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又到庄稼收获时 [打印本页]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2 08:24
标题: 又到庄稼收获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
又到庄稼收获时


    又到小麦收割时。
    田野里,大型收割机轰鸣着,满载麦粒的拖拉机来回穿梭。那老农在地头悠闲地哼着小调,好像农忙与他无关;一户人家3—5亩的成熟小麦,收割机30分钟就能收割完毕。目睹乡村丰收图,心潮澎湃;翻阅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农民土里刨食的辛劳生活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农忙季节收割成熟的庄稼,我有一段与之扯不断的记忆。

割把·运把


    大集体那年月的收割季节,妇女成天弓着腰,挥舞着镰刀收割成熟的稻、麦(农村叫“割把”),常常累得人直不起身来。
    母亲割把既快留茬又短,一天能割倒1.5亩地的把,经常受到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的表扬。有一年夏收麦子,母亲因磨利3把镰刀耽误了一会儿工夫,等她到田头时,数十把镰刀在田间舞出闪闪亮光,惟独靠路边的一块2亩多地的格子田里没人。细一打量,这块地麦子长得又密又壮,其它地块则要稀疏得多,先到的人捡便宜越了过去。身后还有人陆陆续续地匆匆赶来,母亲既没有越过去,也没有找干部要求加工分,而是撸起衣袖,吐口唾液在手掌心一搓,便挥动着镰刀割起麦把来。
    母亲午饭和晚饭都没有回家吃,是我把菜粥用脸盆端送到田头。母亲身后铺满一排排摆放整齐的麦把,浑身被汗水淋湿得好像是浸泡在水里一般。月亮挂上树梢,我坐在田埂上陪伴母亲,母亲却像机械般不知劳累地运转着。
    抵不住困乏,我在迷迷糊糊中睡了醒,醒了又睡,每次睁开眼都看到母亲依旧在舞动着镰刀,“嚓嚓”的割麦声敲击耳鼓。不知如此反复了几次,终于,母亲轻轻地摇醒我,我揉了揉惺忪的眼帘,嘀咕一句:“割完了?”
    母亲应道:“割完了,我们回家去吧!”语调里夹杂着一丝自豪。
    那时候,运把也是一项苦差事,完全依靠人力担挑肩扛上场。所以,下地帮助父亲抱把也就成了我放学后的一项任务。
    挑把“刹担子”是很有技巧的,要把绳子结成索摆平,将麦把或稻把抱堆上去,底宽上窄,比例适中,否则“刹紧”后会歪斜,松垮塌掉。生产队是称每担重量记工分的,有“老把式”担子“刹”得一头重、一头轻,挑担的时候肩膀挪动平衡,从外形看不出破绽来。记工员称重量时,一般都是称一头而平均相加算总重量,所以,“老把式”赚工分总会讨很大便宜。父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禀性耿直,全部是实打实的挑,一块地任务分下来,我和母亲抽空帮忙抱把,结果挣的工分还是没有别人多。由此,我家的日子自然也比别人家清苦得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家乡也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的家庭收入和耕作方式的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大概是1987年那年,农村开始流行使用安装在手扶机上的割晒机,这种雏形收割机一天能割倒稻、麦20亩左右,把妇女从挥舞镰刀、弓腰曲背割稻、麦的原始劳作方式里解脱了出来。在运把方面,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添置了板车运把,效率是人力担挑肩扛的5—6倍,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我家直到1988年才添置了一辆板车。板车堆把要保持两边同宽,前面轻后面稍重,拉绳要系紧,否则,极易倾斜歪倒。一次,我拖板车运稻把,不经意间,把堆得稍微往左边倾斜,本打算卸下重堆,一邻居随口说了句话:“离家不远,小心点是没问题的。”我也就图省事,心存侥幸地系紧绳上路,平地还好,在下陡坡时,预料中的事还是发生了。只感觉到车身一抖,稻把瞬间大部分歪斜到左边,我拼尽力气也没有稳住板车,“哗”、“咚”板车和稻把侧翻进路边的河里。
后来,我们全家忙碌了小半天,才把板车和稻把捞上来,还成了一些好事者的谈资笑料。

打场·脱粒


   
    运把登场后还要打场脱粒。
    大集体的时候,全生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将把抖开铺好,由专人用水牛套上石磙上去碾轧。其间,还要翻场3—5次,一般一场20多亩地的庄稼,近百名劳力要忙碌上一天一夜才能脱粒结束,劳动效率十分低下。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和另外几户人家合伙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用手扶拖拉机拖着石磙打场,效率比牛套石磙提高了好几倍。我第一次开手扶拖拉机打场是1987年秋季,那天一场2亩多地的稻把铺放好,我兴冲冲地套好石磙,摇响手扶拖拉机开上去碾轧。
    没跑几转,拖拉机下面被缠塞,身后留下一个个稻把翻卷的团子,父亲跟在后面,一边用力抖开团子,一边喊道:“一磙压一磙转,就不会卷了……”经过一番笨拙的努力,手扶拖拉机终于能较为自由地在场上奔跑了。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操作技巧,手扶拖拉机在场上胡乱转圈子,急得父亲大声喊道:“半磙放,半磙收……”这方法我也懂,但操作起来手脚就是不听使唤。
    父亲自己不会开手扶拖拉机,只好去请来一位打场“老把式”,让其用慢档手把手地教我操作。渐渐地,我从中摸出了门道。通过二、三场的实践操作,我也成了打场的好手。
    收获季节,牛套石磙或是手扶拖拉机拖石磙打场,逢雨后地烂则望把兴叹。所以,脱粒机弥补了其缺陷。脱粒机有两种形状,一种是“裸露式”梳穗机,需要将稻把捆成一小扎一小扎的小把,晒干登场后,用手握住秸杆,稻穗抵在滚动的梳齿上脱粒,2—3人就可一组作业,但不能用于脱麦子;另一种是“过腹式”脱粒机,稻、麦皆可脱粒,且不用捆扎成小把。但操作时至少要5人配合作业,即:1人喂把、1人叉草、1人用锨掏机腹下的粮食。2人拽把传送,一天可脱粒15亩地左右。
    然而,无论是何种方式脱粒,仅仅是降低了劳动强度而已。
    1996年,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始亮相金色的田野,从此,农民彻底告别了割把、运把和打场收割成熟庄稼的古老耕作方式,只需把收割机脱出的粮食拖回家晒干即可。
    微风轻拂,播种季节还有条播机、开沟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在田野里歌唱,热闹的乡村风景中已找不出“面朝黄土背朝天,弓腰种田几千年。担挑肩扛汗如雨,一季收成忙半年”的农民苦难岁月的印记。
    如今,种田人真的好惬意。


    版权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6-2 08:5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近乎于口语式的语言,烘托出了农人生活的淳朴韵致,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愫和感念的色彩,欣赏这篇白描手法娴熟的文章,问好朋友!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6-2 09:0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机械化作业确实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舞镰弄锄,肩挑手割的日子成为了过去。尽管农人们的劳作方式有了可喜的改变,但那曾经的场景,劳累的过往还是值得记念着的。作者将场景再次复原,为的也是对一种生活的追溯。在畴昔的境域里,澄出质朴的情感,反映穰穰满家的景象。素朴的语言,熟悉的场景,读来意味连连。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2 09:1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近乎于口语式的语言,烘托出了农人生活的淳朴韵致,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的情愫和感念的色彩,欣赏这篇白描手法娴熟的文章,问好朋友! [/quote]谢谢点评.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2 09:1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机械化作业确实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舞镰弄锄,肩挑手割的日子成为了过去。尽管农人们的劳作方式有了可喜的改变,但那曾经的场景,劳累的过往还是值得记念着的。作者将场景再次复原,为的也是对一种生活的追 ... [/quote]感谢杜版主的阅读和点评,问好并学习!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2 09:1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机械化作业确实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使舞镰弄锄,肩挑手割的日子成为了过去。尽管农人们的劳作方式有了可喜的改变,但那曾经的场景,劳累的过往还是值得记念着的。作者将场景再次复原,为的也是对一种生活的追 ... [/quote]感谢杜版主的点评,问好


作者: 陌笛    时间: 2009-6-2 10:4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我们这里只秋天收获。没见过收割的场面,这会儿瞧了个真切。问候!


作者: 霍名夏    时间: 2009-6-2 22: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9-6-2 22:3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读文友这篇文字,促使我又回到过去过麦的日子里,读之心里就有一种亲切感、敬畏感,毕竟那些经历是我们一生中的一笔财富,问好朋友!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6-3 05:2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文笔质朴干净,再现了丰收场景,读来亲切!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3 07:5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02 编辑 <br /><br />我们这里只秋天收获。没见过收割的场面,这会儿瞧了个真切。问候! [/quote]谢谢朋友点评!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3 07:57
原帖由 霍名夏 于 2009-6-2 22:04 发表
  喜欢读你真挚的文字。自然,质朴,生动,纯正。这篇新作《又到庄稼收获时》是我读到你的第二篇文章,淳朴韵致,呈现于字里行间,行文之中充满了饱满的情愫和感念色彩。
十分感谢夏版主的点评,受益多多.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3 07:58
原帖由 若水 于 2009-6-2 22:31 发表
读文友这篇文字,促使我又回到过去过麦的日子里,读之心里就有一种亲切感、敬畏感,毕竟那些经历是我们一生中的一笔财富,问好朋友!
谢谢点评.握手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3 07:58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6-3 05:21 发表
文笔质朴干净,再现了丰收场景,读来亲切!
谢谢点评!问好!
作者: 小成    时间: 2009-6-3 09:09
写得真好,我小时也干过就种活儿呀,现在每天在办公室里,真怀念呀。
作者: 云破月出    时间: 2009-6-3 09:34
收获的季节是最能动人心的。虽然有时累些,但心里的愉快是能够驱逐一切的不良情绪的。欣赏好文。问好朋友。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3 20:18
原帖由 小成 于 2009-6-3 09:09 发表
写得真好,我小时也干过就种活儿呀,现在每天在办公室里,真怀念呀。
我虽然也做办公室,但家里仍有几亩地种着.问好!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3 20:18
原帖由 云破月出 于 2009-6-3 09:34 发表
收获的季节是最能动人心的。虽然有时累些,但心里的愉快是能够驱逐一切的不良情绪的。欣赏好文。问好朋友。
感谢朋友,远握!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6-4 09:30
好一派丰收景象,问好季老师!学习了!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6-5 17:32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2009-6-4 09:30 发表
好一派丰收景象,问好季老师!学习了!
谢谢!问好!
作者: 四海文章    时间: 2009-7-14 12:43
问好,待慢慢再看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