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站在三十岁的门槛前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15:08
标题: 站在三十岁的门槛前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   曾经以为三十岁的到来遥遥无期,没想到她的脚步如此轻盈。三十岁就这么一晃而过,青春的岁月也随之过去大半。也许所有流浪的沧桑,回头只如转眼的云烟……谨以此文字献给唯一的三十岁,献给失落与骄傲并存的青春岁月。
                                                                                                                                                ——题记


站在三十岁的门槛前

□刘永宗

       马上就要到阿浪三十周岁的生日了,站在三十岁的门槛前,看着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往事又涌上阿浪的心头。

       2004年,阿浪25岁,他和父亲同在漳州龙海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10月里的一天,阿浪对父亲说,他要回家一趟。

     父亲说工地上的活正忙,你这个时候回家做什么?

     “我回去参加自学考试。”阿浪如是说,其实阿浪还有一个打算,上次在老家看到一家能治疗太田痣的医院,他一直想把脸上的太田痣拿掉,他想这次回去接受治疗。

    父亲说:我也回去吧,看看有合适的姑娘给你找一个。

    “我现在还不想找。”阿浪很肯定地说。

    阿浪在建筑工地上窝了快四年了,但他不单是一个农民工,他还是一个文学青年。他依然和一位同样爱好文学的女教师一直保持书信联系,他想这次回家见见这位“灵感女神”。阿浪心想:只要我努力赚钱,把脸上难看的太田痣治好,我就可以娶女教师过门了。他参加自学考试的目的也是希望将来和女教师文化层次拉近一些。

    阿浪主意已定,父亲便不再勉强。



        2005年,阿浪26岁,也是10月初的一天,他在厦门的一个建筑工地上,阳光热辣辣地倾泻下来,他正在高高的架椅上装塑料扣板,满头大汗淋漓。一位老师给他打来电话:“阿浪,我有个同事在北京一家公司做得不错,他在报上看过你的作品,想推荐你去他们公司上班,你有兴趣吗?”

     阿浪简直难以置信。“是做什么呢?我能做吗?”

     “文案策划。”

     “文案策划?”阿浪从没听过文案策划是个什么玩意,“具体做什么工作呢?”


    “他们的公司总部在北京首都时代广场,日常工作就是在写字楼里用电脑为客户写文章……”

    阿浪听了很兴奋,这不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吗?“可是,可是我没有文凭,我高中都没读完,他们知道我的情况吗?”

    “知道。我这位同事看过你的作品,他觉得你的文字功底可以,才通过我来找你。”

       2005年的1019,阿浪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乡到这么远的地方。哐哐哐的火车上,一群陌生人聚在一起,好像有了点传奇的感觉。阿浪的眼睛盯着车窗外大片大片陌生的景象,心里是一种新奇的狂喜。北京北京!北京有天安门,北京有故宫有长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阿浪的心中除了憧憬还有些忐忑。憧憬的是美好未来,担心的是自己能否在这座城市立足。

    北京能否给他一个全新的开始,让他的生活与爱情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呢?


       2007年底,阿浪28岁,年一过就是29岁了,阿浪依旧属于没房没车一族,他的婚事也还是悬而未决。阿浪和女教师的事情也没有进展。后来,公司一位同事对他有好感,阿浪便和她开始交往,然而最终还是有缘无分。

    家里人很是着急。阿浪的父亲更是上火。相亲都相了快一百人了,阿浪愣是没一个满意的!因为阿浪还对他的爱情理想心存希望,他觉得通过媒婆、通过相亲这样老土的方式来决定一生的爱情,好像有点滑稽。


    春节过后,阿浪的叔叔带他出去继续相亲,结果这一回却有一个女孩让阿浪“动了凡心”。很快,他们便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也许有些仓促。但是他的一位同事仅用6天便完成了从相亲到结婚的全过程呢,这样的效率让阿浪羡慕;另一位即将奔三的同事也说:社会好现实,现实好残酷……或许人们都会变得很现实。

    然而阿浪的父亲却极力反对这桩婚姻。父亲觉得叔叔带他去看,阿浪就马上做出决定,这样太仓促。去定亲的人还在半路上,阿浪父亲的一通电话把他们“截”了回来。“你们今天敢去,我就拿炸药炸了房子!”

    叔叔他们找来了村里的几个“说话人”来劝阿浪的父亲。阿浪的父亲更加恼火。“找这么多人也没用!我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

   “你说你儿子都快30岁的人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他喜欢的人,你却反而反对……”

    “不是我没给他机会,看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瞒着我应了这门亲事!为了帮他找对象,我的脚皮都掉了一层,他却这样置我于何地!难道和一个姑娘半个小时不到的谈话,却胜过二三十年的父子情意!如果阿浪执意要坚持这门亲事,我就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你们谁也别想安宁!”阿浪的父亲话说得很绝情。


    谁也没有想法到,一向比较乖巧听话的阿浪居然还是决定带着女孩“私奔”?!

       200836,他和女孩偷偷去城里做了婚前检查、去区政府领了结婚证。这一天阿浪的心怦怦乱跳,在拍结婚照的时候,他的心里百味横陈,苦涩与甜蜜在心里纠缠。他担心遇上父亲,那结果是不堪设想。

     第二天,阿浪便暗地里买了车票,带上新娘子去北京。丈母娘去莆田汽车站送行,眼里含满热泪。不仅仅为女儿远行,更为女儿不可知的明天担心。


    回望来时路,阿浪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勇气。尽管父亲如此反对,他还是执意要和这个女孩走到一起,也许不仅仅除了爱。在他心中,“30岁”像一条皮鞭一样抽打着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很温柔却也很残忍。

    三十岁在阿浪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三十岁了,应该成家立业了,也许“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三十岁了,会有更多的人称他为叔叔而不是哥哥了……所有这一切,似乎在一夜之间悄然来临,一时间恐惧和紧张袭上了心头,一阵头晕目眩。

    三十而立!三十而栗!失去人生最美好最禁得起尝试冒险的年华可挥霍,认清再也没有乐天的青春无敌可凭恃……阿浪希望而立之后不要再觉得这么空虚无成,不要再对人生如此彷徨忐忑?


    阿浪这样安慰自己:最早提出“三十而立”这个观点的孔子,他三十岁的时候其实也是处于事业“草创”阶段呢。初来北京时,阿浪连电脑都不会用,这让举荐他的老师都感到头疼。好在阿浪不服输的性格让他的事业出现了转机,他在刻苦自学的同时,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如今他也是部门主管了……曾经辛苦过,曾经苦闷过,如今的他对生活也不再那么浮躁了……奔三,同样也可以奔向无限可能,你说呢。

                                                                                                                      2009912于北京初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作者: 小成    时间: 2009-10-6 15:18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三十岁,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生活还在继续,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15:1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三十岁,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生活还在继续,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quote]
谢谢小成,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真有诚惶诚恐的感觉,呵呵。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09-10-6 16:5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三十而立,更多的美好等待着去追求。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16:5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三十而立,更多的美好等待着去追求。 [/quote]
希望这会是一个新的起点,谢谢夏日荷风轻轻地吹过。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0-6 17:1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是你自己的经历么?这样写散文,其实就是揉入了小说元素。问好!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18:30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是你自己的经历么?这样写散文,其实就是揉入了小说元素。问好! [/quote]
谢谢高老师!往事不堪回首,所以尝试着用第三人称来写,请多批评指正!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09-10-6 18:39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谢谢高老师!往事不堪回首,所以尝试着用第三人称来写,请多批评指正! [/quote]散文要:“写独特,独特写,要有我”。请记住。你可以细看清浅居和冷析子的散文。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18:41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散文要:“写独特,独特写,要有我”。请记住。你可以细看清浅居和冷析子的散文。 [/quote]
好,我这就找些他们的文章来拜读。多谢。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6 18:56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19:07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40 编辑 <br /><br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quote]
谢谢杜版,期待交流与提高。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09-10-6 19:50
以一种经历,显证一种现实生活。三十岁,需要成家了。从二十五岁开始,这几年时间里你一直没有停止找对象,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所以说爱情最重缘分。看看你叔叔介绍的很快就如你所意,这就是缘分。问好!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20:17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09-10-6 19:50 发表
以一种经历,显证一种现实生活。三十岁,需要成家了。从二十五岁开始,这几年时间里你一直没有停止找对象,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所以说爱情最重缘分。看看你叔叔介绍的很快就如你所意,这就是缘分。问好!

呵呵,缘分是个奇妙的东西。
作者: 范廷伟    时间: 2009-10-6 20:54
原帖由 小成 于 2009-10-6 15:18 发表
三十岁,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生活还在继续,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相信你三十岁以后的人生会更精彩 .欣赏!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6 21:59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09-10-6 20:54 发表

相信你三十岁以后的人生会更精彩 .欣赏!


多谢吉言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09-10-7 18:35
三十而立,相信从此生活更美好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09-10-7 22:14
祝福,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8 19:30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09-10-7 18:35 发表
三十而立,相信从此生活更美好

感谢。希望生活会因努力而改变。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8 19:31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09-10-7 22:14 发表
祝福,

问候烧锅炉的妹妹,也祝你幸福
作者: 刘永宗    时间: 2009-10-8 21:48
标题: 看到一篇关于散文写作的文章,感觉不错,和大家分享一下。
      散文要有“我”,要独特写,要写“独特”——感谢高版主分享,我对这句话印象会尤其深刻。

怎样给报纸副刊写散文  
刘晓川

      散文要以极高的热情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给予极大的关注。散文要有“我”,要独特写,要写“独特”。

      报纸副刊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因此报纸副刊就要给广大读者提供贴近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肩负起培养文学新人,提高文学新人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字功力的任务。可以说,报纸副刊离开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支持,是无法办好的。改革开放以来,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许多报纸在注重办好新闻版面的同时,也都相继开辟了文学副刊版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也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试身手的阵地。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是,当下的报纸副刊多以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充填副刊的版面,引起读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关注。确实,散文这种文学的轻骑兵,能以最快的速度描摹生活中刚刚逝去的事情,能以最饱满的激情状写人们心中的隐痛和快意,因而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喜爱。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能够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们,他们往往都很勤奋,但写出来的作品却质量不高,很难被编辑部采用。他们很苦恼。经常直截了当地问我,给报纸的文学稿件怎样写才能被副刊采用呢?
那么我们就拿报纸副刊刊发较多的一种文学样式——散文,来具体说说给报纸副刊写散文稿件大体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许多文学爱好者们以为散文无非是语言华丽一些,词汇丰富一些,就能让编辑采用。我觉得语言和词汇只是散文写作的一个较重要的方面,但根本的还不只这些,散文本身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特点,是值得每一个想写好散文的文学爱好者们重视的。

      首先,散文要以极高的热情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给予极大的关注。因为我们的每一份报纸都是面向广大读者的新闻报纸,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副刊也有其新闻性,是要通过所刊载的文学作品吸引人、感动人、教育人的。因此我们的散文作品就要对广大读者所关心的社会及人生方面的问题广泛涉猎,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我们更欢迎那些还没有引起读者注意或很边缘化的问题,经过作者对这些问题运用文学语言,形象化地展示给读者,从而引起读者思索的文章。我经常对我所在报纸的副刊编辑说,凡是没有时代特点、不涉及社会问题、不涉及人生问题的散文作品,一律不能采用,这是因为这样的文章对广大读者无益。我们常常接到这样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极尽悲痛地诉说着他自己“失恋”的心情,或是不知所云地讲着他自己的私情,看不出他反映的是哪一个时代,没有丝毫对社会、对人民群众或欢乐或悲苦的人生给予关注,这样的稿子,我们当然不能用了。

      第二,散文要有“我”,要独特写,要写“独特”。我同许多作者交流时谈到,散文是“过去时”的,是作者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感悟。因此我们强调在文章中要有“我”,即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和感悟,也就是说,散文大体是要以第一人称“我”来抒写的,写作者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要有作者的主观对客观的关照。当然也有作者不以第一人称“我”出现,而是以第二人称“你”来结构,这当然是可以的,但实际上,仍然是作者在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我们还是强调以第一人称“我”来结构文章,这样容易使读者感到亲切,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我们编辑部常收到一些作者写的游记类、观光类的散文,当然不乏华丽的语言,但通篇都极像是“导游说明书”,一个景点接着一个景点地介绍,读来索然无味。为什么呢?因为文章中没有“我”!没有“我”的主观对当地景点的看法、想法,没有作者与当地人的接触和交谈,没有这个景点在“我”心中产生的极欲向人们诉说的发现和情感。这样的稿子当然是不能用了。

       散文还要强调“独特写”与“写独特”。为什么这样说?文学创作最忌重复别人,走别人走过的路。文学是需要创新的。有的文学爱好者总是看别人写什么题材,他再写什么题材,这样的文章在题材、体裁、风格上都是不会有所创新的。创新,就是独特,就是别人没有嚼过的“馍”,这样的文章就会给人一种新鲜感,读者就爱读。生活中有许多是人们司空见惯,而不再注意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够捕捉到人们已经见惯了的东西,挖掘出人们所不熟悉东西,那么这样的稿子就是新的,就是独特的。我们报纸副刊曾发过一篇散文《布鞋情结》,这篇文章单从标题就给人一种新鲜感,因为在皮鞋已经大行其道的当代,谁还会注意布鞋呢?但是本文的作者就注意到了,这就有了独特之处。作者写她之所以对布鞋如此倾情,是因为她小时候穿的布鞋,都是母亲的杰作,写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偶不小心,手指被锥针扎破,母亲吮着手指,却说子女们还算有良心。原来当地风俗,锥针扎破手指,喻意穿鞋者“有良心”。作者又写其实是母亲的母爱与亲情,促使母亲一双又一双地为她们做着布鞋,她们穿着布鞋,也就更有良心地关爱着母亲。文章中这种独特的事物,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发现,都使得编辑们爱不释手。这样的散文很快就被编辑部采用了。

       第三,散文要确定中心,写好开头,也要写好结尾,更要写好细节。其实这是所有文学作品对写作者的要求。有的作者,写了很多文字了,但不知他所要告诉人们的是什么。他只是漫无边际地写,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要写人,还是要写事,你看他的文章,好像两者都涉及到了,但哪个也没有写深写透。我曾收到一个女作者写来的散文,洋洋三千字,作者的文字很美,写人状物很形象,但就是像我所说的那样,不知她到底想要说什么,也就是说文章没有中心。但她的文章中也不乏精彩之处,这样我们就同她商量,节选其中写她小时候的邻家姑娘秀秀的一段,请她改写。她马上就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改写,并认真地写了一篇很感人的散文《秀秀》。文章突出了秀秀的形象,突出了秀秀这个女孩儿同作者的关系,突出了表现秀秀性格的故事,内容很紧凑,并张驰有度,发表后,很受读者的喜爱。所以我们在动笔之前,要先想好写什么,表现的是人物还是事件,也就是说要确定文章的中心,然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围绕这个中心去写,这样就不会写来写去自己收不住笔,别人也不知所云了。

      确定了文章的中心,接下来就要想好文章的开头。要很简洁明快地在开头一下子就让读者知道,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同时,不要拖泥带水,要很快地进入要写的人或事。当然,即是文学,就要在开头努力营造一个场景,一种氛围,一种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

      比如写人的散文,不妨开头写道: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起猪圈。她抿了抿汗湿的发稍说,找我干啥?
比如写事的散文,不妨开头写道:这辈子美味佳肴不知吃过了多少,然而在她家吃过的那餐炸花生米,却是令我终生难忘……

       这样很快地切入正题,又营造出一种氛围,一种场景,可使文章增色,同时也加快了文章的节奏,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欲望。当然有了好的开头,还要有好的结尾,这样不仅使文章更完整,亦可令读者拍案叫绝,或扼腕叹息。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异彩纷呈的,作者应该多多想一些,多多尝试一下。

      散文有了好的开头,也有了好的结尾,还要讲究细节。没有细节的散文是没有味道的,不会吸引读者的。我们编辑部曾接到过这样的文章。作者写他的奶奶。但文章中空泛的议论很多。比如作者写他的奶奶对他很疼爱,也很严厉,但究竟是如何疼爱,如何严厉,文章中却没有任何交待。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以形象来感人的,也就是说感人的力量来自于形象,而不是概念。这就需要细节来说话。如果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具象地写了奶奶是怎么样疼爱他、对他怎么样严厉的一些生动有趣的细节,文章的味道就不同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散文时,一定要记住不能概念化地写你的感受,而要十分具象地抒写出来。比如,不能一般地概念化地写天气很冷,单是一个“冷”字是不行的,还要有细节描写,如“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冻红的双手不听使唤地推着车,冻疼了的双脚无知觉地走着。”反之也不能概念化地写“热”,也要将这个“热”很具象地“活”起来。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写旧北京三伏天人们热的感觉时,那样细致入微地写“热”,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篇散文,无论写人还是记事,是非常需要几个最能说明问题的、生动有趣的细节,来烘托人物或事件的,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说服力,才会感人,显得丰满厚重,才会好看。所以细节对散文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文无定势,很多方面是可以发挥和创新的。但我以为,给报纸写的散文和给刊物写的散文是不一样的。一是篇幅的不一样,给报纸写的散文就要紧凑些,一般一千多字就要打住;二是内容精炼些,不允许过多的背景铺垫,也不允许庞杂地拐弯抹角的抒写,往往要十分清晰地写出事件和人物,使读者一目了然。许多文学爱好者在谈到给报纸副刊写散文时,总是不知如何下笔,其实大千世界可写的东西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勤于观察与努力思索,成熟于心后再写,总会有不同于别人的发现,总是会写成功的。比如,我在此出两个选题,一个是《儿时多憾事》,另一个是《平生第一次》。仔细想一想,小的时候都做过哪些现在想来令你深感遗憾的事;平生所做第一次的事很多,但哪个“第一次”令你终生难忘?这两个题目,是不是有很多话要说,是不是可以写出很棒的散文来呢?


[ 本帖最后由 刘永宗 于 2009-10-8 21:54 编辑 ]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