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在眼底看雪 [打印本页]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3 02:20
标题: 在眼底看雪
在眼底看雪


文 / 嘎玛丹增



    每个人都可能保留一些往事,不管时光如何老去,作为自己的细节,总要在恰当的时候,用来确定曾经走过的地方,让花白心灵获得短暂的安慰。我经常坐在房间里,回忆那些靠近过自己,又远离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三朋四友……一次次无端地想起一个少女,并默念着她的名字。关于这个少女,我从不和人说起。她不是我的故事,我也不是她的故事,那只是一个,注定要错觉一生的眼神,就像放在檀木箱柜的青瓷,已经长满了寒霜。

    万玲,在初中时期,于我有精确的眷恋意义。这个年长我两岁的女同学,漂亮、丰盈、早熟。她清澈的眼眸犹如山间溪流,流淌着山野田畴清新而秘密的神韵,在血管里蜿蜒了半生。在如水般的眼眸深处,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初夏。我把年少时光里的空幻和美丽,放进了一个少女柔软的手心,懵懂地体验到了眼神通过眼神,传递给我的快乐和惊喜,也是我生命中,性别模式逐渐明晰后的神奇美好。尽管,那只是人生混沌时期,第一个开启情感想象的眼神,我在这个眼神里,觉醒并成长。

    《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我学生时代还是一本禁书。如果,我在情窦初开的少年时代,能够阅读到这本小说,那个长发飘飘的少女,给我的困扰和忧伤会更加具体。我的长发情结,就产生于那个时期。这不仅因为母亲蓄着乌丝般光亮的长发,万玲也留着黑亮的长发。对女人的判断和评价,我习惯用母亲作为参照,从前是这样,到现在依然坚持。尽管还没有一个女人,能够胜过母亲。当年偷偷阅读《石头记》,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稍稍深奥了一点,只是一知半解,自然没有找到痴迷于一双眼睛的答案。我的语文老师,已经让我尽可能多的阅读了一些禁书,但没有给我阅读有关男女情爱的书本。乃至于,我的学生时代对“拥抱”、“初吻”、“性爱”等等语词,完全陌生,所有公开读物里,通通没有这些字眼。

    万玲身材高挑,比我都高几公分。她一直坐在我的后排,在读完初中四个学期之前,我还没有发现过世界上有一种眼神可以勾魂夺魄。某天,我回头和万玲交流数学答题时,突然遇到了这样的眼神。瞬间,我体会了什么叫触电。眼神撞出了火花,不是形容,那是眼睛传递给心灵的异样惊喜和慌乱,好像肺腑中遽然升起来历不明的太阳,把少男少女稚嫩的脸颊,烧成了烫手的羞涩。

    万玲家居农村。她的父亲那时在坦桑尼亚修铁路,家境比大多同学富足。这个年长我两岁的女生衣着光鲜,衣料大多是当年比较稀贵的“的确良”和“涤卡”,也就是我们现在叫的化纤织物。少女日渐成熟的身体和渐渐扩张的曲线,隐藏于这些高档的面料中,既美丽又神秘。她是我们班上唯一在夏天穿裙子的女生。我相信,在我发现那个诱人的眼神前,我的许多同学早就发现了,比如我的好同学陈晓。

    陈晓的父亲在林场当守林工人,居家之地距离学校有15公里的山路。往返于学校需要四个小时路程,他每天在山野行走,也经常将一些茶树苞儿、桑椹、毛桃、栗子、山梨等野果带到课堂。而这些山野美味,首先是送给万玲的。我当年对陈晓这种做法很是不解,但在我和万玲第一次眼神触电以后,开始有点理解了。
现在回忆起和万玲的眼神遭遇,心跳仍会加快。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当年的感受。那不是溪流,而是洪水,是一种类似于灵魂出窍的快乐。是的,当我在1974年夏天从课桌上,转过头和一个少女的眼神相撞后,随着心跳的加快,我已经感觉不到存在,在窒息的快乐中,惊叹于眼神的神奇力量。她不仅让我发现了生命性别的奇异,也让我在整个初三为了寻找那个眼神,险些迷途难返。其时,我还是一个没有遗精体验的少年,对情感这个词语的语意还不清楚,不可能把那个眼神作为爱情进行体验。

    那个眼神的存在,彻底倾覆了年少的快乐。在节假日和见不到那个眼神的时刻,身体出现了某种灼热的躁动,让我饮食无味,经常焦灼不安,父母关切的询问,只好吱吱唔唔。对万玲眼神的寻找和迷醉,就像一只飞蛾面向众多的窗口,不知如何进入。其实,这种迷惑,应该归结于生命性别觉醒后的好奇。我不仅在上课时,不时回头寻找着那个眼神,还在结束一周住读,周末回家的路上,躲在一个能够看见她身影的地方,用想象去捕捉那个眼神。甚至,在周一的早上,我会提前赶往一座山的半坡,眼巴巴地盯着蜿蜒于丘陵田畴的乡间小路——万玲上学经过的地方,等候着她出现并消失在视线里。就为了遥远地看见万玲轻盈的身影。这一切,都在隐秘中进行,万玲不知道,我的同学们更不知道。那是一个少年的最高秘密。至于少女渐渐鼓胀的胸部和身体的其它部份,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念里。万玲于我只是一个眼神,一个让我感到无限欢快和灼热的眼神。我曾经期待万玲能够知道,那个站立半坡看她的人,是多么喜欢她,但又担心因此疏离已经开始的亲密关系,使得那个眼神因为羞涩和畏惧,突然向我关闭。这种被时代背景,归属于“不健康思想意识”的早熟行为,一旦被学校和家长得知,其后果会非常严重,必然遭到训斥,并有影响升学、名誉扫地、被人唾骂的多种可能。

    一个少年的心事,居然也变得如许忧伤,既不能倾听,也没法表达,只能藏匿在身体深处,独立寒秋。即便一向勇敢顽皮的陈晓,也不可能对万玲说“我喜欢你”之类的话语。那个时候,我就懂得,不能表达也是一种忧伤。

    陈晓个子不高,因小儿麻痹症留下了跛脚的残疾。这小子在初二时就开始长胡须,让我们很是羡慕。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成熟一点,在陈晓的撺掇下,我和许多男同学,兴高采烈地聚集在校舍砖墙下,用火柴烤热生姜片后,往唇上涂抹,据说可以帮助生须。但我最终没有成功,即便胡须长满了,也不可能掩盖事实上的幼稚。我和陈晓的关系一直密切,多次到他林场的家里游玩,用弹弓打鸟,坐在李子树上摘果盈腹。离开的时候,他的父亲还送给腊肉、野鸡或者瓜果。按说,我和陈晓的友谊,至少可以维系到整个学生时代。
“你是不是和万玲那个了?”某天陈晓突然问我,当即遭到理直气壮地否认。“不要乱说!”两个小男人之间的争风吃醋,既单纯,又上不得台面,只能在暗中较劲。

    学校新来了美术老师,陈晓在老师点名时恶作剧,老师点第一个名字时,他就高声答“有”,老师点到的名字不是陈晓,立马引发了哄堂大笑,弄得美术老师很是尴尬。点完名,课堂秩序刚刚恢复,万玲在我身后突然惊叫了起来。陈晓把一条长毛虫放进了万玲文具盒,直接引发了她惊恐的惨叫。尽管,我没有自己希望的那样勇敢,还是和陈晓打了一架。和陈晓打架选择在学校后山的小松林。没有鼻青脸肿,也没有人知道我们打架的缘由。就连万玲也不知道内情。但这一架,把我和陈晓的友谊彻底打散了。初中毕业后,这个活泼仗义的同学,永远离开了我人生的视线。

    时隔不久,万玲送给了我一支手工钩织的笔套,就在距离小松林不远的三岔路口。我欣喜若狂。我们双双潮红着脸,根本不敢注视对方。分别低头,各自仓皇走向了回家的道路。以后几天,我们见面就顿感慌急,在心中温习过无数次的千言万语,面对时连一句也出不了口,好像做错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尽管满心欢喜。

    身体和心灵的成熟,就像诗歌和音乐,距离我们的少年还很遥远。而爱情的烦恼和强大,也不在我们能够认知的范围。我和万玲在当年获得的心灵愉悦,局限在“看一眼,再看一眼”的单纯境界,情感的觉悟仅仅停留在鞋垫、钢笔、日记本、橡皮擦等等互赠的物件上。

    直到今天,我不认为那是我的初恋。对那个清澈眼神的迷恋,和情感没有关系。那个眼神,只是唤醒了生命中对性别模式的简单区分,让我开始懵懂男女差异。当然,那也是我人生旅程里,一份最纯粹最单纯的美丽。欲望,在年少时期不具备生命的本能属性,不成熟的身体和心灵,还没有承载和感受人生这种美好事物的能力。

    初三的暑假里,我经常去万玲家的四合院。她用她父亲从坦桑尼亚带回的罐头食品和糖果招待我,这些东西是稀罕物,极大地鼓舞了我朦胧的情感指望。万玲家整洁的农家小院四周,长满了慈竹林和牛耳竹,各色花朵在低矮密集的灌木间争相开放,微风吹过时,青翠竹叶纷纷扬扬,浅唱着古老的谣曲。老母鸡带着一群鸡雏,在院落“咯咯咯”地呼来唤去。我们坐在竹椅上,一起做作业朗读课文、温习功课、畅谈理想、展望未来,在一次次慌张愉悦的凝视里,度过了许多美好而快乐的时光。在乡间瓜果满架,鸡鸣犬吠的四合院,无需担心别人发现,可以持续地深入对方的眼眸,在那里风花秋月,直到把对方一次次看进羞怯发烫的心底。

    记得当年,正值初夏,梯田里稻禾青碧,蛙鼓虫吟;田埂上高粱吐穗玉米扬花,散发出清香的气息;布谷鸟站在山岗桉叶树稍弹唱,雀鸟们飞过茂密的青冈丛林,把田野的盎然生机引向了远山层岭。大地清新而幽深的秘密,在阳光下一一敞开。我们的身体,也在如羽的阳光下灿烂成长。那个夏天的田野,把我和万玲的朦胧情感,引向了激情四溢的危险边缘。有一天,我们在田间采摘俗名“侧耳根”的野菜,我在水田里摘,万玲穿着一身碎花衣裙,提着竹篼站在田埂上,刚用皂角洗过的乌黑长发披散于肩头,被风轻轻掀起,纷扬出万千柔媚。她丰盈洁净的身体,在衣衫后面究竟有多少神秘?不在少年的心思。那双清澈得让人永远心慌的眼神,已经让我如溺深潭。面对心仪的女生,鼓足了好大的勇气,才咕噜出一句:“万玲……你真好看!”慌急中,她差点落入水田,我赶紧扶住了她的身体。就这样,我们在不经意间触摸到了对方的双手,瞬间感受到了另外的惊慌和快乐。至此,眼神的意义开始发生变化,我们不仅从目光深处获得了心灵的快乐,居然还从双手的紧握中感受到了身体的快乐。这两种快乐让我们向往和迷惑。

    万玲成熟少女身上散发的温馨气息,不仅醉倒了一个的少年,也愉悦着慌乱的少年情怀。学工、学农、学军,是当年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工的矿山,在学农的农舍,在学军的拉练途中,我们均会因为莫明其妙地期待,避开老师和同学的视线,偷偷地寻找着对方的双手。我们的掌心,写满了对方看不清地址的名字,握紧的手一次次汗湿,血液汩汩作响,目光烁烁生辉,心神惊慌失措……有时候,在人多的场合,会因为这种期待,把手的紧握转移到脚的交流,变成了两只脚的抚摸。这种渴望和行为既是本能的,也是单纯的,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身体的欢愉。那时,我们不懂得拥抱和接吻,实际上,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男女之间,有接吻拥抱这类亲昵的行为。

    爱情,是心灵的,也是身体的,所有的爱情,都需要自己之外的身体进行辨识和验证,只是,我们当年哪里懂得。尽管,我们在眼神的碰撞和手脚的相握中,感受到了别样的美好,但对身体和情感的理解空前幼稚,我们的年龄和空白的人生经历,以及对男女关系的茫然无措,不支持也不可能继续轻狂激荡的年少情感。

    这种单纯的美好,结束于万玲突然提出的一个问题。在学工煤矿的露天电影场,我们带着班主任老师年幼的孩子看《地雷战》,孩子坐在我们中间,我和万玲的双手绕过孩子单薄的后背握在了一起。电影散场以后,万玲悄悄问我:“我们经常这样,会不会……怀娃儿?”羞耻,瞬间涌入我们大脑。我们突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了羞耻!对行为的后果,既无知又恐惧。万玲突然间提出的问题,我们无法寻求答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没有办法找到答案。我们认为自己犯了错,而且错误重大,有种模糊的犯罪感。于是,我们在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终止了这类亲密的行为,随着功课的紧张和中考的接近,眼神的魅力渐渐黯淡。我们幼稚的身体和心灵,无力继续情感的神奇和深度,青马竹马的浪漫,成为一本小说的虚构,开始就给结局打了一张收条。

    我和万玲,从此天涯。庆幸的是,我们当年的眼睛里,还没有黄昏。花开的幸福,没有准备好如何面对各种磨难和困境,自然看不见深秋的悲哀。

    初中毕业后,我和万玲又升在同一个高中班,但我们疏远了,故意躲避着对方。在三年高中阶段,几乎就没有单独在一起说过任何亲昵的话语。心照不宣地认为从前错了,错了就要修正。直到高中毕业,我们之间既没有过一次洞彻肺腑的眼神交流,更没有双手相握的亲密行为。我们把初中时期发生过的事情刻意地忘怀了,或者说因为亲密握手的“出轨”,已经把我们的期待和向往,死死钉在了意识的耻辱柱上,我们稚嫩的心灵,难以担待传统的雨雪。

    后来,我当兵离开了家乡。万玲和家人也离开了故里。据说她高中毕业后,在某个铁路小站当了工人,直至今日。我再也没有见过万玲。我懵懂时期对那个眼神的眷恋,必然而美好的结局在了混沌的年少时光里。
我已经看不见那个眼神,记不清那个少女的模样,但那个眼神真的很迷人
人,很美好。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7-4 22:32 编辑 ]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7-3 05:26
我知道,那个年代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恋爱的,我所在的高中,就有人因为恋爱而被学校开除的。本文映射出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因为情窦初开所碰撞出的火花,而终究被懵懂所压抑,因而夭折了一场刚刚开始的初恋。透过细腻的文笔,可以看到两情相依的甜蜜,看到因此而来的苦恼,难怪人说爱情都是又苦又甜的呢。好文笔!精华支持。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7-3 08:45
一段旧事,在你笔底也鲜活起来,描写的那么细腻,令人佩服!学习欣赏!
作者: 小月    时间: 2009-7-3 0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7-3 11:04
先提起.后欣赏.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7-3 12:22
问好嘎玛,好长时间没看到你来论坛发文了,挂念。先提读,欣赏后作回复!

正在读你送给我的散文集《在时间背后》,很精彩,我很欣赏。


再次谢谢嘎玛老师。


作者: 秋雨醉霜林    时间: 2009-7-3 13:01
不谙情事的清纯美好的初恋,无关风月的怀念~~~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7-3 14:23
一段岁月的时光.
作者: 若竹    时间: 2009-7-3 14:53
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特殊年代少男少女之间美好纯真的感情!彼此欣赏、倾慕、又有些许莫名的惊恐........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文笔清新隽美。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7-3 15:03
这是难以忘却的情愫。我说的情愫,只能局限于当时的经历。是作者在1974年夏天从课桌上与她眼神相对时产生的初次萌动的感觉。这就是情愫初体验。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接触的更多,身体的成熟,思想的成熟,渐渐地使得情愫在内心发芽并开始伸展。显然,一次拉手的“亲密接触”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然,对于情感的懵懂,对于生理知识的不知,她感到十分惊恐。作者也同样。至于后来怎么决绝的分手而安心学习,还源自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这样,会不会……怀娃儿?”羞耻,瞬间涌入我们大脑。显然。这是问题的根本。也是结局。尽管有些仓促,但这样的结局应该说对于两人都是一种明智的理性的结局。每个人对于自己初识情愫总是铭心刻骨的。如今,往事远去,可记忆再一次如漪澜波动于内心。岁月,可以慢慢老去,而情愫穿越时光的隧道,依然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阅读《在眼底看雪》,感觉它与作者的生命已融合在一起。支持精华!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09-7-3 15:14 编辑 ]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3 15:59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09-7-3 05:26 发表
我知道,那个年代学校是不允许学生恋爱的,我所在的高中,就有人因为恋爱而被学校开除的。本文映射出一个少年和一个少女因为情窦初开所碰撞出的火花,而终究被懵懂所压抑,因而夭折了一场刚刚开始的初恋。透过细腻的 ...


谢谢高兄鼓励!远握。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3 16:00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7-3 12:22 发表
问好嘎玛,好长时间没看到你来论坛发文了,挂念。先提读,欣赏后作回复!

正在读你送给我的散文集《在时间背后》,很精彩,我很欣赏。

再次谢谢嘎玛老师。



若雨老乡客气了,多批。
叫嘎玛兄就好。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3 16:01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7-3 15:03 发表
这是难以忘却的情愫。我说的情愫,只能局限于当时的经历。是作者在1974年夏天从课桌上与她眼神相对时产生的初次萌动的感觉。这就是情愫初体验。随着时间的转移,随着接触的更多,身体的成熟,思想的成熟,渐渐地使得 ...


到这里来,主要因为斑斑们的精细点评,每次都有获益。

谢谢永生战友!
作者: 紫丁香260    时间: 2009-7-3 16:07
“看一眼,再看一眼”的单纯境界,纯净,美好。然,不能表达也是一种忧伤。学习嘎玛好文。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3 16:09
走之前,再次谢谢那朵支持!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7-3 16:10
的确,岁月可以老去,但那些青春年少的情感却永远被珍藏与留存心底,那样可贵那样鲜活。
    学习,祝福!问好1
作者: 百合梦月    时间: 2009-7-3 16:47
看了您的文章,才领略了散文的魅力,文笔在少男少女的眼神牵绊中生出了万盏星光,文笔之细腻,内心世界描写之生动,让百合叹服!欣赏学习!支持美文!!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9-7-3 17:54
看了前边几句,不错!提起,明天读!问好朋友!
作者: 绝版蔷薇    时间: 2009-7-3 19:44
嘎玛在天涯常见呢。
恩,也想写个中学生的懵懂好感的文呢,卿做纪念或练笔。到处看大家此类文章,心下揣度,有益!
作者: 杨木华    时间: 2009-7-3 21:25
学习!
问好!
杨木华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09-7-3 23:38
在眼底看雪,在雪低看你。谁和谁能注定一生,只相望,不远离——是心!
问好老哥:)快乐地忙着,忙着快乐!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7-4 01:52
原帖由 嘎玛丹增 于 2009-7-3 16:01 发表


到这里来,主要因为斑斑们的精细点评,每次都有获益。

谢谢永生战友!


客气了。昨晚认真欣赏了你的《旧物上的时光》。问好!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7-4 10:40
万玲就应该是笔者心中未曾融化的冰雪吧。青涩的回忆竟是那么的清晰可触,娓娓到了德故事,拉近了每个阅读者的心!学习了!
问好,远握!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7-4 11:49
  生命来自真实,真实来自自然,就像石头下面的草,沙漠中的草。情感也如是。

  雪一样清纯的少女,在作者眼里是冰清玉洁的美;青春年少、花样季节的眼神碰触与相思带给情感懵懂的心灵是怎样的羞涩、惶恐、愉悦和激越。

  文字沉静柔美,情丝飞扬,气韵生动,思绪翩然如水地蔓延,对唤醒少年情感的情感的眼神和一份纯洁感情的怀想娓娓而至,细腻,饱满,动人,一种深情的气韵始终贯穿于全篇之中,这是作者生命情感最原始本真的再现,率性率真的笔触,是诗性的内质流淌,是对这火一样眼神熄灭在那个情感封闭的特殊年代的一种祭奠。濡染情感、震撼灵魂。读之,共鸣与沉醉。仿佛把我的思绪瞬间拽回到了曾经如花的心事悄悄开的少女时代......

  欣赏,支持精华,问好嘎玛兄!


http://373194360.16789.net/domName/373194360/20073181005668379.swf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7-4 22:26 编辑 ]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9-7-4 13:18
生命来自真实,真实来自自然,就像石头下面的草,沙漠中的草。情感也如是。

  雪一样清纯的少女,在作者眼里是冰清玉洁的美;青春年少、花样季节的眼神碰触带给情感懵懂的心灵是怎样的羞涩国与激越。文字沉静柔美,情丝飞扬,气韵生动,思绪翩然如水地蔓延,对唤醒少年情感的情感的眼神和一份纯洁感情的怀想娓娓而至,细腻,饱满,动人,一种深情的气韵始终贯穿于全篇之中,这是作者生命情感最原始本真的再现,率性率真的笔触,是诗性的内质流淌,是对这火一样眼神熄灭在那个情感封闭的特殊年代的一种祭奠。濡染情感、震撼灵魂。读之,共鸣与沉醉。仿佛把我的思绪瞬间拽回到了曾经如花的心事悄悄开的少女时代......

  欣赏,支持精华,问好嘎玛兄!


借用,很准确的点评!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09-7-4 18:19
恍惚的少年,初开的心,朦胧的爱,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却越来越深,虽然你不把它视为“初恋”。
好文字!诗意的美!委婉的文笔,柔软的语调,让人想起江南雨巷。
问好朋友!
作者: 三脚猫    时间: 2009-7-4 21:45
曾经的时光,美好的过往,谁都会有这样的故事,因为年轻因为向往因为青春的勃发.欣赏楼主的文字.真情而真实.美丽而美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7-4 22:19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09-7-4 13:18 发表
生命来自真实,真实来自自然,就像石头下面的草,沙漠中的草。情感也如是。

  生命来自真实,真实来自自然,就像石头下面的草,沙漠中的草。情感也如是。

  雪一样清纯的少女,在作者眼里是冰清玉洁的美;青春年少、花样季节的眼神碰触带给情感懵懂的心灵是怎样的羞涩国与激越。文字沉静柔美,情丝飞扬,气韵生动,思绪翩然如水地蔓延,对唤醒少年情感的情感的眼神和一份纯洁感情的怀想娓娓而至,细腻,饱满,动人,一种深情的气韵始终贯穿于全篇之中,这是作者生命情感最原始本真的再现,率性率真的笔触,是诗性的内质流淌,是对这火一样眼神熄灭在那个情感封闭的特殊年代的一种祭奠。濡染情感、震撼灵魂。读之,共鸣与沉醉。仿佛把我的思绪瞬间拽回到了曾经如花的心事悄悄开的少女时代......
借用,很准确的点评!
...


  谢谢洪水老师对若雨阅评的认可与鼓励,你和文友们总是这样真诚的鼓励与支持我,感动!握手致意!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09-7-4 22:28 编辑 ]
作者: 石丁香    时间: 2009-7-4 23:12
一段朦胧曼妙的初恋在作者文字的记忆中鲜活。眼底看雪,很诗意的标题,很美妙的文字。
学习,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7-5 08:50
真情美文,提读,问好嘎玛兄!
作者: 雪后    时间: 2009-7-5 11:06
文题就很吸引人。饱含着深义。即使笔者不承认这是你的初恋,可那种美好而难忘的感觉理当现在的任何一种情感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那种眼神与眼神的渴望,不需要任何的表达,只需要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学习了。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7-7 12:07
好文,提读!嘎玛兄很忙吧,问好!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7 19:41
原帖由 百合梦月 于 2009-7-3 16:47 发表
看了您的文章,才领略了散文的魅力,文笔在少男少女的眼神牵绊中生出了万盏星光,文笔之细腻,内心世界描写之生动,让百合叹服!欣赏学习!支持美文!!


谢谢百合!问安:))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7 19:43
原帖由 琴若雨 于 2009-7-4 11:49 发表
  生命来自真实,真实来自自然,就像石头下面的草,沙漠中的草。情感也如是。

  雪一样清纯的少女,在作者眼里是冰清玉洁的美;青春年少、花样季节的眼神碰触与相思带给情感懵懂的心灵是怎样的羞涩、惶恐、愉 ...


若雨点评的认真和精细,总让我感动。谢谢你,老乡!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7 19:43
原帖由 三脚猫 于 2009-7-4 21:45 发表
曾经的时光,美好的过往,谁都会有这样的故事,因为年轻因为向往因为青春的勃发.欣赏楼主的文字.真情而真实.美丽而美好.


有点时间没有照面了,可好?问安!
作者: 缘岸    时间: 2009-7-7 21:42
每个人都可能保留一些往事,不管时光如何老去,作为自己的细节,总要在恰当的时候,用来确定曾经走过的地方,让花白心灵获得短暂的安慰。她不是我的故事,我也不是她的故事,那只是一个,注定要错觉一生的眼神,就像放在檀木箱柜的青瓷,已经长满了寒霜。

喜欢!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7-7 21:47
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青春期纯洁而美好的人生感受,以叙述的情节说话,目光明晰,感受真切深沉。
作者: 嘎玛丹增    时间: 2009-7-7 22:20
谢谢缘岸和房子老友!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9-7-7 22:32
初恋是刻骨铭心的,不管少年时懵懂的心是否已经感受到这份情感,但举止却早已证明这一切。美好的回忆,至纯的情感,令人感动。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是人生情感的宝贵财富,羡慕你,问好朋友!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3-24 17:07
一个少年的心事,居然也变得如许忧伤,既不能倾听,也没法表达,只能藏匿在身体深处,独立寒秋。即便一向勇敢顽皮的陈晓,也不可能对万玲说“我喜欢你”之类的话语。那个时候,我就懂得,不能表达也是一种忧伤。

一个眼神唤醒了一个懵懂少年沉睡的情愫,隽永的文笔,娓娓而细腻地描述,内心的细细挖掘,读来如身临其境。文中常常插入独有的带有思辨色彩的文字,匣子学习了,问好。
作者: 不觉寒    时间: 2010-3-24 18:48
标题: 回复 1# 嘎玛丹增 的帖子
爱情,是心灵的,也是身体的,所有的爱情,都需要自己之外的身体进行辨识和验证

问好嘎玛大哥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3-24 21:51
感人心事,当时惘然,再忆人物,情感复炽。祝福你
作者: 叶浅韵    时间: 2010-3-24 22:09
作者用堪称精美的文字,让我倾听了一个少年的最高秘密,如一朵花开的声音,美妙中带着青涩的神秘感,而花总是美丽的。如作者所言,让一些细节在恰当的时候,用来确定曾经走过的地方,让花白心灵获得短暂的安慰。我想不止是这样,它是一个美梦,承载着心灵深处最美好的爱,那是一个少年走过的必经之路。而现在,不知还有多少少年可以奢侈地享受这样的成长经历,直白与速度让一切朦胧远去,而有时明晰的东西就丧失了固有的美好。感谢分享这样美好的经历!祝福!

[ 本帖最后由 叶浅韵 于 2010-3-24 22:10 编辑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