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2-6 10:13 发表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的渊源和文化血脉的流淌,是很容易断裂或者被湮灭的,作者的这个系列,在这点上来说,无疑具有拯救的意义。我也正是基于如此的考虑,对本文进行精华支持!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2-6 10:13 发表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的渊源和文化血脉的流淌,是很容易断裂或者被湮灭的,作者的这个系列,在这点上来说,无疑具有拯救的意义。我也正是基于如此的考虑,对本文进行精华支持!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2-6 10:25 发表
有一个传流的笑话,至今还被很多俐侎人津津乐道。据说有一户人家,向另一户人家借了二十个鸡蛋待客,借到了鸡蛋后,就留下了二十颗火烧蚕豆给被借方,被借方的主人就把火烧蚕豆放进了一个赶集喜欢背的背包里,也忘记 ...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2-6 11:00 发表
这样看来,俐侎部落的文化是多元的,也极具开发价值,就犹如藏在深闺中,内秀、温婉、含蓄待嫁的新娘,等待有人去认识,去包装,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继续欣赏你的系列散文《黑之灵》。支持精华!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2-7 14:11 发表
这期读到作者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承袭了探究历史上俐侎人迷宫一样的形成原因。文笔严谨,内容独特,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拓展和鲜活性。各个民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血脉均不同,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文字工作。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2-9 08:52 发表
没有本民族的语言,从不识汉字到识得汉字,俐侎人部落的家书都是写在口头上的。长此以往,这样的方式应该不会改变了。倘若如此,俐侎人部落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把家书写在口头上的部落民族了。
尽管随着时 ...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09-2-9 20:04 发表
这篇文章和有旺兄的这个系列最大的价值在于对俐侎人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拯救,确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民族,或是各民族的一些支系,他们的文化正在濒临灭绝的尴尬境地。文字朴实,耐读。欣赏并问好有旺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