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言语应是阳光雨露 [打印本页]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3 15:17
标题: 言语应是阳光雨露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跟孔子学什么之三——言语篇

言语应是阳光雨露


    本人非常喜欢季羡林“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这句经典语录,要做到这点须要有高级智慧和高尚德行。俗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说话还真是大学问,要会说话,把话说好还真不太容易。难怪孔老夫子不厌其烦的多次提及,对于他关于说话的思想和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是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你看多难,这里有慎言的思想。从古至今越是大人物越是谨言慎行,凡是招人喜爱的人,都是会说话的人,但不能过,过犹不及。中国有句老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人类历史上因言获罪的并不鲜见,枚不胜举,都是在不合适的场合,对最不应该的对象说了最不应该说的话。所以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少说话,慢说话,多行动,最好。毛泽东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取名都来源于这句,可见对孔子这句话的推崇。

    孔子重视说话的程度,从他给侄女选女婿就可看出端倪。“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了他。因为这极符合孔子极力提倡的“慎言”思想,不该说的话绝对不可以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表明他很欣赏南容的慎言。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影响巨大,所以不可不察,不可不明。“一言足以伤天地之和”,虽说如此但光听几句言语就选中女婿这也不太可能,孔子还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他反复强调“言外之意”,再次证明他的学问是圆融无碍的。“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意思是: 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毛毛躁躁;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叫隐;这个“瞽”(gǔ)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睁眼瞎,没眼力劲。这说明孔子从人们说话可以看出人性的不同,以及讲求语言艺术的复杂性和迫切性。

    在孔子眼中一个人的言语和他所具有的德行品质紧密关联,“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他强调提升德行修养,先从说话开始。他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着与大家讲述,君子“刚、毅、木、讷近仁”、“敏于事而慎于言”,小人“巧言令色,鲜矣仁”。由此可见孔子极其反感巧言乱德、言过其实的人,而又极力推崇讲求诚信少言寡语者。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孔子一贯提倡“言忠信,行笃敬”,强调说话要忠诚守信,行事要忠厚恭敬,要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做到这些你到哪里都能行得通。他说“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这是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

    顺着孔夫子“非礼勿言”的思路向前延伸,好的言语必然是美丽芬芳,让人心旷神怡,而德行俱佳的人必出良言,令人受益,给人鼓励、使人觉醒,令人欢喜,如阳光雨露,滋润别人,温暖对方,只有经常如此,给人赞美、给人安慰,乃至给人以希望、祝福,那才是真会说话。正如净空所言,我们都去说好话,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人生如此最佳。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7-27 16:3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这个道理确实讲得好,我们常说谨严慎行,确实很有道理。
本文紧密联系孔子的言行结合作者的感受和认识深入地阐述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讲话的重要性。文章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不错。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7 22:2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孔子之所以一直提倡慎言。是汲取了自身的教训:
   一日孔子与佛祖会谈。佛祖问孔子:做人什么最苦?孔子答:无子最苦。佛祖沉吟半晌。(就在佛祖沉吟的当儿,孔子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因为佛祖无子)。当佛祖沉吟后又问:做人什么最难?孔子马上回答:做人说话最难。以求补过。
     至此可知孔子一直提倡慎言是有自己的亲身体验的。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这几组我同意。说好话应该是一门说话艺术,突然间想起善意的谎言,不知道这算不算过。


   再说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可与言”这个强调的是单方面的意愿,若对方不愿听则不言,算不算失人?至于失言,是指不可与言者呢?还是指二者兼指?交流到此可能又走极端了。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07:3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谢谢房子版主阅评、鼓励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08:3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孔子之所以一直提倡慎言。是汲取了自身的教训:
   一日孔子与佛祖会谈。佛祖问孔子:做人什么最苦?孔子答:无子最苦。佛祖沉吟半晌。(就在佛祖沉吟的当儿,孔子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因为佛祖无子)。当佛祖 ... [/quote]
同感,
孔子应该吃过失言的亏,吃过女人的亏
至于失言与失人的度,三个字:看情况
我私下认为每个人的言行首先要在利益他人的前提下,然后再看效果
孔子的学问是圆融无碍的,不会让人抓住把柄的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倘若你抓住这句较真,三个人一个贪污犯、一个杀人犯、一个强奸犯,也向他们学习吗。岂不知孔子紧接着还有善与不善之论,学习实践善的言行,汲取不善的教训。等等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8 08:56
标题: 与山夫子对谈^-^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赞同言行以利他人这一点。与人为善不与人结仇,这本无过错。若他人利用你的善,伤及于你,那这个时候就得以寒山与拾得的对谈来宽慰自己了。
     窃以为:孔子是以政治为目的的。我们能撷取的只是我们所见所感的一部分。从整部语录而言,其目的性是很明显滴。当然这也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对谈者,双方也。困惑的是单方面的为善、忍让是否管用?!所以自身的包容力也变得重要起来。(在这一点上要讲的是超拔了)

  
   你只管发来你对孔子其他言论的看法和体会。我只在一旁悠闲地看:)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09:49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赞同言行以利他人这一点。与人为善不与人结仇,这本无过错。若他人利用你的善,伤及于你,那这个时候就得以寒山与拾得的对谈来宽慰自己了。
     窃以为:孔子是以政治为目的的。我们能撷取的只是我们所见所 ... [/quote]
呵呵,谢谢你的关注,很愿意和你交流
孔子是在伦理、人性方面诠释“道”,
老子是在物理、生理方面诠释“道”,
                        并各自发挥到极致
至于其政治性,我以为是后来统治阶级所为
倘若孔子他屈服自己,迎合当时的统治阶级,为其政治服务的话,他活着的时候,大概也不会那么穷困潦倒,被人称作“丧家犬”了。
关于这些话题,后面还有所提及
就是孔子的方正与圆通
敬请关注 :) :P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10:0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憨山大师警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悔,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刃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身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害,退让三分也不妨。
春日才逢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病死生谁替得?酸咸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自主张。
獐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两蛊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一场。
倾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作者: LWLAG2006    时间: 2009-7-28 11:15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说好话,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与人为善的前提!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大力提倡!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7-28 13:4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看到讨论.说得好。
一个观点,在世上生存,做人做事都不可偏执,那样与人与己都不利。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8 15:03
标题: 茶闲指犹凉。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9:16 编辑

憨山大师警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悔,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刃易伤。
惹祸 ... [/quote]
好长。。。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
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
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
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常读《红楼梦》有一支词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最喜鲁智深的那一支《寄生草》其中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任我芒鞋破钵随缘化。”
引来,一则为自己是厌世的;二则为自己堪不破这人心。想这人来一遭,也不过是经历尔尔,却因种种缘故勾心斗角,争名争利,争得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喜庄子胜过孔孟与老子。



作者: 财智天下    时间: 2009-7-28 20:08
议题不错,“看情况”其实就退很多步,情况其实不仅仅是看那么简单的,现在很多事很多人,看不透,你觉得这个人是会听人话的,结果不仅不听或者没听懂,甚至让你觉得此人非人,诧异中,谁错呢?

所以太过理论的东西可以借鉴,也可以讨论,但未必适合行动!

继续你们的讨论,有空再来看,呵呵!
作者: 财智天下    时间: 2009-7-28 20:12
补充一下:
“ 言语应是阳光雨露”这个观点的重要前提是:言者与听者,首先要有对话的基础,至少心智要有一样的高度,如果你对一个白痴说话,你说多少好话他都当作你白痴呢,呵呵,比喻难听,道理好像没错的吧!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8 20:29
原帖由 财智天下 于 28-7-2009 20:12 发表
补充一下:
“ 言语应是阳光雨露”这个观点的重要前提是:言者与听者,首先要有对话的基础,至少心智要有一样的高度,如果你对一个白痴说话,你说多少好话他都当作你白痴呢,呵呵,比喻难听,道理好像没错的吧!


唉,正是这个观点呢。你看我在第一个跟贴就开始委婉。都委婉了这半日了。。。
作者: 财智天下    时间: 2009-7-28 20:38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28 20:29 发表


唉,正是这个观点呢。你看我在第一个跟贴就开始委婉。都委婉了这半日了。。。


  所以同质非常重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应该是符合逻辑的: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雪,他就最怕阳光,你一照他就没了,人家会舒服吗?如果人家是土,正乘风飞呢,你给了雨露,人家湿了,飞不动了,成泥巴了,人家会开心吗?

  如此等等,一言难尽,呵呵!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21:25
原帖由 财智天下 于 2009-7-28 20:08 发表
议题不错,“看情况”其实就退很多步,情况其实不仅仅是看那么简单的,现在很多事很多人,看不透,你觉得这个人是会听人话的,结果不仅不听或者没听懂,甚至让你觉得此人非人,诧异中,谁错呢?

所以太过理论的东 ...


欢迎财智天下光临指导
理论有时确实离现实很远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21:38
原帖由 财智天下 于 2009-7-28 20:12 发表
补充一下:
“ 言语应是阳光雨露”这个观点的重要前提是:言者与听者,首先要有对话的基础,至少心智要有一样的高度,如果你对一个白痴说话,你说多少好话他都当作你白痴呢,呵呵,比喻难听,道理好像没错的吧!

呵呵,如果对方是听不懂好赖话的,那就怪言者吧
那就言者不如默者,
但真听不懂好赖话的没几个,排除精神有问题的
有人糊涂了一辈子,临死时突然聪明了
有人聪明了一辈子,临死时突然糊涂了
言行要靠自己的内心,问心无愧即可
如果能达到不自欺,不欺人,不被人欺,那就近似完人了
这样的人也没几个,
要向凡人学习,因为人性没有太大差别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21:51
原帖由 财智天下 于 2009-7-28 20:38 发表


  所以同质非常重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应该是符合逻辑的: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雪,他就最怕阳光,你一照他就没了,人家会舒服吗?如果人家是土,正乘风飞呢,你给了雨露,人家湿了,飞不动了,成泥巴了,人家 ...


基本同意二位的观点
如果对方是听不懂好赖话的白痴,孔子还一个劲的向人家表述,那就是失言了 :)
阳光雨露说是表述,你说言语是绿豆芽也行 ;P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8 22:03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8-7-2009 21:51 发表


基本同意二位的观点
如果对方是听不懂好赖话的白痴,孔子还一个劲的向人家表述,那就是失言了 :)
阳光雨露说是表述,你说言语是绿豆芽也行 ;P


你太敏感了,若总这样敏感是不好的。财智不过说了实例,我不过赞同了对谈双方的地位必须同质。仅此而已。
财智的实例我是理解的——就比如对方是雪,你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是雪,而给他阳光,这就涉及到处世说话进退艺术的问题。而不是对谈地位的问题(也即同质的问题了。)因此话题讨论到此,出现了两个分歧点:要与世圆融通洽,就得学会处世说话技巧,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要想通过别人的言语照见自己的缺点,就不必讲究处世说话技巧,这也就是同质对谈的问题。譬如孔子与佛祖的对谈,佛祖未必怪孔子语多,他理解自己的缺点。(自不自欺我不知道)但至少他明白了说话,说实话真的很难而要让被说者接受更难。而孔子的回答恰恰是他明白了一个人要融于世的难。佛祖未必就想过这一层,他可能考虑的是难得有这样说话诚恳的人。由此二人达到说与听者达成一致,并且能相互理解双方真正的意愿。基本上是这样滴。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28 22:41 编辑 ]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8 22:10
标题: 表述的方法有很多
我相信自欺者大有人在,并且不少。至于是否能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那我就不尽知了。
所以我常觉得人性多变。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说话与表述的方式,有一定的难度,总是有一方会受误解。就如我,我很诚实,总说实话。可正因为说了实话不能与世间的人融合。始知:世人是自欺且不可捅破这层自欺的,于他们自身的发展而言这是不好的。尽管他们也明知道自己这样自欺不好,可仍旧不容旁人指出。似乎也没什么改正的意思。因此从同质的角度上讲已经基本不同质了(试问真心的朋友当坦诚相见,实话实说,即便受伤了,过后一想明白过来了,仍旧是朋友。由此我又对真正的朋友产生了疑惑);用委婉的说法吧他反倒觉得你说的话是废话,没有意义的。听不进,也不愿意听。所以现在我选择默者。并且永远做一个默者。因为在自欺者面前,你无论说什么,怎么说都是不对滴。。这是我亲身的感受。


若你,我,财智就为讨论个问题闹得面红耳赤得,那就真的不是什么阳光雨露了。。是吧?山夫子。我依旧期待看你其他的关于孔子的言论。我们常以自己常规的生活态度,规定与束缚了我们可怜的局限。因此反倒不能实现逍遥游了。

必须学会原谅对方也是个内心残缺的人,又怎么能够奢望他的保护与成全呢?奢求对方为己改变是难的,只能日日自省,改变自己去适应对方了。。。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28 22:37 编辑 ]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22:51
呵呵,言语永远不能完全表述其内涵
是的,正如六祖惠能所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应当时时提醒自己,过失不在别人,而在自己,凡事归罪于别人,归罪于外境,念念都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是我们最大的过失。这是人性的缺失。
在佛祖眼中魔也是佛,
如来说法49年,临涅磐时说,“我什么也没说。”因为说出来的不究竟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28 23:01
标题: ^-^。贵在多歧,不敢苟同
是的。“贵在多歧,不敢苟同。”取意也在于此,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但应尊重万物多歧,不可勉强他人强行接受。我看佛经,看庄子的时候偏多,因为它是教人内心如何达到游刃有余。心思要淡远。世界尚且能包容万物,还有什么不能原谅自己的呢?在看《净土五经》。。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8 23:06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28 23:01 发表
是的。“贵在多歧,不敢苟同。”取意也在于此,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但应尊重万物多歧,不可勉强他人强行接受。我看佛经,看庄子的时候偏多,因为它是教人内心如何达到游刃有余。心思要淡远。世界尚且能包容万物 ...

向你学习
作者: 财智天下    时间: 2009-7-28 23:25
  
  你们深夜论道,精彩,观点都看到了,回头再看!

  我是急性子,喜欢直来直去。如果我说我信佛,也许你们会笑,事实上,我诵大悲咒都多年了,算是深得佛恩了!但我仍然柔不了,静不了,也许就该我这样,我佛也会原谅的吧!

  晚安,两位!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9 16:29
:P :) :handshake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29 21:35
比出钱、出力更搞一层的功德就是语言赞美。说好话不怕多,一家说好话,家庭和乐;人民说好话,国家安定;全世界的人都说好话,世界则能祥和欢喜。
                                        —————————星云大师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30 08:03
有关言语的格言
刘·卡罗尔: 把握好语意,语言就会把握好自己。
印度: 粗暴的语言,过分的刑罚,就像钢锉一样把权力的铁棒慢慢磨灭。
奥古斯特·海尔: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语言,而且通常各个时代词汇泊差异要比思想的差异大得多。作家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其他时代的思想译成自己所处的时代的语言。
法国: 精神的沟通用不着语言,只有两颗充满着爱的心就行了。
泰戈尔: 看不不见的东西是不能达到完美境界的。无形的东西必须用形体来表现,就象思想必须用语言来表达一样。
欧洲: 空有语言而无行动的人,犹如杂草丛生的花园。
卢梭: 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的真实感。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30 08:07
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骑士的重要。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但  丁
  
  
言语是心灵的图画。
——雷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德谟克利特
  
  
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
  ——契诃夫
  
  
发自内心的话,就能深入人心。
  ——尼扎米
  
  
语言属于一个时代,思想属于许多时代。
——卡拉姆辛
  
  
争论是思想的最好触媒。
  ——巴甫洛夫
  
  
言语本来应当是思想的仆人,但却往往变成思想的主人。
  ——克鲁劳
  
  
舌头表露出的心境况,不下于表露出的身体状况。
  ——科尔顿
  
  
说话周到比雄辨好,措辞适当比恭维好。
  ——培  根
  
  
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
  ——莫里斯
  
  
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
  ——苏格拉底
  


本文来自: 梦幻找文网(http://www.mhzw.net)
详细出处:http://www.mhzw.net/action/HTML/action_174404.html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7-30 08:09 编辑 ]
作者: 谁在水底招摇    时间: 2009-7-30 08:43
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语言是工具。只是工具。仅且是工具。
夫子,快把写好的发出来。。我还等着看呢^-^。交流语录的事情可以搁一搁。。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30 09:10 编辑 ]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7-30 11:29
这个很有思想,值得学习!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30 11:31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30 08:43 发表
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语言是工具。只是工具。仅且是工具。
夫子,快把写好的发出来。。我还等着看呢^-^。交流语录的事情可以搁一搁。。

呵呵,写文章若怀胎,需要孕育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7-30 11:32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7-30 08:43 发表
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语言是工具。只是工具。仅且是工具。
夫子,快把写好的发出来。。我还等着看呢^-^。交流语录的事情可以搁一搁。。

电脑太敏感,点一下发了两次
这交流确实开阔思路,感谢你“谁在水底招摇”

[ 本帖最后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09-7-30 14:59 编辑 ]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7-31 14:02
看到诸位的交流贴,很有心得不错,向各位学习。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09-8-21 21:55
学习这里的文章看了有趣.是真正的做学问研究.
作者: 夫子山闲人    时间: 2009-9-7 23:27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8-21 21:55 发表
学习这里的文章看了有趣.是真正的做学问研究.


欢迎玉琴妹妹常来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