因为那些遇见,那些邂逅。
林浦是林和靖的故乡?梅妻鹤子,只知道他的墓在西湖孤山,去年去的时候,还拜谒了。那种仙风道骨的气息一直延续到他的乡人,那些善,那些好,真是让人温暖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20:21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6-8 14:52
今天为了发帖,破天荒起了个早,换做平时,这会还在睡。问好昙花,下午愉快哦

嗯嗯,妖天天开心,好好爱惜自己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20:21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6-8 15:15
我不会评论,问候一声便好。
只是我要等待恩和出场,她来了评论,我读简直是一种享受。

哈哈,小草说对我的心头想了,我也是觉得读恩和的评论,很享受。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20:23
柯英 发表于 2017-6-8 16:04
这里是宋代诗人林逋的故居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黄。”先想起这句诗。
以“梅妻鹤子”典故闻 ...

柯英老师,看了这回帖,才知道我这文有失误。当时我去林浦时,心里想的就是那句诗。写文时也就这样写了。被柯英老师这一提,才发现,我自己心里想的,写成文字,就成了种误导。
林浦应与林逋无关,所以赶紧改了。
谢谢提醒。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20:24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6-8 16:29
临浦,一辈子也不会去的地方,能随着昙花版的文字浏览一遍也是好的。这么优美的笔触,想必比那真实的临浦还 ...

谢谢显萍这么信任我。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8 20:29
恩和 发表于 2017-6-8 18:28
昙昙,一个词,一句话。
一会:我听云南人说话,的确非常少儿化音。是不是因此,你常忘打这个“儿”呀?【 ...

是,恩和说对了,我们这里真没有儿化音,所以我也不会用。刚加上了。
“厂”那里也改了,谢谢恩和
另外我说的失误,就是我心里想的,便顺手写上,结果可能会有些误会,就是林浦村与林逋这个人,所以改了。
亲爱的,越忙越要照顾好自己。我去吃饭了,你却在这里回帖,饭吃好没有呀?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6-8 21:50
昙花的散文有种荫翳之美,能从小的角度着色,且赋予它光线中的柔和,是潜心的文字。
看来以前好货不外示啊。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9 08:47
恩和 发表于 2017-6-8 18:38
昙昙,看着随性到了只如随性本身的你,我好想是那个张军哦。
连这个张军,我都喜欢上了。怎么也这么淡淡散 ...

谢谢恩和说喜欢。
这段时间有点迷茫。对于那个瞬间大脑精微的选择,我试着去捕捉,却发现自己无法让它们连贯成一个画面,只能是一个一个的镜头。自然我知道,这要长时间有意识的训练才可以达到。我不着急,却又看出前面的路,比之前我感觉到的,要长得多了。我也知道这篇文章中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上面那位湘江以北老师所提到的,片断应该更清晰,但这一点,目前的我,真的做不到,只能慢慢努力了。
所以谢谢恩和这么宽待我。
我知道恩和一眼看到的,是文字后面的那个我,也是恩和心里期许的那个我。为此,有欢喜,有惶恐,却又有更多的坦然,因为我也愿意去做那个更好的自己。而且,我看得出,恩和字里行间的祝福之意,为此,深深感动。
对于张军,恩和真是一语中的。是的,他是那样的人,散淡、温和。正因如此,我才敢与他一同出行。我这个人出行,喜欢独自一人,因为时间有限,相契的人太少,总会有太多的迁就,我迁就对方,心里会有遗憾,对方迁就我,心里会有不忍。说来不怕恩和笑,我与我女儿外出,也是这样的,如果两人心意一同,自然随行,如果不一样,就分开。如在苏州,我俩进了公园之后,便分开行动,各自看自己要看的,各自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景色前面,然后到出口汇合,如若有自己特别可意的,对方又没有看到,再带着走过去看一看。而与我老公外出,则不行,他不让我离开他的视线,结果我得迁就着他。看起来是不喜欢外出的他陪着我,其实是我跟着他的步伐前行。后来达成协议,他可以陪我外出,但我独自去看我要看的,他带着本子,自个去写生,互不干扰,各有所得。

屋檐避雨那句,我修改了。知道恩和宽我。:hug:

学恩和一句:恩和一天清安。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9 08:57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8 19:54
昙花,真是喜欢这文字中透出的散淡冲和的味道,有点像洗过衣服后,闻到的淡淡的肥皂香,有汪曾祺的味道。
...

立红,谢谢你。文字写出来有人读,有人懂,是字的幸,更是写字人的幸。在立红看到的同时,其实也看到了立红自己——经由立红的回帖,于是,喜欢,喜欢这些字,喜欢立红这个人。
林和靖那段,我修改了,因为有朋友告诉我林浦时,说那里是林家人的村子,我便误会了。后来在张军查找的那些资料中,没有提到这个,才知道了我的误会。但当时总认为有梅花的香在村子里,在雨水中,就顺手写了。一看因我的误会引人误会了,才赶紧删除了这个内容。

立红的诗,我去看了,不敢发言。藏拙嘛。:)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9 08:59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7-6-8 21:50
昙花的散文有种荫翳之美,能从小的角度着色,且赋予它光线中的柔和,是潜心的文字。
看来以前好货不外示啊 ...

谢谢木木,说得我开心不已。
抱木木。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6-9 17:32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6-9 18:58 编辑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9 08:47
谢谢恩和说喜欢。
这段时间有点迷茫。对于那个瞬间大脑精微的选择,我试着去捕捉,却发现自己无法让它们 ...

昙昙,你对自己捕捉那个精微过程的相信,一定要超过恩和对你的相信哦!那样,既是我们叫宽爱的那种爱的真正意义,更重要的,是给属于我们所有、又不被我们所知的那个精微意识,一个信任的信号,一个深一些的印记。
我知道你在对比青衫,来看自己目前的。而青衫,以恩和对那种认知意识的了解,我确定,他定是首先极其相信自己可以专注到旁若无人,继而随之形成习惯,才有而今的全然自信,再无旁移。
恩和知道,凡是恩和说的,昙昙都信。你以为这是相信我。嗯,别人或许是。但你,是我的说出如果你确信,那就一定早经你想过,只是被你对恩和的信赖,给引领出你自己心里而已。昙昙,相信自己和信赖别人,同样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哎。真的相信自己,一定是无数次用内心的镜子,照过和照亮过自己无数次,终于明白没有一个人不和自己是一样的。所谓宽容所谓慈悲,都是拥有了一种认知:无别。
是吧?
昙昙你懂的。



作者: 恩和    时间: 2017-6-9 17:39
本帖最后由 恩和 于 2017-6-9 19:00 编辑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6-9 08:47
谢谢恩和说喜欢。
这段时间有点迷茫。对于那个瞬间大脑精微的选择,我试着去捕捉,却发现自己无法让它们 ...

昙昙,恩和对你认知能力的相信,就是基于对你这个人的相信哎。
之所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说这篇字,就为让你借恩和的眼睛,集中看一次你自己。那不是褒扬和期望你和你的文字,是想你看看你这个人,她比你目前的文字要大。唯此,文的好,才有时你感觉不满意。而凡是你自己满意些的,必是文字和人,相合少间隙。
你想想。恩和郑重和你说这个哦。
恩和知道这个视角的份量,不敢在这事上,偏私偏爱的。O(∩_∩)O哈哈~
亲爱的,你懂的。
下班刚回。去吃饭。
作者: 踽凉愚者    时间: 2017-6-10 10:53
本帖最后由 踽凉愚者 于 2017-6-10 12:30 编辑

       这篇游记写的很朴实,虽无轰轰烈烈的跌宕起伏,却有潺潺流水般绵延悠远。把林浦的古韵雅俗、风土人情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摆到了读者面前。令读者也随着文字的流淌,完整的游历了一遍雨中的林浦。
       作品如涓涓细流,娓娓而谈,意境优美,清新隽永。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令人开阔眼界,还有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友的写作水平,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学作品。
       感谢分享,创作辛苦,问候!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0 21:40
恩和 发表于 2017-6-9 17:32
昙昙,你对自己捕捉那个精微过程的相信,一定要超过恩和对你的相信哦!那样,既是我们叫宽爱的那种爱的真 ...

恩和:
这话细细看了,之前恩和就说过类似的话,没有细想,只当是恩和宽解我的愚钝。现在恩和又这样说,才细细想过。回想起曾经种种,暗自惊讶,原来我也是固执的。那时以为,许多事,非要自己去明白,别人说的,半点也无法让自己去改变。原来却是这样,我不轻易听人意见,虽然自己心里也没有一个清楚的思路和观点。这一点,竟被恩和看出来了。恩和懂我,竟比我还懂我。
:hug: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0 21:42
恩和 发表于 2017-6-9 17:39
昙昙,恩和对你认知能力的相信,就是基于对你这个人的相信哎。
之所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说这篇字,就为让 ...

恩和:嗯。“凡是你自己满意些的,必是文字和人,相合少间隙。”我要细细想想。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但恩和眼中那个我,又太好了,好到不敢相认。不过还是愿意信恩和,就当那是恩和期望的我,也是我自己期望的我。
恩和亲爱的,我明白你这些话语背后的意思。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0 21:45
踽凉愚者 发表于 2017-6-10 10:53
这篇游记写的很朴实,虽无轰轰烈烈的跌宕起伏,却有潺潺流水般绵延悠远。把林浦的古韵雅俗、风土人 ...

谢谢老师,如此认真读拙文,并耐心细致点评。文章写出来,有人读,是幸运的,而能得老师如此细致用心的点评,更是幸运,无论是文章,还是作者。
深深感谢!
作者: MLMC    时间: 2017-6-12 08:25

回来,拜读大作!

近期事情挺多,多多理解!

问好!
作者: stone7785342    时间: 2017-6-12 16:21
有机会也去看看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3 15:25
花版的文章总是那么豁然开朗
作者: 辛贵强    时间: 2017-6-13 16:39
写得雨意漫漶,有水淋淋的感觉,在雨中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林浦,也实实在在经营起了文章的氛围。

林浦,明显是一个历史文化村落,可觉得没有深入地走进去,最少,“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不应该留下空白。还有,游记散文,不光是有过程性就行,贵在有独特的发现与感悟,这一点做得不够。直言了,望海涵。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9 10:43
MLMC 发表于 2017-6-12 08:25
回来,拜读大作!

近期事情挺多,多多理解!

问好!没事,人人都会有忙的时候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9 10:43
stone7785342 发表于 2017-6-12 16:21
有机会也去看看

当然有呀,只要愿意。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9 10:44
叶小蘖 发表于 2017-6-13 15:25
花版的文章总是那么豁然开朗

多谢提读点评,问好!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6-19 10:49
辛贵强 发表于 2017-6-13 16:39
写得雨意漫漶,有水淋淋的感觉,在雨中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林浦,也实实在在经营起了文章的氛围。

林浦, ...

谢谢辛老师直言。写时是这样想的:只写心中有,不百度。因为一来感觉,那些资料上的东西,如果别人想了解,有专业的东西更具权威性,也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担心自己去写这些,会使文字有隔。当然,这也是因为自己功力不够的原因。拜读了辛老师的文章后,才知写从书中得知的历史,也可圆熟如斯。
我还得多多努力。
再次谢谢辛老师的直言指点。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