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06:32
标题: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

      ——琴若雨散文读后感

           ■
敬一兵

  一直以来,作为文学爱好者,琴若雨的姿态低调,总在不声不响的写作中,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雅方向,默默走去,简朴而又宁谧,比白色的白还要虔诚和伤感。

  如果说红色是情愫的温度顶点,那么黑色应当就是情愫被封闭后的冰点。这两个端点,被一条颜色的曲线连接,逶迤起伏。从波谷到波峰的那一段曲线,象征了情愫正在勾首弯腰奋力向上攀登的情形,含有蛰伏、萌动、绽放、虔诚、凄婉、宁谧、憧憬、柔和以及专一的动词意义,与白色的白具有相同的含义和背景,都是对温柔而又均衡的爱的一种颜色定位。含义与背景,这些与情愫对应的印象,就是走进琴若雨的散文里,与文字和语句邂逅时留给我的感官认识结果。在人们幸福的时候,不会感觉到胃的存在,而在不幸或痛苦的时候,哪怕就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感冒,都会加剧情愫沉沦的情感世界中,这个印象太重要了。

  事实上,洁白这个词汇,是对琴若雨散文的最好注释。

  从散文的表现形式上看,她的《朝圣者》有一种刺痛肌肤的质感,《泪,你别落》散发出强烈的凄楚气息,《 母亲的头发》呈现了梳理后的缜密层次,《山中杓兰花》尽是迁流曼衍的笔触,《小狗琪琪的趣事》流淌着柔软的情愫,《走近你,春夜听雨》充满了绮丽音符跳跃的旋律,但这些文章的核质,具有一个共同点,都在情景和意境里,呈现出了类似羔羊、雪花、哈达、白云或者棉花一样的柔美曼妙的纯洁与轻柔,以至于我一走进这些文章里,就感觉是远离了世俗的生活,远离了嘈杂的喧嚣,仿佛是在天堂里最明亮的地方,从事一场与文字邂逅的高尚活动。我的这种被愉悦浸润的感觉,完全来自于文章意境的提示。这种被作者直接或者间接提升了的意境,总是用它无所不在的白色意味,淹没了一切污浊、倾轧、贪婪、丑陋和阴暗,剩下来的,全是无限的白色,没有一丝杂质和瑕疵的白色。藏在心中的热爱,长久的热爱,被按耐住了狂纵激情的匀速行为,还有以宁谧的姿势驮运而出的悲悯情愫渗透的文字,共同锻造,让她的散文有了温度和呼吸。读她的散文,没有任何时候,会像现在这样,让我深刻体会到,是爱使散文的温度更柔和,使散文的呼吸更均匀,使散文的生命力,更像太阳一样热烈和鲜活。在我看来,琴若雨的散文,即便抒发或者着笔的力度,还没有同时处在一个均衡的水平面上,参差起伏的情形时有发生,但这仅仅只是文字生长的一个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注意了把真挚的爱,融在了散文的写作中,通过文字,酝酿和沉淀,这就足够了。我一直认为,爱,是散文文本和意境的最高形式,没有广博的仁爱,散文就没有骨骼,就没有精髓,就没有生命力。在这一点上,我与琴若雨是有共识的,正如她对我说的那样,“我写散文喜欢一种唯美的意境,其间还有淡淡的忧伤情愫,感叹时光如流水,默默行走在生命的每一个季节的我,愿那些忧伤的过往,明媚的心情,都化作了这淡淡盛开的指尖花,恬淡的文字浮动在纸上,轻捻心愁,轻舞飞扬……”唯美的意境,淡淡的忧伤情愫,说到底,就是一种爱的具体表现。

  我为她有这样的爱心,甚感庆幸!

  于伤感中怀念与感恩,不是也不可能要把我们的感官世界,带回到过去的历史之中去,恰恰相反,它是从历史的远方,向着我们的心,轻轻飘荡而来的一朵忧郁的花瓣。这花瓣之中,有对种子,对绿叶,对阳光,对雨露和对土壤的爱的实在性。《生命的呼唤》就是一朵忧郁的花瓣,就是一个爱的灵性元素,就是我在阅读琴若雨的散文中,无法绕开的一篇文章。

  在《生命的呼唤》这篇散文里,作者通过厚实、缓沉、凄楚、疼痛而又凝重的文笔,对病危中的母亲进行细腻生动的具象勾勒,自然就有了虔诚、庄重与阴柔的意味,这一定就是凄婉的忧郁情愫作用的结果。否则,一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给亲人带来的疼痛和寒冷,为什么可以将亲人的心撕裂?为什么会以在病危通知书上签下歪斜名字的方式,凭借七月雨后会魔术似的生出一朵朵一簇簇松菌的林子,乡间小道或崎岖山路上那些纯朴的山里娃和藏家学生影子,以及草地和岷江的物象,在叠加、徘徊、寻找、挽留和凄楚之中,让生者对病危之中的人,发出感人肺腑的呼唤呢?作者以朴素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把血缘亲情和母女之爱表现得深沉而又深刻,让文章传递出接近纯洁、高尚、朴素、凄美以及吸纳光芒的同时,又被光芒吸纳的白色色调,忧郁而又柔软。白色色调,是我在这篇文章里,能够反反复复触摸到的颜色,也是文章的神经和细胞的构建材料。从表面上看,文章在描述上体现出来的回望式联想,以“喊魂”的方式烘托出来的情感想象,还有借助冥想而彰显出来的朦胧美感等艺术成分,是形而下的审美刻意结果,然而沿循白色这条线索深入进去就会发现,真正的内核,是比羔羊更洁白的爱,导致作者在审视母爱,感念来自于母亲的那种经由细致而又仁厚的博爱,上升到了一种无懈可击的人格高度的不自觉的情形里,发生在审美观中的片面极端的放大作用。我以为,这种片面与极端,同哲学无关,只与刻骨铭心的爱相连。在散文的写作中,很多时候,艺术的手法不是刻意出来的,它就是不自觉中,被爱牵引而发生的片面与极端的结果所致。不片面极端就不深刻,就没有一针见血的那种淋漓,就不可能刻骨铭心,就无法回应强烈的刺激和令人发痛的爱。

  以片面和极端方式出现的爱,是散文形而上的最高形式。我们这个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光辉照耀,但没有哪一种光辉,能够取代散文以博爱形式发出来的光辉。

  无论写人还是写物,情景交融和具有诗歌韵律的笔触,是琴若雨的散文必不可少的主线条。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写作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博爱意识趋使下出现的刻意行为,属于自我挖掘和发现的过程,属于在孤独中,让物质作为真正的表现而接近人的一种拯救过程。前面我提到的《生命的呼唤》这篇写人的散文里,有这根主线条的痕迹,在我即将说到的她的写物的散文《镇三江之佛》里,也有这根主线条的痕迹。我不知道,琴若雨是否读过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兼教父哲学代言人奥古斯丁的文章,但琴若雨写人或者写物的文章里,都透露出了与奥古斯丁所说“植物追求被人发现,这对于它来说就是得救”之话语具有相同的意境色彩,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我表现拯救了物质,拯救了物质就是拯救了人类自己,由此看来,拯救过程是扎根在深刻的爱之中的。这条线索太重要了,它把我对琴若雨散文的感觉,引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镇三江之佛》从文本上说,是一篇具象游记体散文。作者采用真实描述的质朴文笔对具象进行了质感的勾勒,丝毫也没有在自然景物之外,蒙上一层主观情感的游记散文俗套的痕迹,这点值得借鉴。还有,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作者抓住事物或者形象的两极情形或特征,比如“十九岁曾轻盈的跨过此佛门槛”与“今天再次跨过”的两相比较,还有“法师的眼珠”和“贪官污吏”的眼珠的写意性比较,从而使作者由具象之中生发而出的感悟与体会,显得更加鲜明与突出,进而让文章的主题获得了提炼与升华。再有就是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将眼前的具象,与历史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造成了情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逶迤效果和加强了文章背景烘托的艺术效应,既使文章表现出了大器与质感的意味,同时也让作者的感悟和文章的意境,获得了显著的提升,给我留下了散文贵在真实的力量感和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学美感的深刻印象。即便作者在这篇写物的文章里,手法上有些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的味道,然而作者已经为自己的心态,找到了一个贴切恰当的依托对象——佛的雕像,所以作者对佛的雕像描述越是具体生动,文章的主题意境就越是深刻的情形,自然就有了意料之内的逻辑感了。内情与外物的高度融合,是状物散文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我们摈弃区别和选择的理智,不以即兴的印象和反复无常的直观去把握或者认识物质,而是通过坚忍不拔的爱,还有柔和细致的洞察去贴近物质的重要性所在。有了如是的感悟,我想,琴若雨一定也就在她女性化的柔和文字色彩里,奠定了仁慈之爱的基础,否则,她是不会对我说出“在文字里越来越注意意象的感悟”这句话了。

  值得指出的是,琴若雨的许多散文,意境的描绘既是记录式的,又是譬喻性的。而她的写实部分,也就是刻画人和物的部分,往往带有漫画的那种素描品格。写实与具意的交融,总是让她的散文文字,构成了更大的一个时代或者世界的轮廓的暗示。尽管这种轮廓的暗示,在她的文章里不断变化或者相互取代,像极了我们走过镶木地板的房间,有时候会突然发现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就堆积起来的彩纸屑和彩纸条一样缤纷绚丽,但所有的变化,不是纪念散文表演的痕迹,而是证明了所有的大向度散文,都是能够从生活杂乱的表象遮盖中,凸显出永恒不变的爱的主题。

  说到散文的文体结构,这也是琴若雨的写作能够引起我极大兴趣和感悟的理由所在。我的另外一位朋友,也是我的老乡,以他为首提出了散文的“在场性”理论,目的旨在对散文文体进行定位与界限,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场性理论的提出,本身就对散文文体进行了限制,比如意识流问题,比如因为跨文体现象的出现,导致诸如虚拟的艺术手法问题是否能够在散文中存在,都是他的在场性理论难以解释的,同时也是对文学的模糊性这个客观事实,或多或少的一种否定。我不想就跨文体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我只想结合琴若雨的散文,说说自己对跨文体现象的感受。跨文体的情形,在琴若雨的散文里经常出现,比如在《走近你,春夜听雨》里的抒发写作与散文诗的相互融合,《腌制酱肉》里具象描述与小说韵致兼而有之,以及《烟花情怀(外一章)》里释怀的呈现与诗歌文体的相互跨越,等等。从形式上看,跨文体让文章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韵致,确实使人感到别致与新颖,有突破思维樊笼、让自己从习惯或者权威定势里解放出来的超常认识的意味。但从琴若雨的散文所要表达的实质来看,她之所以选择了跨文体的方式来写作,动因和本质,就是她自觉和不自觉地被范畴宽广的爱的情感捕获后,情之所至的一种内心真实写照的结果。我认为,文章以具体的情节来映衬人物或者景物的描述,以灵动飘逸的极致来呈现柔软的情愫和内心的世界,以超越了真实的虚拟来烘托感情而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跨文体方式,确实是一种十分妥帖的呈现爱的方式,除了避免空洞与说教的弊端外,更重要的是富有客观性,富有生活的气息,同时也是对散文文体灵活性的一种展现与延伸。琴若雨的散文之所以让人感动,让人心痛,很大程度上,就是与只有采取跨文体的方式,才能够把爱所回应和召唤出来的人的灵魂和自然的灵魂,精深微妙并且栩栩如生地挖掘出来的过程,是分不开的。

  这样一来,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散文是人的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每一个层面上散发的灼热光芒,才会投射到我们的心上,以博爱的形式,形成种种不同的画像。

  我始终相信,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也是检验写作者内心质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琴若雨凭借散文呈现了自己的爱心,我也十分惊奇自己不是在一本百科全书里,而是在一个普通作者的散文里,寻找到了爱的魅力。爱之所以具有魅力,就是因为爱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我们的命运,密切关联。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人生散文。通过阅读琴若雨的散文,我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就是在自己心灵家乡的开阔领域里,不断以散文的形式,寻找和等待爱的浸润。固然,这个世界不可能完全由浪漫的爱所充斥,但散文作为一种驮运内心世界的载体,肯定是我们精神世界中,客观反映爱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我看见,凡是被爱浸润过的散文,都比羔羊更洁白,都比雪花更清醇,都比白云更柔美曼妙。当然,这当中,也有琴若雨的散文。唯有如此,散文才是散文,才能够蓬勃地生长起来,开花结果。

  至高无上的爱,是预先没有设计和想过的爱,是比达到了金戈铁马狂纵般的激情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爱。这样的爱,有温度,但温度不会焚山煮海,有激情,但激情不会摧枯拉朽,而是像白色的白,虔诚和伤感,委婉和缠绵。能够把法国作家蒙田的哲学思想,转换成一种均衡的爱,散文形式的爱,以文字的方式把握得如此妥帖和中庸,琴若雨的散文,令我瞩目。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09-4-2 06:59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06:32
我一直为中财论坛散文版的真情互动和诚恳交流的浓郁氛围所感动。就我个人来说,我仅仅以文章的形式,对20余位作者的散文进行了评论鉴赏,然而挂一漏万的述说,却得到了他们的认同,特别是能够得到他们以互动形式对我的散文进行评论,以及采用其他形式的回报——比如雨夜昙花、川媚、梁星均和霍名夏朋友用专帖方式评论我的文章,又比如被评论者,把我的评论文章推荐到专门的文学期刊上发表(例如我评论吴安臣的文章“用文字雕塑——吴安臣散文观感”,就被推荐到《边疆文学·文艺评论》杂志2009年第3期上发表等),再比如被评论者,把我的评论文章,收入他们出版的散文著作中等等,都让我为之惭愧,更为之感动。我想借此机会,向你们说一句话——以散文的名义,我爱你们,就像爱我的眼睛一样!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9-4-2 06:54
至高无上的爱,是预先没有设计和想过的爱,是比达到了金戈铁马狂纵般的激情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爱。这样的爱,有温度,但温度不会焚山煮海,有激情,但激情不会吹枯拉朽,而是像白色的白,虔诚和伤感,委婉和缠绵。能够把法国作家蒙田的哲学思想,转换成一种均衡的爱,散文形式的爱,以文字的方式把握得如此妥帖和中庸,琴若雨的散文,令我瞩目。
敬版从形式到内涵到情感的挖掘与铺陈以及到最终博爱的形成与升华,对琴若雨版主的散文进行了多次层次的全方位解读。一句话——到位、实在、中肯。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2 07:39
早上好!先记号。后慢慢学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2 07:52
我始终相信,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也是检验写作者内心质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琴若雨凭借散文呈现了自己的爱心,我也十分惊奇自己不是在一本百科全书里,而是在一个普通作者的散文里,寻找到了爱的魅力。爱之所以具有魅力,就是因为爱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我们的命运,密切关联。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人生散文。
解析到位,透彻,极具指导意义,读了感觉心中亮堂,精彩!精华支持。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2 07:55
嗯,有同感,若雨的散文真的有一种力量在生长,一种感情在流动,随意自然而与众不同。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2 07:59
顺便告诉敬版,你对我散文的评论文章,也被我收入我的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中。此书33万字,416个页码,一旦出版,即会奉上。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2 08:13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这个标题首就非常契合琴版主的行文特点、思想轨迹和文章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作为文学爱好者,琴若雨的姿态低调,总在不声不响的写作中,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雅方向,默默走去,简朴而又宁谧,比白色的白还要虔诚和伤感。”这是剀剀中理的解读,也是深中肯綮的凝集。

  “事实上,洁白这个词汇,是对琴若雨散文的最好注释。”我对琴版主的文章是有深刻的印象的。印象之深还是她的为人低调和文字的高妙。高妙之处也就是敬老所说的“洁白”。我想,这个洁白,更多的还是心灵。心灵的文字,心灵的抒发,心灵的碰撞。因为她的诸多的文字里不仅呈现出了类似羔羊、雪花、哈达、白云或者棉花一样的柔美曼妙的纯洁与轻柔,而且,也引领读者向着一种散文的温度和柔度潜进。

  大家也都清楚,她的散文也一直受到读者的喜好,可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她担任散文版版主的当即,即写了篇《走近你,春夜听雨》,着就是一种真切真挚的情感的再次呈现,是对一种事业的崇高敬意,或是对一种写作态度的真诚与努力。

  敬老的这篇文评,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全景式的对琴若雨的散文特点进行了记述。这是一位智者的心声,更是一位兄长的关爱。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殷殷期待,所抒发出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不已。散文版因有了敬老的悉心管理与精心主持,使得大家在这里感觉很温暖。就像一个大家庭。


  支持精华!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9-4-2 08:43
敬版的剖析入情入理,深刻,文字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对琴版主的散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习!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2 09:39
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雅方向,默默走去,简朴而又宁谧,比白色的白还要虔诚和伤感。
我也一直很喜欢若雨的为人和为文,她的优雅和波澜不惊让我很是佩服。欣赏敬版的新作!
作者: 何也    时间: 2009-4-2 09:40
题目好,切中要义。

很欣赏敬斑斑这样的做法。无疑,对推动中财散文的繁荣也会好处多多。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9-4-2 09:43
标题: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读敬版的赏析文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琴版的散文!这种令作者和读者均受益的文字,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希望在“春夜听雨”看到更多的这类文字!问好敬版!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9-4-2 10:16
一兵真是有心人啊
作者: 南子    时间: 2009-4-2 10:24
评得真好!从散文理论的高度进行解读,让我学习了很多散文知识。若雨散文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你一打开便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柔的温暖的气息,让人喜悦,这是爱,敬斑的总结真是准确。喜欢若雨散文的恬淡美好,敬服敬斑的评论有水准!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09-4-2 10:25
老哥的评论文字就是高!前不久,见到了发在<云南文艺评论>上你评安臣的文字.这篇评论文字,很见功力.欣赏并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0:31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4-2 06:54 发表
至高无上的爱,是预先没有设计和想过的爱,是比达到了金戈铁马狂纵般的激情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爱。这样的爱,有温度,但温度不会焚山煮海,有激情,但激情不会吹枯拉朽,而是像白色的白,虔诚和伤感,委婉和缠绵。能 ...

感谢荣河朋友第一时间阅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0:32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2 07:39 发表
早上好!先记号。后慢慢学习!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4-2 10:34
评得中肯,学习了。我就没.......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0:39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2 07:52 发表
我始终相信,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也是检验写作者内心质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琴若雨凭借散文呈现了自己的爱心,我也十分惊奇自己不是在一本百科全书里,而是在一个普通作者的散文里,寻找到了爱的魅力。 ...

十分感谢高版的支持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4-2 10:52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敬版的文章可以直抵读者的心灵。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0:57
原帖由 三脚猫 于 2009-4-2 07:55 发表
嗯,有同感,若雨的散文真的有一种力量在生长,一种感情在流动,随意自然而与众不同。

情形确实如此。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2 11:04
没有敬版的文采,不太会评论,只是欣赏过后的一点感觉,能得到敬版的认可心喜一下,呵呵
作者: 碧雨朵    时间: 2009-4-2 11:28
学习敬版精彩的评论!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1:58
  今天上午在临床科室参加查房,一直在忙,回来才看到一兵老师对我的散文的评论文章,感动与感激在心中涌动,先向我尊敬的一兵老师行个礼,真诚地说声谢谢!有机会时一定当面感谢你一年多来对我的真诚鼓励,感谢你为写这篇近5000字的散文评论所负出的心血!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4:36 编辑 ]
作者: 高山流水    时间: 2009-4-2 12:19
敬斑是个有心人,值得敬重。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3:28
  读到这篇散文评论,首先感叹一兵版主文章的标题--《比羔羊更洁白的爱,》这是作者对文字内核的理解与把握所透视的结果,表达了散文情愫里所追求的,无论是亲情、爱情、故乡情,还与大自然间的情感,都是一种自然、纯粹、唯美、理想的本真色彩,这种色彩正如一兵老师所言“含有蛰伏、萌动、绽放、虔诚、凄婉、宁谧、憧憬、柔和以及专一的动词意义,与白色的白具有相同的含义和背景,都是对温柔而又均衡的爱的一种颜色定位。”;你对文字意象意韵的把握很准,我很欣赏和喜爱这个题目。

  对文章结构、立意、及跨文体特征等多层次综合性剖析,文字质感,文思缜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心灵触须的极其敏锐与细腻,表达了作者对散文本真与自然的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评论文章的专业水准与深厚的文学素养。如此深刻与清淅的解读,令我感动。一些细小纹理间的情感与意象都被作者敏锐的视觉所触摸,让我恍然重现那些曾经忧伤的、静谧的、虔诚的、自然的情境。敬一兵老师结合文字的本真底色与情感意识,以个体阅读的感觉及自身对散文立意、行文、艺术等独特的观点,真诚地将散文的内核层层剥开,同时也延伸了文字的内涵,这是一个热爱文字人与作者之间的真情沟通的结晶,浸润着心灵对散文本真的自然抒发,也体现出一个散文创作者尊重文字和热心鼓励写手的真挚情怀。


  这篇散文评论也让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文字的优缺点,进一步明确了散文的价值取向与坚持散文本真美的意义。此文,对我来说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我会珍视和珍惜。谢谢你,敬一兵老师!还想说一句,认识你真好,是若雨这个热爱文字人的幸运,也是中财论坛所有散文作者的幸运!

    赞同两位版主的点评,支持精华!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4:37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4:23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2 07:59 发表
顺便告诉敬版,你对我散文的评论文章,也被我收入我的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中。此书33万字,416个页码,一旦出版,即会奉上。问好!

我又一次为自己的劣文感到惭愧,更为你的散文集出版感到自豪与高兴!出书后一定请寄一本给我,我要认真拜读学习!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9-4-2 14:24
不能就用佩服两字来形容敬版,是由衷地佩服。知道您的文字学不来,可耐嚼,后味无穷。从您对雨版散文的细腻剖析,综合概括中,我们又加深了对雨版文字及为人的进一步了解。行文如为人,雨版的而文字的确委婉动情,看一遍,让人就不忍放手。如您的点评一样地让人留恋忘返。每每见了您的点评,总要细细地读上几遍,收益真的非浅。
欣赏美文!享受过程!问好1敬版!祝福深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4:26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2 08:13 发表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这个标题首就非常契合琴版主的行文特点、思想轨迹和文章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作为文学爱好者,琴若雨的姿态低调,总在不声不响的写作中,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 ...

十分感谢杜版对我的评论文章的精到解读与热情点评!你总是鼓励与支持我,我总是汗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实在愧对各位朋友,再次表现我对你的爱!严重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4:29
原帖由 紫丁香260 于 2009-4-2 08:43 发表
敬版的剖析入情入理,深刻,文字读来朗朗上口,让我们对琴版主的散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习!

我的评论挂一漏万,若雨的文章的确不错。感谢你的回帖!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4:30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2 09:39 发表
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雅方向,默默走去,简朴而又宁谧,比白色的白还要虔诚和伤感。
我也一直很喜欢若雨的为人和为文,她的优雅和波澜不惊让我很是佩服。欣赏敬版的新作!

我与你有严重同感!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4:33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2 06:32 发表
我一直为中财论坛散文版的真情互动和诚恳交流的浓郁氛围所感动。就我个人来说,我仅仅以文章的形式,对20余位作者的散文进行了评论鉴赏,然而挂一漏万的述说,却得到了他们的认同,特别是能够得到他们以互动形式对我 ...


    刚到中财论坛散文版,就为春夜听雨文友之间这样的真情互动而感动。这是文字有效交流和文友情谊达到了一定境界的体现,让人感到温暖温馨,正如永生版主所言“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殷殷期待,所抒发出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不已。”。也希望散文版能看到更多的散文评论文章。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4:34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4:42
原帖由 三脚猫 于 2009-4-2 07:55 发表
嗯,有同感,若雨的散文真的有一种力量在生长,一种感情在流动,随意自然而与众不同。


感谢朋友的细心体会与鼓励,你的文字与回复都很有品位,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4:4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2 07:59 发表
顺便告诉敬版,你对我散文的评论文章,也被我收入我的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中。此书33万字,416个页码,一旦出版,即会奉上。问好!


  问好迎春版主,若雨先祝贺,等出版后,我也想珍藏一本,学习并留着纪念!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4:47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2 08:13 发表
  这是一位智者的心声,更是一位兄长的关爱。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殷殷期待,所抒发出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不已.....



很赞同永生版主真诚的话语,道出了文友们的心声。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09-4-2 14:49
看了这篇文字  看到了一个人 也看到了一个人的文  解析到位  问好!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9-4-2 14:52
标题: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默默学习,悉心体会。离开数月,归来依然亲切。
             问好敬版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4:54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2 09:39 发表
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雅方向,默默走去,简朴而又宁谧,比白色的白还要虔诚和伤感。
我也一直很喜欢若雨的为人和为文,她的优雅和波澜不惊让我很是佩服。欣赏敬版的新作!


  问好若谷,谢谢你,无论在乐园还是散文版,你总是真诚地鼓励和支持若雨,让我感动!
:hug: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4-2 1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4-2 15:05
敬老师真是文精彩,评也精彩。
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可以拒绝任何,但不能拒绝爱。
我对这句话铭心刻骨。
老师的点评里,也有这句话的实质在流动。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9-4-2 15:06
若雨的文字一直是平缓的,淡而清明,如同流水一般,清澈透明,却又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而敬版的评论,是懂得。而这世上,恐怕最难遇到的,就是这懂得了。
问候敬版及若雨。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5:26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9-4-2 15:06 发表
若雨的文字一直是平缓的,淡而清明,如同流水一般,清澈透明,却又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而敬版的评论,是懂得。而这世上,恐怕最难遇到的,就是这懂得了。
问候敬版及若雨。


感动清风诗意的回复里,一个“懂得”,尽在不言中!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9-4-2 16:05
至高无上的爱,是预先没有设计和想过的爱,是比达到了金戈铁马狂纵般的激情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爱。这样的爱,有温度,但温度不会焚山煮海,有激情,但激情不会摧枯拉朽,而是像白色的白,虔诚和伤感,委婉和缠绵。能够把法国作家蒙田的哲学思想,转换成一种均衡的爱,散文形式的爱,以文字的方式把握得如此妥帖和中庸,琴若雨的散文,令我瞩目。

认真拜读和学习过了这篇好评论、好文字,颇为受益。一并问好二位版主!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7:26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4-2 15:05 发表
敬老师真是文精彩,评也精彩。
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可以拒绝任何,但不能拒绝爱。
我对这句话铭心刻骨。
老师的点评里,也有这句话的实质在流动。


  是的,可以拒绝任何,但不能拒绝爱。有爱才有真的情愫在文字里流淌。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 17:26
原帖由 何也 于 2009-4-2 09:40 发表
题目好,切中要义。

很欣赏敬斑斑这样的做法。无疑,对推动中财散文的繁荣也会好处多多。

谢谢老朋友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7:53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9-4-2 14:52 发表
默默学习,悉心体会。离开数月,归来依然亲切。
             问好敬版


好长时间没看到你了,向你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19:49
原帖由 韩开春 于 2009-4-2 10:16 发表
一兵真是有心人啊


      是的,正如杜版在回复里所言“这是一位智者的心声,更是一位兄长的关爱。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殷殷期待,所抒发出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不已。”。所以敬版是文友们敬重的良师益友,借此再说一声谢谢!
作者: 老庄    时间: 2009-4-2 20:39
标题:
文笔流畅,学习了。
作者: 老庄    时间: 2009-4-2 20:39
标题:
文笔流畅,学习了。
作者: 山野闲人    时间: 2009-4-2 20:44
标题: 回复 46# 琴若雨 的帖子
谢谢琴版
手中有些事情处理起来有些啰嗦,休眠了一段时间,现在尽管两手空空,也要来这里体验一下真情。
安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21:3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2 08:13 发表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这个标题首就非常契合琴版主的行文特点、思想轨迹和文章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作为文学爱好者,琴若雨的姿态低调,总在不声不响的写作中,用安静得不愿惊起一丝水波的素雅动作,向了爱的优 ...


谢谢永生版主,你的写作精神和对散文版的敬业深深地影响和鼓励着我!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4-2 21:53
散文是人的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每一个层面上散发的灼热光芒,才会投射到我们的心上,以博爱的形式,形成种种不同的画像。

   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也是检验写作者内心质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琴若雨凭借散文呈现了自己的爱心,我也十分惊奇自己不是在一本百科全书里,而是在一个普通作者的散文里,寻找到了爱的魅力。爱之所以具有魅力,就是因为爱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我们的命运,密切关联。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人生散文。通过阅读琴若雨的散文,我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就是在自己心灵家乡的开阔领域里,不断以散文的形式,寻找和等待爱的浸润。固然,这个世界不可能完全由浪漫的爱所充斥,但散文作为一种驮运内心世界的载体,肯定是我们精神世界中,客观反映爱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我看见,凡是被爱浸润过的散文,都比羔羊更洁白,都比雪花更清醇,都比白云更柔美曼妙。当然,这当中,也有琴若雨的散文。唯有如此,散文才是散文,才能够蓬勃地生长起来,开花结果。

   阅读这样精致、贴切、实在,及具有一定高度有达到一定理论标高与水准的评论,真是一种高级享受,给我们一种散文理论的提升和教诲。不仅仅更深的认知了若雨版主的散文与其人其文,更让我们受益匪浅。先粘贴下来,慢慢领悟咀嚼,一时半会儿无法深刻理解,只有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拜读,才会得到更高的学习!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4-2 21:55
就是,假如我出书的话,我会理所当然地,把先生专门给我写的鉴赏文章,作为序言放在前面。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态度。。。。。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22:34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4-2 14:24 发表
不能就用佩服两字来形容敬版,是由衷地佩服。知道您的文字学不来,可耐嚼,后味无穷。从您对雨版散文的细腻剖析,综合概括中,我们又加深了对雨版文字及为人的进一步了解。行文如为人,雨版的而文字的确委婉动情,看 ...


谢谢芳草,你的真诚总让我感动和温暖,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22:55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2 07:52 发表
我始终相信,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也是检验写作者内心质量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琴若雨凭借散文呈现了自己的爱心,我也十分惊奇自己不是在一本百科全书里,而是在一个普通作者的散文里,寻找到了爱的魅力。 ...



谢谢迎春版主,你的鼓励与支持,让我感动!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2 23:02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4-2 21:29 发表
敬版写得太精彩了,比自己被评论还令人高兴呢!琴版的散文时时处处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至高无上的大爱,这爱游离在声、光、色、形、影的多视觉元素里,被恰到好处的收束、驾驭着,哀而不伤,美而不艳,超凡而脱俗,体现着她悲悯惆怅、空灵幽曼的一贯的美学标准。 ...


感谢章烨,你的回复总是给人感动与激励,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3 01:36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2 14:26 发表

十分感谢杜版对我的评论文章的精到解读与热情点评!你总是鼓励与支持我,我总是汗颜,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实在愧对各位朋友,再次表现我对你的爱!严重握手!


您老客气了。我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情谊。难得。可贵。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3 01:38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21:30 发表


谢谢永生版主,你的写作精神和对散文版的敬业深深地影响和鼓励着我!


客气了。大家同心协力,为我们的散文版再创佳绩。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3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09-4-2 09:43 发表
读敬版的赏析文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琴版的散文!这种令作者和读者均受益的文字,只嫌其少,不嫌其多。希望在“春夜听雨”看到更多的这类文字!问好敬版!

谢谢你的鼓励。我的评论文章写得不好,还请多提意见才是。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4
原帖由 韩开春 于 2009-4-2 10:16 发表
一兵真是有心人啊

应该说是琴若雨的散文感动了我,就像你的文章,时时在感动我一样。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5
原帖由 南子 于 2009-4-2 10:24 发表
评得真好!从散文理论的高度进行解读,让我学习了很多散文知识。若雨散文有着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你一打开便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柔的温暖的气息,让人喜悦,这是爱,敬斑的总结真是准确。喜欢若雨散文的恬淡美好,敬服 ...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你的文章很有特色,早就引起了我的关注。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5
原帖由 李有旺 于 2009-4-2 10:25 发表
老哥的评论文字就是高!前不久,见到了发在上你评安臣的文字.这篇评论文字,很见功力.欣赏并问好!

谢谢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6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4-2 10:34 发表
评得中肯,学习了。我就没.......

谢谢提读。你就没什么?呵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7
原帖由 刘永宗 于 2009-4-2 10:52 发表
比羔羊更洁白的爱,敬版的文章可以直抵读者的心灵。问好。

言重了,呵呵。谢谢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8
原帖由 三脚猫 于 2009-4-2 11:04 发表
没有敬版的文采,不太会评论,只是欣赏过后的一点感觉,能得到敬版的认可心喜一下,呵呵

你的文章和回帖都很有水平,希望能够与你交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8
原帖由 碧雨朵 于 2009-4-2 11:28 发表
学习敬版精彩的评论!问好!

感谢提读鼓励,我期待你的好文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8:59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1:58 发表
  今天上午在临床科室参加查房,一直在忙,回来才看到一兵老师对我的散文的评论文章,感动与感激在心中涌动,先向我尊敬的一兵老师行个礼,真诚地说声谢谢!有机会时一定当面感谢你一年多来对我的真诚鼓励,感谢你 ...

我写评论你的文章的文章,主要目的是向你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9:00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09-4-2 12:19 发表
敬斑是个有心人,值得敬重。

谢谢高版指导,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9:02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3:28 发表
  读到这篇散文评论,首先感叹一兵版主文章的标题--《比羔羊更洁白的爱,》这是作者对文字内核的理解与把握所透视的结果,表达了散文情愫里所追求的,无论是亲情、爱情、故乡情,还与大自然间的情感,都是一种自然 ...

我一直认为,评论他人的文章,就是一次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要说感谢,我得感谢你,是你给我提供了这么多的好文章,让我吸收了丰富的营养,获得了提高,谢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09:02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4-2 14:24 发表
不能就用佩服两字来形容敬版,是由衷地佩服。知道您的文字学不来,可耐嚼,后味无穷。从您对雨版散文的细腻剖析,综合概括中,我们又加深了对雨版文字及为人的进一步了解。行文如为人,雨版的而文字的确委婉动情,看 ...

感谢你的认同与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雪梦    时间: 2009-4-3 09:16
敬版对琴若雨散文深入的全面剖析,不仅让我领略了敬版不凡的文笔,还了解了若雨朋友不凡的文字风格。阅读这样的鉴评,对我受益匪浅。
学习,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0:50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4:33 发表


    刚到中财论坛散文版,就为春夜听雨文友之间这样的真情互动而感动。这是文字有效交流和文友情谊达到了一定境界的体现,让人感到温暖温馨,正如永生版主所言“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殷殷期待,所抒发出的真挚情谊 ...

让我们一道努力!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4-3 11: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1:34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4-3 11:22 发表
  这是一篇漂亮的评论文字。干净,简约,意象纷呈而概括全面。对于琴若雨散文的总体把握及其精神内涵的深度透析,均有力地支撑了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可以说,这种深入的评论文字,在一个论坛越多越好,它的牵 ...

这样的交流帖子,再次令我感动,先加粗字帖显示,容我细细学习领会后再回帖。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5:22
原帖由 刘敬胜 于 2009-4-2 14:49 发表
看了这篇文字  看到了一个人 也看到了一个人的文  解析到位  问好!

谢谢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5:22
原帖由 山野闲人 于 2009-4-2 14:52 发表
默默学习,悉心体会。离开数月,归来依然亲切。
             问好敬版

很久不见你了,还好吧?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5:23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4-2 14:57 发表
  提一下。再读。

期待你的点评!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5:24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4-2 15:05 发表
敬老师真是文精彩,评也精彩。
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可以拒绝任何,但不能拒绝爱。
我对这句话铭心刻骨。
老师的点评里,也有这句话的实质在流动。

谢谢你的点评。你的文章也很有特色,这点我早就注意到了。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5:24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9-4-2 15:06 发表
若雨的文字一直是平缓的,淡而清明,如同流水一般,清澈透明,却又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而敬版的评论,是懂得。而这世上,恐怕最难遇到的,就是这懂得了。
问候敬版及若雨。

你对琴若雨文章的见解很到位,佩服!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3 15:25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4-2 16:05 发表
至高无上的爱,是预先没有设计和想过的爱,是比达到了金戈铁马狂纵般的激情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爱。这样的爱,有温度,但温度不会焚山煮海,有激情,但激情不会摧枯拉朽,而是像白色的白,虔诚和伤感,委婉和缠绵。能 ...

感谢提读回帖,问好老战友!
作者: 文竹    时间: 2009-4-3 15:29
这些文章的核质,具有一个共同点,都在情景和意境里,呈现出了类似羔羊、雪花、哈达、白云或者棉花一样的柔美曼妙的纯洁与轻柔,以至于我一走进这些文章里,就感觉是远离了世俗的生活,远离了嘈杂的喧嚣,仿佛是在天堂里最明亮的地方,从事一场与文字邂逅的高尚活动。我的这种被愉悦浸润的感觉,完全来自于文章意境的提示。这种被作者直接或者间接提升了的意境,总是用它无所不在的白色意味,淹没了一切污浊、倾轧、贪婪、丑陋和阴暗,剩下来的,全是无限的白色,没有一丝杂质和瑕疵的白色。藏在心中的热爱,长久的热爱,被按耐住了狂纵激情的匀速行为,还有以宁谧的姿势驮运而出的悲悯情愫渗透的文字,共同锻造,让她的散文有了温度和呼吸。读她的散文,没有任何时候,会像现在这样,让我深刻体会到,是爱使散文的温度更柔和,使散文的呼吸更均匀,使散文的生命力,更像太阳一样热烈和鲜活。

写这样深刻的评论文章是一种至高境界,吾辈只能仰望。感恩网络让我遇到你们这么多位大师。祝健康快乐!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4-3 15:40
我也很喜欢琴的文字,读敬老师的评析,觉得离她更近了,是文也是人.问好!
作者: 曹红    时间: 2009-4-3 15:42
琴斑斑的文字还读的不多,但不久前那篇《走近你,春夜听雨》却是学习了的,文字中那真情的流露让人感动。
喜欢看读所有解读人物及作品的文。学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3 21:20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3 08:58 发表

你的文章和回帖都很有水平,希望能够与你交流!


有同感,刚到论坛就感到三脚猫朋友的文笔不凡,回复也很真诚和细致。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3 21:23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3 08:59 发表

我写评论你的文章的文章,主要目的是向你学习!


呵呵,一兵老师如是说,可让若雨汗颜。

:L :L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3 21:25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4-3 15:40 发表
我也很喜欢琴的文字,读敬老师的评析,觉得离她更近了,是文也是人.问好!


谢谢风铃,问好,你的散文写得不错,期待你更多的精彩文字,握手!
作者: 花落无声    时间: 2009-4-3 21:47
以前只知道雨版的文字美不胜收,看了这篇评论,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些文字为什么那么美了。学习了!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9-4-3 22:52
作为在散文版兢兢业业/不问收获只顾耕耘浇灌了多年的首席斑竹,给众多喜爱春夜听雨的散文写手和新秀写了二十多篇总结性点评,这中间不图名利,有求必应任劳任怨,极大的丰富了散文版的写读评互动,提高了散文版的魅力.
敬版的评论总给人一种力透纸背潇洒自如老道驾驭的感觉.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4-3 23:00
我不善评论,认真学习就是。问好敬版!
作者: 雪后    时间: 2009-4-4 00:05
总认为写评论文章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就难得要耗费很大的心血去深入地了解被评论者的文字,说得更准确的应该的了解被评论者文字后面的思想。所以有了深度与难度。然后最近看了几位大家写的评论,一是感觉非常的真诚与真实,二是感觉非常的细致与深入,三是非常的动情与感人。敬版的此文标题就如一朵雪莲花深深地吸引了我,走进此文,也就走进了若雨版主的另一个世界。非常认真地学习。问好敬版。
作者: 郑韩故城    时间: 2009-4-4 00:28
感动于敬老师对朋友的真诚,对作者文本的细读.
也学习了敬老师对于散文这一文体的诠释.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1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2 19:49 发表


      是的,正如杜版在回复里所言“这是一位智者的心声,更是一位兄长的关爱。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殷殷期待,所抒发出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不已。”。所以敬版是文友们敬重的良师益友,借此再说一声谢谢!

呵呵,你太客气了~~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1
原帖由 老庄 于 2009-4-2 20:39 发表
文笔流畅,学习了。

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2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4-2 21:29 发表
“至高无上的爱,是预先没有设计和想过的爱,是比达到了金戈铁马狂纵般的激情顶点还要深远辽阔的爱。这样的爱,有温度,但温度不会焚山煮海,有激情,但激情不会摧枯拉朽,而是像白色的白,虔诚和伤感,委婉和缠绵。 ...

你对若雨散文的感觉与认识是对的,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3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4-2 21:53 发表
散文是人的心灵的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还有每一个层面上散发的灼热光芒,才会投射到我们的心上,以博爱的形式,形成种种不同的画像。

   散文标志了阅读者的内心质量,也是检验写作者内心质 ...

感谢文华提读评点,还请你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4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4-2 21:55 发表
就是,假如我出书的话,我会理所当然地,把先生专门给我写的鉴赏文章,作为序言放在前面。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态度。。。。。

你出书的时候,如果不嫌弃,我会再次给你写评论的。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5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3 01:36 发表


您老客气了。我深切地感受着这种情谊。难得。可贵。

再次感谢永生的提读,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6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3 01:38 发表


客气了。大家同心协力,为我们的散文版再创佳绩。

是的,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7
原帖由 雪梦 于 2009-4-3 09:16 发表
敬版对琴若雨散文深入的全面剖析,不仅让我领略了敬版不凡的文笔,还了解了若雨朋友不凡的文字风格。阅读这样的鉴评,对我受益匪浅。
学习,问好!

十分感谢你的提读鼓励与支持,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4 08:09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4-3 11:22 发表
  这是一篇漂亮的评论文字。干净,简约,意象纷呈而概括全面。对于琴若雨散文的总体把握及其精神内涵的深度透析,均有力地支撑了评论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可以说,这种深入的评论文字,在一个论坛越多越好,它的牵 ...

名夏朋友的回帖指导和交流,让我感动,让我收益多多,能够得到你的认同,心里确实很高兴,除了感谢,还是感谢,除了理解,还是理解!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