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丽江粑粑 [打印本页]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4 09:18
标题: 丽江粑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       丽江粑粑

          ■
敬一兵


  能够反反复复让人在咀嚼中把纳西人的历史融在自己的血液和骨骼里,可以像一张老照片,或者一个旧日的陶罐把玉龙雪山的色泽和铺在四方街的那些石板上的纹路装在自己的心中,丽江粑粑不仅是一种食品,它更像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十分浩瀚,我一生都看不完,只能够从中选取一篇章节来阅读。这个章节的内容,就是我二十八年前第一次到丽江的经历。

  班车沿循盘山公路慢慢爬上了丽江所处的那个高原坝子。走进丽江坝子,就是走进了毕加索的油画里面。午后的太阳,格外灼亮,像一挥而就的画笔那般随意。河流,房屋,不太多的树木,路边坝子上站满了的马和骡子,还有混杂其间的人,都披满了一身黄橙的色泽,类似厚涂、渲染、泼溅、塑造兼而有之的颜料涂抹与覆盖,有很强的层次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玉龙雪山黛青色的山脚下。这些景象无法爬上山巅,山巅是皑皑积雪,再上面就是蓝天。在所有的视觉空间里,线条与轮廓都是华丽和丰满的,呈现出呼吸的景象。我的身子,被清新的呼吸,从疲倦中唤醒。我没有去寻找同事事先告诉我的丽江行政公署招待所的那幢小楼,而是跟随漫无目标的视线,来到了一间不起眼的木楼客栈。当时绝对未曾预料到,这个木楼客栈竟然就是我邂逅丽江粑粑的一个关键环节。客栈扎实的房屋结构,处处都显出了对于木材的浪费。房间不隔音,木壁有不少的缝隙,但住宿费用很低廉。我包了一个房间住下,洗脸洗脚,然后吃方便面,没有电视看就读尼采的书。窗户外面有歌声,有篝火,有舞蹈和音乐,但不影响窗户里面的我走进文字的静谧世界。影响我进入文字静谧世界的,是三天以来连续的长途班车的颠簸,没有读几个字,眼睛就困倦得睁不开了。

  大约是子夜时分,我被毗邻房间传过来的声音吵醒。左侧房间里有男女几个人在说话,还不时有低声的吟唱冉冉升起。纳西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只能够从他们不间断的对话,歌唱,以及混杂着的碰碗和之后气流通过嘴唇发出的吱吱声,判断他们一定是遇见了什么喜事,正在喝酒庆贺。右侧是老板住的房间,此刻也很热闹,在锅里油炸什么东西的动静和油香味,正在源源不断地掷到我的感官里。无法入眠,心里自然十分恼火,起身来到老板的房间想问一个究竟。做生意的人大多十分敏感,老板也不例外,他猜到了我的来由,连忙招呼我坐下,向我解释说,这几天是丽江的骡马交易会,也是纳西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纳西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往往通过这个节日相互结识,唱歌跳舞,谈情说爱,通宵达旦。这不,住在你隔壁的那几个纳西族的小伙子和姑娘,就是刚刚才认识的,正在彼此了解中,还让我给他们做丽江粑粑吃呢。见我的目光全部投在了丽江粑粑上,他又向我介绍起了这个食品。丽江粑粑的做法很简单,面粉揉好后,用手轻轻压扁,先涂上一点猪油,再放入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的馅心,收口捏紧,用掌心轻轻地按一下制成生坯,放进油锅里煎成金黄色就可以吃了。他一边说,一边拿了一个金黄色的丽江粑粑让我品尝。外脆里嫩,喷香酥脆,甘甜爽口的滋味,一下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即使是夏天,丽江的夜晚还是很凉爽的,在屋里放上一个小火炉也不会感觉到炎热。我看见老板煎丽江粑粑的小火炉,就没有感受到热的过分招摇,一切都是柔软的,很像冬天在被窝里做爱,连筋骨都变得酥软了。如果不是惦记着明天还要赶到巨甸去,我还真就想彻底留在丽江制造的酥软里,天天吃丽江粑粑,天天逛骡马交易会。想不想和我一起去你隔壁那几个朋友的房间里坐坐?老板端了盛放丽江粑粑的盘子问我。我一边吃着一边连忙应答说,当然,当然!

  走进他们的房间,我确信就是关闭了自己与繁华城市的一扇门扉。屋里的陈设是古旧杂乱的,这并不能够影响他们炯炯有神的眼光,齐刷刷投射到我的身上,然后从惊异变成和善的情形发生。他们向我递来酒碗和丽江粑粑,还有恋人才有的那种滋润色彩的语言,而我递给他们的是我全部的惊喜和感激的情愫。老板的介绍,成了我们邂逅在一起的情感纽带。邂逅给我带来的亢奋,是纳西族姑娘衣服夺目的色彩和丽江粑粑金黄色交融在一起的高光点。是说红色和金色总是能够让我兴奋,原来它们里面藏着许多民族民间的故事。丽江纳西族姑娘的服饰,是那种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的宽袖大襟布袍,有坎肩,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背披横镶一道黑氆氇或毛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五彩圆形图案。服饰配上披垂肩后的长发或者长辫,整个人就有了纤柔和妩媚的气息。老板向我讲解说,姑娘背后那道黑氆氇,叫七星羊皮,上面一字横排的七个五彩圆形图案的点缀,叫披星戴月,象征早出晚归一生勤劳。我的眼睛,一直习惯于回避城市的喧嚣和烟尘,很多时候显得无精打采,而此刻看见了纳西族姑娘的衣服立即就有了神韵,是的,我相信此刻我的眼睛的瞳孔放大了,看衣服,看房间里的陈设都有了精神,应该就是被神韵的光芒点燃了。我们一起喝酒,一起欢笑,一起交谈,我们的情感拥抱在了一起。我爱他们,是因为我孤独。他们爱我,是因为他们希望我像他们一样豪爽、淳朴。这种富含氧气一样的氛围,清新潮湿,眼睛不会打盹,是一种境遇,虽然不及周庄梦蝶那般高妙,但灵感袭来的冲动,依旧湿漉漉地泛出了幽光。各种色彩交融在一起的衣服,包裹了一颗姑娘纯洁柔美的心,简直就像丽江粑粑金黄色的外皮里面,包裹的是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的甘甜的馅心。
  就像峨眉山和路南石林这些我经常去的地方一样,商业气息的日渐浓烈,让自然风景有了类似城市的富贵变化。丽江也不例外。最近去过的朋友回来述说的情形,就与我记忆里的景象,相去甚远了。人的活动,让一个地方能够一成不变维持一种旧有事物的情形已经很少了,大多都被时代的烟云所淹没了,我不知道这应该是惊喜还是悲哀?我二十多年不愿再去丽江,不是丽江对我失去了吸引力,而是我害怕丽江的新贵气派伤害了我的感情。我在前面就说过丽江是一本书,其实,丽江粑粑就是这本书的具体模样、形状和内容。拒绝各种形式的湮灭和渗透,丽江粑粑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做法和味道,让我的味觉一次次重复一个民族与一种环境交融之后形成的底蕴,一次次回忆起在那间不起眼的木楼客栈中发生的事情,一次次聆听大冰唱出来的歌词:在这里风花雪月都是哄人的/一见钟情据说也只是童话/爱情有时候是吃饱了撑的/姑娘听我说/不如和我一起敲鼓唱歌挣钱买粑粑/丽江粑粑,丽江粑粑,丽江粑粑,丽江粑粑。

  一次回忆,就是一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心痛。

  丽江粑粑总是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折腾我,没有办法。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4 09: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9-24 09:2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看不见图片。先记号。慢慢学习。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4 09:2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应该可以看见吧?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9-24 09:4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  这是作者二十八年前第一次到丽江的经历。事隔这么久,为什么难以忘却,这里有着诸多的情愫,而且是铭心刻骨的。
  去丽江是一次偶然,但际遇丽江粑粑则是这种偶然中的必然:“这个木楼客栈竟然就是我邂逅丽江粑粑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住宿处,尽管作者感觉疲惫,但还是被外面的声音所吸引继而就是贯注。这是大约是子夜时分。作者是带着一种好奇心起床,出来观察,原来“这几天是丽江的骡马交易会,也是纳西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怪不得非得要油煎粑粑呢。老板一边在做介绍,一边还给作者品尝。这一介绍,一品尝,就有了“一下子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来这丽江的粑粑对作者的吸引力实在太大,太深了,以至于“我还真就想彻底留在丽江制造的酥软里,天天吃丽江粑粑,天天逛骡马交易会。”而这个时候,因为有了与他们的交流,作者把神情关注在丽江纳西族姑娘的服饰上,显然,对于她们的服饰,有了细腻的记述。在这里,作者将服饰,姑娘以及粑粑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铺以虔诚的感受,以强化内心的激越着的情感:“各种色彩交融在一起的衣服,包裹了一颗姑娘纯洁柔美的心,简直就像丽江粑粑金黄色的外皮里面,包裹的是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的甘甜的馅心。”
  现在,我就在感慨,对于这些细节,作者竟然有如此缜密的记忆和显豁的笔致。这就是一种深彻的印记,所以,不管时光如何流逝,那烙在心底的总是时时被记忆这双手撩拨的心潮起伏,回想涟漪。
  二十多年之后,当作者被记忆的手重新拨动起心弦,那么,有的就是难以抑止的想望。把一段难忘的经历以忠实的笔触记述下来,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记忆的本身。这也是一次内心的审视,更是一次心灵的观照。有了这些,生活的真实况味以及情愫的起伏跌宕,就更多了一层意义。
  作者对文字有着极强的驾驭力,流畅自然,语境丰盈,描景记物,叙人议事深邃独到,似乎就是信手拈来,所以,文章就有一种难言的明净和舒适感。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09-9-24 10:1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一次回忆,就是一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心痛。
敬老师的此篇散文,用浓郁的色彩文字和舒展地描写韵致,随着他的步履和情感,带我们走进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种美食的世界,领略到的是一种风情、一种热情、一种爱和一种体味。顿时,也使自己的视觉和情感随文章荡漾开一种开阔和美好的情怀。好文,欣赏、学习,问好敬老师!


作者: 杨纯柱    时间: 2009-9-24 10:22
标题: 回复 1# 敬一兵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
敬版的妙笔所及,一切都会生色。问好!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9-24 11:35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评论送交省作协主席,他看过后称赞甚好,拟于4期(季刊)发表!


作者: 木祥    时间: 2009-9-24 11:43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丽江粑粑是丽江名小吃之一,被你写得极其文化,欣赏!


作者: 枯木    时间: 2009-9-24 12:4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能够反反复复让人在咀嚼中把纳西人的历史融在自己的血液和骨骼里,可以像一张老照片,或者一个旧日的陶罐把玉龙雪山的色泽和铺在四方街的那些石板上的纹路装在自己的心中,丽江粑粑不仅是一种食品,它更像一本书。


作者: 玉米珠    时间: 2009-9-24 12:5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56 编辑 <br /><br />文字写的好极了。学习!支持精华!


作者: 李雷    时间: 2009-9-24 14:12
看着美文,想着丽江粑粑,真正的一道大餐。
文章的看点不仅是丽江粑粑、纳西乐,更多的是一份美好的情愫。
自然的笔调,深邃的议论,一气呵成而又娓娓道来。
学习!支持精华!问好!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9-24 14:29
敬版主文章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的张力、灵性;情感的真挚、感人。
阅读作者的散文,就如同光着脚踩在软绵绵的沙发上,而沙发上坐着眼睛中尽是自己的年迈的母亲。不知为何,每次点开作者的散文,总是感觉到隐匿于语言背后的一种强大的心灵冲击力,让我无法躲避对一种情愫的回望和憧憬。景物的描绘引人入胜“午后的太阳,格外灼亮,像一挥而就的画笔那般随意。河流,房屋,不太多的树木,路边坝子上站满了的马和骡子,还有混杂其间的人,都披满了一身黄橙的色泽,类似厚涂、渲染、泼溅、塑造兼而有之的颜料涂抹与覆盖,有很强的层次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玉龙雪山黛青色的山脚下。这些景象无法爬上山巅,山巅是皑皑积雪,再上面就是蓝天。在所有的视觉空间里,线条与轮廓都是华丽和丰满的,呈现出呼吸的景象。”动静交织,让人的思绪沉浸于美的韵律中;情感的真挚,令人回味无穷“一次回忆,就是一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心痛。”、“丽江粑粑总是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折腾我,没有办法。“;独特的审美观,充满着感召“我二十多年不愿再去丽江,不是丽江对我失去了吸引力,而是我害怕丽江的新贵气派伤害了我的感情。”。
读这样的美文,可以洗涤心灵!!
作者: 云南陈洪    时间: 2009-9-24 14:38
金黄色泽,好诱人的粑粑呀。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09-9-24 15:18
  很欣赏作者文章的的这种切入角度和行文叙述方式。
  似一种小说的侧描方法。让人读来特有感受。也特别有话想说。
  一般人何以掌握和驾驭不好这种描述琐屑事务的功夫?从某种讲是角度和行文方式的问题,同时也是语言文字和思想流动的问题。
  作者整个文篇是叙述与感悟并行,立体而有机地推进。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09-9-24 16:30
每次在读敬老师的文字时,总会有那样一个念头,那些表述为什么会很新颖,那些语言为什么会很别致,但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对于一种丽江的美食,从独特的视角给予诠释,并书写的有声有色,渲染的我等有了馋意。这是极重的笔力!
学习了,问好,顺祝秋安!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9-24 18:40
丽江的行踪,在作者的笔下,一一铺展开来,地域风情、热情好客的风俗、食品,以丽江粑粑牵引的情愫,氤氲在文中,强烈地感染人。学习,问好敬版!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9-24 23:37
提上去。问好!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09-9-25 00:37
    作者以歌手的歌引入对“丽江粑粑”的念想,从而进入到28年前的丽江经历。在回忆的叙

述中,以近乎画笔一样的手法,描绘出丽江的景象和人文风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给读者

提供了认识“丽江粑粑”场面和经历。这样,“脆里嫩,喷香酥脆,甘甜爽口的”丽江粑粑和

当地风土人情的美感交相融汇,构成了作者的一次具有深刻地域文化底蕴的游历,这些都给读

者留下了美好的感觉,将读者的体会也带入了关于“丽江粑粑”的时光阅读之中。

    欣赏,问好 一兵版主,支持精华!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9-25 04:19
先读完文,深为其中的艺术魅力折服;后看照片,又为其诱人的色泽而欲品尝。此篇有意有韵,展示了作者驾驭散文元素的超凡能力!支持精华。
作者: 杜文辉    时间: 2009-9-25 06:41
标题: 喜欢这种清雅
拒绝各种形式的湮灭和渗透,丽江粑粑始终保持自己独特的做法和味道,让我的味觉一次次重复一个民族与一种环境交融之后形成的底蕴,一次次回忆起在那间不起眼的木楼客栈中发生的事情,一次次聆听大冰唱出来的歌词:在这里风花雪月都是哄人的/一见钟情据说也只是童话/爱情有时候是吃饱了撑的/姑娘听我说/不如和我一起敲鼓唱歌挣钱买粑粑/丽江粑粑,丽江粑粑,丽江粑粑,丽江粑粑。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5 08:25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9-24 09:49 发表
  这是作者二十八年前第一次到丽江的经历。事隔这么久,为什么难以忘却,这里有着诸多的情愫,而且是铭心刻骨的。

  去丽江是一次偶然,但际遇丽江粑粑则是这种偶然中的必然:“这个木楼客栈竟然就是我邂逅丽 ...
杜版细腻翔实而又专业的点评,总是能够让我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总是让我在感动之中获得了宝贵的继续写作的动力,一切感激之情都在不言之中。握手并盼你保持愉悦的心境!
作者: 马林健    时间: 2009-9-25 08:29
欢迎下次再来!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9-25 08:45
美丽的地方,美丽的人,美丽的食品.敬版的文字,以三维式的笔法穿梭,赋予文字鲜活的生命.一切娓娓道来,铺开一幅柔美的画卷.内核蕴含着游记\风情\风物多场景的交错,繁而不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花朵绿叶串成的大花环,美丽中绽放出芳菲,使文字显得大气,动感.学习好文.
作者: lcn1001    时间: 2009-9-25 09:28
文笔好,角度取得好,情节处理得好!学习!
作者: lcn1001    时间: 2009-9-25 09:55
再次拜读仍感觉文笔好,角度取得好,情节处理得好!学习并问好1
作者: 山野农夫    时间: 2009-9-25 09:59
 
散文的语言,可算是散文创作成败的所在。文学是语言艺术,散文则是艺术中的艺术。看人写散文的能耐,主要是看他语言到位不到位。如果语言不到位,即使是满脑子的奇思妙想,也做不出锦绣文章。语言对于散文来说是手段,也是目的。
敬版此文语言不错,我服了.如:开篇"
流浪歌手大冰要把爱做够绝对不是一个梦。没皮没脸的孩子绝对不是他的定位。成为一个背包客浪迹天涯也不是他流浪的理由。敲鼓唱歌挣钱,他自己唱出来的歌词,才是他在丽江的道理。"此句结构整齐,朗朗上口,开篇造势,内涵丰富凝重,意境绵长深远.


  "能够反反复复让人在咀嚼中把纳西人的历史融在自己的血液和骨骼里,可以像一张老照片,或者一个旧日的陶罐把玉龙雪山的色泽和铺在四方街的那些石板上的纹路装在自己的心中,丽江粑粑不仅是一种食品,它更像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十分浩瀚,我一生都看不完,只能够从中选取一篇章节来阅读."这是第二段.敬版在此,不是直筒筒地说大白话,而是用具体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比喻贴切精当,生动形象.这正是散文语言所要求的.
拜读学习!
作者: 党龙    时间: 2009-9-25 16:00
就要去丽江了,读美文,勾得人口水直流!学习了!
作者: 向启兰    时间: 2009-9-25 16:10
和敬版主分享关于丽江粑粑的美好回忆,荣幸!问候!
作者: 党龙    时间: 2009-9-25 17:03
就要去丽江了,读美文,勾得人口水直流!学习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09-9-25 21:20
这样的文章不好写,写不好就混淆成了一锅粥,而敬老师却善于将一条线索作为诱饵,然后逐一排析,层层铺垫,最后揭开面纱,露出借助表达的主题.看似在描述丽江粑粑,其实运笔在记录一个民族质朴豪爽、淳朴的情怀还有如同丽江粑粑一样甘甜的馅心.这样看来,敬老师煲制的是一道白玉汤,清晰可人,营养丰富.
问好敬老师,中秋愉快!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9-25 21:39
一次回忆,就是一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心痛。

  丽江粑粑总是这样在我的记忆里折腾我,没有办法。

    看着图片与文字,让人馋味十足。佩服一兵先生超强非凡的记忆力,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竟然勾勒的如此逼真而贴切。一种食品勾起了一段记忆,且慢慢打开了一本书,封面是丽江风情,扉页是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内容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是“一起喝酒,一起欢笑,一起交谈”的深情交往,自然而然,在这样的氛围与环境里,“我们的情感拥抱在了一起。”,进而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因为“我爱他们,是因为我孤独。他们爱我,是因为他们希望我像他们一样豪爽、淳朴。”,的确情感真挚,发自内心,坦诚相交,令人难忘!
    拜读,品位,咀嚼出非同一般的感受!问好先生!祝福周末快乐!国庆节幸福吉祥!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handshake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6 08:18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09-9-24 10:15 发表
一次回忆,就是一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心痛。

敬老师的此篇散文,用浓郁的色彩文字和舒展地描写韵致,随着他的步履和情感,带我们走进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种美食的世界,领略到的是一种风情、一种热情、一种 ...
十分感谢老战友的提读评点,握手致意!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6 08:19
原帖由 杨纯柱 于 2009-9-24 10:22 发表
“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
敬版的妙笔所及,一切都会生色。问好!
感谢鼓励,还请多提意见!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9-26 16:46
提读下。问好!
作者: 心中的秘密    时间: 2009-9-26 17:22
跟随敬老师的文字,走进了纳西文化,嗅到了金黄色糍粑的甜香,品尝了纳西米酒的甘醇。纳西姑娘纤弱的秀美,服饰特点及色彩的艳丽,纳西文化的特色,都在富于感情的笔端流淌,让我们感到语言的丰盈,情感的饱满,书写的魅力,描述方式的信手拈来,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拜读!学习!
支持精华!
问好敬老师!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7 08:40
原帖由 若荷 于 2009-9-24 11:35 发表
评论送交省作协主席,他看过后称赞甚好,拟于4期(季刊)发表!
这是一个好消息~~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7 08:40
原帖由 木祥 于 2009-9-24 11:43 发表
丽江粑粑是丽江名小吃之一,被你写得极其文化,欣赏!
能被你认同,我很高兴!
作者: 刘芝英    时间: 2009-9-27 10:13
怀旧感伤的文字很感人。虽然有些氛围变了,但美景依然。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9-27 11:50
祝贺敬版。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怀念,商业的因素往往让美好的东西也会变味。
祝中秋快乐!
作者: 淄清清    时间: 2009-9-27 14:14
远行就有收获,问好朋友!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9-27 15:09
像水一样滋润、亲切、透入心田!喜欢!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09-9-27 20:34
各种色彩交融在一起的衣服,包裹了一颗姑娘纯洁柔美的心,简直就像丽江粑粑金黄色的外皮里面,包裹的是白糖、芝麻、瓜籽仁、核桃仁混合拌成的甘甜的馅心。漂亮的文章!
作者: 川媚    时间: 2009-9-27 21:20
感觉到了一个散文化的文人形象,一个情感丰盈的人,手中的曼妙文字。
作者: 若水    时间: 2009-9-27 22:01
在劳动中传递情爱,这是少数民族的一大特点,异土风情在敬老的笔下变得清晰、生动,就好比自己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之中。学习敬老的文字受益匪浅,同时还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真是一举两得。好文,欣赏!顺祝两节吉祥如意!
作者: 寂寞沙洲    时间: 2009-9-27 22:06
活色生香的文字,前段时间也去了丽江,可是很遗憾没有吃上糌粑,在敬版主的笔下,洋溢着浓浓的民族风情,也彰显着作者非凡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很是佩服! 节日快乐哦!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9-28 09:56
一些记忆,就像书的册页。珍藏,遗忘,流放,但总有一天,我们会偶尔翻到那一页,忽然想起,这一页的某些字句里难以忘怀的味道。
问好老师。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09-9-28 09:56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9-24 09:49 发表
  这是作者二十八年前第一次到丽江的经历。事隔这么久,为什么难以忘却,这里有着诸多的情愫,而且是铭心刻骨的。

  去丽江是一次偶然,但际遇丽江粑粑则是这种偶然中的必然:“这个木楼客栈竟然就是我邂逅丽 ...

永生的点评,着实精彩。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9-28 10:37
原帖由 枯木 于 2009-9-24 12:40 发表
能够反反复复让人在咀嚼中把纳西人的历史融在自己的血液和骨骼里,可以像一张老照片,或者一个旧日的陶罐把玉龙雪山的色泽和铺在四方街的那些石板上的纹路装在自己的心中,丽江粑粑不仅是一种食品,它更像一本书。
谢谢提读,问好朋友!
作者: 山野农夫    时间: 2009-9-28 11:21
好文,再品!
作者: 银杏王    时间: 2009-9-28 16:21
原帖由 章烨zhangye 于 2009-9-28 11:52 发表
在色、香、味、声诸多感官被牵引、调动的激发下,在丽江粑粑诱人的成色和口感里,我们走进一方山水,走进纳西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古老历史里,在湮灭的岁月风尘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被现代文明同化和消解的古老 ...
好文好评!
作者: 杨灵燕    时间: 2009-9-28 19:11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9-27 15:09 发表
像水一样滋润、亲切、透入心田!喜欢!
同感,又来学习了。
作者: 立夏    时间: 2009-9-28 19:21
哇,不行了不行了,本来就一直期待能带着留恋美景的心和无敌贪吃的胃去趟丽江。如今看了敬老师凭记忆所描写的丽江以及粑粑,还那么美好诱人,看来我一定会迫不及待了~
看到了图片,口水涟涟中~赶紧去擦口水~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09-9-28 21:17
敬版真是高手,一种普普通通的吃食,却被你融入了浓浓的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9-28 22:55
再次欣赏感悟来自生活与记忆深处的本真文章。祝福先生国庆节、中秋节快乐、美满,吉祥如意!
作者: 房子    时间: 2009-9-28 23:50
这篇文章看了好几天了,非常具有阅读魅力。叙述和呈现,一是以“丽江粑粑”这一食品为线,进入二十年前的情节和画面的展开,作者平实中深厚的文笔,细节展开的动人情愫、以及岁月沉淀下来的人生感怀,都具有着直击读者内心的魅力。呈现出出来的生活原态滋味和真纯情怀足以撼动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09-9-28 23:56
一次回忆,就是一次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心痛。
——敬版文字,不仅带给我们有视觉冲击,更有精神享受!
作者: 云破月出    时间: 2009-9-29 07:02
欣赏学习敬老师的好文章。祝节日快乐。
作者: 蒙正和    时间: 2009-9-29 08:56
  丽江粑粑好吃,因为那里水好,景好,人好,气氛好。在四方街品尝丽江粑粑,喝一碗酥油茶,那感觉……算起来,十年没去了,还真怀念那香酥香酥的风味食品呢。新闻里说大理丽江间开通了火车,找个机会去吧。
  谢谢敬版的美文佳构,祝中秋快乐!
作者: 海萍    时间: 2009-9-29 09:31
老师记忆里丽江或许已在悄悄改变。但丽江粑粑还是那样嫩甜诱人,彩色石板路、悠悠的流水,随风摇曳的柳枝依然如故。只是多了太多的渲染。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09-9-29 16:25
再次感悟欣赏先生美文,祝福国庆节、中秋节快乐,合家幸福吉祥,美满如意!
作者: 杜文辉    时间: 2009-9-30 07:26
标题: 学习,问近好.....
就像峨眉山和路南石林这些我经常去的地方一样,商业气息的日渐浓烈,让自然风景有了类似城市的富贵变化。丽江也不例外。最近去过的朋友回来述说的情形,就与我记忆里的景象,相去甚远了。
作者: 西溪    时间: 2009-10-3 10:09
先祝敬版中秋快乐,下来慢慢欣赏敬版的文章,文字是节日里一道佳肴,要细细品读。
作者: 马顺利    时间: 2009-10-3 17:13
看着美文,想着丽江粑粑,真正的一道大餐。


祝敬版中秋快乐!! :handshake
作者: 汤如浩    时间: 2009-10-3 20:32
敬版中秋节愉快!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