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梦回唐朝忆太白
[打印本页]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2-19 21:35
标题:
梦回唐朝忆太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19 编辑
梦回唐朝忆太白
梦餍深处,时光轮回。公元前
713
年,我身着一件怪装,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长安街上。小贩的吆喝声回荡在耳畔,西域的驼铃声摇曳在大街小巷。开元盛世,唐朝的繁华历历在目。提起前襟,迈进一家小酒馆,自斟自饮间听到各方谈士相聚而言:
“
生不用封万户侯,只愿一识韩荆州。”脑海中正勾勒韩荆州到底何许人也之际,只见一白面书生倚窗而坐,此人眉宇间充满傲岸之气,举止中透出不凡。
故事便由此开始,此人乃陇西成纪一介布衣,早年流落于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但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只因出生时母亲梦到长庚星,便以太白命之。此人姓李名白,因常以青莲自比,故号青莲居士。
他以一篇《与韩荆州书》毛遂自荐,不卑不亢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心愿,文词间才华横溢,博得韩荆州赏识,入朝为官,自此仕途宦达。金殿之上赋诗作颂,章显才华,玄宗暗自称奇。只因此人前世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每至酒酣,诗兴大发,千古名篇便由此流传至今,童叟能吟。酒中仙,诗中圣便由此而来。但天生桀骜使他得罪于朝中大臣,处处遭受排挤。无奈,只得弃官归隐。这就是一个涉世未深,不知侯门深似海的他。
天宝三年,赐金放还的他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整日游玩于山水间,会友饮酒,借此淡忘功名利禄。饮醉了,愁浓了,提笔一挥,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酒精麻痹了痛苦的神经,却凭添一份忧思,酒醒便又
“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既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这就是一个收放自由的他。
玩够了,飘远了。月圆之夜,独上西楼。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一曲《折柳词》勾起情思,仰天长叹一声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想起故乡的父老,想起
“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
”
内心的苦痛掩盖不了对家乡的思念。两泪涟涟间显出了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的儿女情愁。这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他。
山居作客,登高宴饮,横槊赋诗。尽兴处高举金樽曰: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此时的他依旧如此乐观。
“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
的气节犹存。只是
“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如今乐观豁达的他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人生易老。此情此景勾勒出一个充满自信,风节犹存的他。
夜,深了!老树上昏鸦的哀鸣响彻山谷。山崖上,一轮明月的映衬下,青衫随风摇曳,举起金樽对月而饮,微笑间两行泪珠湿青衫。我欲上前与他同饮一杯,但始终接近不了。
梦醒了,渐远了驼铃,消失了谈士,打翻了金樽,沉醉了太白。《梦回唐朝忆太白》的故事也结束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2-19 21:4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19 编辑
公元前713年,
坐个沙发,把“前”去了,慢慢欣赏中。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2-19 22:18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19 编辑
梦醒了,渐远了驼铃,消失了谈士,打翻了金樽,沉醉了太白。《梦回唐朝忆太白》的故事也结束了。
就是,年代是笔误吧,唐朝建国于公元618年,呵呵,太有才了,佩服如此勤奋而多才多艺。。。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2-20 11:5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19 编辑
公元前713年,
坐个沙发,把“前”去了,慢慢欣赏中。 [/quote]
问好龙女斑斑,我想以微弱的笔力支持本版,谢谢你的指正,我已经修改了。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2-20 11:5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19 编辑
梦醒了,渐远了驼铃,消失了谈士,打翻了金樽,沉醉了太白。《梦回唐朝忆太白》的故事也结束了。
就是,年代是笔误吧,唐朝建国于公元618年,呵呵,太有才了,佩服如此勤奋而多才多艺。。。问好! [/quote]
向文华学习,问好!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2-21 21: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2-24 11:35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0 编辑
谢谢永红支持!
信手拈来,才华横溢.这个写得很灵活,用诗意的笔调解读李白,有意思.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2-25 18:22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0 编辑
文章写得有底蕴,历史与感悟交融,别有韵致。 [/quote]
谢谢霍老师支持,问好!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2-25 18:2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0 编辑
谢谢永红支持!
信手拈来,才华横溢.这个写得很灵活,用诗意的笔调解读李白,有意思. [/quote]
问好柯版主,请知道,谢谢支持!
作者:
回眸一笑
时间:
2009-3-4 21:45
标题:
探讨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0 编辑
以下几个问题愿与作者探讨,不妥之处请原谅
李白是不是由韩荆州举荐,待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得到皇帝召见时的诗,而不是赐金放还之后。
“入朝为官,自此仕途宦达。金殿之上赋诗作颂,……只得弃官归隐。”事实上,李白只作到翰林供奉,实际上相当于文学顾问,并不是官,当然就无官可弃了,金殿也许赋诗,不大可能,诗在那个时期基本上是一种消遣,除非是举行殿试,而李白不愿意参加是就是殿试,如果参加的话,可能还有官可作。
“慈母手中线”应该是孟郊的,当然放在这里姑且可以代替想念慈母或亲人。
另外,文中的一些诗句的顺序
作者可以看一看康震老师的百家讲坛李白,他讲的很细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3-5 11:2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2:20 编辑
以下几个问题愿与作者探讨,不妥之处原谅
李白是不是由韩荆州举茬,待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得到皇帝召见时的诗,而不是赐金放还之后。
“入朝为官,自此仕途宦达。金殿之上赋诗作颂,… ... [/quote]
这些问题提得非常准确,看来楼主看得真仔细,谢谢你!
几个问题在确是这篇文字的不足,属于考证不实之故,我对李白是做过一些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楼主也是研读很深入的,能提出问题,对作者、对读者都是一大帮助。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9-3-6 22:48
[quote]原帖由
回眸一笑
于 2009-3-4 21:45 发表
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愿与作者探讨,不妥之处请原谅
李白是不是由韩荆州举荐,待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得到皇帝召见时的诗,而不是赐金放还之后。
“入朝为官,自此仕途宦达。金殿之上赋诗作颂,……只得弃官归隐。”事实上,李白只作到翰林供奉,实际上相当于文学顾问,并不是官,当然就无官可弃了,金殿也许赋诗,不大可能,诗在那个时期基本上是一种消遣,除非是举行殿试,而李白不愿意参加是就是殿试,如果参加的话,可能还有官可作。
“慈母手中线”应该是孟郊的,当然放在这里姑且可以代替想念慈母或亲人。
另外,文中的一些诗句的顺序
作者可以看一看康震老师的百家讲坛李白,他讲的很细
窃以为散文取意境,不是考证文字,不是正史,不是学术著作。先生大有点吹毛求疵了。你的也是“可能....怎样”。个见!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3-9 09:09
回眸一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论散文还是学术,写作还是得扎实些,不然会闹笑话,贻笑大方。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9-3-11 17:47
谢谢柯老师纠正,问好!
作者:
剑叩南天
时间:
2010-3-16 13:47
支持一下。
作者:
剑叩南天
时间:
2010-3-16 13:47
支持一下。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