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第一次进山 [打印本页]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2 17:52
标题: 第一次进山
第一次进山


  那年,进山的路上还没有公交车,对于大平原长大的我来说,徒步走山路的艰辛是不必说的了。

  但艰辛之外我首先记住的,是十几里的山路上有十几条小河(后来我才知道,那其实是一条,只不过有时在路左边有时在路右边而已。),小河中间摆放一些石头方便行人过河,那样从一块石头跳到另外一个石头上过河很是好玩,河边大多有水鸟,很好看,甚至还有幸见到一只白鹤从河过飞起。

  记住了路边上有一块很大很平的石头,稍稍有点斜,上面能坐四五个人的样子。在那块大石上我们休息,并摆上随带的吃食,这种席地而坐吃饭的样子有点象日本或韩国的规矩吧。记住了这块大石头,并且以后每次路过的时候,都要在那里休息一会儿,直到有了公交车。

  还记住了,刚进山的时候,我提着两个包,肩上是自己的小挎包,后来两个包都没了,一个里面的东西慢慢都进了肚子,空了,另外一个到了他手里。再后来,我的小挎包也挎到了他的肩上。徒手走路的我仍然感觉随时都有要倒下去的可能。他一直在鼓励我:“不错,你挺能干!这十几里路,咱们走了六个小时就快到了,比二嫂他们强,那年二嫂第一次去我们家的时候,走了整整八个小时呢。”这对我无疑是个鼓励,因为毕竟二嫂还是当地人,只是家在城里没到过乡下。

  由此也说到了二哥和二嫂的故事。二哥上初二的时候,接连几个月大雨,山里涨水,进城的路被水封严,他们都不能去上学了,然后就自然而然地帮家里干起了活。几个月水才退去,二哥自己去买来了高中的课本自学,两年后去县城上了一年高三复习班,在那里和后来的二嫂成了同桌。后二哥成了那个乡唯一的本科大学生,当时的家庭情况自然很糟,很难抽出多余的钱供他上学,二哥很节俭,还是感觉吃力。当时二嫂已上班,就把自己的工资寄给二哥做生活费,还亲手织毛衣寄去。一直这样支持他四年。

  这样的真情让我感动不已,怪不得二哥没有继续念研究生,他不想让二嫂再那样等他。当然几年后孩子长大些,二哥还是去上了研究生,也算是了却自己的心愿了,这是后话。在很累很累的时候,听他讲起这些事,便是最能让我忘记劳累的了,也是对我的鼓励。

  这是我们相识五年后第一次和他一起回老家,也是第一次真正的走进大山深处。在北京一小杂志社时,曾与同事一起去青岛出差,途中看到有山村在不远处,上官姐说:“山里很美,但只适合旅游,不能居住。”我知道她这是在点拨我,因为她知道有个山里的小伙子在和我恋爱。我记得那句话,却不知这话的真正含义。其实直到走进去以后,我也还不是很明白,她说的也可能是一种内心的封闭与生活的艰辛吧。

  因我从小热爱山水,并执着于那种向往吧,我并不认为在山里居住就是很不好的事。23岁那年第一次去北京参加诗歌笔会,和文友们一起去爬长城,半夜一起到天安门等待升国旗,我到处拍得是山,是天空,是冉冉升起的旗帜。在日照海边拍得是大海的无边之蓝,海边的礁石与大海深处的一叶孤帆。

  不过那些只是一种居高临下观望的心情,这样走进大山之间,趟过一条又一条小河,看两面山高且陡,并有细流如瀑布垂下,一路听不同的鸟鸣之声,入耳入心,第一次听他用方言跟别人打招呼,都让劳累得有些过度的我有种恍惚如梦的感觉,兴奋而新奇。

  所以尽管走了六个多小时的路之后很累,第二天我还是自己悄悄走出他家的后门,决定去爬山。屋后的小路很窄,走着,看着,听着,哪儿哪儿都特别,哪儿哪儿都新鲜,树叶,草都是不太认识的,小鸟很多,叫得很好听,我也不自觉婉转地吹了几声口哨,想听听有没有鸟儿来回应我。“哞……”一声,哪儿来的声音?!我一下子就呆在了原地,停止了思维,惊飞了想象,甚至大气都不敢喘了,后悔不该吹口哨,可能就是那口哨惹得。大脑片刻的空白后,我马上扭身往回跑。正好他出来找我“怎么自己跑出来了?都在找你呢。”“嘘”我赶紧止住他再说话,“有老虎!”我悄悄说。“老虎?哪呢?”后来我猜想他当时肯定在偷笑,当时我只顾害怕了。“不知道在哪,刚刚听到叫了一声,吓死了。”他微微一笑说放心吧没有老虎,就伸手来拉我。要知道上山的时候那么累,他都不肯拉我一把的,说别人看到会笑话。随他走回去,还是满腹狐疑,心里一直在嘀咕,明明听到了的,他怎么就说没有呢?

  回去后他肯定告诉他妈妈了(当时我叫阿姨),阿姨就很温和又耐心地告诉我,这里没有老虎,刚才听到的声音可能是谁家的牛在叫,还说好多年前这里有过熊,有野猪,也曾经有过狼,现在什么都没了不用怕,并端出一碗刚刚焙得香又酥的核桃仁放到我手里。

  正午的时候,太阳没有照在房子的中间,我很纳闷,这儿的房子不是朝南的吗?自进了这个门我就还一直没辨清方向呢,他告诉我这儿的房子大多都不是正南正北的,一般是顺山势盖房,尽量向阳些。自此我也知道了山里人不说东西南北,走到哪都说上和下。

  三天后,我们下山了,真正考验我的时候也到了,走了不多会儿,腿就不听使唤了,感觉膝盖很直,不会打弯了,很象机器人的样子。他在下面催促,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我不会走路了。”他就哈哈笑,“你迈小步跑快点就行了,别一步一步慢慢走,越慢越不行。”自此,我也真正懂了那句早就知道的“上山容易,下山难。”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若谷 于 2009-4-13 14:10 编辑 ]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2 17:57
“小河中间有猎石”的“猎石”一词可能是别字,如果哪位老师朋友知道确切的字,请告诉我!若谷先谢了!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4-12 19:02
进山的感觉写的很明白,坐沙发欣赏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4-13 02:37
第一次进山的感受写的很实际,也有临场感。当然,因为有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情感的支撑,是对大山的好奇与向往,是一种精神的感召。机关只有三天,可是却镌刻于你人生痕履。语言简约明快,通晓明畅,朴素自然得毫无雕琢之感。问好!

了了(了却或了结)自己的心愿,这是后话了。。。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08:29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4-13 02:37 发表
第一次进山的感受写的很实际,也有临场感。当然,因为有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情感的支撑,是对大山的好奇与向往,是一种精神的感召。机关只有三天,可是却镌刻于你人生痕履。语言简约明快,通晓明畅,朴素自然得毫 ...

谢杜老师点评意见。问好!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09-4-13 08:43
正午的时候,太阳没有照在房子的中间,我很纳闷,这儿的房子不是朝南的吗?自进了这个门我就还一直没辨清方向呢,他告诉我这儿的房子大多都不是正南正北的,一般是顺山势盖房,尽量向阳些。自此我也知道了山里人不说东西南北,走到哪都说上和下。


好细心的谷子,我是极没有方向感的人,呵呵,抱一下下啊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9-4-13 08:58
朴实的文字,第一次进山的感觉记忆犹新。学习,问好若谷!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09:31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9-4-13 08:43 发表
正午的时候,太阳没有照在房子的中间,我很纳闷,这儿的房子不是朝南的吗?自进了这个门我就还一直没辨清方向呢,他告诉我这儿的房子大多都不是正南正北的,一般是顺山势盖房,尽量向阳些。自此我也知道了山里人不说 ...

是啊,刚开始我很不习惯的,后来慢慢也就成当地人了。我老公就是不识方向,儿子小时我让他和儿子一起学辨方向,他不学,所以直到现在有时还是有些犯迷糊。问好炯炯!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09:32
原帖由 紫丁香260 于 2009-4-13 08:58 发表
朴实的文字,第一次进山的感觉记忆犹新。学习,问好若谷!

因为是第一次嘛,所以印象特别深。问好丁香!
作者: 一丁    时间: 2009-4-13 09:54
“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们都是在生活中体验着。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13 12:39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12 17:57 发表
“小河中间有猎石”的“猎石”一词可能是别字,如果哪位老师朋友知道确切的字,请告诉我!若谷先谢了!
我以为应该是“列石”,一般指排成线性或弧形的石块。比如澎湖列岛,就是指排列成阵的岛屿。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13 12:43
从容写来,饶有趣味。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12:51
原帖由 一丁 于 2009-4-13 09:54 发表
“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们都是在生活中体验着。问好!!

是啊,都是,生活还有心灵。问好朋友!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12:5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13 12:39 发表
我以为应该是“列石”,一般指排成线性或弧形的石块。比如澎湖列岛,就是指排列成阵的岛屿。

高老师的细心让我感动。他们老家人都这样说,竟然没人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字。也许是方言吧,但我知道应该有个专用语的。您分析的不无道理。再谢高老师!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12:54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13 12:43 发表
从容写来,饶有趣味。

谢高老师阅评鼓励。看过您的文章,真的好!让我因为自己是夏津人感觉骄傲了呢。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13 13:03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13 12:54 发表

谢高老师阅评鼓励。看过您的文章,真的好!让我因为自己是夏津人感觉骄傲了呢。问好!
原来你老家就是夏津的呀。排列成线性,上面可以走人,就是称“列石”,列队的列,不错。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13:06
“《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从网上查了好多,最后从这样一段文中知道了,原来那些石头叫“搭石”!长长吁一口气,总算知道了!不过感觉高老师说的“列石”一说也很有道理。在这里再谢高老师!

[ 本帖最后由 若谷 于 2009-4-13 13:27 编辑 ]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3 13:11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4-13 13:03 发表
原来你老家就是夏津的呀。排列成线性,上面可以走人,就是称“列石”,列队的列,不错。

是啊,原来没说过的,只因这几天看到几篇文章(散文和诗版)都是说游夏津的,感觉有些激动,有些骄傲啊。欢迎棉花开时到夏津体验真正的“银”夏津。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4-13 14:02
原帖由 若谷 于 2009-4-13 13:11 发表

是啊,原来没说过的,只因这几天看到几篇文章(散文和诗版)都是说游夏津的,感觉有些激动,有些骄傲啊。欢迎棉花开时到夏津体验真正的“银”夏津。
去了五十多位德州作家呢,每个县限3位。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4-13 15:00
  来欣赏若谷进山的感受,文字朴实、真切,虽然当时很辛苦,但这点点滴滴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这是人生的一段难忘的插曲,更是人生中的一次磨砺,祝福你!

作者: 若谷    时间: 2009-4-15 10:06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4-13 15:00 发表
  来欣赏若谷进山的感受,文字朴实、真切,虽然当时很辛苦,但这点点滴滴都成为了美好的回忆,这是人生的一段难忘的插曲,更是人生中的一次磨砺,祝福你!

是的,人生的磨砺有许多种许多次,生活的,心灵的,我感恩于每次的坎坷经历,所以会记得。问好若雨!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