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中国文人的两难选择 --以屈原和王维为例
[打印本页]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7-30 11:27
标题:
中国文人的两难选择 --以屈原和王维为例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准则,有两句话说得很透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在现实中,“达”也不一定能兼济天下,“穷”也不一定能保持高洁,文人们时不时面临两难选择。
三闾大夫屈原,位不可谓不高,才不可谓不显,志不可谓不坚,但现实中,这位执着为国为民忧患的文人,却屡遭流放,找不到施展抱负的舞台。论修身,屈原的高洁和刚正,绝对是一座山峰;论能力,屈原治国安邦绝对是一大能臣。在世风污浊的环境中,他顽强地维护自己的人格,为世人树起人格的高标。在小人当道的官场中,他只有对自己从严要求,把人生价值定位极高:“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这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至使他一生不得不付出苦难的代价。屈原悲剧,看似是不懂变通、不善明哲保身的个性缺陷,实则是人生哲学主宰的结果--士大夫竭诚事君、舍生忘死献身的理想。怀揣这个理想,就认准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再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了。
屈原所重者,气节也。有节操的文人,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可丢。如屈原者,世代无穷。司马迁冒死直言,秉笔直书历史, 含辱隐忍完成人生价值;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一身正气,宁死不降;于谦两袖清风,“要留清白在人间”;史可法铮铮铁骨,气节自许......在每一个历史的转折处,文人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迎浪而上,进与退、荣与辱、气节与生死,历史的环境与个人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各自复杂的心路实难揣测,时过千百年,也难以简单地用“对与错”作出评价。身处历史的激流旋涡中,个人的命运往往由不得自己主宰。
世人敬重像屈原一样能在浊流中保持清洁的文人,他们的人格魅力越千年而仍旧熠熠闪光。而现实中,大多时候,这只能是一种“理想”,更多的人看重的依然是善变通、明保身的人生实用哲学。
当然,在仕途上,既不同流合污、保持文人气节,又能把官当得自如,称得上是人中龙凤,如唐代诗人王维。他的人生哲学是:进可为仕,隐可参道。这一生命哲学,使王维能自由出入于朝庭与山野之间,做官高至右丞,是中国古代文人中少有的高官,但他能放下“大我”,从高位上走下来,融入山东水,享受“自我”乐趣。作为隐士,他又没有隐逸者通常的悲观厌世与逃避现实,属于“大隐隐于市”。他以参透天地人生的大智慧,清醒地把握着生命的航船。安于淡泊,抱朴守拙,看淡功名利禄却顺其自然,适得其所,这是王维的智慧所在。
“达”与“隐”,想起来是一回事,具体到个体却又是另一回事。身在官场的文人,如屈原、如王维,都时不时面临两难选择。文人的气节和世俗的规则,无法拿一种模式来套用。
如果深入
考察中国一下古代文人的生命历程,这种命运基本是相同的。古代文人人生价值实现不外乎三种路径:
布衣、士子、
士大夫。身为布衣,发奋读书为了到达“士子”,士子又向往士大夫,而在士大夫这个层面,追求官阶的不断升迁与自身价值紧紧相连,即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然而,一旦才能不被重用,抱负难以实现,又会选择避世,滋生出“隐逸山林”的思想,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既能驰骋官场,又名重一时的文人,在中国历时上并不多得。
看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历程,想想当下
中国文人的命运,实际在千年前就埋下了根源。屈原那种梗硬骨气、宁折不弯的个性,今天的官场想也别想混下去。倒是王维的为人,在危机四伏的官场很有回旋的空间,进可为官,退可参佛,能曲能折,士大夫便当得有滋有味了。但传统的观念中,当下文人为官,
常常又被人们有意识地称为“文人官员”、“学者官员”,听起来是褒扬,其是在同僚眼里,你就还不是一个正经八经的政治家,充其量是一介文人、一介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这里面的意味就深长了。仕途经济,入世哲学,这些东西在官场很实用的,而在文人眼里,却是有辱斯文。所以,今天的文人,身在官场或商场,时时显得格格不入。因此,
士大夫理想人格与佛、道淡定思想,基本是深入文人骨子里的两种血液,时不时左右文人的思想和行为。
做为文人,既想功成名就,又想保持气节,这两难的境界,有几人能够兼得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7-30 11:3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一点感触,与各位交流.
作者:
强子
时间:
2009-8-4 17:57
标题:
同感!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很多人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颇受内心的煎熬。许多大文豪都在仕途上失意,甚至被陷害打击。两者兼得,难啊!
作者:
寻梦天涯
时间:
2009-8-4 20:08
标题:
细读细想,受益匪浅。拜读学习!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细读细想,受益匪浅。拜读学习!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8-5 08:53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很多人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颇受内心的煎熬。许多大文豪都在仕途上失意,甚至被陷害打击。两者兼得,难啊! [/quote]
感谢关注!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8-5 08:54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细读细想,受益匪浅。拜读学习! [/quote]
问好!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09-8-8 12:40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做为文人,既想功成名就,又想保持气节,这两难的境界,有几人能够兼得啊。
想达到这种境界,已经成佛了!
作者:
柯英
时间:
2009-8-10 09:27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做为文人,既想功成名就,又想保持气节,这两难的境界,有几人能够兼得啊。
想达到这种境界,已经成佛了!
[/quote]
呵呵,所以人生也处处两难啊。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8-12 14:48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写得好,剖析深刻。学习了!
作者:
太和五中张奇
时间:
2009-8-23 00:42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4:49 编辑
悲哀呀我们的民族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