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安澜索桥随笔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0:10
标题: 安澜索桥随笔
安澜索桥随笔
有朋友自远方来。
很是高兴,便相邀到都江堰的安澜索桥,畅游,叙旧。
安澜索桥旧名珠浦桥,蛇一样横卧在岷江上。
木板为桥面,扶栏为铅丝绳,外以竹缆包缠。得了历史的浸润,索桥饱含清代嘉庆年间的古朴韵味,游人都愿意在桥上来来回回走动,以便借机沾沾先人的灵气。
桥是通向一处绿荫葱葱的山景。
人还没有上桥,对面山景寺庙里的香火,早已乘了悠悠的青烟,缭绕在桥上,将人迎候。朋友心急,拽了我的胳膊,扑桥而去。
脚才踏在桥板上,摇摇晃晃的动感,立即就沿了裤脚,波浪一样袭满全身。
走到桥的中段,蛇扭的姿势,就越是恣意,衬以桥下湍急的流水,令朋友魂魄惊恐,紧紧抓了扶栏,不敢动弹。我因走得多了,知道这桥的脾气,自然也就稳稳当当立着,没有一丝醉汉般行走的动作。朋友见状,探舌。询问个中奥妙,我便逐一述说。听毕,朋友释怀,有笑容爬上脸颊,明晃晃的。先前的毛骨悚然,减了不少,代之以嬉戏的情绪。朋友建议来个合影。我返身回到来时的桥端处,邀了一名景区的摄影师。摆了一个搂肩搭膊的姿势,摄影师就在纹风不动的平衡情形里,按下了快门。
朋友对他的平衡技术,甚是惊讶,甚是佩服。恳其透露经验感受。摄影师一笑,道:我拍摄,不是把动作和技术做给人看的,是要把镜头里捕捉到的景物,逼进自己的灵魂里。
在我的搀扶中,朋友走完了桥。
其间无语。
朋友像是参悟。我也在参悟。
在索桥上行走,保持平衡的动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这就好比在风中摇曳的枝条上,鸟儿只有握紧了枝条,才能够在摇晃中,继续惬意歌唱一样。左右摇晃,在很多情形下,实际上就是自然的一种体现,昭示了通向圆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摇晃也好,把持也罢,都是走路的适应过程。如果把这种走路的过程,变成一种招摇,一种显示,既是累赘,也是无知的表现。
朋友终于对我说:现在我总算是揣摩出了道道。我没有问是什么道道。只是用安澜索桥的摇晃,还有摄影师过人的定力,来丈量我对文学写作的认识。当所有的文字,都朝了文学的一个方向,用几乎相同的姿势奔跑,如同人走在安澜索桥上,左晃右摇,你不迎合,换以另外的姿势,必有偏执的口吻,说你不合群。行文如同书法,全是个人的心境展现,情绪外露,好与不好,于他人无关,要紧的是自己是否得心应手。岷江水是自然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要逶迤。安澜索桥是自然的,无论你走不走过它的身躯,一遇外力,它就摇晃。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
安澜索桥,是通向岷江彼岸的一条路,就像横跨在这条江上的许多公路大桥一样。文学的发展,俨然如同安澜索桥,是架在岷江般汩汩流淌的,种类繁多的写作潮流之上的桥梁,你尽可以随了索桥的摇晃,摆摇了身体而过,也可以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4 17:51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0:10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8-11-14 10:13
先抢个沙发。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8-11-14 10:20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人的一生时刻都在把握平衡,所以就有了许多的不易。短小的随笔文章里,容量颇大,用精当的字词描摹景物和人物心理的同时,道出了作者内心的缕缕思绪和感悟。欣赏、学习,问好敬老师!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14 10:36
现在忙,一会来学习敬老的文章。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1-14 10:38
占个好位。欣赏了细赏了把内容再填上--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0:58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8-11-14 10:13 发表
先抢个沙发。
呵呵,你的动作真快~~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1-14 11:09
敬老师的行文风格发生了变化,由走桥,引入对文学写作的认识,"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并且坦然地面对文学的定力"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
有心灵鸡汤的味道!
作者: 曹红 时间: 2008-11-14 11:13
走过一道索桥的摇摆,也悟出一番道理来。佩服得紧。
作者: 闲云呵呵 时间: 2008-11-14 11:46
敬版此篇,文风有了变化,给人明朗阳光的感觉!在安澜索桥上的感受感悟,留给人的思索是悠长而富有韵味的,正如敬版所言,“文学的发展,俨然如同安澜索桥,是架在岷江般汩汩流淌的,种类繁多的写作潮流之上的桥梁,你尽可以随了索桥的摇晃,摆摇了身体而过,也可以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学习,问好:)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1-14 11:58
安澜索桥,是通向岷江彼岸的一条路,就像横跨在这条江上的许多公路大桥一样。文学的发展,俨然如同安澜索桥,是架在岷江般汩汩流淌的,种类繁多的写作潮流之上的桥梁,你尽可以随了索桥的摇晃,摆摇了身体而过,也可以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
的确,这篇文章一兵老师发生了转变,通过写桥与朋友的相遇,浮想联翩,谈及文学的定力,关键在自己如何把握。
学习,感悟,揣摩新作!问一兵先生好!
-
abbr_b38f80c8063e278e8ba021f88c1c6e4d.jpg
(18.92 KB, 下载次数: 1327)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1-14 12:08
这样的桥,晃来晃去的,我看了都怕。通过您的文字,使人明白,怎么经得起摇晃,经得起动摇,定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就看它的修养如何了。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14 12:30
以安澜索桥为切入点,精彩地喻意了文学写作中应始终保持的一种随其自然,发乎内心的“常态”,也就是所谓的“定力”和“平衡”,这定力我个人认为也可想为作者在创作提练过程中应遵循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而不能违常理乱纲法,有了此定力,无论人生和社会这个大“索桥”怎样“摇晃”从内心流淌出的笔墨文字都能体现出作者一贯的风格和个性特征,而不会人芸亦芸。个见,不妥的地方还请敬版和朋友们指正。
欣赏,谢谢一兵老师的文章引领我静心地思考文学写作中的“常态”,我也愿自己不断地向你及文友们学习,并努力践行,找到自我文字中的“常态”和“定力”。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8-11-14 12:36 编辑 ]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8-11-14 12:54
敬版文风转得好快,眨眼间就从空灵潇洒到诗意飘逸了。
问好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8-11-14 13:02
好玩好玩,兵哥哥安排一下,邱天去走走哈!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1-14 13:53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
我也走过这样的吊桥,要想保持平衡,不易。因为人在高空之上,本来心就晃。你很了不得,不光在桥上能保持稳定,生活中也如此。是呀,做人如果左右摇摆,该有多累?不过,当今社会偶尔摇摆一下也不错。试试?问好敬版!好文!顶起来!
作者: 雨夜昙花 时间: 2008-11-14 15:59
敬版此篇,风格变了。短小只是形式,在文字上明朗了。由一次过桥,总结出了一种人生态度,写得意味深长。好文章,精华支持!
作者: 赵振王 时间: 2008-11-14 16:04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澜沧江上,有一座安澜桥,多年徐霞客走过的!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1-14 16:11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此篇思维敏捷,揉入哲理思辨,读来倍感清澈!支持精华。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14 17:47
没编辑好啊。我帮您重新编辑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14 18:07
这样的经历不是突然的,而是一种自然。自然来自于身心的体验与感知。寻找平衡,就是需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沉静的思想。想想看,当你第一次在桥上行走时,禁不住是会摇晃着的。这就看你的心态的适应能力了,惊恐的,无所谓的,常态的,自然的都会出现。其实,这些常态不足为怪。这篇文章彰显了作者的另一种风格。我首先就感到惊奇,接着就是感佩。微妙的心理刻画,入微的情节描写,皆见其立意和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自然,接近于口语。“岷江水是自然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要逶迤。安澜索桥是自然的,无论你走不走过它的身躯,一遇外力,它就摇晃。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这种理性的思考与智性的融和,就有了牵人魂魄的感染力和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这使得文章没有说教气,显示出作者对文学内在规律的尊重,追求艺术境界的自觉。支持精华!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4 18:09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39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8-11-14 10:20 发表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人的一生时刻都在把握平衡,所以就有了许多的不易。短小的随笔文章里 ...
十分感谢你的评点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4 10:36 发表
现在忙,一会来学习敬老的文章。问好!
好呀,恭候你的指点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1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1-14 10:38 发表
占个好位。欣赏了细赏了把内容再填上--
恭候你的指点~~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2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8-11-14 11:09 发表
敬老师的行文风格发生了变化,由走桥,引入对文学写作的认识,"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并且坦然地面对文学的定力"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 ...
能得到你的悉心评点,实在不容易,谢谢!
作者: 恋尘叶子 时间: 2008-11-14 19:43
标题: 问候!
一次旅游,却也是一场参悟,一次对生活的感悟,文笔生动,感悟深刻!欣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4
原帖由 曹红 于 2008-11-14 11:13 发表
走过一道索桥的摇摆,也悟出一番道理来。佩服得紧。
还请朋友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5
原帖由 闲云呵呵 于 2008-11-14 11:46 发表
敬版此篇,文风有了变化,给人明朗阳光的感觉!在安澜索桥上的感受感悟,留给人的思索是悠长而富有韵味的,正如敬版所言,“文学的发展,俨然如同安澜索桥,是架在岷江般汩汩流淌的,种类繁多的写作潮流之上的桥梁, ...
你的眼光很敏锐,感谢回帖提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7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1-14 11:58 发表
安澜索桥,是通向岷江彼岸的一条路,就像横跨在这条江上的许多公路大桥一样。文学的发展,俨然如同安澜索桥,是架在岷江般汩汩流淌的,种类繁多的写作潮流之上的桥梁,你尽可以随了索桥的摇晃,摆摇了身体而过,也 ...
文华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谢谢提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48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1-14 12:08 发表
这样的桥,晃来晃去的,我看了都怕。通过您的文字,使人明白,怎么经得起摇晃,经得起动摇,定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就看它的修养如何了。
你的认同,对我就是最大的支持,谢谢并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50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8-11-14 12:30 发表
以安澜索桥为切入点,精彩地喻意了文学写作中应始终保持的一种随其自然,发乎内心的“常态”,也就是所谓的“定力”和“平衡”,这定力我个人认为也可想为作者在创作提练过程中应遵循万事万物的客观规律,而不能 ...
老乡的点评细腻质感,专业透彻,令我感动不已,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51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8-11-14 12:54 发表
敬版文风转得好快,眨眼间就从空灵潇洒到诗意飘逸了。
问好
你对我文章的关注让我十分感动,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4 19:53
原帖由 邱天 于 2008-11-14 13:02 发表
好玩好玩,兵哥哥安排一下,邱天去走走哈!
没有问题,我在成都恭候你,哈哈~~
作者: 非儿陈 时间: 2008-11-14 20:12
岷江水是自然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要逶迤。安澜索桥是自然的,无论你走不走过它的身躯,一遇外力,它就摇晃。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
由过桥心得而至文学深邃。摇晃中的安定,在乎心呵!桥是要自己过的,摇晃安定自揣摩,文学亦然。敬版好文!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11-14 20:42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由桥引发的感慨。读罢此文,能让人感悟到一些文章之外的人生哲理!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11-14 20:49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给人以启迪与感悟的随笔,学习欣赏着。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14 21:16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14 19:50 发表
老乡的点评细腻质感,专业透彻,令我感动不已,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感谢你的对我的鼓励与鞭策,问好!
作者: 寒冰 时间: 2008-11-14 21:27
佩服敬老师的感悟能力,通过简单的过桥一事却能把对文学的理解自己的见解巧妙地融入进去,这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向你认真学习。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1-14 21:41
赞赏(同)敬老师的文学写作观。写文是个人心境的展现,完全是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与跟风无关;写文的起始是为了个人,是高度个性化的东西,并非为了别人,因此保持个性独立,不迎合,不入俗,不受摇摆最为重要。
文篇读到最后越见味道。以事说理,饱含哲理。
--多余的题外话,仅供参考:前面许多文友都说到该文风格已变,我认为没变,好像一个人急走久了,稍微放慢脚步是正常的。变要看骨子里的东西是否已变,我认为敬文风格不但没变,而且还在加强,还在固守,这篇文章,只不过是一个小缓冲罢了,分明是一种文风的宣言。为敬老师的艺术道路呐喊助威,向敬老师的艺术个性坚持学习!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1-14 21:45
敬版以安澜索桥为切入点,一层层渐渐引入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的行走,一种写作上的文学姿态,深藏了哲理,让人读后深悟深醒。“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
敬老师,感悟你文字里的智性和恳切的教诲。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1-14 21:48
喜欢,珍藏!问候敬老师!
作者: 五月草原 时间: 2008-11-14 21:55
在索桥上行走,保持平衡的动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
欣赏敬版的美文,好羡慕。
作者: 瘦棠寒蝉 时间: 2008-11-14 23:35
学习。 :D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1-15 09: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5 10:03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8-11-14 13:53 发表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
我也走过这样的吊桥, ...
感谢你的提读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5 10:03
原帖由 雨夜昙花 于 2008-11-14 15:59 发表
敬版此篇,风格变了。短小只是形式,在文字上明朗了。由一次过桥,总结出了一种人生态度,写得意味深长。好文章,精华支持!
昙花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呵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5 10:04
原帖由 赵振王 于 2008-11-14 16:04 发表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澜沧江上,有一座安澜桥,多年徐霞客走过的!
问好老朋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5 10:05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8-11-14 16:11 发表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此篇思维敏捷,揉入哲理思辨,读来倍感清澈!支持精华。
真诚感谢高版一直以来所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5 10:06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4 17:47 发表
没编辑好啊。我帮您重新编辑下。
给你添了麻烦,实在不好意思~~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8-11-15 11:05
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以感悟为主,予人更凝重深沉的回味。学习了!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8-11-16 14:30
周末愉快!敬版!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8-11-16 14:54
地震之后的都江堰,在重建家园中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8-11-16 15:55
欣赏欣赏。能想见那种行走的况味。其实,我对于你散文评论的写作绝没有违心的万分。从上上个春节就开始准备了。我相信先生作品的审美价值。愿你常处自在之中。
[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08-11-16 15:56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6 18:1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4 18:07 发表
这样的经历不是突然的,而是一种自然。自然来自于身心的体验与感知。寻找平衡,就是需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和沉静的思想。想想看,当你第一次在桥上行走时,禁不住是会摇晃着的。这就看你的心态的适应能力了,惊恐的, ...
十分感谢杜版悉心而又专业的评点指导,你的眼光确实很敏锐,你的感应也的确很准确,这些既是对我鼓励,又是对我理解的评点文字,我怎么看都像是知音的音符,真是难得,严重地握握手,然后……,哈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6 18:11
原帖由 恋尘叶子 于 2008-11-14 19:43 发表
一次旅游,却也是一场参悟,一次对生活的感悟,文笔生动,感悟深刻!欣赏!
谢谢提读评点,握手致意!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8-11-16 20:00
这样的安定,安宁,对于心,对于文字,都是重要的。
左右摇晃,是还缺少定力。能平稳地走脚下的路,需要智慧!
学习过了,还在继续感悟!
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6 20:38
原帖由 非儿陈 于 2008-11-14 20:12 发表
岷江水是自然的,不管你看不看它,它都要逶迤。安澜索桥是自然的,无论你走不走过它的身躯,一遇外力,它就摇晃。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
由过桥心 ...
感谢你的提读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1-16 20:43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再次学习,欣赏出干什么、做什么要保持头脑的安静与心灵的恒定是关键!问好一兵先生!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8-11-16 20:45
就是,短小精悍,没有或者缺少了以前的意识流而变得直观而明朗,很好读呀!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17 03:26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16 18:10 发表
十分感谢杜版悉心而又专业的评点指导,你的眼光确实很敏锐,你的感应也的确很准确,这些既是对我鼓励,又是对我理解的评点文字,我怎么看都像是知音的音符,真是难得,严重地握握手,然后……,哈哈
客气了您啦。等待着,等待着与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1-17 04:07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15 10:06 发表
给你添了麻烦,实在不好意思~~
呵呵。您老忒客气了呀。我乐意效劳。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7 09:30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8-11-14 20:42 发表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由桥引发的感慨。读罢此文,能让人感悟到一些文章之外的人生哲理!
谢谢提读支持,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7 09:31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8-11-14 20:49 发表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给人以启迪与感悟的随笔,学习欣赏着。
还请荣河朋友多提意见才是~~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1-17 10:55
那段在桥上感悟为文的道理,真是熨贴。
行文,为人都是如此吧?
小中见大,意境深远。学习敬老师的文章。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8-11-17 15:27
这篇文章一改过去枝叶繁盛的意识浪花叙述方式,以简笔素描一般写过程形态,并以哲思感悟阐释由此引发的思考。依然张显文字骨骼的魅力。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7 18:09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8-11-14 21:16 发表
感谢你的对我的鼓励与鞭策,问好!
不用客气~~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7 18:10
原帖由 寒冰 于 2008-11-14 21:27 发表
佩服敬老师的感悟能力,通过简单的过桥一事却能把对文学的理解自己的见解巧妙地融入进去,这是非一般人所能及的,向你认真学习。
言重了,呵呵,还请多提意见呀。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1-17 18:32
“我拍摄,不是把动作和技术做给人看的,是要把镜头里捕捉到的景物,逼进自己的灵魂里。”
这句话也很深刻,细细品个中滋味,有意思,欣赏,问好一兵老师!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1-17 19:55
版主这篇文章给了我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参透人生的真谛,悟懂文学的深意。
欣赏!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8-11-17 20:22
“在索桥上行走,保持平衡的动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敬版不是在写安澜索桥,而是在给我这样的习作者一种启示和教诲,读来深受启发。最近忙碌,回复迟缓,请见谅。学习,问好敬版!
作者: zhaoyanq 时间: 2008-11-18 01:12
如诗如画,心灵的会餐。学习,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09:52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1-14 21:41 发表
赞赏(同)敬老师的文学写作观。写文是个人心境的展现,完全是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与跟风无关;写文的起始是为了个人,是高度个性化的东西,并非为了别人,因此保持个性独立,不迎合,不入俗,不受摇摆最为重 ...
你的眼光很敏锐,点评也很精到,说出了我的特点,其实我也就是这样的思考才写成此文的,还望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09:53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1-14 21:45 发表
敬版以安澜索桥为切入点,一层层渐渐引入一个生命在人世间的行走,一种写作上的文学姿态,深藏了哲理,让人读后深悟深醒。“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
...
谢谢鼓励,还望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09:56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1-14 21:48 发表
喜欢,珍藏!问候敬老师!
再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09:57
原帖由 五月草原 于 2008-11-14 21:55 发表
在索桥上行走,保持平衡的动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
欣赏敬版的美文,好羡慕。
谢谢提读支持,问好!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8-11-18 10:32
平衡的切点便于哲思的表达。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0:36
原帖由 瘦棠寒蝉 于 2008-11-14 23:35 发表
学习。 :D
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2:28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1-15 09:13 发表
读出一种人生态度。也有一丝劝诫的味道。
感谢提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2:29
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08-11-15 11:05 发表
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以感悟为主,予人更凝重深沉的回味。学习了!
十分感谢你的精到点评,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2:29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8-11-16 14:30 发表
周末愉快!敬版!
谢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2:30
原帖由 许也 于 2008-11-16 14:54 发表
地震之后的都江堰,在重建家园中变得更加美丽。
是呀,欢迎你来玩~~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8-11-18 14:31
美丽的文字,刮目学习,问好老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8:19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8-11-16 15:55 发表
欣赏欣赏。能想见那种行走的况味。其实,我对于你散文评论的写作绝没有违心的万分。从上上个春节就开始准备了。我相信先生作品的审美价值。愿你常处自在之中。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川媚朋友对我散文的评价与热情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8:20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8-11-16 20:00 发表
这样的安定,安宁,对于心,对于文字,都是重要的。
左右摇晃,是还缺少定力。能平稳地走脚下的路,需要智慧!
学习过了,还在继续感悟!
问好!
谢谢提读,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8:21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1-16 20:43 发表
我更喜欢控制了平衡,不随桥的摆摇,如履平路一样稳稳当当走去。因为,左晃右摇,头脑就很难保持冷静,思想也不会平静,很容易产生偏见。
再次学习,欣赏出干什么、做什么要保持头脑的安静与心灵的恒 ...
再谢老朋友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8 18:25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8-11-16 20:45 发表
就是,短小精悍,没有或者缺少了以前的意识流而变得直观而明朗,很好读呀!
呵呵,能够对你的胃口,我很高兴~~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1-18 18:54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18 09:52 发表
你的眼光很敏锐,点评也很精到,说出了我的特点,其实我也就是这样的思考才写成此文的,还望多提意见~~
谢谢你的夸奖和鼓励!学习体会和走近你的博大艺术思想,是我愉快的事情。如果文章永远曲高和寡,作者读者彼此都很痛苦,这也是常理吧。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尽头,但有无限风光险峰。握手!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8-11-18 20:19
欣赏,文风为之一变。我都想去了,住在您家小厨房里,睡觉吃饭问题一并解决。问好老师!
作者: 运涛涛 时间: 2008-11-19 06:19
好有特色的一座桥
作者: 雪梦 时间: 2008-11-19 07:38
文字中蕴含了对人生的许多感悟,哲思的文字总令人受益匪浅。
或许生活中偶有过偏斜、失衡,但能及时发现调整就好。
把握住了人生的平衡,就等于握稳了方向盘,才能勇往直前。
问好,
作者: 薛暮冬 时间: 2008-11-19 08:14
图文并茂。喜欢其中的人生感悟。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18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7 03:26 发表
客气了您啦。等待着,等待着与您。。。
呵呵,好呀~~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1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17 04:07 发表
呵呵。您老忒客气了呀。我乐意效劳。
再谢杜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0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1-17 10:55 发表
那段在桥上感悟为文的道理,真是熨贴。
行文,为人都是如此吧?
小中见大,意境深远。学习敬老师的文章。
感谢你的提读评点,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1
原帖由 房子 于 2008-11-17 15:27 发表
这篇文章一改过去枝叶繁盛的意识浪花叙述方式,以简笔素描一般写过程形态,并以哲思感悟阐释由此引发的思考。依然张显文字骨骼的魅力。
房子老友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呀,呵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2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8-11-17 18:32 发表
“我拍摄,不是把动作和技术做给人看的,是要把镜头里捕捉到的景物,逼进自己的灵魂里。”
这句话也很深刻,细细品个中滋味,有意思,欣赏,问好一兵老师!
十分感谢你的再次阅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3
原帖由 落梅 于 2008-11-17 19:55 发表
版主这篇文章给了我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参透人生的真谛,悟懂文学的深意。
欣赏!
谢谢落梅评点,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4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8-11-17 20:22 发表
“在索桥上行走,保持平衡的动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在左晃右摇中,寻到一种把握的力量。”“我看见的文学,其实也是自在的,不必非要在意别人在做什么,自己是否需要与之呼应。”敬版不是在写 ...
感谢你的再次提读点评,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5
原帖由 zhaoyanq 于 2008-11-18 01:12 发表
如诗如画,心灵的会餐。学习,学习!
欢迎朋友光临散文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1-19 09:26
原帖由 何也 于 2008-11-18 10:32 发表
平衡的切点便于哲思的表达。
感谢你精到的评点!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