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与取暖有关
[打印本页]
作者:
茅舍
时间:
2008-12-31 16:13
标题:
与取暖有关
与取暖有关
进入寒冬,皖南山区农家取暖还是以木炭为主要原料,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木火桶、红泥小火炉。火桶用来烤火,红泥小火炉用来温火锅。一家人坐在火桶上谈天说地,桌子上摆着红炉小酒、腊鱼腊肉和各种菜肴,过着食有干饭,冷有火烤,不羡英雄不羡仙的日子,也算得是山里人的一种悠闲。
记得小时候,江南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外面大雪纷飞,屋檐上吊着老长的冰棱。中午放学回家,寒风推着我往前跑,冷得我上下牙齿直打架。回到家,一进门就嗅到了火桶里焐着饭菜香,我伸出冻僵的手,翻开搭在上面的旧棉袄,先把手烘热了,再拿出碗筷盛温在搪瓷缸里的饭菜吃。滚烫的饭菜下肚,全身顿时暖和起来。有时母亲还在早上将生山芋焐在火钵的灰堆里,等到中午回家,我们又可以吃到又甜又香的熟山芋了。一到晚上,我睡在被窝里,总看到母亲端坐在滚热的火桶上,就着微弱的煤油灯光,不是纳鞋底,就是给我们缝补衣裳。睡觉前,母亲还要将火桶折子放在火桶上面,再将我们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袜,放在上面烘着,早上起来穿上身,特暖和。火桶是慈母给儿女制造温暖,又是拒风霜雨雪于室外的宝物。
老家的火桶有多种样式,有大有小,一般是圆形,还有一种呈船形的大火桶,是专供老年人坐着或躺着烤火用。长江北边的人到江南来,见到农家堂屋里摆了那么多火桶,感到不可理喻,有的甚至拿出相机拍照,以为是前朝的古董。其实,他们还没有到过深山区,那里人家不仅有火桶,堂屋中心还摆有火盆,砌有火塘,一天到晚都烧着火,火塘里煮一壶热茶,有朋自远方来,就让到火塘边围坐品茶,旁边放张八仙桌,煨上一个三鲜火锅汤,四周摆上四盘八碗的咸鱼、咸肉、咸鸭蛋、咸萝卜、山芋粉丝、洋生姜、辣酱、腐乳等菜肴,拿出自家酿造的谷酒或糯米酒,就着火炉,交杯换盏,对饮起来,如此这般也能体悟到城里人那种
“
绿蚁新醅酒,红炉小火炉,晚来无欲雪,能饮一杯无
”
的滋味来。
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古老的火桶已逐渐被现代取暖工具所替代,城市里有暖气,小城人家一般用的是电火桶。到了我们孩子的孩子的时候,也许木火桶和红泥小火炉等旧式温热取暖的工具,只有到民俗博物馆里去寻找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8-12-31 16:26
笔触温馨,感念的色彩浓郁,不错的文笔,如果能够再展开一点,应该会更理想的。问好朋友!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8-12-31 16:27
质朴自然的文字,欣赏,问好朋友,祝新年快乐!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8-12-31 17:33
先记号。问好!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08-12-31 21:57
问好王老!很高兴在这里遇见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 01:03
与取暖有关的文字总是温暖心扉的文字。作者对场景的叙述沉稳而纯熟。那些木火桶和红泥小火炉等温热取暖的工具,曾经是我们生活中温暖的工具,纵然老旧,可是在心里却时时氤氲着温暖的气息。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1 01:04
原帖由
飞花落叶
于 2008-12-31 21:57 发表
问好王老!很高兴在这里遇见您!
呵呵。他老人家去年7月份是我介绍过来的。他主要在陶渊明版发文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1-1 11:14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1 15:13
新年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3 01:01
提读下。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