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111525773499.jpg (153.64 KB, 下载次数: 880)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21 10:00 发表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采用了使熟悉的客体变成不熟悉的环境的陌生化手法,文章标题“预谋”就有很强烈的如是暗示意思。这种取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手法,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熟悉的一切,只有借助使之变得陌生 ...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21 10:00 发表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采用了使熟悉的客体变成不熟悉的环境的陌生化手法,文章标题“预谋”就有很强烈的如是暗示意思。这种取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手法,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熟悉的一切,只有借助使之变得陌生 ...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21 10:00 发表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采用了使熟悉的客体变成不熟悉的环境的陌生化手法,文章标题“预谋”就有很强烈的如是暗示意思。这种取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手法,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熟悉的一切,只有借助使之变得陌生 ...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8-11-22 09:38 发表
秋天的金色已毫不留情地在季节的更换中退去,你在怅惘中找不到所去城市的美丽根基。于是,你又拉着行李箱,行走在寒风四起、落叶飘飞的街道上。泪痕的凝滞收起了你脸颊丰富的表情,你刻骨铭心地感到,预谋又一次谋杀 ...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1-21 10:00 发表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采用了使熟悉的客体变成不熟悉的环境的陌生化手法,文章标题“预谋”就有很强烈的如是暗示意思。这种取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手法,其真正的意义在于,熟悉的一切,只有借助使之变得陌生 ...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1-24 09:11 发表
首先赞同敬老的点评,中肯而剀切。作者相对集中的中性的语言与情愫立场之间的平衡把握的非常好。其善于利用陌生化而又熟悉的语调巧妙地传达自己的立场——这种内在的集中的思想,从而使文本的叙述层次更加分明,更加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