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章三题
◇梁星钧
转
由于珍惜,由于眷顾,不想悄然隐退,不想销声匿迹,便给自己设计和布置了精心的结局,这个结局的每个棋子,每一步骤,是经自己早备好的,预计中的,都一一照计划行使了。
效果是明显的。不出所料,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虽遇到一点小挫折,但无碍大局,不影响预期目标的如期实现。
实现目标的感觉是多味的。喜悦激动后有落寞,有孤独。想当初时,不达目标百折不挠,为了目标忍辱负重;可是一旦达到目标,当荣誉渐淡,又觉凄楚茫然,这时已然觉得,人生从无到有,最终又归于无。得到虚无,度于过程。
下一轮开始了。你换姿以入,或暂退避,原想好的,轰然之后销迹,把余音拖得轻轻淡淡,画一道美丽的结束音符,任自流泻,到时嘎然而止。
岂料,这个音余尾巴没有作好,不够精致,不合整体,岂肯善罢干休!补作重作,不敢懈怠,用尽辛勤,竭尽心智,画好这条光明尾巴。
把一段的句号画圆了。圆满地实现了原定目标,甚至,这个结尾出乎意外,超乎寻常,比原想的还要美,还要引人注目入胜,这时,原想的计划被打破了,原定的局限被拓展了,新的想法诞生,要继续走下去,乘胜前进。
是胜利带来的鼓舞,是成功带来的激情,是希望带来的自信。回顾当前决定,由失意而造成,为不进而思退。两者相合,居败思退,胜则思进。其中的至要是,退要退得精妙,退得光彩,退得机巧,非仓皇败北。现在要思考的,进的策略,要沉着冷“进”,从容而进,不要盲目冒进,不要激(动而)进。
这是一个奇特现象。是一个胜败转换的程式。胜败互换,推动了事实历史进程,推动了人心的微妙变化,推动了阴阳变化的晴雨日程。是生命进程的固有常态。
后面的路是跌跌撞撞的。前面的路布满不定。诚惶诚恐,小心翼翼,辛勤机智,善用机遇,灵活机动,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我们既未畏惧已逝,何又焦虑将来?存希望而生新的希望,有失望而必更大失望。冷静沉静是需要的,必要的退一步甚至大退步也是必要的,如跳高跳远,退是为进;但是,进给人的希望更大,但别忘了镇静,克制。两种情形,都可转化,关键在于壮心不灭。说穿,万物可用,万事可转,腐朽可以化为神奇。
静
《新华字典》里“静”有两个含义:一、行动上停止的,二、声音上没发声。这是从见闻所谈的,是一般的情况,但还有一种情况,即思想和心情。
我常常令自己静下来,不看不听,可脑子里仍在想问题,心里也时常翻江倒海,波涛汹涌,这也算是静吗?应算不是。我理解的静是,心如止水,或至少应该平静下来,保持常态,或保持冷态。
有人会说,心脏一刻离不开跳,这怎么保常态冷态呢?我说这是另一码事。那万物停止运动,万象没有声音,其内部没分子运动,没声息吗?我说的心静,是指眼睛耳朵歇息了,心脏头脑也要很好歇息。
而实际情况是,一个人眼睛看多了,眼花缭乱,耳朵就难听得进,心脑也难记得住;相反,听也一样,又看又听又想能同兼容并作好几乎难找。都会各有侧重。
我一向注重多写,把见闻形成的感觉和思想写出来,心里很痛快,身体很平衡,如世间万物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如人每天的吸收排泄之后才能进食。似乎我进食不是目的,吸排才是目的。运用到写上,我重排了秩序,写作是目的,读仅仅退居为手段了。
可是最近读得太累太多。一扪心思沉醉了新散文。实说我对新散文有盲目崇拜的趋向,源于书店里见他们出了一本《新散文百人百年》专集(出一本书也没什么,关键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我按图索骥找到该网,署名供文并注了册,然后成为可阅读评论发文的千人大军中的一员,一度我着实被一些晓有人气名气的文章给迷住了,既(推)崇拜又感到望尘莫及。但我后来忽觉得文好是好,普遍质量也高,但就是读得发累,碍眼:多长篇大论,多研究论述,好像无深厚、沉涩、博大不称为新散文;多排版文字挤得密密麻麻,好像字数少了就说不清,论不到;多叙描应景写实之作,少心灵极品精品,好像新散文大多是写实家,极少有写虚空和心的;多酶涩艰深之作,少浅显易懂朴实文。这令我不得不想起一句话:大家是越写越朴实。只有新手才故作艰深和花里胡哨。当然我不是说新散文上的是新手,相反他们大多都是老手、大手笔!我也想起了女人,小姑娘穿得花花绿绿(心脑少东西),老妇人很素雅很洁净(价值在思想和人格了)。尽管之中名人名作很多(许多直接选用于《中华散文》),但我认为也弥漫了一种不正常的空气,久了会背离新散文“有情、有思、有趣、无界限写作”的宗旨。应知,前三者都是最基本和主要的,后者只是散文的形式。所以马明博站长提出:应“静”下来,写得慢些。
电脑上看这样的东西我确实累了,困了,也坐得腰酸背疼,所以减少下来,冷下来,静下来。
可不看不听(不写),脑子和心思就踊跃开来。我又努力静心,止住狂热的激动心跳。原来我有忧呀,我有怨呀,我有情呀,我也有爱呀……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让我心静下来。我甚至也想过,为平衡起见,为调节起见,心脑活跃一下也没什么不好,但我怕心浮而失误呀,这会影响我的工作,也会影响我的创作。更何况,我需求一份真正的宁静。
要真正静,或许只有在睡着了。这时闭眼了看不见什么,耳歇了听不见什么,心脑歇了想不到什么,虽然也有睡梦,梦里又见又闻又思,但毕竟是睡梦中的潜意识,是冥冥的另一世界的事,和一个生态人的行动无关。
我真正想不睡也静下来,让心脑止住狂跳和胡思乱想。我采用的办法是:深呼吸,长呼短吸,即道家讲的“导引”,这是养生之道,延年益寿之道,也是静之道;其次我冷静回顾( 眸)打点一桩主要的事,当务的事,喜爱的事,我冷冷思之会有什么蛛丝马迹,会有什么没做完没做好,会有什么特色和惊人的惊喜发现;最后用思想串起来,找到和探究出一个本质的“内核”,再诉诸喷洒于笔端,像农人给禾苗浇水,是为了那一片禾苗,是为了浇灌我心灵的那一片绿洲。我这样做,是把静与养生联系起来,也是把静与成就联系起来,依靠方式和手段仅仅是吐纳,仅仅是冷静、克制、制动下来的梳理和思想打点。
这也不是真正的静。佛静则去山寺一门问经,道静则是“无为”而胸藏“大有为”,庄周说脱离逃避视而不见不是真正的静,而“心远地自偏”,视一切为宇宙自然间的尘埃(粒)才是静……我静则是眼静、耳静、心静,当然心静并不是不跳动(否则没人了),而是平静不激动,不慌乱。这还不够,因为这不是易做到的,也不是易坚持的。
我的静观,是峰与谷,是忙与闲,是阴与阳,是败与成,是艰辛与理想……的错落和对峙,和谐与共鸣。是一种感觉,是调节下的,通往人生美好通途的一种欲速则不达,姗姗而行,缓缓而去,是一种冬天里包裹的夏天,是一种秋天里包裹的春天。我的静是全身心每个器官都在休息。是物与我的共鸣和和谐。是一种优雅的稳定和平衡。是神灵赋予我灵智的时候。
变
一个动荡的人需要静,一个静止的人需要动。都是讲的一个“变”字。
变则通。世上万事万物因循循相因而亘古不变,不变则僵化垂朽,不变则毫无生机。欲让世间增色增辉,需要除却陈规陋习,需要打破常规,要有变的思想意识,要有变的胆识气魄,要有变的持久恒心,要有变的实际行动。变则通,变则万物协调和谐。变则新的世界格局方能形成,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和日益昌盛。
变则进。欲进则变。有变则进。如一味因循守旧,哪些昔日耀眼辉煌,也会成为过眼烟云和落地黄花。我们有许多人不是不聪慧,不是不勤劳, 为什么总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呢?检点起来,皆少一个“变”字。没有废除旧的陈腐,怎能吐故纳新?哪有新的容身之地!将所有的陈旧废料全丢进缸,搅动起来,加进新的色料,重新配置,即成为新色。这是变废为宝,这是万物变通的道理。历史上的社会进步,没有不通过变革而实现的。改革是什么?也可浓缩为一个“变”字。人欲进步,欲胜昔超越,没有不通过变而实现的。
变则活。如果一潭静水,你不妨投进一块石子,则会出现涟漪;如果一局僵棋,你不妨使出一着险(奇)招,对手立即就会惊恐甚或束手无策;如果一桌素餐,你不妨平添一道绝活,这餐便会立即令人胃口大增;如果一场绝恋,你不妨采用“ 死亡 ”疗法(如果别无它法),把感情索性推至险地,这样既可以一试真情,也可以力挽狂澜,兴许还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哩(孙子兵法的威力这时你可以身体力行和受益无穷)………这么一些静止的、僵死的、险绝的、毫无生气(机)的事物,经你这么一变,嘿嘿,则通了,则全盘活了。原来世界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悲观,那么无可救药,就连荧屏也换了幕,图画也变了色,人的精神和心态也改变了,江山也变颜了。
可惜有人怕变。他们固守不变。怕犯风险,怕路途凶险,怕伤筋动骨,怕运筹和承当责任,只想吃现成饭,走现成路,墨守陈规,不厌其烦地捍卫自己的旧习惯,他们生怕触及和影射到自己的缺限,更不要说伤及其心灵魂魄。故他们很愚昧很空虚很苍白。正因为他们不思图进,所以就恐怖害怕和打击压制新事物,害怕这世界变,他们视之如临深渊,如临大敌,甚至公然恐之为到了“世界末日”。 精神和心态也改变了,江山也变颜了。
世界就这么巧。亘古不变,万代相传。巍然不可撼动,你要么望而生畏, 吓破了胆,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望而却步,作世俗的奴隶,作盲从的仆从,作守旧的种子。要么就奋然图变,把勇气和智慧加在一起,胆大而细心,找好目标,备好退守,这样你就可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大无畏的精神,既改变自己,也改变这个世界,推动人类的进步和文明。 世上万事 万物都在变中。“座地日行八万里”。我们要敏锐,要顿悟,不要糊里糊涂,要作生活的有心人,要作世事的强者和能动者。在变中我们告别过去,开创未来,在变中我们赢得一个崭新世界。在变中我们英姿招展,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完成并实现自己的再生和辉煌。
万事变则立则成。
[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09-2-19 10:3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