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秦时明月 于 2008-12-19 18:41 发表
很久远的往事的回忆.虽是简陋贫瘠的年代,其实,对于每个人的童年来说,都是丰富的.这样的回忆虽增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却也弥漫着无限温馨的情愫.问好海怡大姐.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8-12-19 19:52 发表
回海怡朋友:本文我看了多遍。你在文章里的质朴文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笔触上看,本文属于白描的手法,具有清纯质朴的韵致,但是如果采用小说化的方式来描述,上述特点就有被遮蔽之嫌,我以为,解决的办法之一是在内容的衔接和过度方面,可以多用散文化的语言来勾连,这样效果就会更加突出的。个见,仅供参考,再次问好 ...
原帖由 海怡 于 2008-12-19 19:03 发表
谢谢敬老弟的一贯支持和认真点评。我很想听到此篇的不足,我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我知道,只有知道文章缺少了什么,哪里不足,努力的去一遍遍的修改,一个人的文字写作能力才能提高。敬请指教。
祝周末愉 ...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8-12-22 11:10 发表
看了修改后的文章,然后又对照了原文,发现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也就是按照了敬老的意见进行了很好的语言组织。这样一来,小说化的成分就少了不少,语言上更丰富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过往旧事总会在不经意间潆洄于心田。我们怀念,我们回望都是生活审视的一种方式。文字里显现出的是一颗温润而柔软的情愫,深邃而丰富,有经得起摔打的结实筋骨。再请敬老过目!
原帖由 绝版蔷薇 于 2008-12-22 13:45 发表
看了海怡大姐的回复。深为感慨。有时写,总觉得辞不达意,一落笔就觉得不能准确而迅速地抵达自己的设想。这时候,多么希望得到朋友的指引啊,具体的,有范读的指引。呵呵,当然,我是觉得我写得不老实,笔力不逮拿自己无奈了。
这篇文章我也仔细地读了两遍。才疏学浅冒昧而谈,望大姐勿笑。我对大姐这类文章,概括地感觉,是老派人物传统的笔法,其味重在清淡、质朴。以诚实的态度做文章。是不需要太多技巧,太多修饰的。像一盘自家院落中的柿子树上摘下的柿子,用棉布衣襟擦擦,装盘即食。这样形容,我是觉得修改稿已经很好,很亲切,很自然。
读新凤霞的书,20年间我从不同城市的图书室借来反复看过两次,按说她文化不高,写法基本毋论什么文理章论刻意拔高。读汪曾淇丰子恺等前辈的文章,也是感觉清淡有致,别有韵味。大文化人,非文化人,他们的文章,一样地好看。我想,妙决就在于书写内心,本着诚实的态度去写吧。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