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我没能参加高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15:55
标题: 我没能参加高考
本帖最后由 叶小蘖 于 2017-6-12 23:10 编辑


    虽然,我们的村子里是出过真正的文化人的,一位是师大的的数学教授,一位是教育学院的院长。
    但我的村子里弥漫着一种关于高考的神秘气氛。
    我的幺舅,1960年生,他参加过高考,但是落榜了,他的榜也落得很轻,因为没有谁说过他是一定能考大学的料。而且到后来,他这个高中生所显现出来的考试能力,显然不及我父亲这个初中生。
     文丽,1964年生,她们家算得上书香门第,祖上几代都有文化,她父亲有能力送她上高中,但她复习了好几年未能考上,回家后精神错乱,幸好后来痊愈了,出嫁后丈夫对她也不错。
     文明,1967年生,他读高中成绩挺好,高考失败,回家之后失魂落魄,然后外出打工,精神不济,落水而亡,死时还不到三十岁。
     我的表哥,1969年生,他读高中时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校文学社的社长,写了很多文章,投给《青春》文学月刊,他很多稿子都放在家里的书柜上,我和我的表姐经常偷偷拿出来看。但他终于落榜,后来到烟厂当了一名工人。
人们还传说镇上学校里熊老师和唐老师的两个儿子,平时成绩一直很好,但到了高考都落榜,复习几年,终于也没有考上。

    自我开始上初中,父亲就一门心思地希望我中考成功,考上中专。其实中考和高考一样难,先经过预选,然后参加正考,笔试面试体检,最终发放录取通知书。我的一个同事,她比我大,先后参加了8次中考,终于考上了委培师范,出来教书,能力还不错。在一心想要跳出农门的年代,成绩最好的都考上中师中专了,其他的才去读高中。当然,有远大志向的例外。
    一个初中学校,能考上两三个中专那已经是很不错的,如果能考上七八个,那肯定是放卫星了。还有许多学校,连续好几年一个都考不上,“剃光头”。考上的是凤毛麟角,考不上是正常状态,有人复习了三四年,也终于放弃了。
    父亲在我读初三上学期报名之时,就动了一个心思。因为当时有这样的政策,如果初三毕业了没考上中专的话,第二年再考,在预选这一关是要加分的,一般情况下,至少加50分,多则加七八十。而留级生与应届生是相同的待遇。
    父亲对我直升考上中专的能力相当担忧,但我一直表达了自己不想留级的主张。到了初三上期,马上开学了。报名的第一天,我就到学校去了,我的好朋友作业没做完,她叫我到她家去,和她一起赶作业,她家在街上,她爸是供销社的主任。于是我报名后剩下的两天都呆在朋友家里。父亲想让我留级,叫母亲到学校来找我,结果没找到。我留级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中考,我顺利地过了预选关,却在正考时败下阵来。我打算读高中,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可家里的经济情况确实很艰难,祖父和祖母没有劳动能力,一家六口的重担都压在父母亲身上。母亲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对高中三年后的未知无法预测,她坚决反对我读高中,整天和我争吵,二姑也到家里来,闹闹嚷嚷地训我,说不复习就别读了。
   父亲开始是支持我的,他甚至为我借来了高中的《立体几何》教材。他为我借书是一个下午,他去打米,他回来的时候,书放在米箩兜里,他的头上也扑了很多米灰,我帮他抹灰的时候,怎么也抹不干净,却看见了他头上的白发。
   第二天早上爬起来,母亲对我说,你昨夜里说梦话,说你要复习。我没有回答。过了几天,我叫父亲去文教局退掉了我的高中录取通知,然后决定了复习。复习的一年,失去了当应届生的乐趣,有点郁闷也很努力。
   到了中考前,面临着到底是报中师还是中专的选择。关于中师还是中专的填报,就如同现在高考志愿的大小年,当然现在平行志愿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读应届的那一年,中师复习生的预选分数奇高,高出了应届80分,比中专高出了20分。所以,大家都觉得中师很难考的,我的想法是大家都觉得难考,肯定报的人会少一点。我对自己的实力作了实事求是的估算,我认为自己的实力,在正考中可能考不到好的省属中专,可能就考个市属的卫校,但我不想当护士。所以呢,我准备填报中师。但我的同学对我说,你觉得今年以来报中师的人会少,他们都会觉得少,所以今年中师还是会高,我说不可能吧,他们都会这样赌?我的同学是来复习准备读高中的,因为应届时他的分数未达高中的录取线,后来他也考上了大学。我终于选择填报了中师,父亲也认同了我的决定。
   结果,当年中师复习生的预选分数比中专少了5分。我也上了中专预选分数线。正考,我足足比应届时多考了一百分。8月份,我收到了师范的录取通知书。
   后来,我表哥说我是打破了我们村子的沉闷气氛的人,第一个考上学校的人,我是后来者的榜样。当然,这个学校是特指的。我的表姐也考上了大学。表姐考大学复习的那一年,她和她的同学在家里很是郁闷,晚上睡觉时,她俩低声说,如果考不上大学,这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舅妈在窗外听到之后,竟然一改她那扯起嗓子训人的习惯。所幸,我表姐考上了,我表姐的同学也考上了。再后来,我弟也考上了。我表妹也考上了。

   我复习那一年,结识了同来复习的剑英,她的理科成绩比我还好,她过了预选关,在正考时却因为分数差了一分没能取上卫校。她的父亲当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她是家里的小女儿。她然后选择了读高中,高中的学费由她的姐姐姐夫来承担。但高中才读到一年,家里确实无法撑下去,她终于辍学了,然后早早地结了婚,后来自己创办了一个幼儿园。
   我们村里的我一位小学同学,她们家四姊妹,她是老大。她的父亲和我的父亲是同学。家里也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她中考时预选未过,但她要读高中,家里人都劝阻她,可她自己跑学校去报名了,然后她的两个妹妹便未能读书了,在家中做活支持她上高中。她高中复习了两年,终于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
    多年之后,父亲也对我说,你那时读了高中的话,你弟怕是读不成高中了。我嘴上说,那不一定嘛,心里还是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我想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已经对家庭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对亲情有了最本真的善意,也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理智的抉择。

   我终于没有参加过普通高考。至于成人高考,自考,那是参加过的,但在有些人看来,到底不够理直气壮。
   虽然曾坐在高考的考场上,却不曾有过关乎自己的考试结果的忐忑不安,希冀憧憬。唯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保证考场秩序正常,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全心全意为考生服务。非常遗憾,我带领学生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都不能对他们说,老师当然高考如何如何。这一点阿Q也不能安慰我。只是,曾经看过一篇写游泳教练的文章,说这教练根本不会游泳,却培养出了许多冠军。这一点倒是让人欣慰。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时间: 2017-6-12 16:33
很励志,也很沉甸甸的
作者: 秦皇岛简枫    时间: 2017-6-12 16:38
让人由衷的佩服。感同身受。
作者: 康康    时间: 2017-6-12 16:43
是的,那时中考,有个预先,通过了,才有资格去中考。难哉!
作者: 康康    时间: 2017-6-12 16:43
我的一个同事,她比我大,先后参加了8次中考,终于考上了委培师范

哇,本村有一男,参加了五次中考,方过去了。当然也捞到了铁饭碗。
我以为他是次数最多了的了。
作者: lvhq018    时间: 2017-6-12 17:27
为家庭付出,令人敬佩。值得!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17:41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17-6-12 16:33
很励志,也很沉甸甸的

谢谢朋友,励志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啊,但确实还是有点沉重。

我都不知怎么称呼您,这名字太自嘲了吧?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17:42
秦皇岛简枫 发表于 2017-6-12 16:38
让人由衷的佩服。感同身受。

谢谢简枫,谢谢!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17:43
康康 发表于 2017-6-12 16:43
是的,那时中考,有个预先,通过了,才有资格去中考。难哉!

那时高考也要预选。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17:44
康康 发表于 2017-6-12 16:43
我的一个同事,她比我大,先后参加了8次中考,终于考上了委培师范

哇,本村有一男,参加了五次中考,方 ...

嗯,八年抗战。还有参加八次高考的呢。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17:44
lvhq018 发表于 2017-6-12 17:27
为家庭付出,令人敬佩。值得!

谢谢版主,可能这是老大的宿命吧?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12 18:41
小蘖的经历很曲折呢,比起你,我多么幸福啊!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6-12 18:43
我家先生家在农村,高二考师范大学没考上,就考了民办老师,上一天课就回来了,说啥都要考大学,结果高三考了个重点大学,是他们村子第一个大学生,以后,小叔子、大侄子都考出来了,带动一个家族呢
作者: 时光安然    时间: 2017-6-12 18:44
这个深刻,喜欢。特别是最后一段,读着读着就乐了。
作者: 一孔    时间: 2017-6-12 18:54
数了一下,这地儿和俺一样没参加高考的能凑好几桌了。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6-12 19:22
本帖最后由 云馨 于 2017-6-12 19:23 编辑

曲折的高考经历,也是为家庭付出的好孩子,令人敬佩啊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6-12 19:27
一个初中学校,能考上两三个中专那已经是很不错的,如果能考上七八个,那肯定是放卫星了。还有许多学校,连续好几年一个都考不上,“剃光头”。考上的是凤毛麟角,考不上是正常状态,有人复习了三四年,也终于放弃了。

那个年代,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能考出来的真是顶尖人物,让周围的人群刮目相看。的确有好多的孩子连续几年的考,但一进考场就发挥失常,三四年考下来,精神失常的人大有人在啊。可以说那个年代的高考成就了一批人精英,也毁了不少的孩子啊。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23:02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12 18:41
小蘖的经历很曲折呢,比起你,我多么幸福啊!

也算不上曲折,还是够简单的。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23:03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6-12 18:43
我家先生家在农村,高二考师范大学没考上,就考了民办老师,上一天课就回来了,说啥都要考大学,结果高三考 ...

是的,这还算是一个较好的平台。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23:03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6-12 18:44
这个深刻,喜欢。特别是最后一段,读着读着就乐了。

谢谢安然版版。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23:04
一孔 发表于 2017-6-12 18:54
数了一下,这地儿和俺一样没参加高考的能凑好几桌了。

那是肯定多的,时代的局限。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2 23:06
云馨 发表于 2017-6-12 19:27
一个初中学校,能考上两三个中专那已经是很不错的,如果能考上七八个,那肯定是放卫星了。还有许多学校,连 ...

人生要经得起啊。谢谢云馨。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17-6-13 10:48
有点遗憾,可能也是你一生永远耿耿于怀的一种情结吧!

造化弄人,尽管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在这个初始学历看脸的时代,估计你在单位竞争的起跑线上就有点收到不公平待遇了。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3 11:28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6-13 10:48
有点遗憾,可能也是你一生永远耿耿于怀的一种情结吧!

造化弄人,尽管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在这个 ...

嘿嘿,谢谢微版。其实单位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是要靠实力说话的。只是当你要到别的地方去,可能就会受限一点。是啊,常常会说,全日制大学生。
作者: 七大姑八大姨    时间: 2017-6-14 00:48
叶小蘖 发表于 2017-6-12 17:41
谢谢朋友,励志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啊,但确实还是有点沉重。

我都不知怎么称呼您,这名字太自嘲了吧?:h ...

怎么称呼都木事的,,就是个符号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4 17:32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7-6-13 10:48
有点遗憾,可能也是你一生永远耿耿于怀的一种情结吧!

造化弄人,尽管可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在这个 ...

谢谢微版。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5 12:58
七大姑八大姨 发表于 2017-6-14 00:48
怎么称呼都木事的,,就是个符号

既不能称七姑也不能称七姨,只能是七哥七姐七弟七妹了。
作者: 吴显萍    时间: 2017-6-15 23:08
感觉文章跟得很紧的,结果还是有漏网的大鱼,呵呵。当年我的外甥也是,中考成绩高出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好几十,可因为家庭困难上中师还得托人说情。好在他后来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进了县政府。如果小蘖当初不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如今的前途一定更加耀眼。祝福小蘖。
作者: 叶小蘖    时间: 2017-6-16 16:54
吴显萍 发表于 2017-6-15 23:08
感觉文章跟得很紧的,结果还是有漏网的大鱼,呵呵。当年我的外甥也是,中考成绩高出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好几 ...

谢谢显萍姐姐。:hug: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