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参差荇菜 [打印本页]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3 17:19
标题: 参差荇菜
参差荇菜



  水荷叶是我小时候常见的一种水草,但这次回老家我却再没看到它的身影。


  离开老家二十多年,家乡的变化还真不小,不说别的,单说树木,就很让我吃惊,我离开这个小村庄的时候,庄上人家的家前屋后,还到处可见洋槐、柳树、桑树、泡桐等多种杂树,但这次回来,我在庄上转了一圈,却只看到杨树一种,田间地头是,家前屋后也是,其他的品种,我一棵都看不到了,虽说早就知道老家在打造意杨之乡,但这样整齐划一的结果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我在庄上转悠,走到四舅家门前的那口小汪塘边,就停下脚步,这口小汪塘是我童年时期的乐园,只要不上学,我大多数的时间都会耗在它的旁边。春天的时候,小汪塘里会有一些黑色的小蝌蚪成群结队游来荡去,像是孩子在水边读书一不小心把书本上的小逗号抖落到了水里,泡的老大,全身浮肿,过些日子,这些小蝌蚪就会伸出四条腿,变成一只只指甲盖般大小的小青蛙跳上岸来,刚上岸的小青蛙还拖着小尾巴,很滑稽的样子,在草地上蹦来蹦去,要再过几天小尾巴才会慢慢消失;夏天,小汪塘的水面上会有一种叫做“卖盐的”的水虫四处游弋,像是技艺高超的滑水健将,倏忽在东,倏忽在西,行动迅疾。水里长着苲草,苲草间时常会有一些透明的小虾蹦跳,还有一群一群的小小鱼儿,也是全身透亮,看得出是刚从鱼蛋里孵化出来,还没经历世间的沧桑。除了苲草,水面上多的就是水荷叶了,它们开一种黄色的小花,很是漂亮。


  但我眼前的小汪塘却不是以前的模样了,水面上充斥着一大堆乱糟糟的叫不出名字的水草,挨挨挤挤,密不透风的样子,苲草还有,却看不到一片从小就很熟悉的水荷叶椭圆带尖的叶片,我又到二道河边去看,去高松河看,情况都是如此。我问四舅,你们家现在吃水还到高松河去挑吗?他说,早不了,现在都吃自来水,从卢集那边接过来的。高松河的水也不能吃了,上游龙门口那里前些年建了家化工厂,这条河的水就变黑了。


  想起一位学植物的朋友说过的一句话:水荷叶是一种爱干净的水草,看一片水域有没有遭污染,就看水荷叶能不能生长就行了。看来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我老家人和这位朋友说的水荷叶就是荇菜,我起初并不知道它的这个名字,就像不知道马蹄菜叫莼菜一样。知道它叫荇菜的时候,我已经上了中学,有一次语文课上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老师在讲“软泥上的青荇”时,随口说了句:青荇就是荇菜,荇菜就是水荷叶。我课后翻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荇菜”的解释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花黄色。果然就是我老家的水荷叶。


  水荷叶和马蹄菜是两种长相极其相似的水生植物,要是对它们不怎么熟悉的人,光凭肉眼还真难以区分,它们都长了椭圆的叶片,大小形状也差不多,只是水荷叶的叶片与马蹄菜比起来,稍稍有些尖而已,但这个尖也必须是你在把它们俩拿到一起比较后才得知的,单个的看,你还是不容易分辨出哪个是水荷叶哪个是马蹄菜。容易分辨的是它们的花,水荷叶开黄色的花,色彩艳丽,而马蹄菜的花则是暗红色的。如果你肯下手,那也好区分它们,马蹄菜的茎和叶背都有透明的黏液附着,摸到手上粘兹粘兹的,有滑溜溜的感觉,而水荷叶的茎和叶上却没有这些,摸到手里的感觉跟其他的水草比如荷叶、菱等没多大的区别。


  水荷叶是我老家极常见的一种水草,因其常见,所以普通,普通到毫不起眼的地步,它在老家人的眼里,除了能作为猪菜之外,好象也没什么特别的用途——马蹄菜也是如此。而我老家能作为猪菜的野草还有许多,它的存在与否不在人们的关注之列,所以在我提起水荷叶的时候,四舅也好象如梦初醒,说:哦,是好象有几年没看到水荷叶了。


  我之所以到了小汪塘边会想起水荷叶,还是因为它的那个“荇菜”的名字,作为水荷叶,它在乡人的心目中寂寂无名,但作为荇菜,它的名气就很大了。大凡读过几天书的人大约都会知道《诗经》,诗三百你不一定每篇你都会背,但那篇《周南·关睢》你却一定不会陌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作为《诗经》的开首,它的名声太过响亮。


  荇菜就出现在这首著名的诗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它在一首诗里反复出现,一唱三叹,频率比那“雎鸠”要高上几倍,可以与“淑女”等量齐观。读这首诗,女子采摘荇菜的场面历历如在眼前。


  女子采摘荇菜干什么?当然不会是玩,“左右采之”这个动作,让人想起采茶姑娘,据说,周代初期,祭祀祖宗神灵要用荇菜羹,取其高洁之意,女子采荇,就是在为敬神作材料上的准备。


  由此可知,荇菜是可以吃的,翻翻古代文献,说荇菜“嫩叶可食”的也不是一处两处,荇菜的味道一定也如莼菜般爽滑可口吧,我没有吃过,这也是瞎猜,至少是现在,我很少听有人说吃荇菜了,我在江南,也只吃过莼菜羹而没有吃过荇菜羹,更不用说我老家了,不单是荇菜,就连名气更大的莼菜,也只是作为猪的饲料的。


  莼菜也是见于《诗经》的水草,在《鲁颂·泮水》篇中,是跟水芹一起出现的,它在当时叫“茆”——“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有人考证,这个“茆”就是莼菜。应该说,无论是在《诗经》中出现的位置还是诗本身的有名程度,莼菜都不好和荇菜相比,但何以它在后世的名气要比荇菜大上许多?这就不得不说到张翰,不得不说到“莼鲈之思”了。看来,广告的力量还真的不可小觑,怨不得现在的人这么注重宣传呢,原来,老祖宗早就放好了样子。在这件事情上,荇菜就好比是先长的眉毛,莼菜则是后长的胡须。


  好在,我还是找到了荇菜曾经作为菜蔬的有力证据,那天翻看陈继儒的《岩栖幽事》,里面有段文字,就是记述的这个事情,原文如下:


  “吾乡荇菜,烂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载,遂为渔人野夫所食,此见于《农田余话》。俟秋明水清时,载菊泛泖,脍鲈涛橙,并试前法,同与莼丝荐酒。”


  陈继儒是上海松江人,生于明代,号眉公,有《陈眉公集》传世,“春水渐宽,青青者芹,君且留此,弹余素琴。”的好句子就是出自他手。从他上面的这段记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荇菜可吃,而且味道不错,至少生活在明代的上海人经常以此为食。


  眉公先生所述之法,有心人不妨一试,或许会有意外收获。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08-12-13 17:26
看了韩先生的文字 学到了不少东西啊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2-13 17:27


是这种植物吗?欣赏,很感兴趣,问好!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8-12-13 17:36
看这样的文字长知识。问好了。祝周末愉快。:)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08-12-13 17:50
好文章!
朴素而温暖!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3 17:58
你的文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欣赏了
作者: 妹姚    时间: 2008-12-13 17:59
你所说的那个“卖盐的”水虫,在我们家乡称“磨香油的”,呵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2-13 19:29
具象抒情,文笔逶迤,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很有韵致。好文章,精华支持!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8-12-13 19:30
有趣有理。《诗经》诗解真是好极了。这些菜,把诗情调动起来,就有非常的意味了。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8-12-13 19:47
韩兄好,也跟着你欣赏一下荇菜?
倒是若雨图片上的那种吗?
哈,走进诗意文字。
问候你。
作者: 绝版蔷薇    时间: 2008-12-13 20:56
呵呵,继续学习中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8-12-13 21:10
读这样的植物写法,受益。学习!
作者: 堂珂    时间: 2008-12-13 21:12
读了韩老师的文章,感觉到了诗经的年代,真是长了见识!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8:37
原帖由 刘敬胜 于 2008-12-13 17:26 发表
看了韩先生的文字 学到了不少东西啊 !
谢谢敬胜第一时间的阅读。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8:39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8-12-13 17:27 发表


是这种植物吗?欣赏,很感兴趣,问好!
这个图片看不到啊。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8:54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8-12-13 17:50 发表
好文章!
朴素而温暖!
谢谢啊,呵呵。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05
原帖由 妹姚 于 2008-12-13 17:58 发表
你的文章总是让人眼前一亮欣赏了
谢谢妹姚的欣赏。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8-12-14 09:05
原来我们平素看到的东西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名气了.
看琴版帖的片片,这是常见的植物,只是不知道能吃.问好韩老师.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06
原帖由 妹姚 于 2008-12-13 17:59 发表
你所说的那个“卖盐的”水虫,在我们家乡称“磨香油的”,呵呵
呵呵,这个名字也好玩,有的地方叫“卖油郎”,跟你那地方的叫法差不多哦。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15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2-13 19:29 发表
具象抒情,文笔逶迤,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很有韵致。好文章,精华支持!
谢谢一兵兄的精华支持,风格还不敢当,只能说是个习惯吧。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19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8-12-13 19:30 发表
有趣有理。《诗经》诗解真是好极了。这些菜,把诗情调动起来,就有非常的意味了。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川媚的欣赏,学习不敢当,多批评才是。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19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8-12-13 19:47 发表
韩兄好,也跟着你欣赏一下荇菜?
倒是若雨图片上的那种吗?
哈,走进诗意文字。
问候你。
是啊,荇菜就是若雨图片上的那种。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8-12-14 09:21
写的厚实,感觉味道好极了。支持精华!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21
原帖由 绝版蔷薇 于 2008-12-13 20:56 发表
呵呵,继续学习中
你的那两个菜写的好,里面有人生。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24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8-12-13 21:10 发表
读这样的植物写法,受益。学习!
你的那篇落梅文字解读文章写的好,用心了,你是个有心人。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26
原帖由 堂珂 于 2008-12-13 21:12 发表
读了韩老师的文章,感觉到了诗经的年代,真是长了见识!
写的不好,堂珂 多批评。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28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8-12-14 09:05 发表
原来我们平素看到的东西早在很久以前就有名气了.
看琴版帖的片片,这是常见的植物,只是不知道能吃.问好韩老师.
问好风铃,古人吃的植物要比我们现在人吃的多的多:)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4 09:31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8-12-14 09:21 发表
写的厚实,感觉味道好极了。支持精华!
呵呵,味道好极,好象高兄吃过似的,开个玩笑。谢谢高兄的支持。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08-12-14 11:11
标题:
文风淡而淳朴,亲近山野田园,回味往事历历在目,返朴归真。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8-12-14 13:02
娓娓的叙说,予人知识,启人心智。拜读并学习韩兄美文。问好!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8-12-14 13:15
如此参差荇菜,融入了生活,融入了诗意,也融入了久远,读来清新自然,意趣横生。欣赏韩老师的文章!问候你!
作者: 紫荆花    时间: 2008-12-14 14:45
哈,有人跟着你写吃的了,看来中财要摆盛宴了啊。不错!
作者: 向启兰    时间: 2008-12-14 14:52
??诗经里说的是这个呀?真是孤陋寡闻至极,这几句诗上中学时就背过了却一直没去弄明白这“荇莱”是什么,学习了。
作者: 落梅    时间: 2008-12-14 15:04
清新的水荷叶,仿佛还凝着露珠。在这个荒芜的冬季,读来是这么的赏心悦目,清透玲珑。

问好!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8-12-14 16:46
学习本家的文章,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冬安。
作者: wzq3316    时间: 2008-12-14 17:18
于平静的叙述中是很能见出真情的。问好开春兄,祝快乐。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15 00:48
荇菜是一种爱干净的水草,看一片水域有没有遭污染,就看水荷叶能不能生长就行了。在过去,像这种水生植物是极为常见的,可是随着环境的恶化,许多种水生植物已经消亡。这不得不使人感到喟叹。当然,对于曾经鲜活的水生植物的依恋,我们同样是充满感激的,不光只是作为一种植物的生存,还有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支持精华!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16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8-12-14 11:11 发表
文风淡而淳朴,亲近山野田园,回味往事历历在目,返朴归真。
多多批评指正。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17
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08-12-14 13:02 发表
娓娓的叙说,予人知识,启人心智。拜读并学习韩兄美文。问好!
谢谢光临,多指正。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18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8-12-14 13:15 发表
如此参差荇菜,融入了生活,融入了诗意,也融入了久远,读来清新自然,意趣横生。欣赏韩老师的文章!问候你!
问候西溪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18
原帖由 紫荆花 于 2008-12-14 14:45 发表
哈,有人跟着你写吃的了,看来中财要摆盛宴了啊。不错!
呵呵,这样好啊,吃的多,说明生活质量提高啊。哈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19
原帖由 向启兰 于 2008-12-14 14:52 发表
??诗经里说的是这个呀?真是孤陋寡闻至极,这几句诗上中学时就背过了却一直没去弄明白这“荇莱”是什么,学习了。
诗经里草木很多,我不认识的也许多。多交流。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20
原帖由 落梅 于 2008-12-14 15:04 发表
清新的水荷叶,仿佛还凝着露珠。在这个荒芜的冬季,读来是这么的赏心悦目,清透玲珑。

问好!
你的文字更加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向你学习。问好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20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8-12-14 16:46 发表
学习本家的文章,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冬安。
多提宝贵意见啊,本家。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09:26
原帖由 wzq3316 于 2008-12-14 17:18 发表
于平静的叙述中是很能见出真情的。问好开春兄,祝快乐。
问好志强,你的文章越写越好了。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5 11:14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15 00:48 发表
荇菜是一种爱干净的水草,看一片水域有没有遭污染,就看水荷叶能不能生长就行了。在过去,像这种水生植物是极为常见的,可是随着环境的恶化,许多种水生植物已经消亡。这不得不使人感到喟叹。当然,对于曾经鲜活的水 ...
永生好,你那边是不是也叫荇菜为水荷叶?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8-12-15 11:21
我先记下来,再读你的文章,从从容容,包含好多知识,借一鉴去~
作者: 何永飞    时间: 2008-12-15 11:22
读韩老师佳作的最大感受是知识渊博。问好!!!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8-12-15 21: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6 11:03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8-12-15 11:21 发表
我先记下来,再读你的文章,从从容容,包含好多知识,借一鉴去~
呵呵,记什么啊?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6 11:04
原帖由 何永飞 于 2008-12-15 11:22 发表
读韩老师佳作的最大感受是知识渊博。问好!!!
永飞夸奖了,多交流。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6 11:11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8-12-15 21:45 发表
  读着作者的这一个草木花蔬系列,自然生香,颇为受益。
谢谢,多交流,你的文字很棒。
作者: 西西吟    时间: 2008-12-16 20:17
韩兄的文字实在是精致,每次读阅都不禁要赞叹。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8 10:03
原帖由 西西吟 于 2008-12-16 20:17 发表
韩兄的文字实在是精致,每次读阅都不禁要赞叹。
谢谢西西一直以来的关注。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8-12-19 09:29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8-12-18 20:27 发表
在古老的文字里穿行,就仿佛行走在古老的岁月,您让我时空的切换中感悟现实与古典。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章。
谢谢朋友关注。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