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41|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傲骨铮铮梁漱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9 1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山东邹平县城中央的黄山广场东侧,苍松翠柏掩映之中,有一座朴素的墓冢,墓冢用白色的山石砌就,它北倚黄山山峰,南临于祖山,左拥青龙右揽白虎,头顶日月,脚踏乾坤,占据着邹平的风水宝地。墓冢的主人就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素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之称的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原籍广西桂林,一八九三年十月出生在北京紫禁城附近的一所住宅里。原名焕鼎,字寿铭。幼时上过新式学堂,受的是丰富而切实的自修教育。梁先生曾说:自有知识以来便不知不觉萦心于一个人生问题,一个社会问题或中国问题。他自称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先生正是毕生忧国忧民,不谋衣食利禄为此两个问题而思索而行动,1911年先生顺天中学毕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后潜佛典独得心悟,以“究元决疑论”的发表为学术界瞩目,1917年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1921年出版了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独树一家之言。先生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见解,提出由农村入手图中国自救的主张,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1929年出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1931年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在邹平,梁漱溟曾先后任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研究院院长、邹平实验县县长等职。他不但要经常授课,勤于著述,外出视察、开会,还要接待国内外来参观的客人。他自奉俭朴,布衣素食,作为一个直道而行、崇实求真的坦荡君子,用毕生的精力践行着“吾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的真诚诺言,表达了一位学者一生的惆怅与志向,鼓舞了无数中华学子奋发图强,至今在邹平民众中留有很深的印象。先生一生眷恋着他的乡村建设,情系邹平,情系农民,情系中华,建国后曾两次亲临邹平。邹平人民也始终没有忘记他,遵照其家属和部分学生的意愿,邹平县委、县政府在黄山南侧为他设计和建造了墓地,他的骨灰安葬在被他视为桑梓之地的邹平黄山,人们还在他的乡村建设研究院原址修建了梁漱溟纪念馆。


  为了感受梁漱溟先生的傲骨之气,以表达我对他的无限敬仰之意,十一月八日上午,我独自一人步行前往黄山南麓拜梁漱溟先生墓地。沿着黄山广场东侧的盘山路北上,在山腰中便见“梁漱溟先生之墓”的石碑静静地矗立在路边,按照路标的指示方向东行不远,但见墓冢护栏用当地的白色山石砌就,抬眼向上望去,是翠柏掩映的黄山东峰,墓的东西两侧,是沿山坡顺势修筑的石墙,墓地内有几棵粗壮的柏树,是建墓时保护自然景观的遗物,它虽历经风雨,仍然茂盛葱郁,与墓地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墓地周围十分静穆,台阶下右侧石碑上刻有他的同窗好友、哲学大师冯友兰所题的“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直言。”左侧是我国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晓园女士所题的“柏松永劲明月胸襟示范,金石弥坚高风亮节长存。”上得第二十八级台阶后,右侧又有他的学生、哲学家国学大师张岱年教授题写的“善养浩然之气有学有守,宏扬中华文化立德立言。”左侧是国家图书馆馆长,哲学大家任继愈所题写的:“廷议天下兴亡旷世难逢此诤友,学究华梵同异薄海痛失一代师。”再上到十三级台阶,墓地迎门立有磨光花岗石碑一通,碑上刻有赵朴初题“梁漱溟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字体庄重大方,寄托着赵朴初先生对友人的深情。墓盖微凸,成两面纵向相交,系用邹平本地雪花石砌成。墓北是依山石砌山墙,中间镶嵌着黑色磨光花岗石上,是先生的弟子撰写的《梁漱溟先生生平述略》,铭文中简略介绍了梁先生的生平、思想以及来邹平从事乡村建设的经过。梁漱溟先生之墓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朴实无华,正如表里如一的梁先生独立天地间。


  梁先生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历史的见解,提出由农村入手图中国民族自救的主张,把中国农村问题提到了无以复加的位置,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先生在邹平开展乡村建设实验的七年间,一度成为全国乡村建设的中心之一。他认为,中国是农村大国,要改造中国,必须针对其“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从乡村着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这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在世界上很有名,被认为是在引进先进生产力方面,曾建设了不同于西方式都市与乡村格局的历史遗存。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后,他躬率同仁同学投身其中,设乡学、村学从教育开始发扬人生向上伦理情谊,以民族固有精神普及文化移风易俗,通过组织组织民众入学,倡导社会改良运动,兴办各项社会成员改进事业,促使民众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改善。培养人们民主政治生活习惯,吸收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他乡村建设最终目的就是,把乡村组织起来,建立乡农学校作为政教合一的机关,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达到社会安定的目的;组织乡村自卫团体,以维护治安;在经济上组织农村合作社,以谋取乡村的发达,即“乡村文明”、“乡村都市化”,并达到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大联合,以期改造中国。

  梁漱溟能在邹平办起实验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与当时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没有利益冲突,正因为如此,梁漱溟的实验才受到韩复榘的支持。在山东期间,韩复榘对梁漱溟十分尊重,特聘他为高级政治顾问,开口便称之为“梁老师”。他常对下属说:“要改革,不改革就要垮台。我不会改革,就让梁老师来替我们改革吧!”当年在邹平的乡村建设实验在一流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开始推广应用,尤以农业改良、农业技术推广成效最为显著。正当梁漱溟对全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开展踌躇满志时,“七七事变”爆发,抗日全面展开,日军步步进逼山东,山东形势日趋严峻,矛盾错综复杂。经过七年的乡村建设自卫组织训练,实验区配备了大批训练有素的军事人员和充足的武器装备,梁漱溟本打算组织乡建人员守土抗战,并对师生、民众进行了动员,但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根本无心抗战,而是急于撤走。那年十月的一天,梁漱溟急见韩复榘,劝其以大局为重,留守抗战,但最终也未能阻止韩复榘后撤。见大势已不可挽回,他连夜赶回邹平,召集同仁,安排处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的结束事宜,最终梁漱溟不得不离开他苦心经营七年的邹平。继任山东省主席沈鸿烈不允许在他的辖区内有异己势力存在,很快以乡村建设“不合法令”为名,下令一律撤销全省的乡农学校,恢复原有区、乡、闾、邻保甲制度。至此乡村建设运动在山东销声匿迹。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从墓碑的铭文上,我在追忆着这位老人不平凡的经历和超然物外的风骨:先生不仅以学问高深,独成一家之言而轰动当时文坛,他一生身体力行,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无论世间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以一贯之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管自身处境如何,依然忧国忧民,表现出知识分子大无畏的精神和宁折不弯的高尚人格。墓碑右侧是原国民党军统少将沈醉所题“正气傲骨赤胆丹心,一代宗师举世皆钦;” 著名无党派人士程思远题写的“潜心行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挽联是“绍先德不朽芳徽,初无意作之君作之师,甘心自附独行转。愍众生多般苦谛,任有时呼为牛呼为马,辣手唯留兼爱篇”等,用寥寥数言,便将梁漱溟先生的人格胆识,刻画得细致如微,每每读来,令人称道景仰,崇敬无限。而左侧由他的学生陶天白题写的挽联是邹平履霜,桂林步月,重庆雾浓,燕山云霁,五十年受教深恩愧无报答,嗣后鲰生当继晷;觉悟重农,朝话示变,要义探微,人心崇道,百万字研哲遗篇多有创见,执中国是不言文。”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题写的“门生早已满天下,巨著何言遍城中”及戏剧家吴祖光的“十丈红尘千年青史,一生襟抱万里江山”更是对梁漱溟先生的一生作了高度凝炼的概括。梁漱溟虽出身于官宦人家,他不尚空谈,而是注重实干,不但自己投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并连同自己的家眷也一起带到邹平。受其思想和行动的感召,当年投身到邹平从事乡村建设运动的知名教授、学者上百人。当时,梁漱溟还为研究院农场撰写了一副对联:“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由此可见其从事乡村建设的态度和热情。


  在毛泽东当权的时代敢于同伟大领袖叫板,那可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令世人瞩目,也让言不由衷、以求自保的迂腐文人汗颜。他始终如一,痴心不改,“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一有发言机会,便直抒胸臆、语惊四座,说出令人瞠目的观点来。与毛泽东同龄的梁漱溟,当初在北大哲学系任教,两人相识在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先生家中,就有相见恨晚之感,经常彻夜长谈。直至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正是不分上下的朋友关系,使得书生气十足的梁先生,先是因为出兵朝鲜与毛泽东意见相左,弄个不欢而散;在一九五三年九月份召开的一次全国政协会议上,因为维护农民的利益问题与毛泽东发生激烈的争吵,面折廷争,刚直不阿,尔后受到批判。最后因为“可批林,不可批孔”而被戴上“孔孟之道的卫道士”的帽子,长期被打入冷宫。在他的漫长的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任何事物都要用自己的脑子“独立思考”,绝不随风倒,绝不屈服于权势,绝不说违心的话。人们敬佩梁先生的不仅仅是他的学术思想,更有他的那身铮铮硬骨。可以说,他是真正做到了毛泽东所说的“五不怕”:不怕撤职,不怕罢官,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现在像先生这样的大师寥若星宸,不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不媚上的骨气。在他的眼中,没有党派,只有真理。他拥有的人格魅力正是现今多如牛毛的教授、专家真正所缺失了的傲然骨气!九十三岁高龄应邀授课时,仍是站着讲不落座,在校方再三恳请下,梁老先生朗声背诵梁启超的名言:“学者就应该死在讲台上!”令全场学子动容掌声如潮。


  梁漱溟作为哲人教育家,无论以什么角色身份出现,其行为不带功名利害色彩,只因为他信奉不为作学问而作学问,信奉冷静的思辩却热切介入的人生哲学。站在梁先生的墓前,透过时空的烟云,我仿佛看见先生不谋衣食利禄,致力于一个人生问题、一个社会问题或中国问题而思索而行动……他讲究的是独立思考,行知合一。在当今社会,像梁先生这样独立特行的知识分子似乎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我相信,有些人虽然活着,可他已经永远死了,有些人虽然死了,可他永远活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08-11-10 18: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11-9 16:39 | 只看该作者
可以说,他是真正做到了毛泽东所说的“五不怕”:不怕撤职,不怕罢官,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现在像先生这样的大师寥若星宸,不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不媚上的骨气。在他的眼中,没有党派,只有真理。他拥有的人格魅力正是现今多如牛毛的教授、专家真正所缺失了的傲然骨气!九十三岁高龄应邀授课时,仍是站着讲不落座,在校方再三恳请下,梁老先生朗声背诵梁启超的名言:“学者就应该死在讲台上!”令全场学子动容掌声如潮。



这样的铮铮硬汉,是真正的国之栋梁!文笔恣意,史料丰厚,当以精华支持!
3#
发表于 2008-11-9 16:44 | 只看该作者
景仰,好文章,支持精华!
4#
发表于 2008-11-9 16:53 | 只看该作者
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叙述。从文字的叙述里,我们看到了梁漱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梁漱溟,曾经有过怎样的挣扎、苦闷或是从容、豁达,曾经的傲骨之气,曾经从事乡村建设的态度和热情等。是啊。“在当今社会,像梁先生这样独立特行的知识分子似乎已经很少很少了。所以我相信,有些人虽然活着,可他已经永远死了,有些人虽然死了,可他永远活着。”支持精华!
5#
发表于 2008-11-9 16:54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品读,羡慕你的厚重的文字。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8-11-9 16:39 发表
可以说,他是真正做到了毛泽东所说的“五不怕”:不怕撤职,不怕罢官,不怕老婆离婚,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现在像先生这样的大师寥若星宸,不仅是学问,更重要的是不媚上的骨气。在他的眼中,没有党派,只有真理。他 ...

谢谢高老师的热情鼓励.  问好您
7#
发表于 2008-11-9 20:48 | 只看该作者
梁漱溟作为哲人教育家,无论以什么角色身份出现,其行为不带功名利害色彩,只因为他信奉不为作学问而作学问,信奉冷静的思辩却热切介入的人生哲学。我一直十分敬佩梁漱溟先生的为人态度和品格。不错的文章。问好朋友!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2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五月草原 于 2008-11-9 16:44 发表
景仰,好文章,支持精华!

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问好朋友!
9#
发表于 2008-11-9 21:24 | 只看该作者
读过,很深沉的文字.不凡的文笔,喜欢!祝贺精华!
10#
发表于 2008-11-9 21:29 | 只看该作者
正正直直一个人,晴晴朗朗一乾坤,人物记写到如此地步,当是相当成功.祝贺精华,问好廷伟兄,学习厚重文字!远握!
11#
发表于 2008-11-9 21:33 | 只看该作者
读版主美文,增多方知识。问好。
12#
发表于 2008-11-9 22:02 | 只看该作者
    在他的眼中,没有党派,只有真理。他拥有的人格魅力正是现今多如牛毛的教授、专家真正所缺失了的傲然骨气!九十三岁高龄应邀授课时,仍是站着讲不落座,在校方再三恳请下,梁老先生朗声背诵梁启超的名言:“学者就应该死在讲台上!”令全场学子动容掌声如潮。

    这样的学者,今天再也无法出现了!学习,感悟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9 16:53 发表
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叙述。从文字的叙述里,我们看到了梁漱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梁漱溟,曾经有过怎样的挣扎、苦闷或是从容、豁达,曾经的傲骨之气,曾经从事乡村建设的态度和热 ...

谢谢杜老师始终如一的关心和鼓励.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06: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1-9 16:54 发表
收藏品读,羡慕你的厚重的文字。

谢谢您的阅评  羡慕您的高产高质 向您学习
15#
发表于 2008-11-10 06:51 | 只看该作者
饱含着崇敬之心的一篇文章,厚实,饱满,深情,若教育家梁漱溟地下有知,会欣慰的。
好文字,欣赏!问候范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00:32 , Processed in 0.06784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