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苏忠伟 于 2008-11-17 15:11 发表
但问题是现在将《红楼梦》当真的人很多很多,那么多红学家都在云里雾里解析、考证、索引,我当一回真也应该没有啥。反正我对《红楼梦》没有研究,只是按直觉来说话的,可谓无知无畏;我又是小小老百姓,说错了也不会 ...
原帖由 一水 于 2008-11-17 20:03 发表
我以前在江天写过一篇杂文,就是取材于红楼梦的诗词,我记得开头是这样写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玉,冯紫英,薛蟠,蒋玉菡喝酒行令。宝玉说的是:“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冯紫英说的是:“女儿愁,大风吹 ...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08-11-17 21:56 发表
4版分析有理。能写诗是可能的,但写这么好是不现实的。
只是红楼梦中许多诗都另有寓意,曹雪芹有时写实,有时纯粹是开读者的玩笑(如秦可卿的棺木用樯木,樯木是什么东西?)果然是认不得真的。
原帖由 李凤宝 于 2008-11-18 09:04 发表
前段时间关于江天文体的讨论,众人主张宜宽不宜窄,很有益处。近期许多朋友古文赏析、自撰旧体以及历史取材都使我有效地补习古文功课。
红楼梦的诗文足以表明曹雪芹是大家,又是多面手,能用多重性格、多种身份 ...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08-11-18 10:48 发表
4版新颖的角度解读红楼,似乎从未有人这样考虑过这个问题。红楼梦是一部接近完美中国古典文学,曹雪芹在书中将宝黛们完美化了。
其实,从现实情况看,大观园里一帮13、4岁的孩子整天情情爱爱,似乎也与现实不符, ...
原帖由 冰河 于 2008-11-17 12:50 发表
楼主学识渊博,时常发人所未言,并能于理据娓娓道来,是为可贵之处。杂文,倘无棱角,不如吟风弄月来得惬意。楼主自然深知其中奥秘,故每能于所写题材取胜,夺人耳目,读后另人眼前不觉一亮。
实话说,这篇文章, ...
原帖由 照直说 于 2008-11-19 09:50 发表
对于《红楼梦》我感觉不怎地,我读到第十回就读不下去了,感觉太啰嗦了,至今还没有再去读第二次。在学校时,老师说“详略得当”,可《红楼梦》处处详写,这是我的真实感觉,可能会遭到红学爱好者和当今小说爱好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