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浅述孟子的“利义”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4-7 14:28
标题: 浅述孟子的“利义”关系
        孟子一生提出许多政治思想,一再主张王道精神。孟子在政治上不主张国家侵略吞并的不义之战,孟子更不愿主张霸术。

        孟子生前处在战国战乱时期,他远游列国,熟识现实。面对当时混乱局面,孟子领悟了许多个人近身之阶的做法,懂得博取功名富贵的办法。但是,孟子却没朝那样的方向而去。他抱着古圣先贤的淑世之道,更为效仿和推崇孔子的“仁道”主义思想。孟子比孔子更为政治,孟子抱着济世救人的远达理想,他奢望从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战乱时代找出一个正真意义上的“王道仁政”的领导政策,推举一批以救世为目的核心人物来齐家治国安天下。

        孟子先提出政治经济学上的利义之辩的思想,希望能让像梁惠王这样的统治者接受。提倡谋国谋身要以“仁义之道”为真正大利出发,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而失却长远大利。

        孟子在他的学术中,无论政治、军事···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如果不求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是为了求利,读书识字也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宜。孟子有那许多列子来说,道家成道成仙为了利;小孩子讲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另一种利。仁义也是利,孟子又说道德也是利,只是广义上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上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上的利。

        孟子的思想里其实一直没离开古代文化,包括《易经》。孟子从其中的“吉、凶、悔、吝”演变而来。孟子对梁惠王等人的谈话中的仁义就是大利,因为在战国时期的战乱中,如果有一个国家真的以仁义作为治国的最高原则,孟子的意思就是,这个国家在内政外交上就胜利,就必定是属于这个行仁义的国家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曹国魂 于 2009-4-7 14:30 编辑 ]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4-7 19:37
孟子的开篇就提出了义利之辩。主张行仁政,提高百姓的生活与教化程度。义利,二者的关系,只能用适宜的程度来调和。片面的强调哪一个都是不对的。二者相互依托,都必不可少。
本文谈出了自己的认识,感谢您支持孟子版。
其中有几个别字,是笔误吧。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4-8 08:31 编辑 ]
作者: 邓绍卫    时间: 2009-4-8 11:36
是的,孟子把“王道”与“霸道”相对,提倡仁政,倡导以仁治天下,是柔术。曹老师的文章说得有道理,开宗明义,有条理。学习了并问曹老师好。
作者: 邓绍卫    时间: 2009-4-8 11:37
[quote]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4-7 19:37 发表
孟子的开篇就提出了义利之辩。主张行仁政,提高百姓的生活与教化程度。义利,二者的关系,只能用适宜的程度来调和。片面的强调哪一个都是不对的。二者相互依托,都必不可少。


同意龙女老师的点评。问好。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4-8 13:01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4-7 19:37 发表
孟子的开篇就提出了义利之辩。主张行仁政,提高百姓的生活与教化程度。义利,二者的关系,只能用适宜的程度来调和。片面的强调哪一个都是不对的。二者相互依托,都必不可少。
本文谈出了自己的认识,感谢您支持孟子 ...


谢谢龙女斑斑的批阅!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4-8 13:02
原帖由 邓绍卫 于 2009-4-8 11:36 发表
是的,孟子把“王道”与“霸道”相对,提倡仁政,倡导以仁治天下,是柔术。曹老师的文章说得有道理,开宗明义,有条理。学习了并问曹老师好。


问好绍卫,谢谢点评和鼓励!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4-9 11:52
虽然触及了一些内核,但还是有点浅了.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4-11 19:53
再读一遍。
斑斑读过南怀瑾的《孟子旁通》?我个人的感受是,读这本书,有历史与文言上的储备,可更容易理解。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4-11 21:19 编辑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