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原创] 关于国有垄断企业人员素质提升障碍的深层次分析和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流动的阳光    时间: 2003-8-20 18:54
标题: [原创] 关于国有垄断企业人员素质提升障碍的深层次分析和对策
  积极投身素质提升工作,不断提升个人、团队整体素质,是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的需要,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企业内外部竞争的需要,更是主动挑战自我、实现超前行动的有力举措,是每一名企业职工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具体到国有垄断型企业,活动往往出现 “机关强,基层弱;技术型强,管理型弱;青年人强,中年人弱”的强弱分布和“重本专业本职本岗,跨专业、非本职轻;重眼前实际实用,轻长远综合;重形式上被动应付,轻主观上自觉努力”的轻重差别。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关键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一

  一、素质提升障碍分析

  表面看来,现在的素质强化工作是企业统一部署,但具体落实到底还是个体行为,即要求每名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在实事求是分析自身的基础上,“缺什么,补什么”、“既要专,又要博”、“ 精专业、强政治,重道德”,努力做到个人发展和企业要求、社会需要同向,专业提高与思想成熟同步。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否定自我—肯定自我—再否定自我”的不断超越自我过程。因此说,素质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素质强化和素质提升的关键。

  仔细分析,影响和制约素质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大致有以下方面。

  1、心态障碍。具体有深不下去的浮躁心态,敷衍了事的应付心态,装潢脸面的镀金心态,总要与提级升职挂钩的本位心态存在。

  浮躁心态者,干什么事情都没有耐性,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对待素质工程也一样,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年轻人有,中年人也不少;应付心态者,眼里从来没有真事,习惯于“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总认为工作是给人家干的;镀金心态,也是一种追求时尚心态,看到大家都在喊素质工程,他也要跟着喊,但满足于表面形式,不求甚解;本位心态,主要是“官本位”心态,凡事都往官路上拉,这种人认为自己只要素质强化一下,就可能提拔一级,所以也满腔热诚地投身素质强化。这四种心态的共同特点都是短视行为突出,并希冀早早见到结果。持这四种心态者,素质工程肯定开展不好,并且也肯定甚至素质提升不快,甚至原地打转。

  2、惰性障碍。具体分为生理惰性和生存惰性两种。

  生理惰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我们生活常说的一个字:懒。懒人总是喜欢偷工减料,把生活、工作极度简单化,不动手、不干、不为是懒人的最大愿望,也是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生存惰性是人工作、生活环境后天造成的。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人处逆境,尤其是处于生存最底线时,压力动力齐至,人的惰性总能得到最大程度地抑制,甚至根绝。反之,只要自身的生存、生活乃至工作有了底线保证,人的生存惰性便油然而生。

  从目前国有垄断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来看,硬件是一流的,收入是较高的,还有至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个职工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虽然是个人尽皆知的庸员,但是基层负责人却无权裁掉他。换句话说:我们的国有垄断企业目前已经为每个职工提供了终身职业。这是一条危险的底线,也是一条从根本上滋生职工生存惰性的底线。有了这条底线,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惰性变滋生了,上进心大打折扣,很大一部分精力便用在了亲和关系上,象《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人公一样,倾精力在“奶酪C站”建立固定的关系,而不再打算寻找什么新的奶酪。可以这么说,此时别说要他提升素质,就是要他干好本职工作都要讲价钱。

  3、队伍进员障碍。即人员没有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态势。
  
  国有垄断企业一般是垂直管理体制,也叫条条管理,人员入口关一般在省级层面,把得很严,总体数量少,基本处于缺编运行状态,这本身是极大的优势。但也恰恰由于这个优势,导致较长时间内进人少,队伍整体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偏低。尤其在区县层面,新进人员奇少,年年几乎就是这么多老面孔,队伍整体年龄逐年增大,缺少一种流动的竞争激活,使得不少人产生了“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都一样”的感觉。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一支优秀的团队的职工,总是“能进能出”,进行人员的正常“新陈代谢”。而我们的企业现在是:一方面缺少人才,无法自行引进;另一方面是无权裁撤“不称职”的庸员。即使采取了“一刀切”,按年龄搞内退,但是把一些能力高的也“一刀切”下了。无形中形成了队伍的相对稳定,一种并不符合企业发展和竞争需求的“假稳定”,使得部分职工“享太平日久”,缺少活力,缺少动力,缺少压力,更缺少危机感,所以自然对素质强化工作提不起应有的积极性。

  4、激励障碍。是指素质提升后及时跟上的正向激励。

  当一个管理者或职工通过强化提高了自身素质,具备了干更高、更多工作能力的时候,他本身的最大愿望就是想一展身手。如果企业能有这么一种高度灵活的考核奖惩机制,随时奖优罚劣,随时发现并重奖重用不断进步和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员工,随时给职工提供这种一展身手的天地,就会空前激发职工的创造性、积极性,形成员工继续努力强化自身素质的良性循环,最终是企业、职工实现“双赢”。

  5、方式方法障碍。主要是指学习实践的方式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讲方式方法,如果一味“死读书,读书死”,或者“整天闷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学也不会学到不到东西,思也不会有所得。在素质强化中,不少职工确实是想学习、想提高自己,可是由于方式方法不对,精力投入不少,所得和收效甚微。

             二

  克服和解决这些障碍的途径,主要是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确实让企业直面市场竞争。在目前国有垄断型体制改革尚在摸索的情况下,要立足实际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改革内部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并尝试建立内部模拟人才市场,在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上力争有大的突破。

  1、建立一套标准明确、程序公正的日常绩效考核机制。

  这个机制要高度涵盖管理人员、普通职工的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综合表现,有可操作性强的日常跟踪考察办法,对每一名职工、在每一天都进行在线量化考核,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激励随时产生、随时兑现。

  2、深化、创新动态管理建制工作,尝试建立内部模拟人才市场。

  科学证明,一个职工固定一个岗位工作四年是聪明才智发挥的最佳时间,以后就会逐渐出现“重复性工作—经验工作—疲塌工作”的倾向,热情与日俱减,主观能动性趋于平常,甚者还会降至“冰点”。如果适时调整岗位,则是重新激活其聪明才智的一个转折。所以,可以根据日常绩效考核分数,定期排序,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全部纳入人才市场。单位可以选人,人也可以选单位,机关可以到基层,基层也可以已经竞争机关,尤其是要实现跨单位人员竞争和合理流动,在国有垄断企业省级这个相对较大的人才市场内实现人员、岗位的双向激活。对那些排序后数人员按比例进行强化培训,对达不到要求和不能胜任本职者,通过转岗、降职使用,或者直接引入“裁员制”,让市场选择人,让市场淘汰人。

  3、努力培植一个类似海尔“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企业理念。
  
  这需要建设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企业文化,既体现效益效率,又焕发出高度的凝聚力、向心力,做到企业理念改变人、企业思想塑造人。

  4、法治化管理工作。

  依法治企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重点一直在外部,即依法维护企业利益较多,也很正规,但内部却是实施力度较小,人情管理仍是主流。尤其是基层,大家长式的管理作风还不同程度存在。而由此生发出的各类利益共同体增多,小团体行为不少,使得一些职工、管理人员热衷于自身“人情建设”,有“结好一片人情,开展好一大片工作”的不良心态,从而大大冲淡了提升自身素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所以,全面开展和加强企业内部法治化管理工作建设,从而引导职工

  5、开展心理应力教育。

  现在的社会,是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激烈竞争时代,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无法面对竞争的,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全员开展心理应力教育,提高职工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社会变化,从容挑战竞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