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文人落魄 [打印本页]

作者: 汪红光    时间: 2009-3-1 20:33
标题: 文人落魄
文人落魄

文/汪红光



  古往今来,文人一般都有点儿天真。一半是对自己的才华过分自信,以为“普天之下,非我莫才,经天纬地,非我莫属”;另一半则是过于相信天道公理,以为皇天昭昭,人心所向,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殊不知,不讲天道公理者大有人在,身负绝世之才者亦不乏其人,所以文人常常落魄。


  那一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率领几万精兵,气势汹汹杀到南京,一把火烧死亲侄子建文帝,意欲取而代之。为了装出一副“顺天行道,安抚民心”的贤君形象,朱棣强忍着心中愠怒,破例延请“大明第一文人”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作为身受方孝孺大骂而不杀他的条件。


  方孝孺并不知道,当初燕王出征前,他手下第一谋臣姚广孝曾经要求朱棣答应“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得杀方孝孺”的承诺,方孝孺以为朱棣不杀他是爱他的才情,是怕江南文人不服。所以他敢于当着那么多王公大臣的面,毫不客气地用文人书写“飞黄腾达”的金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逆”字,直戳朱棣的心窝。


  方孝孺的下场可想而知:“诛连十族” 873条生命,创造了中国文人落魄的历史记录。


  作为文人落魄,方孝孺落魄得太惨,太痛,以至数百年后,当我们回头这段历史,仍然心有余悸。而更让人可叹的是,直到死,方孝孺仍然没有弄明白,文人崇尚的所谓仁爱与文明,真理与公义在暴力与野蛮面前,是何等的不堪一击。当人伦、公理、大道民心与极端权势放上同一架天平的时候,下沉的往往是目空一切的权势,而不是天道人心。


  著名的汉代史官司马迁,因为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用一个史学家的天真为李陵辩护几句,忤逆了皇帝,竟被关进天牢。虽经多方营救,最后身受腐刑。文人的良心、文人的品格换来的却是一个男人最大的羞辱与悲哀。


  如果说,司马迁的落魄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无法理解当时的社会风情。但方孝孺的故事距今不过五六百年,现在四五岁孩子都能懂得的道理,可在当时象方孝孺这样自称为“天下第一”的文人为什么就弄不明白呢?这就是文人的迂和愚。迂腐带来愚忠,愚忠必然不识时务,不识时务带来祸患,落魄就在所难免。


  方孝孺的落魄还有一个诱因,那就是他的才华。如果方孝孺是一个庸庸碌碌之辈,他岂能强出头引火烧身?才华给方孝孺带来文人的荣耀,也给方孝孺带来杀身之祸。


  说起才华,方孝孺远不如他的前辈杜甫、李白,尽管这些文人在落魄这一点上同方孝孺极为相似,但他们的落魄都没有方孝孺那么极端,那么典型,大不过如杜甫,走投无路,报国无门,急急如丧家之犬;小不过似李白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醉生梦死而不知所终。


  杜甫的一生是邋遢的一生,穷困,艰苦,伤痛,悲愁始终不离左右,严谨冷峻的诗句中脉动着落魄文人“万事哀”的悲苦;李白的一生是郁闷的一生。尽管他纵情山水,尽管他豪情万丈,但文人落魄带来的那一股谈谈的愁绪却始终笼罩着他的一生。现在看上去,李白实非一个做官的料子,但在当时,李白以及李白周围的所有人,都为他叫屈。


  杜甫的落魄源于家庭的贫困,时代的混乱;李白的落魄却源于性情的狂傲、个人的自负。与方孝孺忠君爱国、宁死不辱的文人节气相比,实在是不在同一条“战线”。


  作为文人,李白与杜甫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世。但作为谦谦君子,即便他们重生、相叠,也无法同方孝孺比肩。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09-3-3 12:23
从沙发支持一下老乡。
作者: 李荣涛    时间: 2009-3-3 12:37
虽然许多文人没有他们出名,但这些人的身上都有他们的影子,“才”离开了“权”,那就就是什么说不好了。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9-3-3 17:52
方孝孺的死是文人“落魄”的一个典型例证,之于有所关联的“儒学”关系似乎也莫衷一是。“迂腐带来愚忠,愚忠必然不识时务,不识时务带来祸患,落魄就在所难免。”——这段话很实际也很客观。
作者: lqm407    时间: 2009-3-5 09:52
文人一般都是有正直之气的。当然,具体到每一个文人,他们又各不相同。
论述精到。
作者: 水如空    时间: 2009-3-5 20:12
其实,方孝孺说不上落魄二字,他生时并没有揭不开锅,只是死得惨了些。真正的落魄是中举前的范进那样的,唐朝还有一位诗人,有一句诗“满城风雨近重阳”,留下一个成语满城风雨,可是却因为来人讨债,后面的句子都做不成了——这才是真正的落魄。这种人,连自己挨杀的资格都没有,何况诛什么十族呢!
悲乎!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3-10 11:36
  论述透彻.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