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红蜻蜓 [打印本页]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0 08:48
标题: 红蜻蜓
红蜻蜓
/杜永生

  当我发现这一对蜻蜓的时候,不仅感到很意外,意外的是我好久没发现她们靓丽的身影了;而且感动,感动的是,在这个阴霾的静谧的秋日里,她们的出现使我沉闷的心绪舒展开来,也把我思绪的触角延伸到了渐行渐远的往事里。


  周末午后,天空还是阴沉沉,气温比较高,在二十八度吧。这样燠热的天气持续了有好几日,已经是晚秋了,看来,这个季节的结尾还要出现一场大雨。午饭后,自然地要到田野里走走。此刻,田野里尽是忙碌着的农家人。他们就是非常注重时间观念,丢下碗筷更顾不得休息,直接就去了田间。他们在种植小麦,培育油菜苗。山地上的正在排种着大蒜。我信步来到河堤上,在河堤的东坡,坐在厚实而柔软的巴根草上,前面就是几丛簇集着的野菊花,此刻这些金黄精巧的野菊花已经盛开着,细腻的花朵是颖耀的金黄,这些野菊花的叶子还是葱茏,在渐趋枯萎的杂草堆里,醒目也显豁。淡雅素朴的清香郁郁沉沉,清新凉爽的自然风拂拂,草木挣扎后发出的沙沙声响尤为入耳。


  倏地,一对蜻蜓翩然而至,就在离我咫尺的野菊花上翩翩起舞。让我惊讶的是,这对蜻蜓居然是红蜻蜓。一个稍大一个略小。羽翼透明舒展,红艳而细长并不断摇摆出动人的尾韵,我相信,这就是一对夫妻或一对情侣。她们就这样在盛开着的野菊花上或伫立凝神相望,或嬉戏缠绵。这灵动怡目的场面使我感动着。她们灵巧的鲜红的身姿在阴骘的天空下竟然是那样粲然醒目。我不禁凝神贯注起来,我始终坐着,生怕一起身,一个轻微的动作惊扰了她们。她们圆润的眼珠在与我对视的时候滴溜溜转动着,是感到惊奇?但这显然不是恐慌。它们没有飞走,也许是野菊花的清香使它们陶醉着,也许是因为它们太留恋田野的气息了。她们就这样一直在野菊花上尽情地舞蹈着,缠绵着。


  在我们孩童年代,蜻蜓是秋天里最为常见的昆虫了。她们成群结队,蜂拥而至,在田野上,在任何地方翩翩飞舞着,给田野,给村庄营造出了自然和谐的气氛。这是一道最优美的风景线,她们像青蛙一样是乡村的精灵,是农人们喜欢的。也是我们孩童时代亲密无间的伙伴。可是,在孩童年代,依然逃脱不了我们对她们的作弄。


  捉蜻蜓是童年里最大的快事。特别需要回顾的场面是收割和打场时。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每到稻子成熟,不论是清晨或是黄昏,那田野的上空几乎就是在下着蜻蜓雨,它们可谓是肆无忌惮的,时不时地撞击着你的脸颊,你不会生气的。她们是统一行动,用自己浩浩亮亮、欣欣奕奕的身姿装点着成熟的氛围,装扮着希望的田野。她们就这样在我们的眼前欣然自得的飞舞着,这是一种友好,我们却认为是一种诱惑,忍不住。童稚的玩心即起。捉蜻蜓最好的工具就是大扫把,就是那种收场时用的扫把子。一帮子小伙伴个个拿着一个大扫把子,由于大扫把沉重,我们非常吃力的提起,异常艰难地舞起。想想当时的抡起扫把的姿势不觉莞莞,那是一种什么姿势啊,小小的个子,长长的扫把,弯弯的腰身,嘿嘿的嚷聒,说实在的,那不是我们在舞动扫把而是扫把牵扯着我们。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对准纷纷拥拥的蜻蜓,准保不会落空。那时候,我们都只是六七岁,按照现在的感觉,这个年龄能舞动起这么个大扫把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那种嬉戏的场面,那种迸发出的激情,居然鼓舞着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都不甘落后,个个兴趣十足,精力充沛。那些被拍着的蜻蜓在竹枝编织的大扫把的罅隙里拼命地挣扎着,我们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捉拿住。轻轻地捏着她们的双羽,或用细线捆缚或装在小瓶子里。一般我们只是截获个头大的或红蜻蜓,遇到小的也随即放生。不过,虽然是放生了,她们一定被折腾的半死不活的了。捉蜻蜓经常是由两人相互配合完成的,一个抡扫把,一个来处置,也会不断地变换着角色,毕竟老是一个人这么抱着大扫把来回地奔跑是吃不消的。


  其实,捉拿的这些蜻蜓有的是用来观赏的,用长长的细线扎着那些大个头或红蜻蜓的脖子,栓在树枝上看她们来来回回、上上下下,飞舞绕圈,大伙也是求得一乐。有的是用来放置在蚊帐里,请她们来完成那些遁迹于蚊帐里蚊子的捉拿任务。蜻蜓的美食就是蚊子。她们在蚊帐里来回穿梭着,哪里是在捉拿蚊子啊,就是在寻找着逃生的出口,而因为有她们的相伴,这个夜晚的觉睡的就踏实就香甜。我始终没发现过它们真正有过捉拿住蚊子的成绩,实际上,蚊帐里的蚊子早已经被母亲用大蒲扇扇的干干净净。她们不知劳累不知疲倦始终就这么上下飞舞着,最终是要筋疲力尽,甚至力竭衰亡。对于那些死去的蜻蜓,我们只是随手仍在地上。直到有一天的早晨我发现她们居然成为蚂蚁的盘中餐了。那是个什么样的场面啊,可怜的蜻蜓尸体被黑压压、密匝匝的蚁兵蚁将们抬着缓慢地移动着。还有一只偌大的一息尚存的蜻蜓竟然在微小的蚂蚁面前失去了反抗的能力,看到蚂蚁们意气欣欣沾沾自喜的样子,我反感中一脚踩下去并来回转动着脚掌使它们彻底的齑身粉骨

  打场时,她们最是喜欢来助兴。人忙着打场时,她们上下左右忽快忽慢地乱飞。人们休息时,她们拣个树梢,择个草尖也停滞不动。她们的婆娑起舞是对丰收的一种最喜悦表达吗?如果是,她们可真是精灵。


  当我从这些醒心的往事中回转过来,这两只红色的蜻蜓还在野菊花上,这个时候她们停止了飞舞,她们的身体缠绕在一起,卿卿我我,痴痴昵昵。这是生动的情态,惟美的意境,传达出的是温暖的爱意。面对着这两个纯洁的生灵,心灵为之颤动,不禁又为她们殷忧不安,她们得以生存下来靠的是信念吗?我非常留恋着与她们的邂逅,我真想再一次捉住她们,带回去精心养育着。不知她们有没有想过她们本该拥有的大家庭,如今的相依为命,对于不断消失的蜻蜓家族来说,她们的出现无疑给人们以诸多的思考:是环境改变了她们、湮灭了她们。场景犹在,景况迥乎。然而,因为她们是属于田野,属于大自然,属于乡村的,即使只剩一只,她还会使残喘游丝之气力,用羸弱的身影去装扮丰饶博大的田野与乡村。(全文2343个字,于081018日夜)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8-10-30 14:40 编辑 ]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0-30 08:58
文章中很温馨的一段回忆很能引起人的共鸣,生在农村的孩子,谁没有过这样许多美好的记忆呢?
永生的这篇文章,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些被我捉进蚊帐中的红蜻蜓.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0-30 09:02
具象清晰,层次分明,情愫饱满。渐进式的、触景生情般的回忆,映衬出了蜻蜓的淳朴与人的童年的懵懂天真的对应气息,很是别致,也颇有寓意。文章中的有关回忆部分,文字质感生动,笔触细腻,勾勒妥帖,是为文章的文眼所在。同时,也正是因了回忆,让文章的具象与感悟获得了水乳交融的承接与转换,使得这篇文章有了浑然天成的整体感,确实不错,精华支持!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08-10-30 09:15
杜版的这篇《红蜻蜓》,有一种诗意的美。儿时往事人人皆有,我却写不出这般文字,这就是差距。“面对着这两个纯洁的生灵,心灵为之颤动,”我的心灵亦为之颤动。学习,欣赏,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8-10-30 09:26
标题: 回复 1# 杜永生 的帖子
天真的童趣,温馨的回忆,恬静美好的心情,诗意的感觉!学习欣赏,问好杜版!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10-30 09:27
诗意的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字 ,学习问好 !
作者: 紫荆花    时间: 2008-10-30 09:36
好温馨的文字,很容易把人带到那些愉快的日子。我小的时候也相当喜欢蜻蜓啦,整天抓不够它们。很喜欢的文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0-30 09:39
打场时,她们似乎也感知丰收的景象,不也是兴高采烈的吗?她们欢呼纵情、婆娑起舞不正是对丰硕的一种最美妙的表达吗?她们要到霜降之后才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
阅读之后,使我象起儿时扑蜻蜓的景况。我们管蜻蜓叫蚂棱:蚂棱蚂,蚂棱蚂,扫帚底下是你家。是扑蜻蜓时的歌谣。支持精华!
作者: 江南行    时间: 2008-10-30 10:00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0-30 09:02 发表
具象清晰,层次分明,情愫饱满。渐进式的、触景生情般的回忆,映衬出了蜻蜓的淳朴与人的童年的懵懂天真的对应气息,很是别致,也颇有寓意。文章中的有关回忆部分,文字质感生动,笔触细腻,勾勒妥帖,是为文章的文眼 ...

在这里总能学多不少东西,无论是文章那个还是点评,很生动的回忆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10-30 10:23
每到稻子成熟,不论是清晨或是黄昏,那田野的上空几乎就是在下着蜻蜓雨,它们可谓是肆无忌惮的,时不时地撞击着你的脸颊
这么多的蜻蜓呀,我还真是没见过。
文章写得十分有趣味,生动质朴,支持精华!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8-10-30 10:35
我不禁凝神贯注起来,我始终坐着,生怕一起身,一个轻微的动作惊扰了她们。

怜爱生灵,一颗爱心会让你更加令人敬佩。学习杜版精美文章!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0-30 11:02
出手好快啊.
这样的场景想一想都惬意,孩提时,我在乡下度过几年的光景,也有和同伴们下起玩捉蜻蜓的游戏.多年已经不见这种小精灵了,看了永生的文字,那些消失了的精灵们又开始在我的眼前飞舞.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0-30 11:12
 永生的蜻蜓童趣,让我想起了儿时差不多的感受。蜻蜓在满天飞,我们也是用扫把扑,打下的半死不活的,我们会断其一只翅,然后喂蚂蚁。看蚂蚁搬庞然大物,是我们耐心观察和等待的最大乐趣!
 现在面对这样的残忍,我们是再也做不出来的事了。无疑世故沧桑在告诉我,我们毕竟老了,在走向暮年了。
作者: 小成    时间: 2008-10-30 11:15
杜老师写得真好,蜻蜓这个小精灵儿,在您的笔下越发显得可爱了。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8-10-30 13:29
优美的田园风光,饶有情趣的过往时光,读来使人有种欣赏空灵飘逸的感觉。
问好杜版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0-30 13:30
杜版笔下的这两只红蜻蜓,从记忆中飞来,在近前翩然灵动。它们不会从我的记忆中飞走,因为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我心中美好的一隅。杜版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美丽的红蜻蜓虽然生命卑微,但它们顽强的生存着,大自然生动着,蜻蜓的生命就会鲜活。

欣赏杜版美好、轻灵、以细微展现大景象的文字。问杜版好!

[ 本帖最后由 西溪 于 2008-10-30 13:32 编辑 ]
作者: 芳菲    时间: 2008-10-30 13:33
好优美诗意的文字。那些蜻蜓,莹红的蜻蜓,消失的精灵,在杜版的笔下栩栩如生再现。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能有此荣幸啊!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8-10-30 16:30
原帖由 芳菲 于 2008-10-30 13:33 发表
好优美诗意的文字。那些蜻蜓,莹红的蜻蜓,消失的精灵,在杜版的笔下栩栩如生再现。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能有此荣幸啊!




同感,学习受益,啵一个!呵呵!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0-30 16:39
细腻的文笔,惬意的景色,人跟着不觉就进入了文字里。欣赏斑竹的才华了!
作者: 薛暮冬    时间: 2008-10-30 16:41
观察细腻,描写传神,文字背后充满悲悯情怀。学习永生好文字。
作者: 南子    时间: 2008-10-30 16:52
小小的蜻蜓传达出诸多感慨,尤其是儿时的回忆,也让我陡生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更欣赏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眷恋。欣赏了!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0-30 16:56
题材新颖,以前只读写蝴蝶的文章,极少有读写蜻蜓的,还是红蜻蜓。
沉湎在乡间的自然风光里,感悟着世间万物的纯粹与美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0 17:53
原帖由 韩开春 于 2008-10-30 08:58 发表
文章中很温馨的一段回忆很能引起人的共鸣,生在农村的孩子,谁没有过这样许多美好的记忆呢?
永生的这篇文章,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些被我捉进蚊帐中的红蜻蜓.


感谢你第一时间的关注与鼓励。是啊,许多往事萦绕在心头。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0 17:56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0-30 09:02 发表
具象清晰,层次分明,情愫饱满。渐进式的、触景生情般的回忆,映衬出了蜻蜓的淳朴与人的童年的懵懂天真的对应气息,很是别致,也颇有寓意。文章中的有关回忆部分,文字质感生动,笔触细腻,勾勒妥帖,是为文章的文眼 ...


非常感谢敬老师悉心的点评。您的每次点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更多的是感激。想说的话很多,等待着机会。好好敬您几杯酒!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10-30 18:02
原帖由 韩开春 于 2008-10-30 08:58 发表
文章中很温馨的一段回忆很能引起人的共鸣,生在农村的孩子,谁没有过这样许多美好的记忆呢?
永生的这篇文章,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些被我捉进蚊帐中的红蜻蜓.

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好文。欣赏!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0-30 19:18
寓意深切,学习美文!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0-30 20:23
是环境改变了她们、湮灭了她们。场景犹在,景况迥乎。然而,因为她们是属于田野,属于大自然,属于乡村的,即使只剩一只,她还会使残喘游丝之气力,用羸弱的身影去装扮丰饶博大的田野与乡村。鲜活的童年记忆,难忘的乡村记忆,由现实引发的回忆又回到现实,这样的思考是很深沉的,关注当下,思绪翻飞。学习永生兄佳作,问好,远握!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10-30 20:24
熟知的物事,难忘的情节,优美而又恬适的田园风光,尽在杜版笔下……
作者: 瘦棠寒蝉    时间: 2008-10-30 20:26
诗意的文字。问好杜版。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10-30 21:53
红蜻蜓,永生斑斑写得细致而逼真。这个情景我们小时候都有过亲切而真实的经历。这个小动物承载了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8-10-30 23:20
这个季节能读到这样的文字,确实是温馨而又充满乡趣。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8-10-30 23:28
羡慕你的心境。看到那些乡村事物的名称,心就静下来,而你的文字,又纷纷场扬,弄出一天的灵魂色彩和温馨滋味!学习!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0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08-10-30 09:15 发表
杜版的这篇《红蜻蜓》,有一种诗意的美。儿时往事人人皆有,我却写不出这般文字,这就是差距。“面对着这两个纯洁的生灵,心灵为之颤动,”我的心灵亦为之颤动。学习,欣赏,问好!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2
原帖由 何也 于 2008-10-30 23:20 发表
这个季节能读到这样的文字,确实是温馨而又充满乡趣。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这个季节总有许多往事需要回溯。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3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8-10-30 23:28 发表
羡慕你的心境。看到那些乡村事物的名称,心就静下来,而你的文字,又纷纷场扬,弄出一天的灵魂色彩和温馨滋味!学习!


感谢你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我每周末都一定回老家。就喜欢到处走走,这样也给自己的写作提供了一些素材。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5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08-10-30 09:26 发表
天真的童趣,温馨的回忆,恬静美好的心情,诗意的感觉!学习欣赏,问好杜版!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5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8-10-30 09:27 发表
诗意的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字 ,学习问好 !


感谢永红的关注与鼓励。最近还忙农活不?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5
原帖由 紫荆花 于 2008-10-30 09:36 发表
好温馨的文字,很容易把人带到那些愉快的日子。我小的时候也相当喜欢蜻蜓啦,整天抓不够它们。很喜欢的文章!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6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8-10-30 09:39 发表
打场时,她们似乎也感知丰收的景象,不也是兴高采烈的吗?她们欢呼纵情、婆娑起舞不正是对丰硕的一种最美妙的表达吗?她们要到霜降之后才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
阅读之后,使我象起儿时扑蜻蜓的景况。我们管蜻蜓 ...


感谢高版主的鼓励!是啊。蜻蜓确实是乡村的精灵。不过,过去的场景没有了。很是怀念啊。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7
原帖由 江南行 于 2008-10-30 10:00 发表

在这里总能学多不少东西,无论是文章那个还是点评,很生动的回忆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希望你在这里快乐。满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8
原帖由 雨夜昙花 于 2008-10-30 10:23 发表
每到稻子成熟,不论是清晨或是黄昏,那田野的上空几乎就是在下着蜻蜓雨,它们可谓是肆无忌惮的,时不时地撞击着你的脸颊
这么多的蜻蜓呀,我还真是没见过。
文章写得十分有趣味,生动质朴,支持精华!


感谢昙花版主的鼓励。是啊。过去,每到这个时候确实就像是下着一场蜻蜓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19
原帖由 紫丁香260 于 2008-10-30 10:35 发表
我不禁凝神贯注起来,我始终坐着,生怕一起身,一个轻微的动作惊扰了她们。

怜爱生灵,一颗爱心会让你更加令人敬佩。学习杜版精美文章!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是啊。当时就怕一起身,一个小动作惊扰了她们哦。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0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8-10-30 11:02 发表
出手好快啊.
这样的场景想一想都惬意,孩提时,我在乡下度过几年的光景,也有和同伴们下起玩捉蜻蜓的游戏.多年已经不见这种小精灵了,看了永生的文字,那些消失了的精灵们又开始在我的眼前飞舞.问好!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现在要不是看见她们,我还就没想到过去捉蜻蜓的场景呢。所以,每个周末回家还是大有收获的呀。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1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0-30 11:12 发表
 永生的蜻蜓童趣,让我想起了儿时差不多的感受。蜻蜓在满天飞,我们也是用扫把扑,打下的半死不活的,我们会断其一只翅,然后喂蚂蚁。看蚂蚁搬庞然大物,是我们耐心观察和等待的最大乐趣!
 现在面对这样的残忍, ...


感谢你的悉心点评与鼓励。你说的非常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1
原帖由 小成 于 2008-10-30 11:15 发表
杜老师写得真好,蜻蜓这个小精灵儿,在您的笔下越发显得可爱了。


感谢小成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2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8-10-30 13:29 发表
优美的田园风光,饶有情趣的过往时光,读来使人有种欣赏空灵飘逸的感觉。
问好杜版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2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0-30 13:30 发表
杜版笔下的这两只红蜻蜓,从记忆中飞来,在近前翩然灵动。它们不会从我的记忆中飞走,因为它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我心中美好的一隅。杜版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美丽的红蜻蜓虽然生命卑微,但它们顽强的生存着,大自 ...


感谢西溪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你说的很好。也使我感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3
原帖由 芳菲 于 2008-10-30 13:33 发表
好优美诗意的文字。那些蜻蜓,莹红的蜻蜓,消失的精灵,在杜版的笔下栩栩如生再现。只有热爱自然的人,才能有此荣幸啊!


感谢芳菲的关注与鼓励。有时间过来看看。或许你也能得到这样的境遇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4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08-10-30 16:30 发表




同感,学习受益,呵呵!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怎么着?啵一个呀。呵呵。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5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8-10-30 16:39 发表
细腻的文笔,惬意的景色,人跟着不觉就进入了文字里。欣赏斑竹的才华了!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没有什么才华哦。写写自己的感受而已。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6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08-10-30 16:41 发表
观察细腻,描写传神,文字背后充满悲悯情怀。学习永生好文字。


感谢薛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一直很喜欢你的桃花坞。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6
原帖由 南子 于 2008-10-30 16:52 发表
小小的蜻蜓传达出诸多感慨,尤其是儿时的回忆,也让我陡生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也更欣赏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眷恋。欣赏了!


感谢南子的关注与鼓励。最近可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7
原帖由 落梅 于 2008-10-30 16:56 发表
题材新颖,以前只读写蝴蝶的文章,极少有读写蜻蜓的,还是红蜻蜓。
沉湎在乡间的自然风光里,感悟着世间万物的纯粹与美妙。


感谢落梅版主的关注与鼓励。喜欢你的文字,尤其是游记。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7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8-10-30 18:02 发表

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好文。欣赏!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8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0-30 19:18 发表
寓意深切,学习美文!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最近可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8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8-10-30 20:23 发表
是环境改变了她们、湮灭了她们。场景犹在,景况迥乎。然而,因为她们是属于田野,属于大自然,属于乡村的,即使只剩一只,她还会使残喘游丝之气力,用羸弱的身影去装扮丰饶博大的田野与乡村。鲜活的童年记忆,难忘的 ...


感谢如浩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最近忙不?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29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8-10-30 20:24 发表
熟知的物事,难忘的情节,优美而又恬适的田园风光,尽在杜版笔下……


感谢荣河的关注与鼓励。喜欢你的散文诗和乡土文字。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30
原帖由 瘦棠寒蝉 于 2008-10-30 20:26 发表
诗意的文字。问好杜版。


感谢李兄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带向老提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08:30
原帖由 房子 于 2008-10-30 21:53 发表
红蜻蜓,永生斑斑写得细致而逼真。这个情景我们小时候都有过亲切而真实的经历。这个小动物承载了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


感谢房子版主的关注。是啊。这个精灵的小东西给我们曾经的岁月带来过不少的快乐哦。
作者: 人在他乡    时间: 2008-10-31 09:13
真正的田园美景,在作者的笔下生出了诗画一般的景象!学习了!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8-10-31 09:16
写得真好,学习了,问好杜版!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0-31 09:29
回忆起童年时候捉蜻蜓的往事了。只是男孩子捉,我看着,我胆子比较小。

可见,题材随处有,体会杜斑的视角与表达。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0:18
原帖由 人在他乡 于 2008-10-31 09:13 发表
真正的田园美景,在作者的笔下生出了诗画一般的景象!学习了!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0:19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8-10-31 09:16 发表
写得真好,学习了,问好杜版!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0:19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0-31 09:29 发表
回忆起童年时候捉蜻蜓的往事了。只是男孩子捉,我看着,我胆子比较小。

可见,题材随处有,体会杜斑的视角与表达。


感谢龙女版主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0-31 10: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0-31 10:52
不知她们有没有想过她们本该拥有的大家庭,如今的相依为命,对于不断消失的蜻蜓家族来说,她们的出现无疑给人们以诸多的思考:是环境改变了她们、湮灭了她们。场景犹在,景况迥乎。然而,因为她们是属于田野,属于大自然,属于乡村的,即使只剩一只,她还会使残喘游丝之气力,用羸弱的身影去装扮丰饶博大的田野与乡村。
   由眼前的红蜻蜓联想到小时侯的经历,写的极富于情趣与意境。两天网速太慢,无法登陆,非常遗憾,没有及时学习和回帖,请原谅!这是在学校回的帖子。问好!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10-31 11:53
天真的童趣,温馨的回忆,恬静美好的心情,诗意的感觉。

欣赏!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8-10-31 13:52
红蜻蜓翩飞的那些往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飞翔在淙淙流年,也许那些情景不在,也许那些过往已然模糊,但在心底,已化为永恒.
问好杜兄,学习了!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5:26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0-31 10:43 发表
  两只小小的红蜻蜓,有如一根思绪万千的线牵动了太多读者儿时的心绪。读这篇文章,读后面跟帖,让我想到并见到最多的是一个词便是:小精灵。是的,在感受作者质朴艺术风格的同时,我也想起自己小时候捕捉这种“小 ...


你的每次回帖,我都感动着。你的细心与悉心,都让我难忘。这样的回复,也给我以启示。感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5:27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0-31 10:52 发表
不知她们有没有想过她们本该拥有的大家庭,如今的相依为命,对于不断消失的蜻蜓家族来说,她们的出现无疑给人们以诸多的思考:是环境改变了她们、湮灭了她们。场景犹在,景况迥乎。然而,因为她们是属于田野,属于大 ...


感谢文华的关注鼓励。你太客气了。而且每次的回复都那么认真仔细。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5:28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8-10-31 11:53 发表
天真的童趣,温馨的回忆,恬静美好的心情,诗意的感觉。

欣赏!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0-31 15:29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08-10-31 13:52 发表
红蜻蜓翩飞的那些往事,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飞翔在淙淙流年,也许那些情景不在,也许那些过往已然模糊,但在心底,已化为永恒.
问好杜兄,学习了!


感谢长征的关注与鼓励。这样的回帖都富有诗意。握手!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8-10-31 16:53
有细致的观察和记忆才有此文,回到童年,问好永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0-31 17:00
再次学习,感悟,我也写过一篇<两只蝴蝶的爱情>的小文,相比而言,先生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小时侯的捉蜻蜓,而且最好的提升有品味!问好永生斑竹!
作者: 李智红    时间: 2008-10-31 18:25
小时候,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来,最诗意,最画意的,就是红蜻蜓了。
作者: 向启兰    时间: 2008-10-31 20:45
让我想起童年的时光,记得我大哥为了捕捉蜻蜓把手臂都给摔骨折了。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08-10-31 21:05
熟悉的场景,亲切的文字。欣赏并问好杜版!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1-1 11:37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0-31 08:28 发表


感谢如浩的关注与热情的鼓励。最近忙不?

谢谢永生兄惦念,还行,再次问好!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11-1 11:50
文笔细腻,富有理趣
作者: 五月草原    时间: 2008-11-1 12:17
很质朴很浑厚很大气的文章,学习欣赏并问好!
作者: 萧萧清风    时间: 2008-11-1 13:46
在田园情怀下生动地演绎出蜻蜓的百般灵性,与童年记忆一起成为了美丽的画卷!赏读好文:)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1-2 10: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周大强    时间: 2008-11-2 12:59
不错,好散文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5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0-31 17:00 发表
再次学习,感悟,我也写过一篇的小文,相比而言,先生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小时侯的捉蜻蜓,而且最好的提升有品味!问好永生斑竹!


再次感谢文华的鼓励。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6
原帖由 李智红 于 2008-10-31 18:25 发表
小时候,我也干过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来,最诗意,最画意的,就是红蜻蜓了。


感谢你的关注。我就特别喜欢红蜻蜓。虽然它们的个头不大,但浑身红艳艳的,很好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6
原帖由 向启兰 于 2008-10-31 20:45 发表
让我想起童年的时光,记得我大哥为了捕捉蜻蜓把手臂都给摔骨折了。


感谢你的关注。最近可忙?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6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08-10-31 21:05 发表
熟悉的场景,亲切的文字。欣赏并问好杜版!


感谢春山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7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8-11-1 11:37 发表

谢谢永生兄惦念,还行,再次问好!


哦。从你的文字中感觉你的生活很充实。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8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8-11-1 11:50 发表
文笔细腻,富有理趣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在这里好久没看到你了呀。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8
原帖由 五月草原 于 2008-11-1 12:17 发表
很质朴很浑厚很大气的文章,学习欣赏并问好!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最近忙什么去了,也没见你哦。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09
原帖由 萧萧清风 于 2008-11-1 13:46 发表
在田园情怀下生动地演绎出蜻蜓的百般灵性,与童年记忆一起成为了美丽的画卷!赏读好文:)


感谢朋友的关注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10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1-2 10:20 发表
  不久前,野地里还有这种可爱的小精灵,几场雨雪,不知何时没有了……
  小精灵。大自然的馈赠。


再次感谢名夏的鼓励。天冷了,蜻蜓也要寻身过冬了。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2 20:10
原帖由 周大强 于 2008-11-2 12:59 发表
不错,好散文


感谢老乡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雪梦    时间: 2008-11-3 01:21
诗意唯美的文字,欣赏学习!
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与童趣,彰显着优美的意境,隐喻着很深的寓意与感悟。喜欢这样的文字!
问好!
作者: 云听星语    时间: 2008-11-3 06:37
再读老师此文,想起了我的童年,忆起那追逐着蜻蜒的美好时光,喜欢文中的味道,喜欢这种感觉,问好杜老师!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3 10:02
原帖由 雪梦 于 2008-11-3 01:21 发表
诗意唯美的文字,欣赏学习!
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与童趣,彰显着优美的意境,隐喻着很深的寓意与感悟。喜欢这样的文字!
问好!


感谢雪梦的关注与鼓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3 10:02
原帖由 云听星语 于 2008-11-3 06:37 发表
再读老师此文,想起了我的童年,忆起那追逐着蜻蜒的美好时光,喜欢文中的味道,喜欢这种感觉,问好杜老师!


感谢你的关注与鼓励。喜欢你的文评。问好!
作者: 闲云呵呵    时间: 2008-11-3 12:13
小时候,在乡村的打谷场上,那样壮观的蜻蜓雨是经常见到的,杜版的生动描述,把人引入了那个梦幻般的童年。不过,现在的确是很少见了,发人深思。学习,问好:)
作者: 舄兢    时间: 2008-11-3 13:34
小时候,是把线系在蜻蜓的肚子上,经常是,线不断,肚断了. :Q :Q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