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史学笔记 前言、一、二、三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12:23
标题: 史学笔记 前言、一、二、三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7-7-18 20:58 编辑


   前言

  我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写过《文学笔记》,接着又写了《语言学笔记》。因为我们都知道,文学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古代,文史也是不分家的。例如,我们经常说《史记》是优秀的文学著作,也是优秀的史学著作。当代著名的作家肖复兴先生写过一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里面叶圣陶对肖复兴说:“搞文学的人不了解我们的历史不行。”

  坦白地说,我本人对历史研究得并不深刻。我接下来要写的只是个人读历史之后的一点感受,换句话说,它只能算是我个人的读书笔记。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很难说清楚,我们不敢说史书上说的都是真的,而且史书的记载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我们读历史也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不能兼收并蓄。以古鉴今,我们总能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一、不因为观念不同而影响私交

  我们读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老祖宗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看法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水火不容的,可是这样的人却依然能做好朋友,感情还很真挚。

  例如,三国时蜀国的诸葛亮和谯周,他们的政治观念刚好相反。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主张兴复汉室、和魏国对抗到底的;而谯周认为蜀国肯定会亡国,是主张投降魏国的。可是,两个人的感情非常好。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让谯周做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在军营,谯周千里迢迢去祭奠诸葛亮。当时,还没人敢做这样的事情,谯周是第一个。紧接着,刘禅下诏不准祭奠诸葛亮。可是,谯周走得快,已经先到了。那个时代,这是需要胆量的。他义无反顾,不怕皇帝日后找他的麻烦。而且,诸葛亮是死在敌国,战场上刀枪无眼,他跑到那里可以说是不顾个人安危。可见,谯周身上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许有人说,谯周主张投降,不是小人吗?其实,这个问题不能这么看。他依旧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只是政治观念和诸葛亮不同而已。如果谯周是小人,诸葛亮死了,他应该幸灾乐祸啊:“你活着的时候我不好讲投降的话,你死了我不正好可以讲了吗?”可是,诸葛亮死了,得知这个消息,他第一想到是去祭奠。一来,他要感谢诸葛亮的知遇之恩,二来他是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反观那些和诸葛亮表面上一个阵营的人,又有谁会像谯周那样坦荡无私呢?杨仪、魏延争权夺利,费祎从中挑拨离间、两边使坏,把两个人都害死了。诸葛亮尸骨未寒,他们就勾心斗角。这么一比较,到底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不是一目了然吗?

  还比如,王安石和司马光,他们在政治上也是死对头。可是,两个人私下里关系却非常好。王安石死后,司马光也活不了多久了。在这个时候,他依然上表朝廷厚葬王安石,给王安石很高的评价。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可是他依旧认为王安石道德高尚。司马光知道,他自己也快要离开人世了。如果他不出面,就会有很多人说王安石的坏话,败坏王安石的名声,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今天很多人就很狭隘,总是苛求别人和自己的看法一模一样。谁和自己思想不一样,那一定是别人不好,彼此视同仇人。这样恰恰是要不得的,因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老人家的话还是要听的

  春秋时期,晋文公死了。这个时候,杞子派人对秦穆公说:“郑国让我守北门,如果秦军悄悄地来偷袭,郑国就可以被我们吞并了。”秦穆公觉得这是个大好的机会。晋国国君刚死,国内一定会把主要精力用在悼念晋文公上。这个时候如果趁机越过晋国去偷袭郑国,郑国又有自己的三个内应(杞子、逢孙、杨孙),里应外合拿下郑国,不就可以形成对晋国的包围吗?秦穆公当然心动了。这个时候他去问蹇叔,没想到被蹇叔泼了一瓢冷水:“你真是糊涂啊!军队鞍马劳顿,到了郑国还有精力吗?这么多人走这么远的路,晋国和郑国怎么可能提前不知道消息?他们当然会有防备,怎么可能束手就擒呢?”蹇叔一再苦苦相劝,秦穆公急了,派人骂他:“你这个老不死的,你知道什么?你要是只有平常人的寿命,现在坟墓上的树木都很粗了。”结果,郑国商人知道了秦国的阴谋,冒充郑国的使者,和秦军周旋,同时派人火速回国报信。郑国有防备了,把三个内应驱逐出境了。秦军感到郑国拿不下来,只好顺道灭了滑国返回。结果返回的途中被晋军偷袭,这一仗输得很惨。秦穆公这时候才感到自己对不起蹇叔,老人家说的话句句在理,自己当初利令智昏,铸成大错。

  三国时,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担大任,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一点啊!”可惜,诸葛亮没当一回事。结果第一次北伐时,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没办法,只好下令斩马谡,并且自贬为右将军。诸葛亮这个时候如果不这么做,就无法向众人交代啊!刘备临死前有言在先,你这么忠于他,为什么不听呢?这个时候,如果还袒护马谡,众人肯定不服啊!诸葛亮这个时候当然追悔莫及,要是早听了刘备的话,不就没有现在的结局吗?我们承认,刘备一生失败过很多次,能力当然不行。可是,刘备比诸葛亮大了整整二十岁,刘备起事时诸葛亮还是三岁小孩。刘备毕竟一生经历复杂,什么人他没见过?任何时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马谡有几斤几两,刘备还看不出来吗?一个夸夸其谈的人,能有真才实学吗?

  这两个案例都告诉了我们,要尊重老年人,虚心向老年人学习。老年人毕竟人生经验丰富,处事稳重。即使是能力不怎么样的老年人,他们也可能会有真知灼见。如果不顾劝阻,一意孤行,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不讲是非,只讲利害”的传统很可怕

  中华名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有积极的一面,必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古人虽然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事实上小人的绝对数量不小,而且对社会的舆论导向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曾经一起要攻打郑国,借口是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而且不该和楚国结盟。结果,郑国的烛之武凭借自己的口才,劝说秦穆公。秦穆公一听,确实很有道理。秦国和郑国中间隔着晋国,就算把郑国打下来,郑国也还是晋国的,自己捞不到好处。而且,历史上晋国多次骗过秦国,怎么还能相信晋国呢?秦穆公觉得和晋国一起干对自己不利,转而支持郑国。他不再和晋国一条心了,还派了三个将军(前面说的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城。大家不要认为秦国是真心帮助郑国,秦穆公这么做也等于把自己的势力用和平的方式安插进了郑国。前面说过,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就想趁火打劫,利用自己安插在整过的内应(也就是这三个将军),里应外合拿下郑国。只可惜偷鸡不成蚀把米,结果让晋国偷袭了。晋国也不是好东西,当初找借口和秦国一起对付郑国。现在要偷袭秦国,先轸却说:“我们晋文公刚死,秦国不来哀悼,还打我们同宗的滑国、郑国的主意,太不够意思了!”现在说滑国和郑国是自己的同宗,当初和秦国一起对付郑国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滑国是同宗,滑国被秦国攻打的时候怎么不去救,国家都灭亡了才说出这样的话?可见,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利字当先。

  战国时期,苏秦刚开始主张连横,结果在秦国不受待见。他回到家,狼狈不堪,家人也不理他。他发奋读书,转而主张合纵。他风光了,配六国相印。这时候,再回到家中,大家的态度全变了,都恭敬起来了。从苏秦的角度看,他就是典型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他看来,只要能出人头地,国家统一还是分裂、人民安康还是受难都不重要,自己飞黄腾达、受人崇拜才是关键。站在他家人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世态炎凉。一个人失势的时候,大家都鄙视他;一个人得势的时候,大家都巴结他。

  三国时,杨仪和魏延不和,费祎经常出面调停。大家都会认为费祎是君子,是好人。其实,连诸葛亮都被他骗了。我们看了他后来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是个伪君子,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诸葛亮死的时候,魏延发牢骚,费祎表面安慰,结果去告密。结果,杨仪有准备,害死了魏延。杨仪后来不甘心自己被架空,也去发牢骚。费祎也是前脚安慰,后脚去告密。结果杨仪被废为庶人,经过一系列的打击后自杀了。估计不自杀也不行,不自杀可能会像魏延一样被诛三族。费祎如果真心想调停两人的矛盾,为什么关键时刻还鼓动他们自相残杀呢?原来,我们稍加分析就会明白。诸葛亮选的接班人是蒋琬,费祎和他们是一派的,费祎当然希望蒋琬将来的接班人就是自己。而魏延、杨仪这两个人都是实力派,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魏延是有赫赫战功的,杨仪也一直希望自己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只有把这两个人都除掉,才不会有人和自己竞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费祎后来的确在蒋琬病重时接班了,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可是,费祎这么做为国家、老百姓考虑过吗?诸葛亮死了,魏延和杨仪也死了,蜀国还有人才吗?等到魏国大举入侵时,除了投降还能做什么?魏延再不好,让他三族无辜的人都死了,这么做不残忍吗?蒋琬后来调查都指出,魏延没有反叛之心,只是和杨仪有矛盾。费祎就在军营中,为什么视而不见呢?可见,费祎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阴险毒辣令人发指。

  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读来让人心寒。很多人没有是非观念,他们心中只有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杀人放火、坑蒙拐骗也无所谓,甚至损害国家、人民的利益也在所不惜。而世人的评论往往也不公正,只要这个人功成名就、风光无限了,都说他好,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反之,大家都说他不好,哪怕他是纯洁无瑕的真君子。这就是我说的“不讲是非,只讲利害”的传统。

  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贻害无穷。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我原来没什么成绩的时候,有个长者说:“你的性格决定你没有用,而且其貌不扬。”后来,我稍微在文学上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他又说:“我们这个小伙子一表人才,而且很有才华。”我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无耻。君不见有的长者教男孩子谈恋爱吗?他们教年轻人说:“只要能把她追到手,她让你干什么都答应她,她对你使坏也要忍着。”谈个恋爱可以低三下四,连原则、尊严都不要了,这叫什么馊主意?大家都看过一群人给领导敬酒的场面。我听说有个女同志敬酒,领导不喝,她直接往别人大腿上一坐,满口甜言蜜语,领导就高兴地喝了。你说她不要脸,可是她用这个方法成功巴结了领导,为自己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道德底线,为了牟利什么都敢干,大家都这么认可,那就很可怕了。这是历史遗留的后遗症,不根除不行。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7-16 12:35
先坐沙发。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7-16 12:35
先坐沙发。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14:25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7-16 12:35
先坐沙发。

刚刚着手,后期的还没开始。
作者: 江岸晴天    时间: 2017-7-16 16:33
李老师是个做学问的人,佩服你,总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的学习与起步!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16 16:54
小李同志的笔记开始写历史了,喜欢着!古人确实有让人佩服的地方,特别是王安石与司马光这样的,政见不合,却私交还好的,他们把自己的为人和工作分得很清,佩服。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16 16:54
还有打算写哲学笔记吗?期待着,最近学点哲学,感觉解渴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7-16 17:26
以历史敲响警钟!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20:16
江岸晴天 发表于 2017-7-16 16:33
李老师是个做学问的人,佩服你,总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着自己的学习与起步!

中国当下的氛围其实不适合做学术研究,研究生公费都取消了。没钱,连研究生都没法考。这样的环境下,谁还会热衷于学术呢?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20:18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16 16:54
还有打算写哲学笔记吗?期待着,最近学点哲学,感觉解渴

有这个打算。是这样的,我大学时,前女友送过我一本《西方哲学史》。后来,我的一个同学要考研,让我帮忙做过另一个版本的《西方哲学史》笔记。我打算在《史学笔记》写完后就写《哲学笔记》。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20:18
蝉衣cy 发表于 2017-7-16 17:26
以历史敲响警钟!

以古鉴今。
作者: 李立红    时间: 2017-7-16 20:44
李灿 发表于 2017-7-16 20:18
有这个打算。是这样的,我大学时,前女友送过我一本《西方哲学史》。后来,我的一个同学要考研,让我帮忙 ...

好啊,盼望,有时间推荐你读读维特根斯坦的书,会有收获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20:48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16 20:44
好啊,盼望,有时间推荐你读读维特根斯坦的书,会有收获

我现在条件有限,很多书想读读不到,电子书终究没有纸质的方便。手机屏幕太小,电脑看时间长了也受不了。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6 20:54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16 20:44
好啊,盼望,有时间推荐你读读维特根斯坦的书,会有收获

西方哲学我觉得适当了解即可,读书还是要分主次。我今后如果有时间我想还是多研究中国的哲学。
作者: 蝉衣cy    时间: 2017-7-16 22:01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7-16 20:44
好啊,盼望,有时间推荐你读读维特根斯坦的书,会有收获

哲学家多是疯子,与希特勒同学的路德里希·维特根斯坦和柏拉图一样是同性恋者,可能因为是罗素的学生,热衷逻辑。应该说,西方哲学善于长篇大论地分析具体对象,而中国哲学没有这种系统的大部头,多是随笔式的感悟结晶的文字记录。就文学的语言学来说,有必要了解他的学说。
作者: 云馨    时间: 2017-7-16 23:26
不敢妄议什么,读李老师此篇就是一种学习了,问候!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7 08:32
蝉衣cy 发表于 2017-7-16 22:01
哲学家多是疯子,与希特勒同学的路德里希·维特根斯坦和柏拉图一样是同性恋者,可能因为是罗素的学生,热 ...

说得很对,哲学应该用来指导实践,如果陷入玄想就会走火入魔,这就误入歧途了。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7 08:32
云馨 发表于 2017-7-16 23:26
不敢妄议什么,读李老师此篇就是一种学习了,问候!

不能这么说,我本人读的书也很少。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7-7-17 10:00
   李灿文友很是勤奋而扎实,又准备搞一个史学笔记系列……
   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个人感悟有机结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遮遮掩掩,不虚言假语,有啥说啥,佩服这种坦诚而实事求是的态度。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7 10:03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7-17 10:00
李灿文友很是勤奋而扎实,又准备搞一个史学笔记系列……
   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个人感悟有机结合,有一 ...

历史给后人很多启发。
作者: 柯英    时间: 2017-7-17 11:56
李灿先生又开一个笔记体系列,祝贺!
这三节文字原本可以写三篇文字,作者用笔记体写出来,避免了单调,显得生动有趣。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7 12:33
柯英 发表于 2017-7-17 11:56
李灿先生又开一个笔记体系列,祝贺!
这三节文字原本可以写三篇文字,作者用笔记体写出来,避免了单调,显 ...

我对历史了解得太少。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17-7-19 04:43
这样的读书笔记很棒。有自己深入独特的思考,给人予提示和启发。欣赏!问好!
作者: 李灿    时间: 2017-7-19 11:27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7-19 04:43
这样的读书笔记很棒。有自己深入独特的思考,给人予提示和启发。欣赏!问好!

我对历史了解得太少,最近准备看《梁书》。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