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荒诞的快乐,难言的忧伤——看电影《我曾服侍过英国国王》 [打印本页]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9-4-22 22:34
标题: 荒诞的快乐,难言的忧伤——看电影《我曾服侍过英国国王》
       《我曾服侍过英国国王》风格独特,是一部亦庄亦谐的电影,拨开其夸张荒诞的表相,影片所饱含的人生际遇和世事难料如一幕幕极具张力、笑中带泪的悲喜剧,在百转千回、繁华落尽之后,人生际遇的种种尽在不言中、都付笑谈中,而小人物于复杂人生和战争风云中的沉浮得失,便如烟花般倏然绚烂升空,又迅速转为沉寂黯然。

    影片并不乖僻奇绝,依然走的是和《阿甘正传》、《海上钢琴师》、《活着》、《本杰明巴顿奇事》类似的人物传记路线,叙述的依然是“小人物”的悲喜人生。
该片根据捷克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以布拉格饭店服务生迪特的视角回顾了历史风云的翻涌和嬗变。迪特貌似颠狂荒谬又夸张传奇的一生折射出捷克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动荡和局势变化。该片是伊利·曼佐第六次改编赫拉巴尔的巨著,这也是他个人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此番,曼佐式的光影语汇在片中四处闪现,如诙谐的场景、幽默的表演、滑稽戏般的夸张动作,自然还有优美精妙的对白,伊利·曼佐的文学功力深厚,他的影片总是充满了丰富的文学气息,这也使他被誉为最适合改编捷克文学作品的导演。
   
    影片时间跨度大,既是个人经历的演绎又涵盖历史战争政治,伊利·曼佐宝刀不老,将影片呈现得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影片从经历了10年牢狱生涯的迪特获释出狱开始讲述,通过他的追忆和旁述,再现着战前有钱人的挥霍和放纵,战时的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后人们的奇特遭遇和人生转折。影片时而荒诞戏谑,时而深刻冷峻,并间或穿插了幻想臆想的成分。在叙事结构上,影片在回忆和当下两个时空中交替进行着,在整体节奏上,该片一直保持着有如清泉流水汩汩不绝的姿势,因此非常引人入胜。


    《我曾服侍过英国国王》我看了两遍,初看只会觉得叙事节奏快,故事性很丰富,诙谐与笑料粉墨登场,确认它是一部值得欣赏的好电影;再看的时候就看出了精彩影像之外肮脏政治与血腥战争的纠葛、个人奋斗与人生理想的交锋与无奈、金钱欲望和人生命运的选择与落空……凡此种种,一应俱全,在漫长的时间跨度里泾渭分明的显露出来。不同的年纪,有着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悲欢喜悦,时过境迁之后,人生的画板再也描不出最初的模样。
  
    影片的叙述很有张力,一开始就将观众的情绪牵扯进了主人翁悲喜交集的人生画卷。监狱大门打开之后,主角迪特走了出来:“因为特赦,所以我提早从十五年的徒刑中出狱,而我已经坐了十四年九个月的牢。”大门关上以后,站在门外的迪特发现自己的行李被门夹住了,紧接着字幕闪现而出:“我的幸运往往来自于我的不幸。”一如中国古语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0世纪上半叶20年间的捷克,一个小人物卑微而棱角分明的命运,在祸福交错的时光之中变幻莫测,在历史的浪花中跌宕起伏。

    迪特出身卑微,祖上最好的遭遇也不过是做过贵族的马夫,幸运的是,他拥有机敏的天赋和追逐富贵的梦想。从火车站卖香肠的小贩到啤酒馆跑堂的伙计,从富人聚会的旅店小招待到巴黎饭店的首席服务生,迪特一步步跋涉并且靠近自己的梦想。而最让他引以为荣的,便是获得了衣索匹亚皇帝颁发的勋章。仅仅因为自己顺势膝盖一弯,本属于领班的勋章被瘦小的迪特戴在了身上。“我曾我曾服侍过英国国王”便出自那位领班之口,迪特对他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小人物对于大梦想的定位虽然荒诞可笑,却恰恰折射了庸常人生里自我价值实现的被动和无奈,以及小人物对于命运抗争的难能可贵。


    当然,人生不只是被动和无奈,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卑微的迪特面对富豪权贵,自有他的乐趣。他审时度势,将自己想要赢得的梦想之路一步步拓展开来。透过玻璃酒杯,衣冠楚楚的绅士也变得奇形怪状;只要把硬币扔到地上,看似高傲的富翁也会趴到地上一一捡起。金钱的魔力和欲望的膨胀在名利场中早已是不成文的真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贫富并非天定。迪特紧抓机遇,逐渐地改变了自己命运的轨迹,为被他在火车站赚取第一张大钞而耿耿于怀的富翁,日后竟变成了帮助他发家致富的良师,蛰居山野时,又成为与他品酒谈论人生的益友。金碧辉煌的巴黎饭店成就了迪特的荣耀,也给他带来了尴尬和无奈。纳粹吞并捷克前夕,布拉格掀起“排德”风潮,一向温文尔雅、通晓多国语言的领班坚决拒绝用德语为德国人服务,迪特却在街头向无助的德国姑娘丽莎伸出援手。为了能让心爱的人在巴黎饭店用餐,他丢失了工作,并且遭到了布拉格所有饭店的排斥。

    虽然迪特经历了太多逢场作戏的感情或者艳遇,但是我始终愿意相信,他对丽莎的感情是真心付出。是的,他曾有过许多女人,但大都只是为了钱财的欢愉。“天堂艳楼”里的那位风尘女子或许算得上迪特的初恋,他曾用心将美丽的野菊花铺满她的身体,最终却不得不接受她的保护。丽莎成为他唯一的爱人,不仅仅因为她是杨迪特唯一不需要仰视的女人,而且,他能给她一个男人对女人的呵护和关爱。他为她所做的一切,无不是出于这个信念。


      布拉格被纳粹占领,领班被秘密警察带走。在丽莎的帮助下,迪特重返巴黎饭店工作,其时,巴黎饭店已经变成了纳粹的育种基地,丽莎也走上了战场。在这样动荡的战争时局中,个人是卑微而渺小,命运的无常和时代的惨淡相应和,煎熬着人们的灵魂和思想。在火车站送别丽莎后,迪特看到了另一列火车上牲口般被关押着的犹太人,他们正无助的看着他,他试图将面包递给其中的一个形容憔悴的老人。然而列车飞驰而过,他只好无奈的看着它逐渐消失在远方。
   
    迪特心灵受到了震撼,在重回孤独之后,他潜心工作,将自己变成了美女们石榴裙畔一只会动的“餐桌”。德国在随后的战事中连连失利,饭店又成为了伤兵院,丽莎也回到了他的身边,并且带回了价值连城的邮票,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厄运早已像猛兽一样窥伺在他们的身旁,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邮票,丽莎不幸失去了生命。战后,迪特如愿以偿买下迪特旅店,成为了真正的百万富翁。此时,生活却变得廖无乐趣,他将各国钞票贴作墙纸,以寻求刺激、满足和安慰,却依然不曾变得快乐。一天,两个革命者告诉他,饭店已经变成了人民的公共财产,而富翁们都被关进了监狱。

    面对时局巨变,迪特在惊愕之后拿出了巨额存折,并且主动向革命者承认他也是富翁,,于是,迪特与曾经仰慕不已的富翁们住到了一起。一文不名的杨迪特此时反倒觉得更加踏实,因为那些让他发家致富的邮票,其实是从犹太人手中掠夺而来。他自投牢狱,即是为了丽莎,也是为了自己赎罪,为了那块没能递到火车上的面包,为了遭受纳粹迫害的恩师,以求得心灵的解脱。出狱后,迪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清理破旧的房子,铺整林间的小路,为朋友精心准备晚餐,回忆过去的种种经历经历。他开始意识到幸福与财富和身份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坐在明媚的阳光里,与老友共饮自己酿造的啤酒。他坐在屋檐下,挂着勋章的山羊埋头啃草,怡然自乐。打开的盒子里,邮票随风飞舞......

    在影像的时空了,电影对于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会给出不同的注解,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演绎,不同的导演也有不同的视角。《我曾服侍过英国国王》里的
捷克人貌似天生乐观,喝杯啤酒就能心情畅快,但他们骨子里却有着难以消弭的历史伤痛,片中角色的种种际遇,也反应出了彼时德国与捷克之间的微妙关系,如有正义感的饭店领班对侵占布拉格的德国人的愤怒表现、人们如何看待德国人丽莎和捷克人迪特的婚姻以及入狱后的迪特依旧被其他也在押的富翁排斥,而迪特本身只是个对国家民族没有什么偏见的普通人。当一切尘埃落定,人生的帷幕即将合上,当寻找木材的红发女人离开边境后,孤独的迪特将镜子摆满了屋子,端坐凝神,似在寻觅另一个不同的自己,却似乎从中看到了他颠沛流离而悲喜交集的的一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哑猫阿凡 于 2009-4-23 13:44 编辑 ]
作者: 哑猫阿凡    时间: 2009-4-23 01:23


[ 本帖最后由 哑猫阿凡 于 2009-4-23 20:25 编辑 ]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9-4-23 08:38
作者的此篇文章一如以往影评文章的风格,在电影情节的铺承下,结合自己个性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通篇文章采用了描写和叙议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显得丰满、耐读。精华支持!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4-23 09:45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4-23 08:38 发表
作者的此篇文章一如以往影评文章的风格,在电影情节的铺承下,结合自己个性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通篇文章采用了描写和叙议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显得丰满、耐读。精华支持!

驾轻就熟的文笔,让猫猫的影评文章风格继续保持了鲜活、清晰、质感、深刻、个性和精到的特点,支持精华!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4-23 16:04
娴熟的笔法,质感,深刻。学习,问好先生。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4-24 11:54
再提好文。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