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弥漫着忧郁的童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8 09:50
标题: 弥漫着忧郁的童年
弥漫着忧郁的童年



  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一度沉溺于对死亡的恐惧中。

  生产队修水库,在我家屋侧边挖山取土,结果挖出来好多古墓,那些早已腐朽的棺材板和如竹荪菌般空洞腐朽的白骨散落在润湿的泥土中,被大人们随意地踢来丢去,我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之后,那一晚上竟然做了噩梦。当我惊叫着从睡梦中被母亲叫醒的时候,面对母亲茫然的眼神,我其实也还是满脑子的茫然。我已经记不得那次噩梦的内容,母亲也没有问我,然而接下来我的脑子却逐渐被无法遏制的对死亡的联翩想象占领了。

  我躺在床上,思维就开始飞翔。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满含恐怖的联想。我的脑子里会像放幻灯一样出现我所记得的所有的山坡上的坟墓,那些坟墓上的荒草,坟墓旁的树木,树子上的斑鸠的诡异的叫声,坟头上的老鼠洞……接着我的想象就被一种无法摆脱的魔爪抓着,顺着老鼠洞钻进了坟墓的内部。漆黑的墓穴内部,一片死寂;里面的人,在狭窄的空间里,直挺挺地躺着,翻不了身,喘不了气,叫不出声,然后慢慢腐烂,最后变成一副骷髅……接着,我的想象就将我自己置换,把我自己安置在了那黑暗的深渊。我躺在那里面,动不了,看不见,叫不出……分明就看见母亲在旁边竹林里捞柴,但是却只能定定地看着;分明看见妹妹一双小脚噼噼啪啪地从坟旁的小路跑过去,却叫不出;分明看见傍晚暮色氤氲的灶屋里,父母和哥哥妹妹们围在灶前煮着晚饭,烟雾从夹壁的缝隙冒出来,弥漫了我的坟墓的上空,而我却只能孤独地呆在里面,无法与家人们亲近……永远就这样困在里面,再也不能与院子上的伙伴玩耍,再也不能跟父亲一起去赶场,再也不能跟母亲一起到外婆家去,再也不能在卖杂货的贾二娃挑着担子来到院子上的时候,吃上一颗驱蛔糖,人们都在温暖的屋子里熟睡了,我却只能躺在这冰冷的黑暗里,呆在冷寂的荒坡上。总之,生活的一切乐趣,生活的一切意义都全部无可奈何地失去了。这种怪异的逻辑混乱的病态想象曾经很长时间地困扰着我。我常常会不经意地紧紧贴在母亲的身上,其实那是我内心正感孤独和恐惧而欲摆脱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母亲常常会觉得奇怪,这个自从会走路开始就并不依恋她的怀抱的家伙怎么变得这样黏糊呢?其实,我那时并不成熟的心灵里,在对死亡的恐惧的时候,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亲情对于我的无可取代的某种意义。

  还记得少年时期,我的大妹对我描述的关于死亡的想象和感受,那简直就与我前面所描述的情形惊人的一致。十岁的大妹,用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口气幽幽地叙说着,她完全就是在说着我的内心里从来不曾告诉过别人的东西,把我的心也揪得发紧。我清楚地记得大妹说话的颤抖的声音和眼里噙着的泪花。那是对死亡的最幼稚的感受,更是幼小生命对亲情血脉的最刻骨铭心的依恋。因为对每个死亡的细节的恐怖想象,都是与亲人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如果不在乎亲人,其实死亡就并不可怕,即使是幼稚心灵的感受。

  而让我真正体会到死亡的恐惧,那是在我十多岁时面对常常卧病在床的父亲而产生的。我的父亲是个遗腹子,是在祖父去世三个月之后才出世的;祖母由于伤痛,便给未出世的父亲留下了病根。父亲从小就体弱多病,成家后也常常被严重的肠胃疾病折磨。记得曾经好多年,父亲有很多时候都卧病在床。每次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书包都来不及放下,就直接跑到父亲的床前去看,看床下有没有鞋子。如果床下有鞋子,就说明父亲又病了。这时,我的心里就会无端地发慌,我就会试着叫两声。如果父亲听到了我的叫声回答了我,我的心便立即放了下来;如果那时父亲刚好睡着了没有听到我的叫声,当我接连叫了几声他不回应的时候,我立即便有了魂飞魄散的恐怖——父亲死了!我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走过来的。我那敏感的心理,总也忍不住要去想象父亲死去的情形。我走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想,我在放牛的荒坟包上想,我半夜躺的被窝里想。我怕父亲死去,我怕去想象父亲死去,可是我从来没有克制住过这样的想象。我想象父亲在落气的时候怎样叹着气,怎样呼唤着母亲和我们四兄妹的名字,怎样被人们放上门板,怎样被人们装进棺材抬上山坡埋进墓穴……然后又是抑郁不堪的对地下黑暗世界的无尽想象。我爱父亲,我怕父亲死去,我常常恨自己生出这样可恶的想象,我觉得也许我的这样的想象会让父亲病得更重,于是我就有了深深的负罪感。父亲四十三岁那一年去世了,而我刚好走出了少年时光,在悲伤的号哭之后,倒也没有太多的去想象父亲死后埋于地下的情形了。而对父亲的这样的感情经历,我的两个妹妹也与我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也在父亲的床前无数次的惊魂,她们也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忍不住无数次地想象过父亲死的情形。其实我明白,这恰恰是我们对父亲的爱的一种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忧郁得让人落泪的情怀。

  乡下孩子,会在很多时候联想到死亡。在漫山遍野青草葱绿鲜花争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一种美得令人心颤的野花——老鸹蒜花,是从死人的鼻子里长出来的,因为它常常生长在坟包上。于是我们便对这样一种花敬而远之,远而恶之。夏天的暴雨之后,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润泽,房屋后的石缝里流出了清凉的泉水,我们不敢把它接到水缸里去,因为孩子们都说那是“尸水”,是从后山坡上那些坟包里流出来的,手脚沾上了都会腐烂。我便又忍不住去想象那些腐烂的尸体,那些瘆人的白骨。路边明明是一块狗啃剩下的猪骨头,放学回家的我们会突然说那是一块死人的骨头,于是头皮一阵发麻,双脚便会虚飘飘地跑,仿佛那骨头会追上来……而这些感觉,只有当我们回到家,与家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现在想来,我的童年乡下的生活,无疑有着不少魔幻的意味,在无数童年少不了的欢乐的时光中,夹杂了太多的感伤的忧郁。也许是少年太耽于幻想,也许是那个时代让人生发忧伤情怀的事情实在太多。 “怕死”其实正是对“生”的依恋,而“生”的具体形式并不只有自己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围绕在你生命周围的亲情。亲情滋养着你,让你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你会为亲人的幸福而幸福,为亲人的逝去而悲伤。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我写下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是想提醒那些对亲情冷漠,或者蔑视别人的亲情的灵魂知道: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应该更美好活着!



2009-5-18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09-5-19 16:03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5-18 10:21
先记号。忙。问好!
作者: 百媚生花    时间: 2009-5-18 10:31
关于童年的忧郁记忆的碎屑,我们何其相似!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忧郁的气质,和文字中的抒情风格。从小感到生命细若琴弦,死亡与鬼神,是我们长年面对的一个主题。于我心有戚戚焉。。。。。。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5-18 16: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5-18 18:54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活着应该更美好!


呼唤麻木的人世间真情.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8 23:03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18 10:21 发表
先记号。忙。问好!
先谢过杜版!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8 23:04
原帖由 百媚生花 于 2009-5-18 10:31 发表
关于童年的忧郁记忆的碎屑,我们何其相似!这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忧郁的气质,和文字中的抒情风格。从小感到生命细若琴弦,死亡与鬼神,是我们长年面对的一个主题。于我心有戚戚焉。。。。。。

感谢兄弟的评语。谢谢“心有戚戚”!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8 23:05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5-18 16:17 发表
  有事,要下了。今天先坐六七个沙发再说。问好明月。再读。

问好夏先生!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5-19 05:48
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我写下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是想提醒那些对亲情冷漠,或者蔑视别人的亲情的灵魂知道: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活着应该更美好!
角度别致,叙写感受真切,结尾给人以领悟,好文!精华支持。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09-5-19 06:13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5-19 08:09
作者在这篇随笔里,通过对死亡的具体而又缜密生动的想象性感悟,构建出了有关死亡这个观念的意象图景,让所有人类情感的本质元素,获得了汇聚,并经由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深刻领悟这条路径,抵达和触及到了心灵最深处的情愫,产生共鸣,引发感念,烘托出了文章强烈的个性色彩,确实漂亮,支持精华!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5-19 08:18
我在小时候也有过对死亡的恐惧,是在8岁的时候和堂姐谈论死亡的时候产生的,当时想到死了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无法感知世间的一切,吓得痛哭起来,堂姐便安慰我说,连毛主席那么伟大的人物都要死的------我听了,反而更害怕了。
其实现在,我也恐怖死亡,恐怖亲人的死亡。很多文学方面的老师对我关于死亡的博客文章里留言,说死乃生的惯性,面对死的最高境界是视死如归,心宁神安。可我还是想不通,我向死亡于我最大的恐怖是,失去对亲人的感知。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5-19 08:29
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我写下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是想提醒那些对亲情冷漠,或者蔑视别人的亲情的灵魂知道: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活着应该更美好!
   
    学习,欣赏,拜读充满亲情的美文,问好!
作者: 文珺    时间: 2009-5-19 08:43
拜读美文,欣赏才气了.问好了朋友
作者: 李有旺    时间: 2009-5-19 08:47
小时候难免会有这种想法和感觉.欣赏你的文字.问好
作者: 暖玉    时间: 2009-5-19 15:25
“怕死”其实正是对“生”的依恋,而“生”的具体形式并不只有自己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围绕在你生命周围的亲情。说得好!这是文眼。
问好!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5-19 15:44
欣赏美文,问好明月!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9-5-19 15:51
小时候也许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些想法,与我心有戚戚焉啊,文字流畅,很好!问好!
作者: 木桂子    时间: 2009-5-19 17:32
惧怕死,关于“死”,似乎是童年的典型色彩。
明月老师此文,又是别具特色呢。学习。问好!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5-19 18:01
  文章有内涵有深度。学习。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9-5-19 18:08
读了两遍,的确不错的一篇。喜欢这样的文字!学习!问好!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5-19 18:11
平静舒缓的语气,真切的经历体会,有思辩有深度.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37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5-18 18:54 发表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活着应该更美好!


呼唤麻木的人世间真情.

谢谢季大相朋友的光临。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38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19 05:48 发表
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我写下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是想提醒那些对亲情冷漠,或者蔑视别人的亲情的灵魂知道:每个人的心底 ...

谢谢高版!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38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09-5-19 08:09 发表
作者在这篇随笔里,通过对死亡的具体而又缜密生动的想象性感悟,构建出了有关死亡这个观念的意象图景,让所有人类情感的本质元素,获得了汇聚,并经由个体生命对客观世界的深刻领悟这条路径,抵达和触及到了心灵最深 ...

感谢一兵版主的鼓励。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40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09-5-19 08:18 发表
我在小时候也有过对死亡的恐惧,是在8岁的时候和堂姐谈论死亡的时候产生的,当时想到死了之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无法感知世间的一切,吓得痛哭起来,堂姐便安慰我说,连毛主席那么伟大的人物都要死的------我听了,反 ...

谢谢关注,谢谢共鸣!祝你快乐!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41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5-19 08:29 发表
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我写下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是想提醒那些对亲情冷漠,或者蔑视别人的亲情的灵魂知道: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活 ...

谢谢文华老师。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42
原帖由 文珺 于 2009-5-19 08:43 发表
拜读美文,欣赏才气了.问好了朋友

问好文珺朋友。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43
原帖由 李有旺 于 2009-5-19 08:47 发表
小时候难免会有这种想法和感觉.欣赏你的文字.问好

谢谢李有旺先生。请多指教!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2:44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5-19 10:17 发表
感知和认知死亡,这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艺术、形象地展现那一段心路历程,本文具有独到的文学价值和心理学价值。尤其,那种隐忧中的亲情格外动人,特别能打动人心。问候您。

章烨先生真是过奖了。向你学习才是!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3:06
原帖由 暖玉 于 2009-5-19 15:25 发表
“怕死”其实正是对“生”的依恋,而“生”的具体形式并不只有自己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围绕在你生命周围的亲情。说得好!这是文眼。
问好!

谢谢暖玉的关注古河鼓励。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19 23:07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09-5-19 15:44 发表
欣赏美文,问好明月!

问好如浩朋友!握手!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5-20 07:36
你的童年的心理经历,与我有着惊人的相似,那被抛出的棺板,人的腐朽的骨胳,也曾经进入过我的梦里,我甚至惧怕布谷鸟在夜晚的叫声。记忆里几乎每个晚上都在做恶梦,梦见的东西千奇百怪,好在童年过去了,恶梦停止了,或者说,不再重复了。
作者: 云破月出    时间: 2009-5-20 08:41
日子久了,记忆的底片虽已支离破碎,倘重新捡拾、稍加拼接,又无不清晰如昨。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5-20 10:41
  文字沉静、凝重,对死亡、生命、人生等等的思考,使文章有了一定的高度,充满哲思,揭示了生存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欣赏并问好明月,支持精华!



http://lv1211.16789.net/domname/lv1211/20088141340161705.swf
作者: 云听星语    时间: 2009-5-20 13:36
我的童年也曾这样忧郁,正如您所说,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对亲人的依恋,那些场景也曾无数次在我脑海中,让我颤栗,人活着有时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那份浓浓的亲情

文字缜密细致且流畅自如,学习问好!
作者: 海怡    时间: 2009-5-21 08:10
“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这就是写此篇初衷了,愿天下人与人之间多些亲情,多些温暖,少些指责,多些理解和宽容。:)

问好。:)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9-5-21 10:07
标题: 回复 1# 秦时明月 的帖子
撼动人心的文字!问好秦老师!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1 21:25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5-20 07:36 发表
你的童年的心理经历,与我有着惊人的相似,那被抛出的棺板,人的腐朽的骨胳,也曾经进入过我的梦里,我甚至惧怕布谷鸟在夜晚的叫声。记忆里几乎每个晚上都在做恶梦,梦见的东西千奇百怪,好在童年过去了,恶梦停止了 ...

谢谢若荷个共鸣!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1 21:25
原帖由 云破月出 于 2009-5-20 08:41 发表
日子久了,记忆的底片虽已支离破碎,倘重新捡拾、稍加拼接,又无不清晰如昨。

问好云破月出朋友!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1 21:27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5-20 10:41 发表
  文字沉静、凝重,对死亡、生命、人生等等的思考,使文章有了一定的高度,充满哲思,揭示了生存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欣赏并问好明月,支持精华!



http://lv1211.16789.net/domname/lv1211/200881413401 ...

感谢琴版鼓励!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1 21:28
原帖由 云听星语 于 2009-5-20 13:36 发表
我的童年也曾这样忧郁,正如您所说,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对亲人的依恋,那些场景也曾无数次在我脑海中,让我颤栗,人活着有时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那份浓浓的亲情

文字缜密细致且流畅自如,学习问好!

谢谢云听星语。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1 21:29
原帖由 海怡 于 2009-5-21 08:10 发表
“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这就是写此篇初衷了,愿天下人与人之间多些亲情,多些温暖,少些指责,多些理解和宽容。:)

问 ...

感谢海怡大姐。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1 21:29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09-5-21 10:07 发表
撼动人心的文字!问好秦老师!

谢杨纯柱朋友。握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5-21 21:44
先记号了。最近几天请假。回来再欣赏。问好!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5-23 23: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5-24 12:53
“怕死”其实正是对“生”的依恋,而“生”的具体形式并不只有自己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围绕在你生命周围的亲情。亲情滋养着你,让你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你会为亲人的幸福而幸福,为亲人的逝去而悲伤。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
------------------------------
这一段,因一段岁月,感同身受。
问好明月。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5 13:43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21 21:44 发表
先记号了。最近几天请假。回来再欣赏。问好!

感谢杜版,并致以真诚问候!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5 13:44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5-23 23:46 发表
  不好意思。今晚不正常。先提,再读!

谢谢霍兄。问好!
作者: 秦时明月    时间: 2009-5-25 13:45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09-5-24 12:53 发表
“怕死”其实正是对“生”的依恋,而“生”的具体形式并不只有自己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围绕在你生命周围的亲情。亲情滋养着你,让你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你会为亲人的幸福而幸福,为亲人的逝去而悲伤。死亡,是对亲情 ...

问好冷晰子。喜欢你的独特文字!
作者: 岭头落雪    时间: 2009-5-25 16:04
拜读美文,欣赏才气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5-25 19:15
小孩子都很胆怯,我在童年的时候也有过楼主这样的感受,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的懂得了一些道理。浓浓的情亲亦洋溢在老师的字里行间,学习了,问好!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