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性本爱丘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半瓢秋水
时间:
2008-10-28 16:26
标题:
性本爱丘山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一叶知秋,江南的秋天也开始多了几分凉意,梧桐萧索的枝桠间,少了老蝉的凄唱。燕子也别过了往日的温暖,悄然地离开江南古典的屋檐,往远方飞去,不做留恋的回望。清凉的秋季里自然少不得淡隐的菊花,那幽清的芬芳,仿佛远离尘世,在南山傲然的绽放。只有南山的菊花才是真正的隐士,只有南山的菊花才有高节的风骨,只有南山的菊花才会牵引着许多向往的脚步。在那柴扉院落,流水人家,有一位归隐的诗人,他放弃名利,回归田园,守着东篱的菊花,过上澹泊宁静的隐逸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首诗看似淡然超脱,原本爱自然的田园山水,然仍感叹误落尘网三十载,荒废了大好的时光,也蹉跎了平淡却舒逸的岁月,更枉误了旷达不羁的性情。陶渊明为何要落入尘网,他既说自己性本爱丘山,大可以守着东篱守着旧宅过上闲隐自在的生活。既不受世俗的侵扰,又不受朝廷的约束,更无须在艰险的仕途中几度徘徊,为五斗米折腰,失去真性。这一切,与他的家世,他的才华还有他不同与凡人的思想有关。陶渊明出生在世系显赫的家族,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皇朝的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这般荣耀泽及子孙,陶渊明的祖父与父亲便是由此做到太守的。然而在东晋门阀世族的挤压下,家道慢慢的中落。陶潜八岁那年,其父便已亡故,父亲的早亡,令陶潜更加的刻苦自励。在他的身上,有着志士的胸怀,豪侠的热情,更多的是隐士的闲静。家世的特殊背景、家境的破落,再加上时代的风云,铸就了陶渊明自傲又自卑的心理与人格。正是这种特殊的人格,致使他有着三仕三隐的痛苦彷徨。
陶渊明性情虚淡却也豪放,心怀大志,在他二十九岁的时候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踏上仕途。他的入仕不仅是因为自身的抱负,还有家境的清贫,以及对官场的向往。他期望自己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一展其旷世之才,想实现“抚剑独行游”的放达猛志。然而那是一个纷乱的年代,内心深处牵系田园生活的陶渊明无法彻底的投入官场。他的自傲不容许委心降志的听命于别人,徘徊之后,他选择归隐浔阳,在庐山脚下种菊谈玄,饮酒自乐。就在他闲隐的那几年中,晋室大乱,军阀争斗,许多的权势壮大起来,篡权的野心也膨胀起来。
曾有猛志逸四海的陶潜,正值盛年,是无法甘于一生默默无名,其功名心依旧很强。再次走入仕途为官。陶渊明是痛苦的,面对天子蒙尘,桓玄篡晋,他再也无法隐居下去,愤然束装,参加讨伐桓玄的行列,表达了他对晋朝皇室的忠贞。在硝烟的战争中,门阀的争斗里,他内心挣扎在仕隐之间,人在仕途,想着田园的闲逸。归隐田园,又想着自身远大的抱负。猛志冲击着隐逸,隐逸又撩拨着猛志。经过几次仕隐,陶渊明彻底的放下仕途之心,决意归隐故里。时光如川壑之舟流逝不已,只有松柏经霜寒不变其青翠本色。名利如云烟,只有自然的山水才是永恒的洁净。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陶潜用了十三年的光阴悟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明白,只有与菊花相伴,与山水为邻,才是人生真最的追求。
归去来兮,三十年的尘网束缚,让他看淡名利,厌倦红尘,一身傲骨,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挥一挥衣袖,放弃仕途的争斗,在山水的画卷里,寻找隔尘绝迹的桃花源。那一抹清瘦的身影,走过斜阳,走过寒水,来到南山,倚着东篱,老了西风,老了明月。淡泊的菊花,抱着枝头,窥看兴废的朝代,起落的人生,引唱山水田园的韵律。虽然孤芳自赏,虽然清冷高傲,却不受樊篱约束,不受尘埃侵扰。当初怀着孤傲的情怀,怀着对天下苍生的怜悯入仕。既然不属于这个时代,又何必降低自己的人格,低折自己的脊梁,归来闲风弄月,岂不自乐?
归来种柳,种在村巷的柴扉,种在明月的窗前。陶渊明爱柳,自号五柳先生。杨柳是家园古老的象征。无论是在故乡的宅前,还是在驻兵之地,都遍植杨柳,他如此的钟情于杨柳,也是其性情的一种隐喻。陶渊明亦爱青松,松柏的经霜寒而不凋,遇飞雪而巍然的挺拔气质自古以来为古人所喜好。陶渊明每每用青松的品性喻己傲世的姿态,苍松古柏隔断所有的尘思。秋菊更是陶渊明生命哲思的寄托,几簇香影,临着西风,临着古石,临着溪涧,临着秋云,清冷的绽放。她有如扫眉的才子,对着天空,吟咏着季节的诗情。又好似高雅的隐士,举起酒杯,淡泊在斜阳旧篱下。种菊,访菊,采菊,咏菊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乐趣。
柳的飘逸,松的冷傲,菊的芬芳,陶渊明更加酷爱的是香醇的美酒,美酒浸透他的灵魂,浇灭他的烦忧,也酝酿他醒醒醉醉的人生。放弃仕途,归赴南山,倚着柴门,对着松菊,对着明月,举起秋风的酒杯,回忆过往,感叹未来。陶渊明是醉者,也是醒者,他醉在尘世,醒在南山,他的酒,时而清淡,时而浓烈,时而豪放,时而淡泊,时而清苦,时而甘甜。酒如同人生,如同性情,如同那个纷扰的时代,在醉梦中放逐,也在疏狂中潦倒。
陶渊明如同东晋的象征,他的命运代表了东晋时代许多名士的命运,他的性情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文人的性情。那是个名士聚集的年代,那是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隐逸在那个年代成了一种风尚,一种遁世的象征。陶渊明被时代的潮流冲洗,被魏晋的玄风输灌,有着狂放不羁的思想,有着豪气风云的壮志,又有着澹泊隐逸的情怀,这样的性情在那个年代是矛盾的,是不容于世的。所以注定他一生几仕几隐,注定他一生挣扎。也许到了最后,他是真正的悟透了人世,真正明白了时代的弊端,也真正明白自己的性情。入仕与归隐,他选择了后者,这其中也许有无奈,也许有悲哀,但是田园的宁静,让他真正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大自然的乐趣,松菊的乐趣,柴门的乐趣,还有酒的乐趣。陶渊明最终做了隐士,做了南山的隐士,做了东篱的隐士。
陶潜如一朵清冷傲世的霜菊,在秋天的篱院绽放。以青山为骨骼,白云为心境,涧水为衣衫,一盏陈年老酒,在逸隐的诗情里陶醉。纵然忧心天下,感叹黎民,纵然有逸海之志,旷世才华,都不及南山那一块清净之地。这一切源自于他虚淡豪迈的性格,源自于他血液里的隐士风骨。性本爱丘山,放下仕途的一切,放下纷繁的尘念,就这样归来,归来故里,归来田园,抱着菊花,在柴扉的月夜,驰骋一生的梦想,放达千年的风采。
2008年10月28日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半瓢秋水
时间:
2008-10-28 16:3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新的论坛,来拜访落梅。一篇陶潜的文字,还请落梅多指点。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0-28 20:2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是啊,一叶知三秋,江南确实起了凉意,而菊花也在秋霜中绽放。南山下,那个清瘦的身影,守着东篱,采折几只淡泊的菊花,采折闲隐的心情。归去来兮,在寒林的梢头,在柴扉的月夜。
读秋水的文章,从南山行走,再看到陶渊明几度仕隐的痛苦徘徊,最近彻底归隐田园,与杨柳,青松,淡菊,美酒相伴,其人格与性情在文中得到鲜明的展现。
“他既说自己性本爱丘山,大可以守着东篱守着旧宅过上闲隐自在的生活。既不受世俗的侵扰,又不受朝廷的约束,更无须在艰险的仕途中几度徘徊,为五斗米折腰,失去真性。”这段话说得好,从后面流畅的文字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感谢秋水的好文,新论坛发的第一篇文章支持我,真的很感谢。这样的文字需要淡泊的心怀与深刻的感悟才能写得出的。性本爱丘山,山水的境界也是人生的境界。
精华!
作者:
半瓢秋水
时间:
2008-11-1 15:3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是啊,一叶知三秋,江南确实起了凉意,而菊花也在秋霜中绽放。南山下,那个清瘦的身影,守着东篱,采折几只淡泊的菊花,采折闲隐的心情。归去来兮,在寒林的梢头,在柴扉的月夜。
读秋水的文章,从南山行走,再看到 ... [/quote]
感谢落梅细心的回复。天凉了,多添衣,问好!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1-4 08:3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谢谢秋水,的确是秋凉了。
作者:
笃志堂主
时间:
2009-3-2 17:3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学习/
:handshake
作者:
一丁
时间:
2009-10-24 15:32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学习并问好!!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09-10-28 15:55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美的散文!
作者:
ayayzhang
时间:
2009-11-12 14:1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学习了,美文一篇
作者:
老三无
时间:
2010-3-6 15:0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3:02 编辑
以青山为骨骼,白云为心境,涧水为衣衫,依柳捧菊,一盏陈年老酒,在逸隐的诗情里陶醉。
作者:
广州商盟
时间:
2011-3-4 05: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