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胡学文-作家观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10-10 17:49
标题: 胡学文-作家观点
胡学文-作家观点
     
童年
一个作家的写作与他的出生地、童年生活有着极大的关系。有种说法,作家的写作是在抒写自己的童年。换种话说,一个作家总是有自己的领地,那个地方因为是作家最为熟悉的,因此最易爆发情感。站在那个地方,有恣肆的想象和严肃的思考。就如一棵树,扎了根,才能有笔直的树干、繁茂的枝叶。
    故事创作                              
    故事一定要有创造性

    好的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创造性的故事,超出他人的想象。
    哈代的《彼特利克夫人》。一个平民妇女爱上一个青年贵族,像是得了癔病,她把幻想当成现实,竟以为自己和丈夫生的孩子是自己和那个青年贵族生的。临死前,她将这个“秘密”向丈夫公开了。她的丈夫开始是震怒,后来却欣喜若狂,骄傲万分。原来,他也极端讨厌自己的资产者血统,认为它太平庸了。在他看来,贵族的血统才是高贵的。他希望贵族的血统融入自己的家族,改变自己的谱系。
哈代这样写,是一个创造。地位卑贱的羡慕地位显赫的,奴才羡慕主子并想爬到主子的位置,自古以来并不稀少。在哈代生活的年代,也并不少见。可是愿意自己的老婆和贵族生孩子,并且看得比亲生孩子还要好的事确实难见。正是这种“难见”把人的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      
    细节是成败的关键

    故事固然重要,但胡学文认为,细节是一篇小说成败的关键。
    如纪录片《风吹红裙》:一个丈夫的死,县官破案是靠一个偶然发现的细节,即妻子黑裙里边的红裙发现的。
    如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个女人喝酒,撒野,骂大街,骂乡干部,没人敢惹,她自己什么也不害怕,但却特别害怕停电,最后谜底解开:矿难之后,她死去的丈夫不能安葬,只能在冰箱里“睡着”。
    如荆永鸣的《大声呼吸》:两个进城打工的人心理上压抑,没有可哭的地方,最后打车到城外,只为哭一场。
    故事可以编,但细节是编不出来的。一篇小说,读过之后,可能很快就把它的内容忘却,但某个或某几个细节却嵌在脑子里。细节是靠寻找,靠经验创造的。                          
    人物带着故事走

    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在于小说要塑造人物性格,人物要带着故事走,而不是故事带着人物走。
文学史上,优秀的小说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物态度是不一样的。如看戏,收票者拒进,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ABCD四种:坚决要进,给烟拉关系而进,央求而进,不让进不进。                           
    语言是小说的血液

    故事的设置,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都要靠语言来完成。        
    语言是小说的血液,是一个作家的武器,我记得两篇作文关于“爬”这个字的运用。如:我从四十名爬到十五名。细节,一个老人把剥了皮的瓜子装在火柴盒里等自己的孙子,十多盒。
    余华叙述一个波兰作家写一个煮熟了的螃蟹在逃路,沿途掉下了它的脚。这种逃跑方式让人诧异。
    余华的《活着》写福贵把儿子有庆埋到一棵树下,站起来要回家的时候,看了一眼那条日光下的路,这是一条他儿子每天都要走的路。余华觉得福贵刚把儿子埋了,这条路一定得写一下,因为它就在那里,他可能走不稳。余华想了很久,想出一个比喻:日光照在那条路上,像撒满了盐。

    歌德曾言,艺术的真正生命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所以,优秀的作者总是善于寻找别人看不见的东西。用距离来比喻,那就是不仅要有难度,还有别致。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10-10 17:51
这个的确好!大家一起领会!
作者: 邱天    时间: 2009-10-10 17:58
这个真好,言简意赅,对于我们写小说的朋友来说,太有意义了!杨老师是在哪里找来的,太谢谢了!大家都读读,有帮助的。 :victory: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09-10-10 21:27
受益匪浅。
值得学习。
作者: 云破月出    时间: 2009-10-10 21:28
仔细地看一遍,收获很大。感谢杨老师把这么精彩的文章贡献给大家。
作者: 尚庆海    时间: 2009-10-10 22:55
这个真好,言简意赅,对于我们写小说的朋友来说,太有意义了!杨老师是在哪里找来的,太谢谢了!大家都读读,有帮助的。
作者: 大漠风    时间: 2009-10-10 23:54
学了,大有益处,谢谢杨版分享.
作者: 晴雯撕扇    时间: 2009-10-11 06:48
很认真地学习了,受益非浅.谢谢杨版主
作者: 郭玉琴    时间: 2009-10-11 07:17
很认真地学习了,受益非浅.谢谢杨版主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09-10-11 09:41
这个帖子好,借鉴欣赏!
作者: 刘敬胜    时间: 2009-10-11 11:45
学习 了  真好
作者: 四方    时间: 2009-10-11 15:33
很喜欢胡学文的小说。问好友泉版主!
作者: 若荷    时间: 2009-10-12 22:17
提起学习,问好杨版!
作者: 山野农夫    时间: 2009-10-12 22:50
杨版真是有心人,学习了!
作者: 李小舟    时间: 2009-10-14 12:09
语音是基本功,形成不了自己的语言风格,那就不要去写作。这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
情节和细节同样重要,情节在小小说中,那就是“核”,而短篇小说,细节决定成败,情节可以淡化。
故事在小说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会编故事,不要露出编的痕迹,编排的天衣无缝才好。
作者: 雁南征    时间: 2009-10-14 12:42
学习了!!
作者: 天下为公    时间: 2009-10-14 22:48
提读好作品。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10-15 11:10
谢谢各位朋友支持!
一起学习!共同提高!
作者: 洪水河畔    时间: 2009-10-15 22:51
读到先生在《华夏散文》里的《漓江是条江》了,很好!
作者: 寒冰    时间: 2009-10-16 08:58
呵呵,好久没来,一来就看见了杨版主推荐的这个东西,真是受益匪浅!问候文友们好!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10-16 09:43
原帖由 李小舟 于 2009-10-14 12:09 发表
语音是基本功,形成不了自己的语言风格,那就不要去写作。这是文学作品的第一要素。
情节和细节同样重要,情节在小小说中,那就是“核”,而短篇小说,细节决定成败,情节可以淡化。
故事在小说中并不重要,重要的 ...


朋友说的地道!问好!
作者: 杨友泉    时间: 2009-10-16 09:46
原帖由 洪水河畔 于 2009-10-15 22:51 发表
读到先生在《华夏散文》里的《漓江是条江》了,很好!


谢谢!向你问好!
作者: 山姑——幽兰    时间: 2009-10-16 14:21
学习。版主费心了
作者: 西北明月    时间: 2009-10-16 15:38
认真学习!
作者: 下雪的秋天    时间: 2009-10-18 17:09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10-10 17:51 发表
这个的确好!大家一起领会!


认真拜读了~
作者: 下雪的秋天    时间: 2009-10-18 17:14
原帖由 杨友泉 于 2009-10-10 17:51 发表
这个的确好!大家一起领会!


有很多时候,作者都是跟着自己的灵感走~
作者: 潇湘珍珠    时间: 2009-10-18 21:13
太好了。收藏。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12-3 19:23
提读学习……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20-12-4 10:21
一篇点透小说的基础。文无定法,这不是定法?
小说不是故事、散文、回忆录、日记,或者其他任何文体。
作者: 雪白演义    时间: 2020-12-4 11:31
本帖最后由 雪白演义 于 2020-12-4 11:41 编辑

小说像姑娘,或者说像姑娘的心事。姑娘的心海底针。姑娘的心事由两部分组成的,有看得见的一部分,有看不见的一部分。小说主要写的是姑娘心事的看不见的那一部分。即人的私密性。要不,小说还有啥意思?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12-4 21:18
雪白演义 发表于 2020-12-4 11:31
小说像姑娘,或者说像姑娘的心事。姑娘的心海底针。姑娘的心事由两部分组成的,有看得见的一部分,有看不见 ...

姑娘的心事这个比喻甚妙矣。。。。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12-5 16:11
写长篇小说时可以马虎,但在写短篇小说时就不可以……它要求几近绝对的准确……几乎每一个字都必须完全正确恰当。
——威廉·福克纳
作者: 潭边老桑    时间: 2020-12-5 16:13
福克纳对小说结构有很大的创造,他的小说结构非常细腻、复杂,把不同的叙述者组合在一起,使内容更紧凑。他是初位让我一边看小说一边记笔记的作家。 [4]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略萨

许多人都认为他的书晦涩难懂,但我却读得十分轻松。他的书就像我的故乡那些脾气古怪的老农絮絮叨叨一样亲切。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我崇拜的大师是两位极为不同的北美洲小说家,当年他们的作品只要出版过的我一律没放过,但我不是把他们当作互补性的读物,而是两种南辕北辙截然不同的文学创作形式。一位是威廉福克纳,另一位是海明威。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加西亚马尔克斯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