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寂寞的“王彩玲”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永辉    时间: 2009-9-6 09:09
标题: 寂寞的“王彩玲”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
寂寞的“王彩玲”
或题
我们都是“王彩玲”
□刘永辉

  无意间,我发现了顾长卫导演的电影《立春》,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就像一篇优美而感伤的散文,令人感动、令人惆怅。


  电影一开始,就是主人公王彩玲的一段独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它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影片节奏舒缓,就好像一个人在回首往事,娓娓道来,却扣人心弦。  

梦想遥不可及

  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座破落的小城。灰色是小城的主色调,所有的画面都显得那么暗淡,人们的生活似乎也一成不变,平静得就像一潭死水。 
 
  音乐教师王彩铃却不甘于这样平庸的生活。她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凭借自己的音乐才华,调到北京的中央歌剧院,然后再唱到巴黎歌剧院……为了这个梦想,她多次奔走北京,花钱托人弄一个当地户口,四处谋职…… 

 
  然而,北京总是那么陌生,梦想总是那么遥远,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拒之门外,内心无比凄苦。其实想想,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跟王彩玲一样渴望“北漂”呢?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在剧院求职时,王彩玲动情地高唱着《慕春》,歌声撕心裂肺。“为何为何,上帝啊!为何对我这样残酷无情!”唱着唱着,她双膝慢慢跪地,那一幕令人为之心酸。这歌声不也是她的心声,不也是她痛苦的质问吗?我再次被她执着的、虔诚的心深深地打动,感觉凄凉。 
 
  除了王彩玲,那个小城还有几个跟她同样有着梦想、有着艺术追求的年轻人。一心想考进中央美院的青年画家黄四宝、通过设计骗局以实现参加全国业余歌手大赛愿望的高贝贝、“一根筋迷恋芭蕾”的舞蹈教师胡金泉…… 
 
  他们共同的命运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都走得异常艰难。梦想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个沉重的包袱。“我一看到有人提着包离开这个城市,别管他去哪儿,我都很羡慕!”黄四宝说的这句话令人回味。他们的梦想是不是多少有点盲目呢?就像飞蛾扑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在这部影片中,我似乎看到,人的痛苦,往往就是来源于梦想,越认真就越痛苦。因为现实就像一堵冰冷的、无法超越的高墙,让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爱情是座孤岛

  王彩玲和三个男人有过“瓜葛”,而她唯一的一次动心,却害得她连友情都失去了。

  在那个小城,人们对歌剧是没有兴趣的。然而,炼钢厂的职工周瑜在广播里听到了王彩玲的歌声后,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她。富有戏剧性的是,王彩玲对周瑜无意,却对他的好友黄四宝动了心,她不但主动借书帮助黄四宝,还答应为他做人体模特。她的心毫无保留。

  王彩玲和黄四宝相识,成为人生路上难得的知己。他们同去北京寻梦,在列车上,王彩玲问黄四宝:“你会不会一直爱我?”然而,黄四宝心里只是把她当“哥们”。“哥们”两个字好比一把利剑,刺痛了王彩玲第一次萌动的心:“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

  也许,感情的世界就是那么复杂,爱你的人你不爱,你爱的人不爱你。爱情就像一座座孤岛,彼此只能遥望,无法靠近。

  从北京回来之后的一夜,同样失意的黄四宝醉醺醺地瘫倒在王彩玲家门口时,王彩玲下意识地把他往外推。黄四宝却挣扎着爬进房间,躺在地面独自抽泣。内心痛苦的王彩玲躲到门外,仰着头却难以控制地泪流满面。这时,她又听见隔壁正在亲热的小两口传出撩人的呻吟……
  “鬼使神差”,那夜王彩玲和黄四宝竟然发生了关系。这次“意外”,让王彩玲还是感到了幸福。只是被“强奸”的黄四宝醒来后怒不可遏,直奔学校,对王彩玲大发雷霆,引得全校师生的观望……可想而知,在那个小城,这该是多丢脸的一件事。黄四宝也因此含恨离开了那个城市。
  
  王彩玲的心再一次受到重创,在她心中萌生的爱情也随之彻底死去。陷入梦想和爱情“双重”绝望的王彩玲可谓“遍体鳞伤”,她想到了死,只是没有成功……谁能在那一刻依然坚强呢?

  后来,王彩玲认识了舞蹈教师胡金泉,他们相知,但王对胡只是同病相怜,没有爱情。

  我想,王彩玲要是接受周瑜,结局会不会不同?起码周瑜懂得欣赏她。可是固执的、清高的、自负的王彩玲不经过一番折腾,又怎能死心呢?  

  梦想支离破碎,爱情的命运却也同样坎坷,这不禁让人无语叹息。“无情”的世间又有多少这样令人为难的“爱情”呢?  

与生活“握手言和”

  生活,也许就是一个不断同化的过程,不管你以前有过怎样的梦想,到底都得为生活而忙碌着,过起平庸而平常的日子。

  那年春节,王彩玲回家过年,她满头白发的老母亲问她“是不是把婚结了?”对于这个贫穷的家庭,也许最能慰藉老人的,就是让他们抱抱孙子……

  初一一大早,老婆婆就放鞭炮辞旧迎新。她用杆子挑着“劈啪作响”的鞭炮,那佝偻的背影,令人感到鼻子酸。放完鞭炮,老人家竟然回头天真地对王彩玲喊了一声“过年好!”让人笑中有泪。这句简单的问候寄托了普通老百姓多么朴实祝福啊,令人感到温暖。

  后来,王彩玲就领养了一个小女孩,一家人一起逗孩子玩的画面格外温馨动人。她还走进了婚介所(就是黄四宝一家经营的,人生就是充满巧合),这是她对生活的再一次妥协。当看到她在街上摆摊卖肉养家时,我突然想到了两个非常沉重的字——“生活”!

  影片还交代了多年不见的周瑜也已为人父……大家终于都过上平凡的生活。在天安门前,王彩玲和养女一起唱着歌谣,恬静的生活画面,让人觉得也许这也是一种幸福。

  故事结局在给人一点安慰的同时,却又令人怅然若失,“这样的生活缺少了点什么吧?”正如电影末尾的那段独白,王彩玲淡淡地说:“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但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我一厢情愿地希望,经历坎坷的他们,能够美梦成真、花好月圆。然而电影没有给我一个这样圆满的结局。失去梦想,却也拥有了世俗的“幸福”,这似乎是影片最后给人的一片阳光。此时,梦想与生活似乎“握手言和”了。这就是生活吧,有些冷峻。

  有人说,我们都是“王彩玲”。不是吗?年轻的时候,谁不曾怀揣梦想?只是生活总让人无辜受伤。

结语

  “献身于艺术,献身于爱情……”影片最后“虚构”了王彩玲在巴黎歌剧院演唱的一幕,“谨以此景此情献给王彩玲”。这是一种刻意的安慰。

  一群追逐艺术、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他们却活得如此寂寞,甚至被社会当作“怪物”,连自己都讨厌自己,最后只能“迎合世俗”……

  梦想是梦想,生活是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梦想、怎样对待爱情、怎样对待生活?我们不也在追求完美,希望得到认可吗?到底怎样才算是幸福呢?也许这是影片给人留下的另外一些思考吧。
  《立春》,或者人生中的一些事,让我感到了困惑。“实际上这个世界好多的追求最终只是追求罢了,它们不一定都能实现最初的理想,但正是这种人生的追求,才让人活得有意义。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才使年轻闪耀着光芒。”我的老师的这一段话,让我获得了一些释然。
200992~3日(初稿)
200995日(改稿)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6 09: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对一部影片的散文化直觉性的感悟与认识有质感的意味,不错的文笔。天籁之声版里有许多朋友发了很多优秀的影视评论文章或者观后感,作者可以去看看。问好并握手!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9-6 09: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欢迎新朋友来散文版。希望经常欣赏到你的文章。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9-6 10:32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是一篇优秀的影评!可以发天籁之声。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9-6 11:2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王彩铃,是一个很鲜活的人物,笔者清晰的笔调为我们描述出对《立春》的观点,我也很感动于王彩铃的执着与坚韧,不过笔者深刻的领悟是值得称道的。
问好,远握!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9-6 12:44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0 编辑 <br /><br />很有见地的一篇影评文章.


作者: 刘永辉    时间: 2009-9-10 09:5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1 编辑 <br /><br />王彩铃,是一个很鲜活的人物,笔者清晰的笔调为我们描述出对《立春》的观点,我也很感动于王彩铃的执着与坚韧,不过笔者深刻的领悟是值得称道的。
问好,远握! [/quote]
谢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9-10 10:1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1 编辑 <br /><br />先记号。一会欣赏。问好!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9-10 10:3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1 编辑 <br /><br />影片没看过,但从你的评述中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同时,也对你细腻的深入的评述所称赞。影片里的王彩玲显然是寂寞的,但这也就是生活的真实况味。问好!


作者: 禾谷    时间: 2009-9-10 10:5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1 编辑 <br /><br />真巧前几天有个诗人也向我推荐了这部电影,我看完后给他发了条信息就是,我觉得我也是王彩铃。这篇评论写得真好,我觉得几乎把我的看完后的感觉都写出来了。
只是关于王彩铃和周瑜,我觉得周瑜其实就像艺术场上的客串者,他虽然喜欢王彩铃的歌声,但他的那种理解和欣赏不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家的,就像流行对经典,它们之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王彩铃不肯接受周瑜的原因。其实把真正的纯艺术是孤独的,而把艺术降一个门槛和市场达成畅销流传的目的,许多人做了很成功,而更有一群人不愿意,于是他们就这样一直孤独,更多的星星灭了,只有几颗亮着,一直闪烁着,成为永恒的经典,所以艺术的道路其实就是这样,以大量消匿于尘埃的同行者来达到其至高和永恒.


作者: 刘永辉    时间: 2009-9-10 10:58
标题: 回复 10# 禾谷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51 编辑 <br /><br />嗯。这也许就是追梦人大孤独。
不过,单独从生活考虑,也许王彩玲可以试着接受周瑜。那样她也不至于最后走进婚介所随便找一个。


作者: 禾谷    时间: 2009-9-10 11:05
这就叫做宁可摔死,作为一个艺术追求者是得有着这种求死的勇气的,而不会轻易的给自己找一个出口,周瑜也许是一个出口,可不能将就,其实我们身边有多少个王彩玲呀。
作者: 刘永辉    时间: 2009-9-10 13:07
标题: 回复 12# 禾谷 的帖子
王彩玲对周瑜说:我是宁吃鲜桃一口,也不要烂杏一筐。
她不用将就。
但是生活有时就是过于无情。到最后也由不得她选择——走进婚介所。

梦想与生活,似乎也是两条平行线。
“实际上这个世界好多的追求最终只是追求罢了,它们不一定都能实现最初的理想,但正是这种人生的追求,才让人活得有意义。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才使年轻闪耀着光芒。”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