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朗诵有声,孰道无情——看电影《生死朗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9-4-15 17:56
标题:
朗诵有声,孰道无情——看电影《生死朗读》
《生死朗读》初看比较平淡,但是看着看着就会让观众的情绪牵引至一种难以回避的悲凉。这样的电影显然不讨喜,它让我们去正视绝望,并时刻提醒着我们绝望正围绕在身侧,挥之不去。但是这样的电影又是值得我们热爱和典藏的,因为它赋予了电影别样的灵魂,让我们透过电影,部分地看清了生命以及人性的真相。
《生死朗读》一直都是以舒缓温和的态度娓娓道来,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还以为,它不过是一部略带悲情的爱情戏。当迈克感叹着“唯一能够让灵魂完整的事情,就是爱情”时,我想到的是青年时期的约翰·克里斯多夫,人类对于柔情和快感的企图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尝过一次滋味以后就注定了沦陷其中。但是随着剧情的推移,我逐渐发现,剧中人物都是冷静自制的,他们的缄默和隐忍犹如小而尖锐的荆棘布满了整个荧幕,一把无形的重锤开始猛烈地敲打我的胸口,让我在观影的同时不得不做深呼吸缓解胸口的窒息和隐痛。
事实上,这并非一个多么复杂的故事,二战结束后的柏林,满目疮痍。当少年米夏·伯格(大卫·克劳斯饰)从学校回家时,突然生病倒地,这时一名叫汉娜(凯特·温丝莱特饰)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当米夏由黄疸病康复,他找到了汉娜表示感谢,虽然汉娜的年龄比米夏大15岁,但是两人很快卷入了一段激情而隐秘的不伦关系。米夏发现汉娜很喜欢听他读书,而他通过朗读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密。《奥德赛》、《阴谋与爱情》、《无用之人》……米夏一本本读过来,汉娜为之深深着迷。当时的米夏正处在富有浪漫与理想,活力四溢的生命季节,他用初恋的眼睛欣赏着与自己妈妈年纪相仿的汉娜,她的感性、美貌、对阅读的喜爱、对唱诗的感动,无不让单纯的米夏满怀憧憬心花怒放。有一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留下米夏暗自神伤。8年后,米夏虽然已经淡忘了汉娜,但是那段关系一直是他生命力最甜蜜的回忆。已经是法律学校实习生的他在毕业之前参加了一次对纳粹战犯审判的旁听。米夏与汉娜在法庭上意外地重逢了,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汉娜竟然憔悴地坐在被告席上,作为一名纳粹战犯!审判开始了,汉娜对于曾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的事实供认不讳,并且承认了全部的指控。审判进行得很顺利,汉娜面临的将是终生监禁……米夏发现自己仍然深爱着汉娜,而他也无法相信汉娜曾是十恶不赦的纳粹头目,于是他开始调查整个案件始末,直到最后他发现汉娜根本就不懂德文的事实,于是一个比忏悔更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彻底的显山露水了。
故事的转折,始于那次庭审。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个人的小情小爱实在算不了什么。故事的经纬伸向了人类共同经历的磨难和疼痛,开始探索一个时代的是非对错,开始曝光人性的隐藏的真实和虚伪。睿智、知性从来不曾出现在汉娜身上,甚至可以说她是性格乖僻和。她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缺乏道德修养和社会人群的交流,因此她无法自我审视,无法学习,无法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审判人心,也无法寻求顺应或是妥协的最好的道路。凯特·温斯莱特所扮演的角色在整部电影里从来不曾艳丽妖娆或清丽动人,她骨节粗大,面容憔悴,一坐一行,缺少雍容和娴静。汉娜面对世界的唯一触角是女性特有的敏感,内心的渴望和感应,她依靠的是最本能的人性冲动来享受情爱和分享朗读(或者仅仅只是新奇的故事),她甚至聪明却荒唐地掩饰自己是文盲的事实,从而将庄严的历史审判和严酷现实变成了一场浪漫的风花雪月的延续。
当汉娜坐在教堂里笑带羞涩,满心感怀,她无疑是美丽的,如水晶般单纯剔透。以至于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冷漠、固执而又略显粗糙的女人兼具着独特的优雅。她的优雅源于对身边人事的淡漠和防备,对世界解读的无知让她始终保持着矜持的身段和安详的面容,或许也正是这些特质才使得她很容易就吸引了年轻的米夏。关于《生死朗读》所展现的爱情我始终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因为同理性作对的东西总是疯狂而危险的,沦陷太深就会产生悲剧的幻灭。从他们最初相遇的小心翼翼到不久之后沉醉在强烈的感情漩涡里无法自拔,爱情的发生似乎真的不需要任何理由和条件,但是这打上了不伦之恋标签的感情行进得似乎太过于美好,就难免藏着未曾揭露的难堪。汉娜的幸福是惶恐不安的,满含感激和怀疑的,以至于她处处维持着强势的骄傲,固执的担当着控制者,并小心的掩饰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只求在小小的爱人面前收拾起不堪一击的自卑。在阳光灿烂的画面里,残忍的结局已经萌生了黑色的影子。汉娜就仓皇而去不告而别,是为了不要看到落寞的结局,她骄傲,所以她宁愿一无所有的孤独。
只可惜,命运的凸显不需要预告也无法遁逃。抛开复杂的战争背景和道德因素,汉娜主动的付出和被动的牺牲依然是触目惊心的。那么灰暗孤独的一生,充斥着对周遭人事的怀疑和隔绝,对于汉娜来说,和米夏在一起的那个夏天是鲜艳斑斓的,是她唯一视若珍宝的回忆,为了维护回忆里的尊严,她付出的是一生的自由。在法庭上,一开始她就知道了米夏的存在,但从未回头看过一眼。直到最后,她看似平静的擦洗更衣,接受隐瞒自己是文盲而导致的判决,她才扬起了头望向米夏,神态坚定而平和,一如两人初相见时一样。看到这幕情景的时候,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隐隐作痛。
我无法从道德的层面来审判汉娜,越纯真越堕落,毕竟自我世界的清洁无瑕与世俗的道德标准无法划上等号。道德是一种群体意识和约定俗成的规范。无法凌驾于个人的情感和行为之上,由此滋生的矛盾无休无止。人性有太多的棱面,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折射不同的景象,复杂、矛盾并且立体。一个无论简短或者漫长的故事都无法讲述一个人的内心以及人性最初和最后的善良或者丑陋。
故事只是一个载体,那些喜怒哀乐的情节,推动着故事的发生,也推动着命运的进程,在漫长的路程当中,你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哪里,是什么状况,转折点又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或许人生的精彩就在于对于未来的无法笃定。故事的高潮是八年后米夏为汉娜录下的朗读,这录音给了汉娜极大的希望和动力——很多人也许觉得这个情节令人感动,但是我觉得它异常残忍。希望的存在是为了让结局更绝望,悬而未决的心比彻底冷却的心更加危险忐忑。我可以理解米夏为表达自己的歉意的良善动机,但无法赞同和欣赏;我可以理解米夏在青葱岁月里的狂热和徘徊,但无法赞同和欣赏;我理解米夏作为代言正义的律师面对汉娜保持沉默的态度,但无法赞同和欣赏;我理解米夏在整个故事中饱受道德和感情的双重煎熬而选择逃避,但无法赞同和欣赏……当米夏以道德维护者的姿态要求汉娜作出心灵赎罪的时候,我终于彻底失望了,他脸上尴尬的笑容犹如一只苍蝇让人无法不感到厌恶。面对此情此景,轰然倒塌是汉娜内心仅存的一丝期盼,或许这时的她也只能自嘲一笑:一生不由自主,卷入了爱情,卷入了战争,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故事的最后,她选择固执的不面对,不认输,不道歉。镇定的奔赴死亡,淡漠而孤独,这种结局无疑是惨淡而悲凉的。
汉娜惨然安详的揭晓了自己的生命结局,让人生梦境的破碎声更加清脆悸动,《生死朗读》在影片的最后给出了一个疑问:要不要原谅汉娜?集中营幸存者的女儿给出了折中的答案,她收下了汉娜装钱的铁盒,却退回了她的钱,让米夏捐给犹太扫盲机构——这一个细节很精彩,被赋予了人性的华彩,对于汉娜来说,不给反战、不用于济贫,而是用来扫盲——让更多的人都能够阅读和朗读,才是这笔钱最为美好的价值。
人的一生如白驹过隙,失落和失意是常态,一如同汉娜那样的固执和坚持也往往无法换来相知相重,执手到老的美好爱情。可悲的是,在米夏看来,他和汉娜只有一个夏天的交情,她甚至不是他的爱人,这样的解说除了狗尾续貂之外,还为故事的结局添上了苍凉的一笔。幸运的是,我们应该笃定的坚信,悲剧其实并非无处不在的,无处不在的是人类无法遏止的欲望、幻想以及占有的野心。能否挣脱人生无奈的幻灭感和爱恨难定的尴尬困境,就看你能否理性地妥帖自己的灵魂,将欲望、幻想和占有的野心一一驯服。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哑猫阿凡 于 2009-4-17 13:23 编辑
]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9-4-15 18:03
[
本帖最后由 哑猫阿凡 于 2009-4-15 18:07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15 18:27
文字有很强的韧性,解读清晰,个性的色彩十分浓郁,开阔的视野让文章的意境更加厚实质感,确实漂亮,精华支持!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9-4-16 08:43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4-15 18:27 发表
文字有很强的韧性,解读清晰,个性的色彩十分浓郁,开阔的视野让文章的意境更加厚实质感,确实漂亮,精华支持!
继续欣赏猫猫具有特色的影评文章,支持精华!
作者:
雨潇凌
时间:
2009-4-18 10:59
顺畅多青,自成一格。但是我总觉得可以更奔放一点,将观影感受更多的表现出来。
潇凌流声:问好猫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