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不可思议的女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7 18:55
标题: 不可思议的女人
不可思议的女人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冬季,我出差去南方某城市。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每去一个地方,最关注的就是那里的文化事业。和当地一个负责陪同我的朋友一起走在大街上,被鳞次栉比的店铺上商家的各种广告牌、闪烁的霓虹灯闹得眼花缭乱。大街上标语似乎很多,到处悬挂着大字横幅标语:严厉打击杀人、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这样的标语隔不多远就是一条,悬挂在大街的最中间。突然,迎面的一条标语不禁让我哑然失笑“坚决打击河南籍犯罪分子”。看了那条标语,心里便有老大的不理解:那么多犯罪分子,为何偏偏要打击河南籍的呢,哪里都有坏人,可哪里也都有好人呀,总不会河南人都是坏蛋吧?从南方回来后,才知道全国都在打击河南籍犯罪分子,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在批评河南人,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河南人深恶痛绝,一时间河南人成了过街老鼠。心里便觉老大的不忍,“河南人咋那么可怜,他们到底招谁惹谁了呀?”

  带着对河南人诸多疑问,我总爱向那些见多识广的人讨教。一次,与几个经商的朋友聊起了这个话题,没想到,这些朋友们一致鄙视河南人。刘总经营着一家规模极大的纺织配件公司,和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商人打交道,谈起河南人他很是气愤:“河南人,简直是不可理喻。”接着,他向我们讲述起了那次所遭遇到的河南人。那年,他出差苏州,晚上宴请几位商界朋友,宴会结束送客人回来,他和几位极其要好的朋友继续喝茶聊天,无意间,他发现在一个座椅上放着一个女式手提包。朋友们说:“没事,在这放着吧,谁丢的,一会儿自然有人来取。”果然,只一会工夫,一位漂亮优雅做棉花生意的河南女士急匆匆赶来了,她先是客气地问自己的包是否遗失在这,见到自己包的时候,她长舒一口气。出于礼貌,刘总请她检查一下丢没丢东西。她仔细地在包里翻检着,突然,她变脸失色地惊叫起来:“哎呀,咋少了两千块钱呢?”刘总惊讶万分,说:“你再仔细看看,我们大家一直都在这里,谁也没动过你的包啊。”

  刘总最后嘱咐大家:“名不虚传,河南人果然不是玩意儿,以后遇到河南人千万小心,你帮了他们,他们不仅不感激,反而会反咬你一口。”

  我不以为然,河南人哪能都是这样的呢。

  2007年4月,我去山西临汾参加了一个文学书画笔会,组委会把我和一个五十多岁的河南女人分在一个房间,听她自我介绍说她是搞书法的。这是我第一次直接和河南人近距离接触,我在心里安慰着自己,凭她的年龄,凭她一个艺术人的修养,凭我们在一个房间的缘分,我们应该会相处的不错。接下来的日子,我始终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她。在景区参观,我帮她从不同的角度和景点拍了很多照片;乘车旅游,我总是先给她找好座位;在各种宴会上,我总是把她喜欢吃的菜放在离她最近的地方;晚上冲凉,也总是先让给她……几天下来,彼此熟悉了很多,她介绍自己是某某名人的后代,家族多么高贵多么显赫多么富有,是河南数得着的大家族,丈夫经营着一家大公司,自己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可是从她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行动坐卧,我却怎么也看不出她有多么高贵和典雅。她上身着蓝花绿底的毛衫,下着红底白花短裙,看上去她整个人简直就是菜花蛇成精了。尽管她的言语时时透着优越感,处处标榜自己如何富有如何高贵,可她那庸俗的一身“行头”,我敢肯定绝对的地摊儿货……仗凭自己的年龄,她总是不客气地要我帮她做这做那,就像我前世欠了她什么似的。在颁奖仪式前夕,(后来听说)她宴请了所有组委会的人,强烈要求作为获奖代表上台讲话。然后她要求我帮她写一个讲话稿,对于如此无礼、粗俗的女人,我已经非常厌恶她,于是委婉地给予了拒绝。在那一天里她无数次要求我帮她写讲话稿,在我屡屡拒绝后,她说,我自己写完你帮我修改一下行吗?我不好意思说不行,只好答应。当晚,大家在大厅举行书画笔会,我在一张桌子前帮她修改讲话稿,大家见我一直皱着眉头在那坐着,就问原因。得知我在帮她整理讲话稿时,都鄙视地说:“扔一边去,别理她。”她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太臭了,简直是狗屁不通。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给她重新写一篇,只好顺了顺个别句子。第二天的上午,在那个颁奖仪式上,她“精彩”的讲话,让台下的同行和与会者笑得前仰后合,有的乐得干脆就蹲在了地上,就连那几位特邀的国际友人也不由得皱眉连连摇头。

  组委会发给每位与会作者一个黄色图案的“贵宾证”,作为进入各个会议厅和旅游景点,特别是进入“祭祖园”的通行证。就在“祭祖”的头一天下午,不愉快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因为那个房间里只有我们俩,每次外出参观回来,我总是习惯地把贵宾证摘下来放在床头前的那张紫色大桌子上再去洗刷。这天午饭回房间后,我依然跟先前一样,摘下“贵宾证”放在桌子上,然后就毫不设防地去了洗手间。这时,河南女人的一位男同学来了,我等着他们说完话才从洗手间出来,当时什么也没想,但下午再找“贵宾证”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那女人却安然地坐在床上并不着急,依然面不改色地和我聊天,全然不顾我的焦急。最后请来了负责给我们保卫的警察同志帮忙,警察询问了整个过程,最后分析说:“大概是那女人送给她那位男同学了?”因为明天就是“祭祖节”,所有与会人员都要凭贵宾证才能进入大会现场,我焦急万分,没有证件我可怎么办呢?最后组委会不得不对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进行了特殊照顾——发给我一个“特别通行证”。这个事件过后,参加这个会议的同行们再也不愿意理睬她,大家似乎一开始就鄙视这个河南女人,后来会议还没结束她就匆匆忙忙地不辞而别,就在她离开以后,我发现我那副漂亮的眼镜再也找不到了。

  我跟朋友说起这次遭遇的时候,朋友们异常气愤地诅咒着这河南女人,我却不以为然:河南人哪能都这样呢,兴许是让我碰上了吧。以后再遇到,自己小心一些也就是了。没想到的是:一年以后,在一个非常纯净的网络文学论坛,我又十分不幸地与一位河南女人不期而遇了。她通过网络的会员资料查到我的个人档案,并加我做QQ好友。因为大家同是女人,同是文学爱好者,同是这个论坛的会员,我自然也就毫无顾忌地同意加了她,全然忘记了一年前那次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在网络上聊得热火朝天,相互了解了对方的家庭成员、个人职业、兴趣爱好,还相互发了照片。她夸我美丽气质,夸我的文章夸我的才学并表示要和我做一辈子的好姐妹。从照片看,她应该算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女子,她在论坛并不发稿,只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注册了会员,没事就去这个纯净的文学网站去看文章,然后评论一番。同是文学爱好者,我们无话不谈,她称呼我的父母也是“咱爸咱妈”,还一再邀请我去河南做客,俨然一对亲姐妹。从一开始我就全然没有提防她并尊称她姐姐,谁知道就是这个让我信赖的姐姐却作出了让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我们去的这家网站是个计酬文学网站,一篇计酬稿子最多也就50元,且要求原创作品。大家为了挣几两散碎银子,有时就拿过去的作品或改编的稿子去贴。同是凡夫俗子,我也不能免俗。就在我那篇改编的稿子被点精品继而面临计酬的时候,这个河南女人猛然跳出来“大义灭亲”。若是别人的话,我也许非常不以为然,关键是我们一年多的交往,我们发短信、打电话、网上聊天无话不谈,我是那么信赖她尊重她,就在前几天我还把在天津笔会的照片发给她,并约定要在今年9月份去看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有过时人们给我指出来,我会永远感谢。但是,暗暗地伤人,是我所不能忍受的,不可理喻的。我伤心了好久难过了好久。我的心在抽泣,这个口口声声要和我做一辈子好姐妹的女人竟然出卖了我,这个让我在心灵上从来未曾设过防的女人,这个让我尊重的大姐。

  屡次三番的遭遇河南女人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欺骗与伤害,我一度困惑极了。这天,我看《论语》,见上面有一句“朋友数,斯疏矣”,立即也就想开了:悔不该与河南女人那样接触那样掏心。因为,亲与疏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啊。经过痛苦的遭遇而明白圣人之言,在我也是一种很大的收获了。

  我笑了,虽然有点苦涩。






[copyright]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妹姚 于 2008-12-13 16:25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7 19:02
先记号。一会欣赏!问好!
作者: 林丽霞    时间: 2008-12-7 19:14
两次与河南女人的交往,两次伤心的经历。看得我不禁也替你难过了。现在,心情好了吧?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8-12-7 19:44
河南女人坏不是你碰上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被朋友出卖防不胜防!语言流畅,真情会意。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8 01:23
你的朋友以及你所遇见的河南人,这些过程和心理反映我是理解的。当然,对于我们所接触的河南人当中其实会有这些“害群之马”,这只是个别人。而正是这些个别人影响了整个河南人的形象。其实,河南人和全国其他的省份人都是一样的。不管他(她)们之中有怎么样令人反感的行为,我们还是需要理解与包容。不过,我可以真挚地说,我的所以的河南战友都是好样的。他们的热情豁达,他们的情谊真挚还是很感动人的。我想这个“不可思议”,也会使你“大度包容”。 问好!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8-12-8 07:31
人的好坏不能以籍贯相论,不过碰到这种事情的确让人无法快乐起来。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8-12-8 08:35
写得很生动具体,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扎实的功底。不过,这样的主题可能容易“犯众怒”吧。呵呵,个人意见哟!见谅!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2-8 09:11
从写作的角度而言,本文文笔流畅,描述质感,对人物的刻画见工夫。问好朋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2-8 09:32
呵呵,怎么全让你赶上了呢。我就遇见一个河南好文友,我的博客还是她给建立的呢,虽然她已近两年不来论坛了,但感激之情仍然常记我心。
作者: 跃农    时间: 2008-12-8 11:51
两个河南女人不能代表所有的河南人吧!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12-9 08:55
标题: 文章自文章,文外话无益
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人们夸大文章的作用,认为文章能抗战,能杀敌,能打倒政敌;实践证明,这是对文学的一厢情愿。文学哪有那么大的作用?没有的。
无巧不成书,河南的几个这样的女人偏偏让楼主遇见了,并引起不快。这情绪引发着形成文章,文章对几个女人进行勾勒,读后印象较深——这本身便是一种成功。至于文章结尾,也不错。文章能有点感悟,就好。只能说,文章写了几个不好的河南女人;文章并没有说河南女人都不好。这其实很明显。
近来研究明代诗人谢榛,见一则资料,很有意思:谢榛去拜访时任顺德(邢台)知府的李攀龙,受到冷遇。于是,谢到北京后便在许多官员面前说李在顺德有许多败政。一个叫魏裳的官员听了,说:“是你亲见呢还是听说?”,谢说听说的。魏说:“你听说后便相信,是不智;听说后不直接对攀龙说而在背后说,是不忠。我鄙视你这样的为人!”说完拂袖而去。谢后来反思,也认为了自己的做法不对。
忠,是对人的内在要求。与人交往,无此一字,将会自绝于人,无论他(她)是河南人还是山东人。
在楼主文章后说这些题外话,不好意思了,见谅!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8-12-9 08:59 编辑 ]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9 09:20
问候妹妹,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许性格孤僻,我参加了几次文友聚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文字之外附加的东西,以后这类活动,就很少参加了。
妹妹工作性质决定,对于朋友交往,为政处事,我读《论语》,收获颇多。
有时候的挫折让我们长大。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2-9 11:06
看来真是一个老鼠害一锅汤.但大多数河南女人还是很善良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哪里都有这样的人啊.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8-12-9 11:45
好文,功力真不浅啊,写事写人活灵活显!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8-12-9 11:55
原帖由 柯英 于 2008-12-9 11:45 发表
好文,功力真不浅啊,写事写人活灵活显!

昨天已经读过了。真是写得活灵活现。欣赏!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2-9 15:12
  河南好像近年印象不是太好,假药(当然其他地方也多),骗子多,连北京打工的都有明显排斥限制河南人,但河南籍我至少有两个至亲,也没见他们多么不好,只是直,粗鲁。作者的巧遇,造成了不幸,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文章写得真情,文笔扎实,文风纯朴。但就整体而言,我们无法断定河南人都不好,相信你也没那意思。要不然那里的政府都该重组,民风都该重塑。问好!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08-12-9 15:14 编辑 ]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0 21:21
原帖由 林丽霞 于 2008-12-7 19:14 发表
两次与河南女人的交往,两次伤心的经历。看得我不禁也替你难过了。现在,心情好了吧?
快乐的事我会永远记住,不快的事我会尽快忘记的,问候丽霞。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0 21:24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08-12-7 19:44 发表
河南女人坏不是你碰上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被朋友出卖防不胜防!语言流畅,真情会意。好!
问候曹先生!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0 21:3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8 01:23 发表
你的朋友以及你所遇见的河南人,这些过程和心理反映我是理解的。当然,对于我们所接触的河南人当中其实会有这些“害群之马”,这只是个别人。而正是这些个别人影响了整个河南人的形象。其实,河南人和全国其他的省份 ...
呵呵,杜版说的极是,请你仔细看看我的文章也并不片面啊
作者: 毛地黄99    时间: 2008-12-10 21:33
有意思,很好的文章!

这次去南方,遇到了一个南方女人,带着不出三个月的孩子,同行人都给与很热情的照顾了~

还好啊,下车前没偷我们东西。实在说,因为知道河南人名声不好,帮忙固然帮忙,对她有几分警惕的。
作者: 武俊岭    时间: 2008-12-11 08:27
标题: 文章没有完全否定河南人的意思
我的老家南邻便是河南台前县。那里是造假有名的地方,人民币、烟酒什么的都有,近年来稍有收敛。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历史上饱受洪水泛滥之苦。百姓们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线上。人性不免扭曲——这在李准的《黄河东流去》里有所反映。几十年过去,民风自然好转。
相对而言,山东人在全国口啤就好一些,豪爽、真诚。但什么事也不论一概而论,就像用十二属相关算命似的,十几亿人分配十二个动物,其共有性决定了算命的不准确。

[ 本帖最后由 武俊岭 于 2008-12-11 15:02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11 09:03
原帖由 妹姚 于 2008-12-10 21:30 发表
呵呵,杜版说的极是,请你仔细看看我的文章也并不片面啊


呵呵。我也没说你说的是片面的呀。确实,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与认识。我总体对河南人的印象是良好的。当然,我在部队时间长,接触的都是战友,回到地方也接触过不少的河南人,都是很好的。我的一个舅舅一直在南阳的油田工作,他对当地人的印象也是非常好的。不过,遇到你所说的这样的事情,也确实很不舒服的。问好!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19:47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8-12-8 07:31 发表
人的好坏不能以籍贯相论,不过碰到这种事情的确让人无法快乐起来。
呵呵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不错的,问候邓先生。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19:48
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08-12-8 08:35 发表
写得很生动具体,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扎实的功底。不过,这样的主题可能容易“犯众怒”吧。呵呵,个人意见哟!见谅!
这样的人谁也不愿意碰到,问候秦先生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19:52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2-8 09:11 发表
从写作的角度而言,本文文笔流畅,描述质感,对人物的刻画见工夫。问好朋友!
敬版不愧大家,问候了。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19:54
原帖由 跃农 于 2008-12-8 11:51 发表
两个河南女人不能代表所有的河南人吧!
呵呵,几个素质低下的人能代表什么呢。问候跃农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19:57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8-12-8 09:32 发表
呵呵,怎么全让你赶上了呢。我就遇见一个河南好文友,我的博客还是她给建立的呢,虽然她已近两年不来论坛了,但感激之情仍然常记我心。
高版这也叫评论?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19:58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8-12-9 08:55 发表
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人们夸大文章的作用,认为文章能抗战,能杀敌,能打倒政敌;实践证明,这是对文学的一厢情愿。文学哪有那么大的作用?没有的。
无巧不成书,河南的几个这样的女人偏偏让楼主遇见了,并引起不 ...
武版的评论让我受益菲浅啊,问候。
作者: 向启兰    时间: 2008-12-11 20:04
??但愿并非所有的河南女人都这样不可思议!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0:56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2-9 09:20 发表
问候妹妹,君子之交淡如水。
也许性格孤僻,我参加了几次文友聚会,发现其中有许多文字之外附加的东西,以后这类活动,就很少参加了。
妹妹工作性质决定,对于朋友交往,为政处事,我读《论语》,收获颇多。
有时 ...
问候龙女姐姐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0:58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8-12-9 11:06 发表
看来真是一个老鼠害一锅汤.但大多数河南女人还是很善良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其实哪里都有这样的人啊.
风铃所言极是呵呵问候了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0:59
原帖由 柯英 于 2008-12-9 11:45 发表
好文,功力真不浅啊,写事写人活灵活显!
感谢柯英问候了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1:01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8-12-9 11:55 发表

昨天已经读过了。真是写得活灵活现。欣赏!
感谢廷伟问候了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1:02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2-9 15:12 发表
  河南好像近年印象不是太好,假药(当然其他地方也多),骗子多,连北京打工的都有明显排斥限制河南人,但河南籍我至少有两个至亲,也没见他们多么不好,只是直,粗鲁。作者的巧遇,造成了不幸,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 ...
看来梁君也受过害啊,问候!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1:03
原帖由 毛地黄99 于 2008-12-10 21:33 发表
有意思,很好的文章!

这次去南方,遇到了一个南方女人,带着不出三个月的孩子,同行人都给与很热情的照顾了~

还好啊,下车前没偷我们东西。实在说,因为知道河南人名声不好,帮忙固然帮忙,对她有几分警惕的。 ...
问候毛先生!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1 21:06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08-12-11 08:27 发表
我的老家南邻便是河南台前县。那里是造假有名的地方,人民币、烟酒什么的都有,近年来稍有收敛。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历史上饱受洪水泛滥之苦。百姓们流离失所,挣扎在死亡线上。人性不免扭曲——这在李准的《黄河 ...
再次感谢武版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8-12-11 21:15
切身的感受用文字来表达,也许是自我解嘲的好办法之一。这样不仅自己释然,而且还锻炼了文笔,支持。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08-12-11 21:32
标题: 回帖
近则烧身远则疏.这是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虽然有点消极,但人心不古的今天却被很多人推崇.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处身立世,相信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观点.善恶全在一念间,世事岂能一言盖之.但作者所描述的遭遇也不仅是河南女人的代表,甚至全世界都有这样的人,且不仅女人,男人也有.,人的好坏不是国籍年龄种族性别决定的,而是环境造就人才,正如乱世出英雄一样.要怪就怪今天的人太功利聪明了.所以人们常常怀旧.问好作者希望多见佳作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3 13:37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8-12-11 21:15 发表
切身的感受用文字来表达,也许是自我解嘲的好办法之一。这样不仅自己释然,而且还锻炼了文笔,支持。
感谢若水评论,也许文字能让自己释然吧,问候!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3 13:42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8-12-11 21:32 发表
近则烧身远则疏.这是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虽然有点消极,但人心不古的今天却被很多人推崇.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处身立世,相信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观点.善恶全在一念间,世事岂能一言盖之.但作者所描述的遭遇也不仅是河 ...
问候郭玉琴朋友,很赞同你的观点,“哪里都有灵芝草哪里都有牦牛吨”我家乡的这句俗语或许能解释人性的特点吧,再次问候并感谢。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