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端午节的清晨(二篇) [打印本页]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28 10:46
标题: 端午节的清晨(二篇)
  1、端午节的清晨


  现在的节日,更多是商家给过的,风俗可以批发,像一阵风。人们仿佛走个仪式。我更怀念小时候的端午节。


  端午节,我们当地叫“五月节”,新年之后,除了龙抬头的“二月节”,就属这个节日隆重与热闹了。“五月节”的精彩在清晨。这一天,我们要起早踏青,又叫“走百病”,可以去病避邪,妈妈尤其笃信,踏青她总是很积极。


  起大早是注定的,因为有很多仪式都要在踏青之前完成。孩子的手上都绑“五彩线”。据说有防虫的作用。为了配齐五种颜色,妈妈可是几天前就张罗,找出家里的毛线,小心地分成几股,不够的颜色去左邻右舍找,有时候还需要交换。五种颜色的彩线被搓成了细绳,我们还在梦中,妈妈就挨个地往手脖子,脚脖子上绑。尽管妈妈的动作轻,但我还是醒了。揉揉眼睛,却见屋里都已经被装饰起来了。


  屋里门的偏左上方,挂上了去病驱邪的“龙引儿”,这可是妹妹花了很大心思穿成的,五色的布角,被剪成指甲大的圆形,用结实的线穿好,用小米粒大、黄豆粒大的珠子间隔,下面留有彩线做成的穗儿。这珠子可是妹妹的一条项链呢!平时都不离她的脖子,如今被拆的支离破碎,可见“龙引儿”地位的重要。也确实如此,过了五月节好久,门上的“龙引儿”都落上了一层灰,加上夏天雨多,气温潮湿,灰尘变成了脏泥垢,“龙引儿”还挂在门旁呢!


  和“龙引儿”并肩是微型的“小笤帚”、“把门猴子”,风俗里这些也是为去病避邪准备的。小笤帚是奶奶扎的,活灵活现,仿佛是家用笤帚的小模型。而那个“把门猴子”造型实在不能恭维。用一块儿红布塞进棉絮,缝出了猴子腿,头是用白布塞棉花做的,用笔画出眉眼,还给配个红帽子,像马戏团的小丑。这个两寸长的布猴子,随着来回走人带进来的风,在门边荡啊荡。我都要偷着笑,这东西实在看不出猴子样,能把门吗?用奶奶的话说,就是看个“大糊影儿”——就是“大概”的意思,跟“信神有神在”的感觉,差不多吧?


  讲究的人家,还挂着香包,孩子的衣襟上也挂着,我家没有那么巧手的人。再说香包的味道,那种香草、艾蒿的香,像中药,不是太喜欢,玩的时候,在小伙伴的胸前,用手擎着仔细看了看,也就放到脑后了。


  窗前、门的雨搭之上、还有院门儿,都插着杨树枝儿,上面配着彩纸的葫芦。当地都是旱地,艾蒿、艾叶不常见,谁家的园子里种有艾蒿,过节的时候送人一把,是很隆重的祝福。妈妈就收到过,还给我拿到鼻子跟前闻。嗯,是那种熟悉的中药味。不过看形状跟壕沟里的蒿子也没啥区别。


  五月节的早晨,我还按照奶奶的说道儿,去韭菜地,用露水洗脸,站在葱地里梳头。韭菜地里的露水确实不少,弯腰探下身子,双掌向韭菜尖儿上抹去。手掌心就湿漉漉了。但是用它洗脸,总觉得缺少在水中痛快淋漓的感觉。一整天,脸上的皮肤都发紧。至于梳头,则没有明显区别,只是以往站在镜子前,现在则面对着大葱们,没有镜子照,全凭手的感觉去拢头发,力争梳的光,发丝不乱。


  家乡都是平原,地势平缓。不过,这儿不妨碍人们踏青的兴致,没有山、没有溪水、也没有河。我们可以去麦地、玉米地、林带、荒甸子,此时是初夏,那种茁壮成长的绿,是所谓的“葱心绿”,令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勃勃生机,薄雾还没有散去,一切如沐仙境。


  这种仪式上的传承,都带有美好的祝福。去病是为健康的祝愿,避邪则是端正做人的期望。踏青的人们欢天喜地,暂且忘记生活的不顺与烦恼,脸像绽开的花。等太阳升起来,烤的身子热。踏青的人群渐渐散去。此时归来,热乎乎的煮鸡蛋已经端上桌了……





  2、吃鸡蛋


  五月节是要吃粽子、鸡蛋的。粽子,包起来很费事,妈妈又不喜欢粘食,家里不做。有邻居年年送来几个,或者去副食店买几个吃。这个有诸多文化内涵的时令食品,在我的记忆里则显得马马虎虎。


  吃鸡蛋却是很隆重的。平时没有菜,妈妈都舍不得拿个鸡蛋炸酱。但是,五月节过的很大气,按照家庭人口均分鸡蛋,还有大鹅蛋,大致是每人五个鸡蛋,鹅蛋一到两个不等。这些蛋是平日的“点心”,一日三餐还是照样吃。家里当时有七口人,妈妈怕大伙吃的不痛快,总要多煮几个鸡蛋,算起来,大概得煮50多个蛋。但这难不倒妈妈,家里铁锅是12印的,把鸡蛋一股脑儿地放进去,填水,架上柴火烧,等锅盖冒出很大的热气,听鸡蛋在锅里面随着水的沸腾而互相碰撞的卡拉卡拉响,我们的心都乐开了花。


  等到打开锅的时间,却见锅里扑的白花花的。原来,总有几个鸡蛋被煮破了,蛋清冒了出来,遇开水固化成棉花糖一般,而那个鸡蛋里面,早已经空空如野,蛋黄也被水冲成了丝状,像鸡蛋汤一般,只是吃起来很没味道。这种“损量”,妈妈早就算在内了。所以分给我们的鸡蛋并没有少。把自己的那份用手绢包好,放到一个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就跑去玩了。有时候玩的太晚,临睡前想吃东西,就包几个熟鸡蛋吃,吃到蛋黄的时候,多数会被噎到的,打着很响的膈儿,只能端一杯凉水慢慢往下送……这吃相,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此时,大人都要警告,别多喝水,容易拉肚子的。刷牙漱口是谈不上的,一抹嘴巴往往衣服都不脱,就往炕上一挺,就睡了。


  第二天早晨,睁开眼睛,嘴里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有时候打饱嗝也是。妈妈解释说是蛋黄的味道。谁让我们吃的太快,太多呢?估计饱嗝儿也有吃伤食的份儿吧?


  随着年龄渐长,生活渐渐好起来。对于鸡蛋不是那么垂涎三尺了。可是妈妈的五月节份额,却只增不减。尤其是五月初一这天,从鸡窝里收回的蛋,蛋皮上都用铅笔画了记号,据说吃初一的鸡蛋,能去病躲灾,还特别“灵验”。这些鸡蛋自然不能哪个人独享,总要均分到每个人的份数里。


  这时候的鸡蛋,吃的就很矜持,再说还要吃白米粥。但是不急,午饭也是这个。第二天的早饭,午饭还是,这就不免让人觉得絮烦了,最后竟然罢吃。等到第三天像完成任务般地扒开蛋皮,竟然发现蛋清有液体渗出,粘的能拉出丝儿来,妈妈过来闻闻,便断定它“臭”了。所幸的是,蛋黄无碍。一般时候,大鹅蛋总要留在最后吃,扔掉的蛋清便多数是鹅蛋清了。


  等我结婚,跟妈妈住的不远,距离只有几条街。妈妈煮的鸡蛋不单有我的份儿,还要加上孩子和爱人的份儿。五月节当天,她起早煮,等踏青的时候,也不惊动我们,就把熟鸡蛋悄悄放在我家窗台上。等我透过玻璃望见那满满一小盆鸡蛋,出去端进屋,摸起来还有些烫手呢!


  想必妈妈离开不久,估计走出去不远,我忙追出大门外,却再不见她的背影了。母爱就是这样悄悄的,不被人注意,润物细无声。抬头见院门上早被妈妈插上了一条杨树枝,就等着我挂葫芦了……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28 10:49
http://blog.dbw.cn/images/base/photov.swf?site=http://blog.dbw.cn&itemid=94847&hash=1ce72095e530db8b1b31c62fff6ce120&remote=0


粽子是我自己包的:)带小笤帚的是我女儿。

[ 本帖最后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5-28 14:20 编辑 ]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5-28 11:28
  在小龙女的端午节文字里,读到的是节日的温馨,是母亲润物细无声的爱以及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质朴中透出自然的美,温情中洋溢着喜悦,情态中感受到家人的和谐与爱意浓浓,读来惬意,情不自禁陷入文字里氤氲的节日气氛。欣赏,精华支持!

  祝小龙女及家人节日快乐,若雨也为你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5-28 12:38
欣赏!学习!
作者: 韩开春    时间: 2009-5-28 12:43
端午节快乐。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5-29 10:33
讲究的人家,还挂着香包,孩子的衣襟上也挂着,我家没有那么巧手的人。再说香包的味道,那种香草、艾蒿的香,像中药,不是太喜欢,玩的时候,在小伙伴的胸前,用手擎着仔细看了看,也就放到脑后了。

  即兴文字,旧事回忆。许多风俗在过去过得格外美好。。。。看到了你香喷喷的粽子,有些馋呢,可惜吃不到,不过闻一闻也香。你可爱田震的女孩也漂亮、好看呀。。。祝福端午节快乐,送上迟到的祝福!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9-5-29 11:28
龙女的文字中镶满了精致的雅风雅俗,读起来有一种幸福感在里面。文字精致,安静,从容,劲道,一下子把读者拉回到以往,亲情、趣味、无忧。

问候龙女!节日快乐!
作者: 零落如雨    时间: 2009-5-29 19:01
读到结尾,我还是流泪了。读开头,我在想,龙女的文字是理性的。但是这种冷静审视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怅然,一种对物事人事消失的愁肠。
问好龙女。为你的母亲祈祷!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9-5-29 19:40
质朴自然的文字,亲切温暖的回忆,暖暖的亲情,好喜欢!拥抱下!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5-29 19:41
端午节过了,又读节日美文.愉快.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29 21:49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5-28 11:28 发表
  在小龙女的端午节文字里,读到的是节日的温馨,是母亲润物细无声的爱以及传统文化的浓郁气息;质朴中透出自然的美,温情中洋溢着喜悦,情态中感受到家人的和谐与爱意浓浓,读来惬意,情不自禁陷入文字里氤氲的节 ...
感谢琴儿斑斑的鼓励,祝福。
您献上的粽子真味美。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29 21:50
季大相,韩开春。谢谢两位文友的阅读,祝福。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29 21:52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09-5-29 10:33 发表
讲究的人家,还挂着香包,孩子的衣襟上也挂着,我家没有那么巧手的人。再说香包的味道,那种香草、艾蒿的香,像中药,不是太喜欢,玩的时候,在小伙伴的胸前,用手擎着仔细看了看,也就放到脑后了。

  即兴文字, ...


现在更留恋过去的热闹了。
包粽子,我是越来越拿手了。曾经去卖粽子摊儿学习了两次,就站人家边上看,然后回家自己练习。
感谢于老师的关注,龙女送上祝福。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5-29 22:03
怀想那时的节日。
印象里,我小的时候,这个节日吃粽子,鸡蛋还有煮熟的大蒜。
龙女的字,让我想起那段在母亲身边过端午的情景。
问好龙女!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5-30 00:24
哦。你们那里的五月风俗很丰富呢,也很讲究着。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它特定的风俗。我们这里显得比较简单。在端午这天,基本上家家门头上是要插上艾草的。粽子都是母亲们亲手包的,而且粽叶子也是自家的水塘里或野塘里捭来的。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不仅能吃上好几个粽子,还能吃到咸鸡蛋或咸鸭蛋呢。文章以既洗练又亲和的语言风格,赋予文字充分的节奏感、韵律感和生活意味。支持精华!
作者: 若水1    时间: 2009-5-30 21:34
龙女写旧日民俗,细腻而温暖,读来有隐隐 的伤感。

很喜欢。问好。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5-31 02:17
淳朴的民风,纯美的亲情。好精致的一篇佳作!支持精华。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31 06:24
原帖由 西溪 于 2009-5-29 11:28 发表
龙女的文字中镶满了精致的雅风雅俗,读起来有一种幸福感在里面。文字精致,安静,从容,劲道,一下子把读者拉回到以往,亲情、趣味、无忧。

问候龙女!节日快乐!

谢谢才女来看,想起来,更留恋少时候的节日气氛。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31 06:25
原帖由 零落如雨 于 2009-5-29 19:01 发表
读到结尾,我还是流泪了。读开头,我在想,龙女的文字是理性的。但是这种冷静审视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怅然,一种对物事人事消失的愁肠。
问好龙女。为你的母亲祈祷!

感动如雨理解。因为不再来,所以更珍贵。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31 06:25
原帖由 寂寞沙洲 于 2009-5-29 19:40 发表
质朴自然的文字,亲切温暖的回忆,暖暖的亲情,好喜欢!拥抱下!

也抱下沙洲。为你细腻的爱心。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5-31 06:27
感谢木祥老师来读。
风铃姐姐:我们这里没有煮熟的大蒜吃。在母亲的身边,吃啥都幸福。
作者: 芳菲    时间: 2009-5-31 12:51
那么讲究的端午节。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消失。小龙女的文字娓娓到来,让人一下读到尾。问好!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6-2 14:42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5-30 00:24 发表
哦。你们那里的五月风俗很丰富呢,也很讲究着。实际上,每个地方都有它特定的风俗。我们这里显得比较简单。在端午这天,基本上家家门头上是要插上艾草的。粽子都是母亲们亲手包的,而且粽叶子也是自家的水塘里或野塘 ...

好幸福,包粽子的叶是新鲜的,我们这里都是干的需要泡发的。风俗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让人寻到自己的根。
感谢杜版的鼓励,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6-2 14:43
原帖由 若水1 于 2009-5-30 21:34 发表
龙女写旧日民俗,细腻而温暖,读来有隐隐 的伤感。

很喜欢。问好。

谢您的喜欢,您的话,正是我此时的心情。
作者: 小成    时间: 2009-6-2 14:47
好可爱的端午节。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6-2 21: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6-2 22:03
欣赏你清新的文字.细腻而饱满.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6-4 15:22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5-31 02:17 发表
淳朴的民风,纯美的亲情。好精致的一篇佳作!支持精华。

感谢高老师的鼓励。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6-4 15:22
原帖由 芳菲 于 2009-5-31 12:51 发表
那么讲究的端午节。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消失。小龙女的文字娓娓到来,让人一下读到尾。问好!

是的,现在的节日传统都渐渐被批发了。
作者: 祁连云烟    时间: 2009-6-4 16:54
老孟问好龙女,又在这里相逢!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6-5 08:50
问候,小成,木祥,云烟朋友。
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时间: 2009-6-5 08:52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6-2 21:54 发表
  也许是与作者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关系,每读作者的文章,都感到亲切且熟悉,读之入味入心。风格质朴,不乏真挚与生活浓郁的黑土地情愫,我喜欢这种风格,一如这篇新作《端午节的清晨(二篇)》。笔触细腻,记述真切 ...


谢谢霍老师的鼓励。
我们这里过端午,农村一般都这样过。现在卖五彩线的,荷包的可多了。多数都不自己做了。觉得乐趣少了许多呢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6-5 09:05
龙女的文笔越来越细腻和滋润了,这点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6-5 09:28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09-5-29 21:49 发表
感谢琴儿斑斑的鼓励,祝福。
您献上的粽子真味美。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