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曲线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6:13
标题: 曲线
         曲线

           ■
敬一兵

  许多事情,都是与曲线有关系的。这个判断,来自于一头连接北京的故宫,另外一头连接在我母亲身上的那条线,它本身就是一条曲线的事实。

  我年近八旬的母亲,现在眼睛几乎失明,再不可能用线一样的视觉,看见刚满周岁的我,坐在床上,接受她精心给我安排的抓周仪式里,我从身边摆放的刀、剪、弓、笔、书、线、钱、算盘、糕饼、水果之类的东西中,伸手就抓住了那支圆珠笔,握得很紧,就像笔随时都会长了翅膀飞走的情形,以及我露出仅有的两颗小乳牙,在一张纸上画出的那一条弯弯拐拐的曲线了。母亲不能看见曲线,这无疑就给一条曲线,我把自己看见的东西,转换成语言讲述给母亲听的这条曲线,增加了厚重的使命。说句真心话,我是非常希望,这样的一条曲线,它能够肩负起我母亲了解世界的重任,让我的母亲,能够在她的晚年里,通过这条曲线传递出来的信息,感受到幸福的轮廓在萌动,情愫摇摆的姿势里,尽是高原上才有的阳光、水分、山风、颜色和花草特有的野生气息。

  现在,我的母亲,很容易忘记身边发生的事情。早上起床,时常就会忘了衣服是放在什么地方的,这里翻翻,那里找找,不止一次地破坏了父亲在家里建立起来的秩序,引来父亲的指责。父亲越是指责,母亲就越是慌乱地寻找,常常为此而产生不愉快的对峙。每次回家,母亲就会悄悄告诉我她的这些情况,然后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忘记事情,就会接着说,她一直都记得我满周岁那年抓周时,在纸上画了一条曲线,曲线从纸上,一直像蚯蚓那样,弯弯曲曲扭动在了床单上的事情。对此,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我已经明白,那条扭动在纸和床单上的曲线,早就深深地刻印在了母亲的脑海里,成了她对我温柔呵护的证明,即便我童年的时间,已经越走越远。

  母亲不仅对我童年画下的一条曲线记忆犹新,就是对她童年的时候,跟着我的外婆给地主家推豆腐,以及进纱厂当童工的事情,记忆犹新。母亲的这些记忆,让我突然对距离这个词汇,产生出了崇高的敬意。距离,在穿越时间和地理的道路上,总是会奋不顾身保护那些最真挚、最深刻、最感怀的情愫记忆,免遭岁月刀锋无情的切割,情形就犹如母亲在我孩提时代,总是做了我喜欢的鲫鱼汤,然后小心翼翼从厨房捧到餐桌上来是一样的。距离越远,真挚、深刻和感怀的记忆就越加显得珍贵。我就是我母亲珍贵的爱的全部组成,以至于当我把最初去北京,在故宫里看见的景象,一五一十说给母亲听的时候,她会为我的惊喜而惊喜,为我的感叹而感叹,为我的忧伤而忧伤。母亲完全把我的眼睛,当成了她的眼睛,把我的感受,当成了她的感受。自然而然,母亲就把故宫,我描述的故宫,当成了她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家乡了。我之所以细细描述我看见的故宫的情形,是因为母亲这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北京。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从红土高原的云南,随我的父亲一同迁徙到了四川盆地,十几年后,又从四川盆地,再迁徙回到了红土高原。在这期间,母亲原本有一次到北京出差的机会,然而就是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也被父亲以母亲走了,家里没人做饭的借口化成了泡影。无疑,父亲的这个借口,在母亲的心里,留下了一道刀锋切过的直线痕迹,刚劲的力度,让母亲心里的疼痛,久久不能愈合。母亲默默接受了痛苦的事实。当时我不知道,母亲是用了怎样的方式来消解失望的苦涩?现在我才明白,母亲一定是用了隐忍的心态来对待的,这隐忍之中,尽是曲线才有的缠绵意味。

  我在母亲身边的那几天,天天都出太阳,于是我们就天天出去晒太阳。冬天的太阳很宝贵,暖融融的,呈现出呼吸的景象。阳光被树叶、花草、房子的轮廓和天上游走的云朵,勾画出优美流畅的曲线,就像我母亲身上穿了的那件紫红色的毛衣,在太阳照耀下,每一根毛线都显得特别的圆润。我照例又要给母亲讲我在故宫看见的事情。突然,一片毛茸茸的叶子,落在了母亲的毛衣上,被毛线挂住了,这让我的叙述,不得不产生了一次停顿。仿佛是有了思维的毛线,让我意识到,这片毛茸茸的叶子停留的地方,恰恰就是我母亲失去了到北京出差机会的那一天。这个时间段,是我母亲一生中最遗憾的一个时段,也是她怎么也无法忘记的一个时段。我怎么能够忽略我母亲的这个重要的时段呢?我的描述的曲线,必须要在这里先停顿一下,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选择好从哪一个具体的端点,开始陈述。

  经过反复酝酿,我决定从我母亲年轻时候最熟悉的颜色开始我的叙述。

  在太阳下故宫呈现出来的鲜艳醒目的颜色,是故宫最先沉沦在我感官记忆里的印象,十分深刻。只要太阳一照耀到故宫的身上,乾清宫屋顶上的琉璃瓦就会发出金黄的色泽。坤宁宫和午门墙上的红色就会准时苏醒过来。午门前的汉白玉护栏就会像纯白的棉花那样,给人带来呵护的柔美感。悬挂在太和殿正上方的那块匾牌里的蓝色,就绝对不会敷衍我的审美视觉。现在,这些故宫的颜色,在早晨的阳光下,都开放成了一朵朵的艳丽小花,沿循我语言描述的曲线,从金水河流淌的汩汩声里和冒着热气的土地上,前赴后继进入到我母亲的心田中。十分投入地倾听我描述的母亲,这个时候,她的手开始了微微的颤抖,显然,她是因了这么多的颜色元素,突然涌进了她的心田,让她错过了去北京的机会而变得干枯的心田,渐渐湿润起来的一种激动的表达。故宫的颜色,在母亲的心里柔曼地浸润,像轻风看不见形状,却让我的母亲感觉到了类似薄纱随风飘逸带来的弯曲力度。她沉默了好一阵子,不说话也不提问题,这分明是她在自己的心里,一遍遍抚摸着颜色的曲线。我终于忍不住问我的母亲在想什么?母亲说,故宫的这些颜色,让她看见了家乡金黄色的油菜花,看见了只有在云贵高原上才有的红色土地,蔚蓝色的天空和天上浩浩荡荡走过的白云。母亲的感念,让家乡和故宫,在颜色上连成了一个弯曲的面。弯曲让一个印象的层面,显得柔美婉约,存放在心里,就成了我母亲的梦,用油菜花、琉璃瓦、红墙、红土地、汉白玉护栏、白云、匾牌和蔚蓝的天空为材料编织的梦。我的母亲一直是个非常朴素的人,但在她现实主义的目光里,总是对颜色特别的敏感,甚至还表现出惟美主义的味道,比如她在年轻的时候,编织毛衣的过程中,特别喜欢点缀上一些红色、白色、黄色或者蓝色的图案,并把这些颜色搭配得十分协调。过去我对她的敏感和爱好不太明白,现在我才知道,母亲编织毛衣,就是编织自己的梦想。母亲所有的梦,都藏在了她编织的毛衣里。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母亲再也看不清毛衣的颜色了,看不清颜色,也就无法分别,哪些颜色是来自家乡的,哪些颜色是代表了故宫的情形。这对我母亲来说,应该是一件天意的事情。不要说我的母亲视线模糊了,分不出差别了,就是看得见东西的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地理上,都找不出故宫与我母亲家乡之间,存在着隔阂的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只有黑色,没有停泊在我母亲的梦里,而是像一条挂掉了几个鳞片的大鱼,顺着水流漂走了。母亲不喜欢黑色,不仅在她的梦里,就是在现实中,她也是不愿意长久地呆在黑暗之中的。她说黑色总是与死亡连在一起,与地狱的阴森和寒冷连在一起,给她带来一种类似被痛苦切割后,沉甸甸的力量牵引她沦陷的感觉。像我母亲这样的老人,生命已经处在了风前烛、瓦上霜的境况里,是无法承受一条直线带来的刚性和力度了,而黑颜色恰恰就具有直线的力度,所以她不喜欢,并尽量回避。她回避直线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让曲线,住进她的心里,不给直线留下一点置身的地方。母亲对黑颜色的回避态度,让我一下就联想到了故宫也具有类似的情形,在主要的殿宇和显眼的位置上,很难找到黑颜色的痕迹。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将这种趋于一致的对应关系,连接在了她与故宫的身上,除了曲线的解释外。

  故宫里很难找到黑颜色的痕迹,这只能够说明,故宫里的黑色痕迹,它们的存在是十分诡秘的。比如分布在故宫东路上的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它们就是黑色痕迹存在的一个地方,俗称冷宫。被皇帝选到宫中来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被囚,直到死亡降临。她们是怎样用死亡测量出了冷宫里的黑色痕迹长度,因为在黑暗尽头另外一端的这些失宠的女人,没有一个能够活转过来告诉我们,所以答案和结果,自然就成为了一个谜。这样的一个谜,也就成了紧紧系在我母亲心灵深处的解不开的情结。母亲回避黑色,就像她总是在我的面前,不愿意提及解放前她遭受的痛苦一样,从而让母亲在我的面前展示出,黑色的痕迹,没有在我母亲的心里,种植下丑恶、低俗、阴冷甚至粗鄙的元素,她也没有因为黑色痕迹的存在,扭曲了她自己的灵魂。


  我向母亲陈述故宫的过程,因为受到了来自母亲对曲线特别钟爱的提醒,自然就进入到一个曲面组成的世界里了。事实上,故宫也确实就是由不同的曲面组成的世界。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如果把每一个分散或者孤立的点缜密地编织起来,绝对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曲面。乾清宫屋顶上波浪起伏的琉璃瓦,金水河上精巧的汉白玉拱桥,呈椭圆形的午门门洞,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造型流畅的吻兽,以及宫后苑里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和楼、阁、亭、榭的轮廓,都是由一条条优美的曲线构建的。在故宫的这些曲线上,停满了祖先们在朝代演替,社会变迁的曲折坎坷的道路上行走的脚印。每一个脚印,它们都没有受到我眼光的惊扰,而是十分专心地凝视着它们自己的行走姿势,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它们总是在行走,沿循曲线的起伏,从时间的这头,走到时间的那头,始终保持了谨慎的态度。这样的情形,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人生路上的行走,同样是不敢停歇,也无法停歇的。走在曲线的波峰上,不一定就是我抵达了期盼的高点,走入曲线的波谷,不一定就是我前途无望的消沉,这与我在攀登山峰的时候,勾首弯腰是为了向上攀行,昂首挺胸却是在走下坡路的情形是一样的。我想,祖先们在曲线上行走的脚步,不愿意选择停歇,道理就在这里。

  从我母亲倾听我描述故宫的专注表情上,我看见了母亲让祖先们行走的脚步,停歇了下来。当然,我是不可能知道,在心里,母亲是用了怎样的交谈,说服了祖先行走的脚步,让它们相信了我的母亲,然后从此停歇在了她的心里的?我只能够根据母亲过去常常对我说起她的经历的记忆,判断出曾经行走在故宫里的那些祖先,之所以相信了我的母亲,是因为他们与我的母亲过去起早贪黑,为了生计,不断奔波在给地主家推豆腐的那条乡间小路上,进了纱厂,给资本家当童工,反反复复跑动在每一排纱轴前的过道上,以及后来参加了革命,日夜兼程行走在学校、工厂、城市、农村的土地上传递信息和完成组织任务,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类似的情形。同时,我的母亲认为她就是在这条曲线的某一个点上降生来到人世间的,吃掉了许多极有可能是浸润了故宫里的那些祖先的汗水、心血、思想、前途和理想的粮食,因此她是代替了故宫里的那些祖先,活到了今天的事实,让故宫里的祖先感到了欣慰和踏实。母亲的心,是一颗充满了感念之情的心,是一个温馨而又善良的柔和曲面,就像故宫总是对华夏历史充满了感念,用了一个与我母亲回眸相同的姿势,不断地转过脸庞,召唤我们这些子子孙孙,走到它的身边,与它一道,感念华夏历史上我们所有的祖先时,故宫回眸,以及不断地转过脸庞来看我而划出来的动作曲线痕迹。难怪我总是感觉,故宫就是一个生动的曲线轮廓,与我母亲脸上的柔和轮廓,是一样的。

  一根波浪起伏的曲线,也许并不比另外一根波浪起伏的曲线更具有灵性,但曲线的灵性,都分配给了我的母亲。当我的讲述,不厌其烦地推动着太和门前的金水河的河水,形成了绵延不绝的水波的时候,我母亲的脸上,就呈现出了忧伤与悲悯的神情。

  忧伤与悲悯,是母亲的内在气质,像是一团持续燃烧的火焰,表现出了源于物质,却远胜于物质的精神对精神的眷恋。我相信,母亲一定是从我讲述的皇帝在太和殿里举行即位、生日及婚礼,在保和殿赐宴外藩王公,还有在养心殿里起居生活的情形里,看见了那些曾经住在故宫里的人,把自己的身影和视线,从曾经生活过和使用过的物品里映现出来,一遍一遍回望着从他们后面走过来的我的母亲时,让这些祖先与我的母亲,彼此在触摸旧日的窗扉和墙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近在咫尺的深厚情结。除此之外,我没有理由解释,为什么每次我给母亲讲述故宫的情形时,母亲都要求我把外婆遗留给我的那枚玉佩,放在她的手上,让她长久地、温柔地、慢慢地抚摸呢?我猜测,大概是玉佩浑圆的曲线轮廓,十分轻易地就与进入到她心里的故宫浑圆的曲线轮廓,妥帖地叠合在了一起,使我的母亲能够小心翼翼地踩着遗物边缘的道路,行走到外婆的身边,与从玉佩里面走出来的外婆,再一次热烈地拥在一起,继续倾吐她们灿烂的言辞。我母亲内心世界里的情形,一定是这样的。母亲虽然不能断定,走了的外婆,一定就是到了故宫,与住在故宫里的祖先团聚在了一起。但母亲完全相信,我的外婆,一定会从坟头上我母亲种上去的那株绿油油的野草弯曲的叶子里走出来,沿循云南滇池起伏的波浪,再通过长江和黄河逶迤曲线的连接,走在了通向故宫金水河的路上。母亲真的非常希望,外婆能够与她所有的祖先,团聚在一起,这样一来,外婆的灵魂就不会疼痛了,我母亲感念祖先的灵魂,也就不会疼痛了,宛如那些来自云南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的树木,经过崎岖艰辛的长途跋涉,把它们的身躯,转换成一根根浑圆结实的木柱,支撑出故宫不老的天空,不老的历史。

  我给母亲讲述故宫,母亲就用她自己朴素的认识,也就是对一条曲线的阐释,来把握她对生、对死和对跌宕人生的认识。一根曲线,能够被她挖掘得如此精细、微妙和灵性,能够巧妙地把她和故宫连接在一起,除了我母亲,恐怕也只有我母亲才能这样做了。

  存在于母亲心里的每一根曲线,它们的前半部分,曾经庇护过故宫的每一个院落,与故宫里的那些祖先们是相配的。它的后半部分,如今却翔泳在母亲的心田里,时时带动起藏在母亲心里长久的热爱情愫,去寻找历史,同时也被历史寻找,成了母亲在我眼里永远不失的优美姿势。直到尽头自然曲,曲至妙处即成圆。这圆满之中,尽是曲线的缠绵,比行为更深入,也更持久。故宫里每一处细小的曲线轮廓,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真的很难让我区分出,究竟故宫是我母亲心里世界的对应呢,还是我母亲的内心,本身就是故宫?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09-4-10 06:43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10 06:33
我给母亲讲述故宫,母亲就用她自己朴素的认识,也就是对一条曲线的阐释,来把握她对生、对死和对跌宕人生的认识。一根曲线,能够被她挖掘得如此精细、微妙和灵性,能够巧妙地把她和故宫连接在一起,除了我母亲,恐怕也只有我母亲才能这样做了。
读一遍,再读一遍,一个儿子为母亲讲述故宫的图像就清晰在眼前。由曲线切入过度到色彩,幻化为色彩斑斓的彩虹,嫁接进母亲的心里。于是,我为这条彩虹曲线而思绪万千,而感动不已。精华支持!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09-4-10 07:26
故宫里每一处细小的曲线轮廓,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真的很难让我区分出,究竟故宫是我母亲心里世界的对应呢,还是我母亲的内心,本身就是故宫?
以曲线纵贯全篇  把故宫和母亲连在了一起  文字婉约动人  支持并欣赏敬老师的好文字!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10 07:26
先记号。一会开会了。问好!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10 08:10
很有内含的一篇作品。不令仅是在描写曲线,更是曲线后面的亲情历史和文化全着一棵鲜活的孝心,在娓娓述说着记忆和现实的交融,年近八旬的母亲,现在眼睛几乎失明,再不可能用线一样的视觉,但母亲的视觉在儿子的心里延伸而继续着,
     有这样的母亲而心生感动。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自毫,有这样的家庭而和谐永远,有这样的社会氛围而生机勃勃。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9-4-10 08:12
读一兵的文字是种享受。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4-10 08:18
通过这种讲述,让人看到一个被生活绳索、家庭囚禁了的母亲形象,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可以上网,可以聊天,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是作为母亲那一辈,却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做不到了,年迈的母亲们,已经把全部的精力给了生活,给了儿女,母亲的心,已爱到无力。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0 08:51
感动!感动于这种母子连心的对坐,讲述,及对母亲内心世界的诠释。以曲线贯穿全篇,也贯穿母亲的内心。为这种亲情而感动!问好敬老师!
作者: 寻找文字    时间: 2009-4-10 09:16
  忧伤与悲悯,是母亲的内在气质,像是一团持续燃烧的火焰,表现出了源于物质,却远胜于物质的精神对精神的眷恋。

文字朴实,不加任何的雕饰,才显出内心的真情和感动。欣赏并学习。问好。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4-10 09:20
我在母亲身边的那几天,天天都出太阳,于是我们就天天出去晒太阳。冬天的太阳很宝贵,暖融融的,呈现出呼吸的景象。阳光被树叶、花草、房子的轮廓和天上游走的云朵,勾画出优美流畅的曲线,就像我母亲身上穿了的那件紫红色的毛衣,在太阳照耀下,每一根毛线都显得特别的圆润。

读来亲切.向你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9:29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10 06:33 发表
我给母亲讲述故宫,母亲就用她自己朴素的认识,也就是对一条曲线的阐释,来把握她对生、对死和对跌宕人生的认识。一根曲线,能够被她挖掘得如此精细、微妙和灵性,能够巧妙地把她和故宫连接在一起,除了我母亲,恐怕 ...

十分感谢高版首阅和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9:30
原帖由 刘敬胜 于 2009-4-10 07:26 发表
故宫里每一处细小的曲线轮廓,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真的很难让我区分出,究竟故宫是我母亲心里世界的对应呢,还是我母亲的内心,本身就是故宫?
以曲线纵贯全篇 ...

谢谢回帖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9:31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0 07:26 发表
先记号。一会开会了。问好!

期待你的点评!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9:31
原帖由 三脚猫 于 2009-4-10 08:10 发表
很有内含的一篇作品。不令仅是在描写曲线,更是曲线后面的亲情历史和文化全着一棵鲜活的孝心,在娓娓述说着记忆和现实的交融,年近八旬的母亲,现在眼睛几乎失明,再不可能用线一样的视觉,但母亲的视觉在儿子的心里 ...

你的悉心评点让我感动,十分感谢,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9:32
原帖由 韩开春 于 2009-4-10 08:12 发表
读一兵的文字是种享受。

谢谢开春的支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09:32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4-10 08:18 发表
通过这种讲述,让人看到一个被生活绳索、家庭囚禁了的母亲形象,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可以上网,可以聊天,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可是作为母亲那一辈,却无论如何做不到的,做不到了,年迈的母亲们 ...

十分感谢老朋友的提读点评,握手致意!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09-4-10 09:58
认真咀嚼,反复阅读,读敬老师的文章要静心啊!


欣赏!问好!握手!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9-4-10 10:37
看着敬老师这篇文章,我感动地流泪了,这分明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情愫在纸间的流淌。而文章的标题“曲线”,也把儿子和母亲、母亲和故宫、母亲和未了的心愿以及母亲和过去及未来有了某种不露声色的联系。文中发散着的思维和意象以及对故宫的描述,不仅寄托了儿子对母亲的一种深沉的感情,也对故宫蕴涵历史和意义做了回眸。特别是文中的:“我给母亲讲述故宫,母亲就用她自己朴素的认识,也就是对一条曲线的阐释,来把握她对生、对死和对跌宕人生的认识。一根曲线,能够被她挖掘得如此精细、微妙和灵性,能够巧妙地把她和故宫连接在一起,除了我母亲,恐怕也只有我母亲才能这样做了。”让人读后,有了心痛的感动。欣赏、学习敬老师厚重的美文,握手问好!
另:感觉敬老师的笔触颇有点像海归女作家“王安忆”的写法。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4-10 10:45
享受一次热乎乎的精神大餐,有这样的母亲而心生感动。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自豪,有这样的家庭而和谐永远,有这样的社会氛围而生机勃勃。问好老师!
作者: 清风拂面    时间: 2009-4-10 10:56
这圆满之中,尽是曲线的缠绵。
是呀,圆原本就是由一段段曲线连缀成的。人生的曲折,任谁也无法回避吧。好在,曲至妙处即成圆。
一条曲线,蜿延而来,从母亲到我,从过去到现在。
敬版的文字也一直是迤逦的,有着隐藏的饱满与丰厚意韵。深味。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10 11:23
  不好意思 。一直在开会,散会后赶紧来学习敬老的这篇《曲线》一文。

  文章《曲线》在开篇即凝脂点漆,缩微明意。一条曲线的事实是什么?是“来自于一头连接北京的故宫,另外一头连接在我母亲身上的那条线。”

  从刚满周岁的抓周为事忆,文章展衍开来的却是对母亲年迈身体的疼痛心情。那些真挚的沉郁的情愫里,饱含着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感恩。母亲老了,是很容易忘记身边发生的事情,但却不会忘记儿子满周岁那年抓周时,在纸上画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一直镌刻在母亲的心上,也铭刻在作者的心上。

  “距离越远,真挚、深刻和感怀的记忆就越加显得珍贵。”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我之所以细细描述我看见的故宫的情形,是因为母亲这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北京。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从红土高原的云南,随我的父亲一同迁徙到了四川盆地,十几年后,又从四川盆地,再迁徙回到了红土高原。”读到这里,我为作者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而骄傲。同时,油然而生虔敬的心情。

  “故宫的这些颜色,让她看见了家乡金黄色的油菜花,看见了只有在云贵高原上才有的红色土地,蔚蓝色的天空和天上浩浩荡荡走过的白云。”母亲喜欢的是金黄色,而母亲对黑颜色的回避态度,就是对生命的美好的向往。当然,尽管此时她已经老迈,可是内心里却对生命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

  陈述故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陈述母亲勤劳一生的过程。这里的相融相合,就是对母亲慈祥仁厚形象的有力刻画。作者对一条曲线的阐释,来把握母亲对生、对死和对跌宕人生的认识。

  《曲线》一文是作者精神领地里的精心耕耘和播种,是人性的灵帜的展扬和鼓张,是人生的情感的交流和汇聚。是心的吟唱,灵的飘曳,更是感恩。可以说,这是篇高难度的写作文章,《曲线》一文,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勇气、才情和表达的集中检验,体现了这样一种难度,就一定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它的高度就成为必然。
 
  支持精华!
作者: 笑天天    时间: 2009-4-10 11:38
“母亲完全把我的眼睛,当成了她的眼睛,把我的感受,当成了她的感受。”打动母亲也打动更多儿女的文字,真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10 12:20
  作者以“曲线”为切入承载文章内涵的视线。其一从“抓周仪式”,这个“曲线”方式,表达了作者人生成长的曲线,在这条曲线里倾注了母亲关爱呵护孩子成长的情感;其二以母亲忧伤、悲悯、隐忍的曲线气质,表达了中国女性“上善若水”一样的传统美德;其三以作者的眼睛成为母亲与故宫连接的曲线,表达了作者理解认识母爱的一种特有的角度和母亲通过这条曲线对人生朴素的诠释。

  整篇文字角度新颖,笔触细腻入微,联想丰富多彩,内涵厚重大气。欣赏!支持精华。问好一兵版主。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4-10 12:49
记号,另抽时间来读。
作者: 缘岸    时间: 2009-4-10 13:44
仔细的读了,很受启发,情深文美,很欣赏!
作者: 曹红    时间: 2009-4-10 13:56
读斑斑有深度,亦有广度的文字。眼前似有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失明的老者与自己爱儿之间的絮叨,亲切,温暖人心。
作者: 碧雨朵    时间: 2009-4-10 14:32
母亲完全把我的眼睛,当成了她的眼睛,把我的感受,当成了她的感受。自然而然,母亲就把故宫,我描述的故宫,当成了她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家乡了。

太令人感动了!这样情真意切的文字不加任何的雕琢却能深深的拨动读者的心弦!极具感染力!学习!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9-4-10 14:51
每看到书写亲情的文字就爱不释手,也许本人一直喜欢亲情的围绕。
细细地读完敬版的文字,心中感触好多。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衣,只有女儿能读懂妈妈,没想到男儿也一样地能感触妈妈所感触,想妈妈所想。一条曲线贯穿母子,贯穿起母亲的童年,你的童年,贯穿起古往今来。时间一去不复反,穿起来的记忆永远存在。
感动于您对母亲的孝敬!问好敬版!深深地祝福老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作者: 戈眉    时间: 2009-4-10 14:56
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真的很难让我区分出,究竟故宫是我母亲心里世界的对应呢,还是我母亲的内心,本身就是故宫?
故宫,母亲,思绪牵连,是对母亲一生的解读,是对生命的一种诠释.描述感人,细致,
欣赏!问好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4-10 15:06
从周岁那年抓周时,作者在纸上画了一条像蚯蚓那样曲线开始,作者的生命里就和曲线有了不解之缘。因为母亲没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曲线就连接了母亲,甚至在作者向母亲讲述故宫的景像里,曲线一直没有停止延伸,最终落脚在“故宫里每一处细小的曲线轮廓,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
问好敬老师!也祝福你的母亲!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4-10 15:18
母爱写的真挚感人,用曲线这一抽象的词语牵制了读者对大爱的感动,赞一个美!
作者: 芳菲    时间: 2009-4-10 16:00
阅读过敬老师的文字,总是使人不觉陷入沉思。学习敬老师厚重、含义深刻的文字。问好!
作者: 石丁香    时间: 2009-4-10 16:57
读您的文章总是能带给人太多的感动,实在佩服!问候敬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18:41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10 08:51 发表
感动!感动于这种母子连心的对坐,讲述,及对母亲内心世界的诠释。以曲线贯穿全篇,也贯穿母亲的内心。为这种亲情而感动!问好敬老师!

谢谢你的点评与认同,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18:42
原帖由 寻找文字 于 2009-4-10 09:16 发表
  忧伤与悲悯,是母亲的内在气质,像是一团持续燃烧的火焰,表现出了源于物质,却远胜于物质的精神对精神的眷恋。

文字朴实,不加任何的雕饰,才显出内心的真情和感动。欣赏并学习。问好。

你的认同让我感动,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18:43
原帖由 寻找文字 于 2009-4-10 09:16 发表
  忧伤与悲悯,是母亲的内在气质,像是一团持续燃烧的火焰,表现出了源于物质,却远胜于物质的精神对精神的眷恋。

文字朴实,不加任何的雕饰,才显出内心的真情和感动。欣赏并学习。问好。

你的点评与认同让我感动,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0 18:44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4-10 09:20 发表
我在母亲身边的那几天,天天都出太阳,于是我们就天天出去晒太阳。冬天的太阳很宝贵,暖融融的,呈现出呼吸的景象。阳光被树叶、花草、房子的轮廓和天上游走的云朵,勾画出优美流畅的曲线,就像我母亲身上穿了的那件 ...

谢谢老木提读!
作者: 许也    时间: 2009-4-10 21:59
母爱的恩泽,得到细致的思考的重新体验,铺展在形象优美的文字里,让人感慨和共鸣。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4-10 22:28
母亲的心,是一颗充满了感念之情的心,是一个温馨而又善良的柔和曲面,就像故宫总是对华夏历史充满了感念,用了一个与我母亲回眸相同的姿势,不断地转过脸庞,召唤我们这些子子孙孙,走到它的身边,与它一道,感念华夏历史上我们所有的祖先时,故宫回眸,以及不断地转过脸庞来看我而划出来的动作曲线痕迹。难怪我总是感觉,故宫就是一个生动的曲线轮廓,与我母亲脸上的柔和轮廓,是一样的。
   先粗粗拜读一遍,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对母亲的炽热情感!收藏起来再细细咀嚼,问好先生!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11 02:05
提读下。问好敬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1 09:31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9-4-10 09:58 发表
认真咀嚼,反复阅读,读敬老师的文章要静心啊!


欣赏!问好!握手!

谢谢你的提读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1 09:34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4-10 10:37 发表
看着敬老师这篇文章,我感动地流泪了,这分明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情愫在纸间的流淌。而文章的标题“曲线”,也把儿子和母亲、母亲和故宫、母亲和未了的心愿以及母亲和过去及未来有了某种不露声色的联系。文中发散 ...

十分感谢老战友的悉心评点与热情鼓励,说句心里话,看见你的点评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个性,我十分高兴,因为这充分证明了你的写作与鉴赏和审美的能力越来越高了,我能不高兴吗?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1 09:36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4-10 10:45 发表
享受一次热乎乎的精神大餐,有这样的母亲而心生感动。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自豪,有这样的家庭而和谐永远,有这样的社会氛围而生机勃勃。问好老师!

谢谢永红提读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1 09:37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09-4-10 10:56 发表
这圆满之中,尽是曲线的缠绵。
是呀,圆原本就是由一段段曲线连缀成的。人生的曲折,任谁也无法回避吧。好在,曲至妙处即成圆。
一条曲线,蜿延而来,从母亲到我,从过去到现在。
敬版的文字也一直是迤逦的,有着 ...

我很欣赏你把感悟融在回帖里与我交流的方式,谢谢!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4-11 09:38
想出个小女人小文集,就是希望您老给写个序言或评述,未知吾有此幸运乎?


问好并等待! :) :)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1 09:45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0 11:23 发表
  不好意思 。一直在开会,散会后赶紧来学习敬老的这篇《曲线》一文。

  文章《曲线》在开篇即凝脂点漆,缩微明意。一条曲线的事实是什么?是“来自于一头连接北京的故宫,另外一头连接在我母亲身上的那条线。 ...

十分感谢杜版细腻而又真挚、专业的解读与点评!每次我的劣文能够得到你的如此细心的指导和点拨,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在涌动,并且,通过学习你的回帖,我更看见了一颗善良、真诚、温暖、谦虚、内敛和朴素的心在跳动,对我而言,这是一种知遇,一种金石之声,一种难得的感应,说感谢,太苍白,但我想不出比这个词汇更好的词了,说与你严重地握握手,是因为我再也找不到比这个动作更能够表达我胸臆的行为了!
作者: 忧郁夫人    时间: 2009-4-11 09:50
儿时的抓阄仪式不经意留下的一条线牵着的不止是母亲的心更有她重重的情还有作者真诚的感恩,一条曲线,弯弯曲曲牵着人与人之间亲情与亲情之间爱的无私

欣赏,学习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4-11 12:01
许多事情,都是与曲线有关系的。这个判断,来自于一头连接北京的故宫,另外一头连接在我母亲身上的那条线,它本身就是一条曲线的事实。
故宫里每一处细小的曲线轮廓,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真的很难让我区分出,究竟故宫是我母亲心里世界的对应呢,还是我母亲的内心,本身就是故宫?
读了两遍,敬版新作的独特视觉和构思令人叹服,以“曲线”贯穿全文,首尾呼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问好敬版!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9-4-11 12:26
灵魂的曲线,温情的,爱的,曲线,如此逶迤。学习。好久不来发帖,一直在关注敬版新作。问候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9-4-11 15:11
先问好,去监考了,晚上再品!周末快乐!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9-4-11 16:54
标题: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这样的文字亲切感人。我母亲也已八十出头了,读此文,我心中别有一种滋味!问好敬版!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4-11 20:41
曲线像母亲的生活状态,人生感悟。此文读起来苍凉。

这段时间,敬老师写母亲的文章有几篇了吧!
作者: 佳儒    时间: 2009-4-11 22:06
母子深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问好!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9-4-11 22:31
距离,在穿越时间和地理的道路上,总是会奋不顾身保护那些最真挚、最深刻、最感怀的情愫记忆,免遭岁月刀锋无情的切割,情形就犹如母亲在我孩提时代,总是做了我喜欢的鲫鱼汤,然后小心翼翼从厨房捧到餐桌上来是一样的。距离越远,真挚、深刻和感怀的记忆就越加显得珍贵。
温馨,浓浓的亲情最能打动人。学习敬版漂亮文章!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4-12 01:52
距离,在穿越时间和地理的道路上,总是会奋不顾身保护那些最真挚、最深刻、最感怀的情愫记忆。

距离,既使缅怀清晰,也能滤尽遗憾,修复人生。母亲们温爱的曲线,永远蜿蜒于心。

入点新颖,叙事稳实,人物丰满,寓理文外。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4-12 10:53
细细读来,轻轻感动。
这母爱的诗章,深情逶迤。
细腻和大气,我一直以为是稍有冲突的,可敬老师却将这两种关系处理得如此妥帖。
收尾一句,干脆利落而又让情感的绵延源源而纵深。
作者: 雪后    时间: 2009-4-12 11:52
曲线里穿插牵引的是情真意切浓厚的母爱。学习敬版的写作方式。问好。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4-12 14: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4-13 00:30
  学习了。
  一条精美的曲线连通了万物一切。
  文章采用大量的通感、联想、对比、映衬等手法,把“故乡-母亲-我-故宫”连在了一起,把“物-人-景”连在了一起,把“历史-生命-文化”连在了一起,而连接的方式都是曲线。
  入微的描写,心理刻画,从容不迫的叙述节奏,内敛深沉的气韵笔墨。都让文章呈现了鲜明亮丽的质地。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4-13 00:52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10 12:20 发表
  作者以“曲线”为切入承载文章内涵的视线。其一从“抓周仪式”,这个“曲线”方式,表达了作者人生成长的曲线,在这条曲线里倾注了母亲关爱呵护孩子成长的情感;其二以母亲忧伤、悲悯、隐忍的曲线气质,表达了中 ...


  欣赏这个解析。凝聚一下:三条曲线,一是作者的人生曲线。“抓周”引出母子情深婉曲;二是母亲的性格曲线。忧伤、悲悯,隐忍等的传统柔美弯曲;三是母子的视角曲线。母亲-我-故宫,母子眼光里的点线面曲。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19
原帖由 笑天天 于 2009-4-10 11:38 发表
“母亲完全把我的眼睛,当成了她的眼睛,把我的感受,当成了她的感受。”打动母亲也打动更多儿女的文字,真好。

感谢你的鼓励!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1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10 12:20 发表
  作者以“曲线”为切入承载文章内涵的视线。其一从“抓周仪式”,这个“曲线”方式,表达了作者人生成长的曲线,在这条曲线里倾注了母亲关爱呵护孩子成长的情感;其二以母亲忧伤、悲悯、隐忍的曲线气质,表达了中 ...

若雨版主的悉心点评精到而又深刻,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深表谢意,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3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10 12:20 发表
  作者以“曲线”为切入承载文章内涵的视线。其一从“抓周仪式”,这个“曲线”方式,表达了作者人生成长的曲线,在这条曲线里倾注了母亲关爱呵护孩子成长的情感;其二以母亲忧伤、悲悯、隐忍的曲线气质,表达了中 ...

若雨版主的悉心点评精到而又深刻,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严重感谢,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3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09-4-10 12:49 发表
记号,另抽时间来读。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4
原帖由 缘岸 于 2009-4-10 13:44 发表
仔细的读了,很受启发,情深文美,很欣赏!

谢谢回帖,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5
原帖由 曹红 于 2009-4-10 13:56 发表
读斑斑有深度,亦有广度的文字。眼前似有一幅温馨的画面:一个失明的老者与自己爱儿之间的絮叨,亲切,温暖人心。

感谢你的回帖提读,握手致意!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13 09:25
再细看敬版的曲线还是那么美,深情款款,亲情浓浓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5
原帖由 碧雨朵 于 2009-4-10 14:32 发表
母亲完全把我的眼睛,当成了她的眼睛,把我的感受,当成了她的感受。自然而然,母亲就把故宫,我描述的故宫,当成了她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家乡了。

太令人感动了!这样情真意切的文字不加任何的雕琢却能深深的拨动读 ...

你的鼓励让我十分感动,握手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6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09-4-10 14:51 发表
每看到书写亲情的文字就爱不释手,也许本人一直喜欢亲情的围绕。
细细地读完敬版的文字,心中感触好多。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棉衣,只有女儿能读懂妈妈,没想到男儿也一样地能感触妈妈所感触,想妈妈所想。一条曲线 ...

十分感谢你的点评与热情鼓励,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7
原帖由 戈眉 于 2009-4-10 14:56 发表
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勾连出了圆满的曲线符号,真的很难让我区分出,究竟故宫是我母亲心里世界的对应呢,还是我母亲的内心,本身就是故宫?
故宫,母亲,思绪牵连,是对母亲一生的解读,是对 ...

谢谢回帖,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13 09:27
敬版动作好快.俺回了一个他回了二个.呵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09:28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4-10 15:06 发表
从周岁那年抓周时,作者在纸上画了一条像蚯蚓那样曲线开始,作者的生命里就和曲线有了不解之缘。因为母亲没有去过北京,故宫的曲线就连接了母亲,甚至在作者向母亲讲述故宫的景像里,曲线一直没有停止延伸,最终落脚 ...

谢谢你的祝福,同样的祝福送给你!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13 09:39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13 09:23 发表

若雨版主的悉心点评精到而又深刻,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严重感谢,握手致意!


问好一兵版主,谢谢,你总是鼓励我,感动!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9-4-13 09:43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11 09:34 发表

十分感谢老战友的悉心评点与热情鼓励,说句心里话,看见你的点评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理性,越来越个性,我十分高兴,因为这充分证明了你的写作与鉴赏和审美的能力越来越高了,我能不高兴吗?


如果说我有点进步,也与敬老师一直以来的热情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我非常感谢。如果说是老战友,我倒是有点不敢当,因为只有像杜版、高版、房版、霍老师这样级别的才配这样的称呼吧。在中财论坛、在文学写作上,我一直还是个学生在学习、实践。

另,前些时候发的一篇散文“行走在夜与昼的边缘”想在下期遵你的指导意见,修改后再发,希望能得到敬老师的临贴指导!再次远握问好敬老师!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4-13 09:45 编辑 ]
作者: 一丁    时间: 2009-4-13 09:45
婉约的文字让人感动。感动之后呢?我觉得因该就是享受,一种对于文字美的享受。问好进版。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13 10:40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09-4-13 00:52 发表


  欣赏这个解析。凝聚一下:三条曲线,一是作者的人生曲线。“抓周”引出母子情深婉曲;二是母亲的性格曲线。忧伤、悲悯,隐忍等的传统柔美弯曲;三是母子的视角曲线。母亲-我-故宫,母子眼光里的点线面曲。


谢谢星钧的鼓励,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13 15:31
  再来学习一兵版主细腻入微的描写,记得好几个月前就给你说过要写这篇《冰峰》,写了第一稿,感觉太平淡,找不到好的切入口,所以一直就在脑里想着这些文字,现终于写了出来,能得到你的认可与鼓励,我感到很欣慰,但我知一些应细腻的地方还是不理想,这是我文字的一个致命伤,总是散发不开来。看你的文字,就明显感到了我文字里的缺陷。这也许也是驾驭文字的功力与文学素养不够的因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18:41
原帖由 曹国魂 于 2009-4-10 15:18 发表
母爱写的真挚感人,用曲线这一抽象的词语牵制了读者对大爱的感动,赞一个美!

谢谢你的点评鼓励,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18:43
原帖由 芳菲 于 2009-4-10 16:00 发表
阅读过敬老师的文字,总是使人不觉陷入沉思。学习敬老师厚重、含义深刻的文字。问好!

谢谢提读,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18:45
原帖由 石丁香 于 2009-4-10 16:57 发表
读您的文章总是能带给人太多的感动,实在佩服!问候敬版!
谢谢鼓励,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3 18:46
原帖由 许也 于 2009-4-10 21:59 发表
母爱的恩泽,得到细致的思考的重新体验,铺展在形象优美的文字里,让人感慨和共鸣。
你总是鼓励我,我总是汗颜。谢谢回帖!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4-13 23:12
读敬版宏文,有点面对一座高山不敢喘大气的感觉。不喘就不喘吧,我静静地看山好了!
问好敬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29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4-10 22:28 发表
母亲的心,是一颗充满了感念之情的心,是一个温馨而又善良的柔和曲面,就像故宫总是对华夏历史充满了感念,用了一个与我母亲回眸相同的姿势,不断地转过脸庞,召唤我们这些子子孙孙,走到它的身边,与它一道,感念华 ...

感谢文华提读,期待你进一步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1 02:05 发表
提读下。问好敬老!

再谢杜版提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1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4-11 09:38 发表
想出个小女人小文集,就是希望您老给写个序言或评述,未知吾有此幸运乎?


问好并等待! :) :) :)

我答应过你的,只是因为时间比较紧,你放心。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1
原帖由 忧郁夫人 于 2009-4-11 09:50 发表
儿时的抓阄仪式不经意留下的一条线牵着的不止是母亲的心更有她重重的情还有作者真诚的感恩,一条曲线,弯弯曲曲牵着人与人之间亲情与亲情之间爱的无私

欣赏,学习

谢谢回帖,问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2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4-11 12:01 发表
许多事情,都是与曲线有关系的。这个判断,来自于一头连接北京的故宫,另外一头连接在我母亲身上的那条线,它本身就是一条曲线的事实。
故宫里每一处细小的曲线轮廓,母亲心里每一篇缠绵的章节,都在我的感官世界里 ...

感谢如浩的悉心评点,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3
原帖由 川媚 于 2009-4-11 12:26 发表
灵魂的曲线,温情的,爱的,曲线,如此逶迤。学习。好久不来发帖,一直在关注敬版新作。问候

谢谢提读评点,久不见你了,还好吧?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4
原帖由 寂寞沙洲 于 2009-4-11 15:11 发表
先问好,去监考了,晚上再品!周末快乐!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08:34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09-4-11 16:54 发表
这样的文字亲切感人。我母亲也已八十出头了,读此文,我心中别有一种滋味!问好敬版!

谢谢你的提读与认同,握手!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4 17:50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4-11 20:41 发表
曲线像母亲的生活状态,人生感悟。此文读起来苍凉。

这段时间,敬老师写母亲的文章有几篇了吧!

感谢龙女提读鼓励,握手!
作者: 一了    时间: 2009-4-14 18:10
写实的手法,中性地表达,母亲的一生,对母亲的爱,都凝结在了徐缓有致的传述里。问好!
作者: 小河流水    时间: 2009-4-14 23:26
整篇文章读来感人之深,用曲线做轴线,母亲、故宫而连成一片,娓娓道来似在听平书一样,有一种美的享受。
问好版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09:08
原帖由 佳儒 于 2009-4-11 22:06 发表
母子深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问好!

感谢提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09:09
原帖由 紫丁香260 于 2009-4-11 22:31 发表
距离,在穿越时间和地理的道路上,总是会奋不顾身保护那些最真挚、最深刻、最感怀的情愫记忆,免遭岁月刀锋无情的切割,情形就犹如母亲在我孩提时代,总是做了我喜欢的鲫鱼汤,然后小心翼翼从厨房捧到餐桌上来是一样 ...

谢谢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09:10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09-4-12 01:52 发表
距离,在穿越时间和地理的道路上,总是会奋不顾身保护那些最真挚、最深刻、最感怀的情愫记忆。

距离,既使缅怀清晰,也能滤尽遗憾,修复人生。母亲们温爱的曲线,永远蜿蜒于心。

入点新颖,叙事稳实,人物丰满 ...

十分感谢你的精到点评与认同,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09:11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4-12 10:53 发表
细细读来,轻轻感动。
这母爱的诗章,深情逶迤。
细腻和大气,我一直以为是稍有冲突的,可敬老师却将这两种关系处理得如此妥帖。
收尾一句,干脆利落而又让情感的绵延源源而纵深。

你的点评总是让我有所收获,十分感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09:11
原帖由 雪后 于 2009-4-12 11:52 发表
曲线里穿插牵引的是情真意切浓厚的母爱。学习敬版的写作方式。问好。

谢谢回帖提读,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15 09:13
再次欣赏。是自然的曲线是人生的曲线,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09:14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4-12 14:55 发表
  这期读到的这篇新作《曲线》,构思与传达十分奇特。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成为此文若隐若现的内核。作者久远的孩提时代,那些点点滴滴的恍然往事,能够将母亲与故宫所具有的类似曲线放在一起思考和状写的 ...

名夏朋友的悉心点评总是精到而又专业,敏锐而又质感,既给了我热情的鼓励,又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样的回帖点评,十分珍贵,我收藏了。严重感谢并握手致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