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森森柔绿青纱帐 [打印本页]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9 16:28
标题: 森森柔绿青纱帐
森森柔绿青纱帐
  周末,妻子回家探望婶婶,归来时捎回几棵高粱甜棒。孙女得了,坐在小凳上吃得津津有味,高粱杆皮和叶鞘散落一地。记忆中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顿时清晰在心头。


  小时候,生产队每年都种一大片高粱,地块多选在偏远或地势低洼的故河道里,就因为高粱既抗旱又耐涝吧。高粱快熟的时候,星期天去队里干活,有一项就是给高粱打底叶。这活儿轻松,最适合妇女和孩子们干。行走垄间,说笑间就擗了一大抱高粱叶。高粱叶表面被蜡粉,虽似玉米叶却比玉米叶平滑,手感好,不拉人。擗到地头,回头望去,高粱杆下半如同脱掉裤子般利落。森森密密的高粱地里,就再也难藏住人。曾疑惑高粱为什么打底叶,问过队长才清楚,原来高粱贪青熟得晚,打去底叶后通风又透光,可以促使它早熟。田间休息时,正是妇女显示巧手的时候。她们用高粱叶编蒲团,青翠翠的叶儿手中翻飞,不大一会,由叶辨盘成的蒲团就做成了。拿回家烧火做饭或纺棉线,比坐小板凳舒服。我也照着样子学编蒲团,费劲编出来的,却总是松松散散的不成个型。


  砍高粱的时候,大人们总要叮嘱小孩子们别乱跑乱动,被镰刀削过的高粱茬儿,斜口向上如刀锋利,不小心跌倒可不是闹着玩的,扎破流血是肯定的了,如果扎瞎了眼睛,可就成了独眼龙。村里人管风干后的高粱杆叫秫秸,可以用来打箔,编席,盖房、囤玉米、晒棉花,乡村里不可或缺呢。除掉高粱粒的穗头,是捆扎条帚和炊帚的好原料。顶端的莛杆,可以编针线笸箩,茶叶盒儿和锅盖等生活用品。母亲从姥姥、姥爷那儿继承来一手好扎彩活儿,办冥事用的纸牛、纸马、纸人等,内里的骨架全得用秫秸来捆扎呢。


  秫秸在孩子们手中,也能玩出许多花样来。利用高粱杆柔韧的外皮做篾条,可以编漂亮的蝈蝈笼子。如果特意挑选外表红色的高粱杆皮编蝈蝈笼,内里装翠绿的蝈蝈,就更令人赏心悦目了。秫秸内中的髓瓤和高粱杆外皮结合,可以做出象眼镜、手枪、灯笼等多种小玩具来。做这些玩具时,常常是一问一答的唱儿歌:青秫秸,白秫秸,趴着墙头叫姐姐,姐姐、姐姐干吗呢?手里忙着扎花哩。花呢?卖钱了;钱呢?称肉了;肉呢?猫叼了;猫呢?上树了;树呢?火烧了;火呢?水泼了;水呢?牛喝了;牛呢?耕地去了……。童真们有了秫秸玩具做陪伴,乡村贫乏的生活中,就凭添了几多妙趣与快乐。


  高粱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栽培最早的禾谷类农作物。带状或锤状穗形,长在23米高的顶端,称高粱可谓名符其实。但它也有许多别称,如蜀黍、秫秫、芦粟、茭子、木稷、荻梁、乌禾、芦檫、番黍等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不清楚李时珍何以将高粱栽培时间这般确定,但以其治学严谨的态度,我想当会是有依据的吧?《诗经.小雅.黄鸟》里,有位流落异乡的农民,为求安居乐业,愤而呼求黄鸟:无啄我粟!无啄我梁!无啄我黍!粟,当为谷类无疑。古人将谷类中的良种称做梁,有黄梁、白梁、红梁之别。文中的梁,似乎并不为高粱。蜀黍、玉蜀黍,古人将高粱和玉米归入黍类,故而黍中,应该必有高粱。宋代的孔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合称“清江三孔”,俱有文名。他在《禾熟》中云: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他在《至城东作》中曰:“栖亩稻梁方待获,识家鸡犬各随呼”。诗中的禾黍、稻梁之中,我想也必有高粱吧?


  后来,生产队里还种过茎杆粗、节间短、成穗长,抗倒伏、产量高的杂交高粱,但棵儿却比玉米还矮,这种高粱白白的籽粒,脱皮后做饭适口,被村里人称做“二大米”。小时候吃过高粱米饭和高粱面窝头,并没有给我留下好吃的印象。只难忘一种叫“高粱饴”的糖果,柔软香甜。很长时间,我将饴误读做“台”。回想起来,依然可笑。


  许多年过去了,鲁北平原上再也难见有大面积种植高粱的了。但行走乡间,沟头地角间,依然能见到零星的高粱,其中就有孙女吃的这种糖用高粱。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8-11-9 16:35
美文,欣赏了!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9 16:38
森森柔绿的青纱帐,已经成为了往事中美好的记忆中了。作者以一颗体察生活的俗心,浸泡于生活之中,那些场景很鲜活,特别是那一问一答的唱儿歌,生动活泼,稚趣妙得。高粱除了供食用外,还可酿酒和制淀粉。你看现在几乎所以的白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高粱。“高粱饴”这是我很喜欢吃的,记得在部队回来探亲的时候,只要火车在山东境内停靠,我一定买上数盒。渐行渐远的往事,随着岁月一并消失在无奈之中。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五月草原    时间: 2008-11-9 16:49
许多年过去了,鲁北平原上再也难见有大面积种植高粱的了。但行走乡间,沟头地角间,依然能见到零星的高粱,其中就有孙女吃的这种糖用高粱。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怀念远去的日子在笔下生辉,问好并学习。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1-9 16:53
我小时候便喜欢吃这个,嘴巴都割破过呢。青纱帐已经很少见到了,田野离我们越来越远。记忆却是深深烙印在心里了。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1-9 17:09
高版的文字中总是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溢着大自然的万般恩泽。我想,唯有一个善于感恩者才有这般从容的文字。
问候高版!快乐常伴!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8-11-9 18:35
标题: 回复 1# 高迎春 的帖子
美文。欣赏。高版主的文章,既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更让人长知识!问好!
作者: 文竹    时间: 2008-11-9 18:42
发现你的散文篇篇题目漂亮,诗情画意的感觉!
真是有心人啊!妻子回家拿点高粱甜棒让孙女吃就得此美文?看来随意的一个小细节都成高版笔下的素材,可谓神思飞扬,越写越顺,不得精华不罢休。我什么时候能有如此的造诣呢?做梦呢~~~~~~~~~
作者: 舄兢    时间: 2008-11-9 18:44
吃没吃过高梁里的乌米?灰白,里面是黑色的.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似乎是高梁生病后才有的 :)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1-9 18:58
  文篇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忆及了往年高粱趣事:打底叶、砍高粱、编玩具,穿插了高粱的俗名、史趣、诗情,抒写了作者谈谈的乡情童趣。全文笼罩着浓浓的怀旧意味。文笔轻巧明净,清谈自然,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8-11-9 18:59
高迎春,韩开春。二春兄的作品都好极了。学习!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11-9 19:02
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普通的高粱,在高版的笔下有了回忆,有了乡情,有了熠熠生辉的灵气。欣赏好文。
作者: 毛地黄99    时间: 2008-11-9 19:49
只难忘一种叫“高粱饴”的糖果,柔软香甜。


很好吃,不是太甜。我喜欢!
高粱高产,小时候吃一种“高粱米水饭”,主要是夏天吃,方便,凉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9 19:53
在这篇植物系列文章里,作者的文笔有了变化,多了回忆与人文的温馨气息,不错。欣赏并支持精华!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8-11-9 20:03
亲切温暖的回忆,生动厚实的文字,学习高版主的美文!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11-9 20:49
高梁地和玉米地确实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呢。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和共鸣的文章。欣赏!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08-11-9 21:04
高兄大作不但沿用老风格将有关知识融入其中,而且此文中关于高粱的记忆何尝不是我等的怀念,可惜没你记得深刻而精彩,学习并问好.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08-11-9 21:04
高兄大作不但沿用老风格将有关知识融入其中,而且此文中关于高粱的记忆何尝不是我等的怀念,可惜没你记得深刻而精彩,学习并问好.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1-9 21:09
电视电影中见过,看过电影《红高粱〉,那里面的高粱就是青纱帐吧?好喜欢。高版的文笔真是了得。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1-9 21:53
   秫秸内中的髓瓤和高粱杆外皮结合,可以做出象眼镜、手枪、灯笼等多种小玩具来。做这些玩具时,常常是一问一答的唱儿歌:青秫秸,白秫秸,趴着墙头叫姐姐,姐姐、姐姐干吗呢?手里忙着扎花哩。花呢?卖钱了;钱呢?称肉了;肉呢?猫叼了;猫呢?上树了;树呢?火烧了;火呢?水泼了;水呢?牛喝了;牛呢?耕地去了……。童真们有了秫秸玩具做陪伴,乡村贫乏的生活中,就凭添了几多妙趣与快乐。

    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味道!那种快乐的有趣的童年一去而不返,但在迎春的笔下写的如此生动而美好,仿佛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有童歌唱着,有孩童跳跃着。贫穷是乡村的孩子学会了许多,随手的东西就是一件玩具,而且随心所欲。学习,拜读,加入收藏夹再慢慢咀嚼。先生的文字题目都是七个字,朗朗上口,感觉很棒呀!

成熟的麦子.jpg (18.08 KB, 下载次数: 1002)

成熟的麦子.jpg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8-11-9 21:58
欣赏高老师好文,问好,柔曼的青纱帐在笔下一派生机,且充满了趣味与情思!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11-9 22:21
这么司空见惯的事物在高班的笔下多了人文内涵。
欣赏。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11-10 10:25
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写得深情。好文章,浅淡中有深意。支持精华!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8-11-10 10:42
看了高版温馨感人的文笔,让人也在从中感到浓浓的生活真谛,那天伦之乐令人羡慕。流畅的文笔书写温馨的生活。
问好高版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1-10 10: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暖玉    时间: 2008-11-10 16:02
也有过高兄所写的经历,但却不能成文,遂于欣赏中权当回了把小时候吧。祝高兄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8-11-10 19:57
小时候,也常常吃这种高粱的甜棒,今年夏天,带孩子回家,他还吃了不少呢。大概小孩子总是喜欢这些东西的。那种外边白里边黑的乌米我也吃过呢。
哈,学习高版美文。
问候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10 23:46
  利用高粱杆柔韧的外皮做篾条,可以编漂亮的蝈蝈笼子。如果特意挑选外表红色的高粱杆皮编蝈蝈笼,内里装翠绿的蝈蝈,就更令人赏心悦目了。秫秸内中的髓瓤和高粱杆外皮结合,可以做出象眼镜、手枪、灯笼等多种小玩具来。做这些玩具时,常常是一问一答的唱儿歌:青秫秸,白秫秸,趴着墙头叫姐姐,姐姐、姐姐干吗呢?手里忙着扎花哩。花呢?卖钱了;钱呢?称肉了;肉呢?猫叼了;猫呢?上树了;树呢?火烧了;火呢?水泼了;水呢?牛喝了;牛呢?耕地去了……。童真们有了秫秸玩具做陪伴,乡村贫乏的生活中,就凭添了几多妙趣与快乐。

  这一段文字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欣赏,问好迎春版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5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8-11-9 16:35 发表
美文,欣赏了!
谢谢你首先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6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9 16:38 发表
森森柔绿的青纱帐,已经成为了往事中美好的记忆中了。作者以一颗体察生活的俗心,浸泡于生活之中,那些场景很鲜活,特别是那一问一答的唱儿歌,生动活泼,稚趣妙得。高粱除了供食用外,还可酿酒和制淀粉。你看现在几 ...
谢谢永生鼓励。迎春继续加油!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7
原帖由 五月草原 于 2008-11-9 16:49 发表
许多年过去了,鲁北平原上再也难见有大面积种植高粱的了。但行走乡间,沟头地角间,依然能见到零星的高粱,其中就有孙女吃的这种糖用高粱。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 ...
谢谢阅读。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7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1-9 16:53 发表
我小时候便喜欢吃这个,嘴巴都割破过呢。青纱帐已经很少见到了,田野离我们越来越远。记忆却是深深烙印在心里了。
老了就越发怀念小时候的事情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8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1-9 17:09 发表
高版的文字中总是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溢着大自然的万般恩泽。我想,唯有一个善于感恩者才有这般从容的文字。
问候高版!快乐常伴!
谢谢你的细致留言和问候。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9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08-11-9 18:35 发表
美文。欣赏。高版主的文章,既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更让人长知识!问好!
谢谢!我们互相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39
原帖由 文竹 于 2008-11-9 18:42 发表
发现你的散文篇篇题目漂亮,诗情画意的感觉!
真是有心人啊!妻子回家拿点高粱甜棒让孙女吃就得此美文?看来随意的一个小细节都成高版笔下的素材,可谓神思飞扬,越写越顺,不得精华不罢休。我什么时候能有如此的造 ...
你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2
原帖由 舄兢 于 2008-11-9 18:44 发表
吃没吃过高梁里的乌米?灰白,里面是黑色的.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似乎是高梁生病后才有的 :)
吃过的,往往把嘴弄的乌黑。乌米不仅高粱有,玉米上也有。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3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1-9 18:58 发表
  文篇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忆及了往年高粱趣事:打底叶、砍高粱、编玩具,穿插了高粱的俗名、史趣、诗情,抒写了作者谈谈的乡情童趣。全文笼罩着浓浓的怀旧意味。文笔轻巧明净,清谈自然,具有强烈的亲和力。
谢谢你评的细致。握手致意!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4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8-11-9 18:59 发表
高迎春,韩开春。二春兄的作品都好极了。学习!
这样夸我们,迎春脸红了。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6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8-11-9 19:02 发表
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普通的高粱,在 ...
昨天参加德州作家代表会议,见到林丽霞了,我们都说你进步神速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7
原帖由 毛地黄99 于 2008-11-9 19:49 发表
只难忘一种叫“高粱饴”的糖果,柔软香甜。


很好吃,不是太甜。我喜欢!
高粱高产,小时候吃一种“高粱米水饭”,主要是夏天吃,方便,凉爽。

山东不但出小米,也出高粱米呢。迎春问候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9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9 19:53 发表
在这篇植物系列文章里,作者的文笔有了变化,多了回忆与人文的温馨气息,不错。欣赏并支持精华!
昨天去德州参加作家代表会议去了。谢谢敬版历来的鼓励和支持。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49
原帖由 寂寞沙洲 于 2008-11-9 20:03 发表
亲切温暖的回忆,生动厚实的文字,学习高版主的美文!
谢谢光临。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0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8-11-9 20:49 发表
高梁地和玉米地确实是乡村的一道风景呢。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和共鸣的文章。欣赏!
谢谢廷伟的支持。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2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08-11-9 21:04 发表
高兄大作不但沿用老风格将有关知识融入其中,而且此文中关于高粱的记忆何尝不是我等的怀念,可惜没你记得深刻而精彩,学习并问好.
好久不见你了,忙什么呢?鲁北文学第五期刊登了你的散文。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3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8-11-9 21:09 发表
电视电影中见过,看过电影《红高粱〉,那里面的高粱就是青纱帐吧?好喜欢。高版的文笔真是了得。问好!
谢谢问候,迎春也祝福你笔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4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1-9 21:53 发表
   秫秸内中的髓瓤和高粱杆外皮结合,可以做出象眼镜、手枪、灯笼等多种小玩具来。做这些玩具时,常常是一问一答的唱儿歌:青秫秸,白秫秸,趴着墙头叫姐姐,姐姐、姐姐干吗呢?手里忙着扎花哩。花呢?卖钱了;钱呢? ...
为的不与别人撞车呢。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5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08-11-9 21:58 发表
欣赏高老师好文,问好,柔曼的青纱帐在笔下一派生机,且充满了趣味与情思!
谢谢问候。还的向你学习呢。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6
原帖由 房子 于 2008-11-9 22:21 发表
这么司空见惯的事物在高班的笔下多了人文内涵。
欣赏。
谢谢房子支持。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6
原帖由 雨夜昙花 于 2008-11-10 10:25 发表
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写得深情。好文 ...
谢谢昙花鼓励。握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7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8-11-10 10:42 发表
看了高版温馨感人的文笔,让人也在从中感到浓浓的生活真谛,那天伦之乐令人羡慕。流畅的文笔书写温馨的生活。
问好高版
谢谢阅读留言。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7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1-10 10:44 发表
  柔绿一片青纱帐,读来一片好心情。
谢谢。迎春也佩服你的好文笔!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1 09:58
原帖由 暖玉 于 2008-11-10 16:02 发表
也有过高兄所写的经历,但却不能成文,遂于欣赏中权当回了把小时候吧。祝高兄好!
你的文笔很好,你是谦虚呢。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8-11-11 10:31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1-9 17:09 发表
高版的文字中总是充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充溢着大自然的万般恩泽。我想,唯有一个善于感恩者才有这般从容的文字。
问候高版!快乐常伴!


高版的文字从容、隽永,欣赏、学习,问好高版!
作者: 闲云呵呵    时间: 2008-11-11 13:27
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浓烈的怀旧情感,也引领着我们尝到了童年甜甜的味道。欣赏,问好:)
作者: 芳菲    时间: 2008-11-11 13:28
许多年过去了,鲁北平原上再也难见有大面积种植高粱的了。但行走乡间,沟头地角间,依然能见到零星的高粱,其中就有孙女吃的这种糖用高粱。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想起了从前,心底有些柔软的东西被触动。
作者: 文竹    时间: 2008-11-11 14:55
你文中提的吃乌面儿,高粱秆做眼镜,这样的经历我都有过。尤其为了吃到那点可怜的乌面儿,几乎翻找了一片地儿……  看着这篇文章感觉非常亲切,似乎把我也带回了童年。
作者: 南子    时间: 2008-11-11 15:42
引人回味的好文!那个时期的记忆是有些模糊了,可是提起往事,那种向往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谢谢高斑带来的美文!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2 08:57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8-11-10 19:57 发表
小时候,也常常吃这种高粱的甜棒,今年夏天,带孩子回家,他还吃了不少呢。大概小孩子总是喜欢这些东西的。那种外边白里边黑的乌米我也吃过呢。
哈,学习高版美文。
问候你。
谢谢问候。你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2 08:57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8-11-10 23:46 发表
  利用高粱杆柔韧的外皮做篾条,可以编漂亮的蝈蝈笼子。如果特意挑选外表红色的高粱杆皮编蝈蝈笼,内里装翠绿的蝈蝈,就更令人赏心悦目了。秫秸内中的髓瓤和高粱杆外皮结合,可以做出象眼镜、手枪、灯笼等多种小玩 ...
谢谢你的支持。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1-12 09:05
继续学习高版主充满文化气息的系列美文,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2 15:25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8-11-11 10:31 发表


高版的文字从容、隽永,欣赏、学习,问好高版!
谢谢你的抬爱。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2 15:27
原帖由 闲云呵呵 于 2008-11-11 13:27 发表
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自家门台上,再用秫秸做一回玩具。但我知道,行走过来的人,就难以返回从前。尽管恋恋不舍,却惟有心事重重,渐行渐远……

浓烈的怀旧情 ...
都是孙女吃甜棒闹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事。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8-11-12 17:22
勾起我回忆,问好高老师,欣赏。
作者: 非儿陈    时间: 2008-11-12 18:42
知识、儿歌、旧事、童趣。穿插得如此浓厚动人,妙趣横生呢!好!问好高版!
作者: 薛暮冬    时间: 2008-11-12 18:53
欣赏迎春兄好文,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 李智红    时间: 2008-11-12 21:36
青纱帐在我们云南几乎是见不着的,我们这边,一般不种高粱,但这样的文字,读来亲切得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3 09:16
原帖由 芳菲 于 2008-11-11 13:28 发表
许多年过去了,鲁北平原上再也难见有大面积种植高粱的了。但行走乡间,沟头地角间,依然能见到零星的高粱,其中就有孙女吃的这种糖用高粱。多想回到故乡,去森森柔绿的青纱帐里,再擗一回高粱叶;多想回到童年,坐在 ...
谢谢留言。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3 09:17
原帖由 文竹 于 2008-11-11 14:55 发表
你文中提的吃乌面儿,高粱秆做眼镜,这样的经历我都有过。尤其为了吃到那点可怜的乌面儿,几乎翻找了一片地儿……  看着这篇文章感觉非常亲切,似乎把我也带回了童年。
呵呵,同样的经历呀。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3 09:17
原帖由 南子 于 2008-11-11 15:42 发表
引人回味的好文!那个时期的记忆是有些模糊了,可是提起往事,那种向往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谢谢高斑带来的美文!
谢谢光临。迎春佩服你的好文笔。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3 09:18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08-11-12 17:22 发表
勾起我回忆,问好高老师,欣赏。
谢谢问候。你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3 09:18
原帖由 非儿陈 于 2008-11-12 18:42 发表
知识、儿歌、旧事、童趣。穿插得如此浓厚动人,妙趣横生呢!好!问好高版!
谢谢光临鼓励。
作者: 杨映红    时间: 2008-11-13 09:22
标题: 亲切怪温暧的,欣赏
美文,与朋友分享从童年时候就嚼着的高梁饴,回味那一种乡村幸福的感觉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1-13 09:25
对于文字,高版一向写的精致,很为您的为文感动!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1-13 12:44
我小时候,生产队里也种有高粱,不过,不多。
高兄的这篇真好。
作者: 谢文成    时间: 2008-11-14 10:20
红高粱是大地的一面旗帜,高版的红高粱让人看到了这面旗帜的高度和鲜艳。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曹红    时间: 2008-11-14 11:35
读一篇好文,既欣赏了精彩文采,又了解到已经远去某些事物,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令人开心。
作者: 快乐阳光    时间: 2008-11-14 15:32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9 16:38 发表
森森柔绿的青纱帐,已经成为了往事中美好的记忆中了。作者以一颗体察生活的俗心,浸泡于生活之中,那些场景很鲜活,特别是那一问一答的唱儿歌,生动活泼,稚趣妙得。高粱除了供食用外,还可酿酒和制淀粉。你看现在几 ...


既有生活情趣又能长知识的好文。
作者: 照无眠    时间: 2008-11-14 17:34
美文!享受了!
作者: 恋尘叶子    时间: 2008-11-14 19:51
标题: 问候!
青纱帐寄托做笔者的童年时光,那些旧时光在文字里回望,有一份淡淡的暖……
作者: 微风轻拂    时间: 2008-11-15 09:32
高版写植物自称系列,彰显文化散文之特色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1-16 14:27
周末愉快!高版!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3
原帖由 薛暮冬 于 2008-11-12 18:53 发表
欣赏迎春兄好文,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谢谢你来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6
原帖由 李智红 于 2008-11-12 21:36 发表
青纱帐在我们云南几乎是见不着的,我们这边,一般不种高粱,但这样的文字,读来亲切得很。
对了,高粱确实北方种的多。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6
原帖由 杨映红 于 2008-11-13 09:22 发表
美文,与朋友分享从童年时候就嚼着的高梁饴,回味那一种乡村幸福的感觉
谢谢映红阅读。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7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1-13 09:25 发表
对于文字,高版一向写的精致,很为您的为文感动!
呵呵,谢谢鼓励。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8
原帖由 韩开春 于 2008-11-13 12:44 发表
我小时候,生产队里也种有高粱,不过,不多。
高兄的这篇真好。
谢谢,有你为伴写植物,真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9
原帖由 谢文成 于 2008-11-14 10:20 发表
红高粱是大地的一面旗帜,高版的红高粱让人看到了这面旗帜的高度和鲜艳。好文,精华支持。
谢谢文成。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29
原帖由 曹红 于 2008-11-14 11:35 发表
读一篇好文,既欣赏了精彩文采,又了解到已经远去某些事物,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令人开心。
谢谢曹红光临。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30
原帖由 快乐阳光 于 2008-11-14 15:32 发表


既有生活情趣又能长知识的好文。
谢谢快乐阳光留言。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31
原帖由 照无眠 于 2008-11-14 17:34 发表
美文!享受了!
冬天无事,再写点吧?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32
原帖由 恋尘叶子 于 2008-11-14 19:51 发表
青纱帐寄托做笔者的童年时光,那些旧时光在文字里回望,有一份淡淡的暖……
呵呵,小时侯的那点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32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8-11-15 09:32 发表
高版写植物自称系列,彰显文化散文之特色
谢谢你的鼓励。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7 10:33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8-11-16 14:27 发表
周末愉快!高版!
周末好。周末我们这里不能登陆论坛,不知何故。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1-17 20:03
这么多的植物,真的是写也写不完,佩服版主的笔力。实在是不容易!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1-17 20:35
常常是一问一答的唱儿歌:青秫秸,白秫秸,趴着墙头叫姐姐,姐姐、姐姐干吗呢?手里忙着扎花哩。花呢?卖钱了;钱呢?称肉了;肉呢?猫叼了;猫呢?上树了;树呢?火烧了;火呢?水泼了;水呢?牛喝了;牛呢?耕地去了……既充满童趣,又蕴含知识,读之学之,既不失趣味,又不失雅致。学习,最近忙碌,回复迟缓了,请见谅,问好高版!
作者: zhaoyanq    时间: 2008-11-18 01:09
标题: 问候高版主
美文,学习了!问候高版主——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8-11-18 10:45
这篇的文笔有点变化,但亲和力更强了。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11-18 15:07
高先生胸中有多少花啊,写得逶迤有致,学习问好! :handshake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