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柔软的心境 刚硬的文字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5-28 06:49
标题: 柔软的心境 刚硬的文字

       ——读青年诗人张兴材长诗《我们都是汶川人》

  自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我国诗坛出现了继天安门四·五运动以来的又一次诗歌高潮,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品。报纸刊物辟出专版连篇累牍地发表了的这些优秀作品中,基本上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诗歌,以全景式的艺术手法,将抗震救灾中所出现的英雄和事件,以长诗的形式完整地加以叙述和表达的作品集,目前我所读到的仅有一本,这就是张兴材的诗集《我们都是汶川人》。

  四月初的时候,有朋友介绍说我们县有个诗人即将出版诗集,是关于抗震救灾内容的。当我第一次见到作者本人的时候,从他有条不紊的叙说中,我渐渐被他身上所特有的诗人气质所吸引。他的叙说是柔软的、真挚的、完整的,因为诗人的心是本身就是非常柔软的,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的大灾大难面前,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做人的良心、善心、爱心,诗的幼芽就可以从他的心里悄然萌发,诗的清泉随时都会从心中汩汩流淌,那么我相信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有人说写诗很难,我认为其实并不难,因为我的文学创作也是从诗开始起步的,只要是有感而发,诗其实离我们真的并不遥远。那天我说,写这种长诗不能打断自己的思路,必须一气呵成。诗人由于胸中汹涌诗情的不断爆发,和缘自于全国人民与死神竞速,和灾情赛跑,生死时速,壮怀激烈场面的感动,在时时撞击着他的灵魂,几乎让他不能自已,他用了短短三天的时间,集中精力完成了这首长诗的基本框架。这首四千行的长诗,关于救灾英雄人物群像的记述,悉心全面地刻画了近百个人物的事迹和形象,将空前规模的生命大营救、历经艰险的千里大弛援,人性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力量大协作,描绘得悲壮而又波澜壮阔,表现出了诗人与祖国和人民休戚与共的赤子情怀。诗人安琪这样评价张兴材,诗人用他一贯善良的眼睛注视并叙述着这一切,他沉溺于抗震救灾一举一动的心跳,他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指向,他的感动,他的爱国,都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了字里行间。

  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但赈灾善举的场面还是经常在我脑海中反复出现:一些人生活并不宽裕,捐款时却出手大方,连一些白发老人和咿呀儿童在人群中递上钞票、硬币,其情切切,场面感人,朴素而深厚的感情,全国人民的浩大善举和赤诚之心,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胞爱骨肉情,让我一次次感动,更感动于诗人秉承着“常怀从善心,乐为施德人”的可贵信仰。地震发生以后,诗人积极带头并组织自己公司的员工踊跃捐款,这项工作他们走在了全县的最前头。难能可贵的诗人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帮助了灾区人民的人,并且对自己的写作保持了反思、追问和警惕。在这首洋溢着浩然正气和悋悯情怀的抒情长诗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将心比心的撼人力量,那颗隐匿在时代喧嚣后面的心灵,那些不可遏制的激情冲动或情感泛涌,无不体现着诗人审视现实、追问人生的精神,他的这首长诗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考性和启示性。这首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视野宏大、情感饱满的长诗,在九个部分中分别用典型的片段、场景和细节来哀悼死者、歌颂英雄,表现了生命的尊严,人性的美丽。诗人将一些感天动地的画面定格为永恒的经典,让我们的心灵在真诚、朴素的阅读中重新受到净化,从而变得非常纯粹。他无论是在政治语境、还是在文学语境,都是一个超出平均化状态的突出个性者,或清醒思考,或执着坚韧,不从众媚俗,不随波逐流的内在品质铸就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这首长诗的从表现形式、典型选材、诗意体现等方面运用得比较成功,尽管还带有着某些网络文学的痕迹,但长诗本身仍然具备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诗人能从诸多震撼人心的场景中筛选出这些英雄群体和个体,在正面讴歌的分寸上把握得非常到位。他抓住了这些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中的诗“核”,长诗在节奏的掌控方面也恰到好处,这也是一件非常不简单、不容易的事情。他在《英雄谱》之《杜正香》中写到:九泉之下/你一定悔恨/自己的脚步太慢/你一定悔恨/自己的脊梁不够有力/你一定想成为千手观音/伸出更多的手/救出所有的孩子。诗人感情真挚,直抒胸臆,让简短的诗句包容了更多的东西。他参照着地震前后的母亲节、护士节、儿童节等,用激情、良知诉说饱满,用真诚、朴素提炼精髓,让诗的语言有了张力。我们仿佛看到,从地动山摇的那一刻起,有多少人日夜遥望着灾区,眼里饱含着泪水,胸中沸腾着救援的满腔热血,恨不能在第一时间飞到废墟前,化十指为工具,哪怕是十指鲜血淋漓……再读此诗,泪水几次模糊了我的双眼:他们虽然没有钱,却有接济同胞的满腔热血,他们可能没有多少文化,却淳朴得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不善表达,却能得到人们的尊重。悲壮的过去已经过去,伟大的开始已经开始,我们从灾难中汲取着信心,从奋战中汲取着力量。这一幕幕感天斗地,动人心弦的恢宏场景,一幅幅以保佑生命为天职,与死神决战为本色的英勇画卷,让我们拥有了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力量。

  通读这首长诗,诗人柔软的心境里迸发出来的是刚硬的文字,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力量和刚强意志,虽说天崩地裂可以毁掉一方家园,但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世世代代流淌着这种精神和意志,这种大忠大爱,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也必将被历史定格为永恒,并化作华夏儿女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朴实、诚恳的张兴材曾经在一首《怀念煤》中,视煤为“黑色的父亲”,他在《哀悼日有感》中曾这样写到:这一天/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普通的百姓而降/为罹难的同胞而降/生命/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还这样写到:我们无法忘记/从废墟里伸出的小手/紧紧攥着的那支笔/我们无法忘记/到处/散落的/再也找不到肩膀的书包/再也找不到主人的鞋/我们无法忘记/那个/跪在地上/为走了的女儿梳头的母亲/我们无法忘记/那至死/都睁着的惊恐的眼睛/我们无法忘记/那燃烧在/华夏黑夜里的/一支支流泪的蜡烛/一颗颗送别的心。他在《生命如此顽强》中写到,短短的几天几夜/让倍受煎熬的华夏儿女/都成熟了起来/让我们的心都连在了一起/让我们的血都流向了一个方向。记忆在证明着诗人自己的历史身份的同时,无形中显示出诗人的立场、情感和内心的一些秘密。从诗的本质而言,回忆应是诗人一种独特的思想支配,而不止于情感,我们读这首长诗,需要做的是对回忆的触动,而不止于抚摸,在触动中生发出的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信念和力量。

  年轻的张兴材看上去腼腆,认真,在企业经营中扎实、肯干,在朋友圈里有着孝顺老人、和睦兄妹、团结同事的良好口碑,在他自己经营的企业中,对待职工的一些事情他也都做得非常优秀,先做人后做诗,是他一贯秉承坚持的人生原则。这首气势恢宏、人物众多、情感丰盈、撼人心魄的长诗,非经历过苦难磨砺、非激情洋溢的真正诗人是写不出来的;没有感同身受的力量、在生活中养尊处优的俗人是写不出来的;能将英雄群体和个体形象刻画得如此光亮鲜活,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是相当不容易的。在较短的时间内,他能将跳跃、乐感、节奏、意象等多种创作手法娴熟地运用到四千行抒情长诗里面,虽然有些感多悟少,虽然语言还需凝炼,但他已经是竭尽全力的。他具有琴心剑胆,他用剑撑起了自己的腰胆,他用诗塑造了人们的灵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诗歌评论家张清华在序言中这样评介:这部诗集的真诚、朴素、充满爱心的真切,和试图激发道德感动的追求,都让人不能漠视,都值得每一个读者尊重。他对于每一个值得歌颂的救灾英雄与感人场景的描写,都是充满庄严与神圣感的,对于灾难场景的处理也是合理有度的,这就决定了这本诗集的价值。著名诗人梁小斌说,拯救是这部诗集的基本母题,拯救在当代的特征表现为诗性和理性,这既是一部拯救纪实,又是一部畅想曲。诗集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后,诗人于五月八日在北川中学举行了5.12地震周年祭长诗《我们都是汶川人》首发式暨捐赠仪式,用义卖、捐赠、演讲等多种形式,在一个纷繁破碎、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义无反顾地保持自己的淳朴与清澈,并将这本书的所有收益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

  “山崩地陷惊寰宇,气贯穹苍扬国魂,天铸华夏铮铮骨,情溢神州殷殷心。”每一个清清明明的日子,都被汶川的春天引起了刻骨铭心的怀念,引起了生命里必须面对的生离死别。感谢诗人让“我们只有一个中国”、“我们都是汶川人”的感受,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从情感上得到了强烈的认同。原籍甘肃靖远的张兴材,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定居山东邹平已经十年有余。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他的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特殊的诗歌行动,但愿钟灵毓秀的邹平能激发他的灵感,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更好和更加成熟的作品问世!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09-5-29 11:45 编辑 ]
作者: 炬焰炯炯    时间: 2009-5-28 07:06
坐沙发了哦。。。。。。问好端午!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5-28 11:42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09-5-28 07:06 发表
坐沙发了哦。。。。。。问好端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节日愉快!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5-28 12:10
原籍甘肃靖远的张兴材,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定居山东邹平已经十年有余。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他的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特殊的诗歌行动,但愿钟灵毓秀的邹平能激发他的灵感,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更好和更加成熟的作品问世!
饱蘸激情的诗评,深深感染着我。我们都是汶川人,以恢弘的架构,以深情的语言,讴歌抗震英雄,赞美抗震英雄。诗人于五月八日在北川中学举行了5.12地震周年祭长诗《我们都是汶川人》首发式暨捐赠仪式,用义卖、捐赠、演讲等多种形式,在一个纷繁破碎、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义无反顾地保持自己的淳朴与清澈,并将这本书的所有收益全部捐给了地震灾区。读到这里我,不由为诗人的心而感动。真是一篇好评!精华支持。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5-28 12:18
一篇优秀的诗评文章.学习.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5-28 18:19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5-28 12:18 发表
一篇优秀的诗评文章.学习.

感谢您的阅评!节日快乐!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5-29 11:47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28 12:10 发表
原籍甘肃靖远的张兴材,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定居山东邹平已经十年有余。这本诗集的出版是他的一个新的开始,一个特殊的诗歌行动,但愿钟灵毓秀的邹平能激发他的灵感,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 ...

谢谢高老师鼓励。5月24日上午,邹平县文联在黛溪山庄为张兴材举办了作品研讨会,邹平籍著名诗人寒烟女士到会祝贺并发言!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9-5-29 11:49
范老师好!先去调饭喽,节日快乐哦!
作者: 谢文成    时间: 2009-5-29 11:51
标题: 谢文成
如诗的评论,评出了一首好诗,诗动天地,评论也感人至深。好评,支持。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5-29 12:04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9-5-29 11:49 发表
范老师好!先去调饭喽,节日快乐哦!

等待您的点评!问好您!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5-30 01:14
先提上。后欣赏。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5-31 18:13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30 01:14 发表
先提上。后欣赏。问好!

感谢杜老师提读,期待您的点评!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1 11:44
原帖由 谢文成 于 2009-5-29 11:51 发表
如诗的评论,评出了一首好诗,诗动天地,评论也感人至深。好评,支持。

谢谢您的鼓励。握手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6-1 18:27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6-1 11:44 发表

谢谢您的鼓励。握手问好!
谢文成是宁津文联副主席,出版有儿童长篇小说《流浪的红蜻蜓》。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2 12:32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6-1 18:27 发表
谢文成是宁津文联副主席,出版有儿童长篇小说《流浪的红蜻蜓》。

感谢高老师介绍,听说过这部小说的名字,以后都有机会认识的。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6-2 12:43
.“5.12”永远是烙在华夏民族心坎上痛苦的烙印,拜读老师的文字便有了一种震撼!这样大气的好文章,学习了!问好范老师!
作者: 小成    时间: 2009-6-2 14:52
我没有仔细地把它看完,我不愿再去回忆那段让人心酸的时间与事情。尤其是一位母亲给孩子留的短信,每次看都难过得不行。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6-2 16:36
读过这首长诗,很感动,你的评论也精采!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2 21:23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09-6-2 12:43 发表
.“5.12”永远是烙在华夏民族心坎上痛苦的烙印,拜读老师的文字便有了一种震撼!这样大气的好文章,学习了!问好范老师!

谢谢您的鼓励。读张兴材的长诗确实能净化我们的灵魂!
作者: 西夏楼兰    时间: 2009-6-2 21:27
不敢触碰的事件,但不能回避。诗评精彩,欣赏了。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2 21:35
原帖由 小成 于 2009-6-2 14:52 发表
我没有仔细地把它看完,我不愿再去回忆那段让人心酸的时间与事情。尤其是一位母亲给孩子留的短信,每次看都难过得不行。

天下做母亲的心都是相通的,不论在什么环境下。感谢你的支持!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3 11:46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6-2 16:36 发表
读过这首长诗,很感动,你的评论也精采!

昨天晚上我和诗人在一起,他说起了他在灾区时的很多事情。他现在还在援助着一个贫困学生读书。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09-6-3 12:04
从两个角度评述,扎实有力。欣赏,问好廷伟!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4 17:17
原帖由 西夏楼兰 于 2009-6-2 21:27 发表
不敢触碰的事件,但不能回避。诗评精彩,欣赏了。

感谢您的阅评!问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4 18:44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09-6-3 12:04 发表
从两个角度评述,扎实有力。欣赏,问好廷伟!

感谢吕老师的鼓励,还需向您学习呢!
作者: 邓荣河    时间: 2009-6-4 18:53
到位而又融入了自己真情实感的解读,学习。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6-5 12:17
原帖由 邓荣河 于 2009-6-4 18:53 发表
到位而又融入了自己真情实感的解读,学习。

谢谢邓老师鼓励。学习您精美的散文诗!问好您!
作者: 石丁香    时间: 2009-6-5 17:00
黑色记忆,不忍回忆。今日午间新闻又惊闻才48岁的罗京去世及成都客成燃烧死了24人,河南强对流天气死了22人,还有前些日子失事的法国客机。。。。。

  阿弥陀佛!拿起笔记录伤痛的人需心中有爱更需勇气。问你好!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10-30 19:40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6-2 16:36 发表
读过这首长诗,很感动,你的评论也精采!

已经发表在10月26日的《中国国土资源报》上。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09-10-30 19:54
精辟的评论,评论也很感人,欣赏了。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09-10-30 19:55
精辟的评论,评论也很感人,欣赏了。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09-10-30 19:56
精辟的评论,评论也很感人,欣赏了。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9-10-30 21:42
可以想象其书是何等浩大的工程,关注中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